中美关系一股春天的暖流
——邓小平
——布热津斯基
“尼克松总统具有一种特质,总是对局势有着很强的理解和判断力,擅长从历史的纵深制定对外政策。尼克松同中国领导人的对话主要聚焦宏观世界秩序,而非具体问题,从而避免了让眼前的分歧阻碍两国关系总体改善。”
——基辛格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的演讲,犹如中美关系开春后的一股暖流。没有套话,只是在恳切地推己及人地说话。这不仅让我想起中美关系破冰时邓小平的一系列讲话。
站在大地上,敬畏美国人的智慧,敬畏美国政治家的智慧,敬畏中国人民的智慧,敬畏中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这才是邓小平的大智慧。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国际强权制裁的危局,邓小平提出了以“绝不当头”为核心的28字外交战略,那是何等的明智呀!
“绝不当头”,还要回溯到1982年。那年,新当选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访华,并与邓小平会晤。当时,德奎利亚尔几次提到:中国是第三世界的领袖,“中国有特殊条件能在第三世界国家发挥领导作用”。
但邓小平一再表示不同意。他指出:
领袖“做不得”。“很多朋友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誉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
冷战后时期,小平同志再次强调‘绝不当头’的思想,这又是从新的国际环境下提出的重要政策考虑,是符合中国和世界实际情况的大战略。
邓小平的智慧:
“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王育琨手记
2022.03.06
50周年纪念日并讲话
我要向为中美关系建立和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尼克松总统和两国老一辈领导人表示崇高敬意,这包括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他们的塑像就陈列在这个图书馆里。
我也要向基辛格博士、尼克松总统的家人及长期致力于支持、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中美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历史镌刻这一周,是因为尼克松总统胸怀着“我们为和平而来”的宗旨,将中国之行视作人类登月一样神圣和崇高;
历史镌刻这一周,是因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跨越“世界最辽阔海洋的握手”,打破了20多年隔绝对抗的坚冰;
历史镌刻这一周,是因为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
历史镌刻这一周,是因为访问缓和了东西方关系,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那一周改变了世界”。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地记录下中美关系走过的足迹,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启迪。尼克松总统50年前划时代外交行动是其务实主义外交的巅峰之作,两国领导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对当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非凡的战略远见。毛泽东主席同尼克松总统会见时说,我们要讨论“哲学问题”,言下之意就是中美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正确把握两国关系。尼克松总统也有一个憧憬,那就是“建设一个新的更好的世界”。正是如此,两国领导人洞悉国际风云变幻,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福祉为先,结束了20多年的对立和敌意,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
二是巨大的政治勇气。万事开头难,从新中国建立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毛泽东主席1970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美国友人斯诺夫妇,向美方传递了积极友好的信号。次年,毛泽东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用“小球推动大球”。尼克松总统心领神会,顶住各方压力,克服重重阻力,先是采取一系列“外交小步舞”,后又安排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最后他果敢地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中美关系的“破冰者”。
三是高超的外交智慧。周恩来总理说,“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 尼克松总统说,“我们必须承认美中现在和今后存在巨大分歧,但让美中走到一起的是超越分歧的共同利益。”他的访问正是中美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外交经典。
在台湾这一关键问题上,中美经过长时间艰苦磋商,以妥善方式予以处理,其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应当说,这是当时条件下双方能够达成的最大公约数。没有一个中国原则,就没有随后构成中美关系政治基础的三个联合公报,就没有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女士们、先生们,
5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世界已今非昔比。冷战已经结束30多年了,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互联网等新科技使我们的星球成为了互联互通的“地球村”,新冠肺炎疫情又让我们认识到国际社会命运攸关、休戚与共。
今天,中美关系也已沧海桑田。中美建交已有43年,两国事实上成为密不可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双方人员之间的交往水乳相融,中美也是国际体系中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中美关系早已“大到不能倒”。同时,冷战思维仍在作祟,冰层又在中美间凝结,带来丝丝寒意。
中美关系又来到新的历史关口,处在新一轮相互发现、认知和调适中,寻求新时代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答好的世纪之问。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挑战的时刻来到美国。据说,尼克松总统访华前做足了“功课”,那就是在家中练习使用筷子,相比之下,我的准备工作挑战可能更大些,行前我到北京环球影城亲身体验了一把“过山车”。我还去了《上海公报》的诞生地——上海锦江宾馆,从那里,开启了我的美国之旅。
来这里前,我专程去纽约拜访了基辛格博士,聆听这位尼克松访华亲历者谈那段历史给今天人们的启示。他说:
“尼克松总统拥有一种特质,总是对局势有着很强的理解和判断力,擅长从历史的纵深制定对外政策。尼克松同中国领导人的对话主要聚焦宏观世界秩序,而非具体问题,从而避免了让眼前的分歧阻碍两国关系总体改善。”
另一幅场景是刚刚落幕的北京冬奥会上,中美两国运动员同场竞技,他们相互勉励、奋勇争先、超越自我。惜败的中国运动员向美国选手赠送纪念品,失利的美国运动员拥抱夺金的中国选手并呼喊“我为你骄傲”。此情此景,大家一定和我一样说,这里没有输家,只有双赢。
正如美方在《上海公报》中所说的:“各国应该相互尊重并愿进行和平竞赛,让行动作出最后判断。”尼克松总统评价“乒乓外交”说,“乒乓比赛会有输赢,但最大赢家是两国人民的友谊。”
尼克松总统当年在游览长城时有感而发:“希望那些竖起的墙,不管是像这样的实体墙,还是其他意识形态的墙,都不会将世界上的人们分开,不管他们的背景和观点有什么不同,我们将有机会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分享”。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两个常任理事国,如果彼此对立、敌视、隔阂,不仅做不到,而且两国及世界都难以承受其害。
竞争需要规则。《上海公报》等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不可撼动的政治基础,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强意志,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谁都不能违背。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实现和平统一。“台独”分裂势力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如任其继续沿着危险的道路走下去,必将不断推高紧张风险。为维护和平稳定,美方应信守在台湾问题上的郑重承诺,与中方一道反对和遏制“台独”。
阅读精选: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