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吴敬琏真话直落根柢
2024.1.24吴敬琏老94岁生日当天拍摄照片
▲吴敬琏先生在江平先生追思会发表寄语,平静而有力,振聋发聩
吴敬琏的五句话,一句比一句真实
来源:北游独立评论
吴敬琏,一个时代浪潮之中,最稀缺的求真者。他已94岁高寿,却依然对当下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保持关切。当下中国知识界有水平的人不少,但是身居高位、敢讲真话的人却太少了,吴老就是很重要的一位。他说过的下面这五句话,一句比一句真实——
-2-
关于中国股市
-3-
关于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还很幼稚,对自己根本利益在哪里不清楚。以为我只要有一个房子,开豪华车,老婆孩子怎么怎么样,就行了。实际上如果社会不完善的话,个人前途是没有保证。另外就是因为穷怕了,他就奔自己,想自己那个小家了,公民意识不够。公民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好歹都跟你有关,都是你的责任!”
-4-
“重大的社会变革中,理想模式是政治观点分歧双方温和派的结合。只要一方出现极端派,另一方也必定分裂出自己的极端派,社会就会被撕裂而趋向极端。要防止各种极端思潮撕裂社会。”
-5-
关于货币超发
“中国之所以出现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和资产泡沫,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采取了靠资源投入和净出口拉动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弄得不好,别人在‘去杠杆化’和消除泡沫,我们有可能‘再杠杆化’和掀起泡沫。”
吴敬琏先生是一位保持独立思考,有独立立场,坚持为市场辩护、为底层发声的经济学巨匠,他仍然在苦苦思索中国改革发展之命运、中国社会发展演进之趋势。在比照中西方市场之特征及规律之后,他明白哪些西方的经验和规律,真正适合中国。
2024年1月24日,吴敬琏先生94岁生日。在这个历史性时刻,我想起了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10年中以及离开中心后,吴老师对我的栽培和指导(吴敬琏:育人育才的逻辑),同时也想起了先生对我的期许。
吴老师喜爱莫扎特和贝多芬,他喜爱在交响乐的自然气息中,陶冶自己的天性和思想。从那个高维出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时,吴老师对我期许很高,不同意我去当马洪同志的秘书,鼓励我走“六经注我”的生命大道,创出新的学风;后来看我下海,又鼓励我走彼得·德鲁克的道路,从商业哲学和人性诗意上,展现新时代造物者的风貌。吴老师对我的期许具体有变化,但是对“真”这根本指向没有变化。一如陶行知所言:
“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吴老师给我的书作序
重读吴老师给我写的序,有点要泪目的感觉。我显然没有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但是我已经发现无穷多的中国优秀企业家。他们既有悲悯、敬畏和素直。又有在至隐至微处创造大美绝活造福人类的意志力。与他们生在同时代是我的幸遇。我会带着吴老师的勉励,把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写出来,传播到全世界。
记得1999年我们在探讨通讯业变革的时候,吴敬琏老师就提示我要关注研究民营企业华为。他告诉我,这是一个完全民营自主创新的企业,真正投资搞研发、有思维有性格的公司。他让我研究华为,把华为独特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来。正是从吴敬琏老师的叮嘱开始,24年来,我一直默默耕耘研究华为,出版了《苦难英雄任正非》(2019年)和《任正非找北》(2020年)两部著作。
吴敬琏老师,是我的引路人和恩师。他照亮了我人生的未来。他说出了生产“知识产品”的本质:
“在世界范围内,所谓知识分子是提供知识产品的、提供思想产品的这叫知识分子。不管怎么样....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真,求真理。”
企业家是创造者
我还没有看到《思想片段》书稿时,已经答应王育琨先生为他的新作写序。原因很简单,他曾经是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很谈得来的一位老同事。他给我的印象是好学深思、认真研究问题。想来他下海后的所见所思,形诸笔墨,必然有可观者。
90年代初他“下海”以后,我们也有见面聊天的机会。特别是1999年我国研究电信产业重组问题,有一些对电讯服务前景黯淡的研究报告,心有疑惑,曾经向在行业内工作了几年的育琨讨教,他不以这种悲观论调为然,讲了一套想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建议他写出来。因为情况往往是,做研究工作的人对实际工作感受不深;而做实际工作的人又被淹没在日常事务之中,忽略了必要的系统思考。如今,得知他在做经理之余依然坚持读书写作,我自然表示支持。
我虽然对本书做了比较好的预期,但读罢校样,仍然感到有些出乎意外。育琨写的这些随笔,远不是他自己所说的“经理人心得”。其中一些篇章,颇有彼得·德鲁克那种将管理艺术同人生感悟融合为一体的意味。这本书不仅洋溢着他对生活和事业的积极、热情,而且还处处透露着他对人和事的细微观察和哲学思考。他果真如我所想,还保持着学人的思考习惯和对问题的探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品质,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1983年东京大学的小宫隆教授提出“中国经济不存在企业命题”时,曾经指出,企业(enterprise)这个词和工厂不同,有着创新的含义。企业家(ert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erpreneuship)就是由此派生而来的。我觉得,育琨在他的书中对经营战略的分析、企业忧患意识的培育的讨论、经理人员素养和自我修炼的体会等等,可以说已经进入企业家的境界。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正呼唤新一代企业家群体的诞生。人们常说,商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甚至就是企业家之间的竞争。但是在计划经济的制度下,既没有企业,也没有企业家存在的余地。改革以来存在的双重体制,也使企业家的行为扭曲。因而,现在有一批相当政治化的企业家,挥金如土的企业家,真正具有企业家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企业家,对于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却是凤毛麟角。
近来,我们可喜地看到,许多新兴公司正在高薪延聘企业人才,传统企业也开始注意这类人才的引进。这表明,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对经营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企业的许多经理人员,正怀着实现自己才能的炽热愿望,努力提升自己的企业家素养。于是出现了我国企业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讨论和培育企业家才能和发扬企业家精神的书籍。当然,企业经营管理既然是一门艺术,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法可循。在这个领域里,更加需要提倡百花齐放的精神。
育琨作为一名较早“下海”的学者,有着担负探索者的责任。我衷心祝愿他继续勤思勤学,在实践中磨砺自己,不但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还把自己在拼搏与成长过程中的甘苦体会,与一切有志于成为缔造我国市场经济大厦的企业家和社会分享。
吴敬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