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应该是离历史真相最近的一批人

2016-07-19 广西师大出版社

今天是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439次推送



考古学者应该是离历史真相最近的一批人,历史的秘密总是第一时间向他们展开。我们认识中国,认识世界,常常依靠他们的探索发现,考古学者郑嘉励以考古第一线的生活实录,告诉读者发掘考古的另一面。


郑嘉励《考古的另一面》 

来自考古一线生活实录 


本文原载《深圳晚报》6月19日13版


古民居、城隍庙、界碑、墓志中的夫妻、刻字的石匠……这些都是《考古的另一面》所实录的考古第一线,考古学者郑嘉励以人文关怀为依托,以兴趣为向导,带读者体验不一样的考古生活。


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的郑嘉励,1991年至1995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95年7月,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瓷窑址考古与研究。除了出版多部考古学术著作如《寺龙口越窑址》、《浙江宋墓》、《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等,郑嘉励业余从事杂文写作,既为了个人的抒情遣怀,也为了文物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的情感、趣味与思想的连接。


《考古的另一面》是考古学著作中难得一见的趣味性非常浓厚的杂文集,综合了田野、读书、考古、历史、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等多种元素,共分五辑:观物、石语、冢书、行路、谈薮。题材多样,行文冷峻,情理兼具,自成一格。书中的一些关于“墓志”的篇章,在收入此书前,曾在张立宪主编的《读库》中刊载,这种全新的学者散文,引起了众多读者关注。


著名学者扬之水为本书作序,她这样描述眼中的郑嘉励:“与嘉励兄相识于十几年前。他的本职工作是考古,但一起聊天的时候,往往都是听他谈‘文学’,甚至是很专业的‘咬文嚼字’,而通常很有道理,教人不能不服。”郑嘉励的考古,集中在“历史时期”,与史前的辽远相比,似乎更容易放进自己的“当代经验”,多一分对古人的体贴。无法放进考古著述的感慨,在这里便发散为“文艺”,于是生发出“看历史”的智慧,比如《城隍庙》篇。


扬之水还特别提及了《墓志中的夫妻》很有意思,她说,该篇文章引发了她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且以后在撰写《“千春永如是日”:泸州宋墓石刻中的生活故事》《宋墓出土文房器用与两宋士风》两文的时候,当日的读后感还在发酵,也因此促使她在秉笔之际多存一份思考。


作为一本记录考古第一线生活的书,《考古的另一面》有关怀,有趣谈,有思考,有温情……作者带着来自考古第一线的新鲜的泥土气息和淡淡的书香气,与读者一起重回考古现场,通过实地勘察和专业分析,揭开了考古神秘的面纱,使考古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延伸阅读·书评

历史离我们并不远


文丨瘦猪

本文原载《东莞日报》


随笔是我除了小说之外最喜欢的文体。


常年阅读随笔培养了我对此类文体的评判标准:有趣有料有益。趣味很重要,如果无趣,再有料(知识)也无异于教科书。两者兼备,就一定有益。考古工作者郑嘉励对他的随笔的评价,“有点稀薄的学术性,内里则是文艺性”,恰好于我心有戚戚焉。


在《考古的另一面》读书会上,有人问郑嘉励“出将入相”是啥意思。我觉得读他这个集子,要读的可以形容为“出古入今”。例如《城隍庙》简单介绍城隍庙的产生、功能,这是“古”;末了说“城隍庙唱着道德的高调,却又弥漫着暴戾、肃杀的气氛”,与某些网民的味道相同。这是“今”。郑嘉励评论道,“人性是复杂的多面体,动辄将别人打入地狱,其实也就是跟自己的幸福过不去。”吊古而不伤今,以吊古喻今、刺今。宋朝人写唐朝,明朝人写唐宋,走的也是这个路子。我们看民国时期的文章,就更显著了。那时候尚有主义、党派之争羼杂其中,现在只存文化之辨。前些天看王路一篇批评当今“国学热”现象的文章,文章说,有人想让他讲讲国学里的酒文化——怎样劝酒才能将人劝喝多了。王路嘲讽道,如果这是国学,那么你们都是国学大师!这里其实反映的就是人们对文化的误解,或者叫不解。很巧,郑嘉励也谈到了酒文化,且他本人深受其苦,建议酒桌上恢复古代射壶之礼。我将此看作反语。郑嘉励也在该书中多次谈到古今文化以及今人对古人的误解和不解。


今天人们好收藏,电视专题节目、相关鉴赏书籍层出不穷。即使像我这种对古董一窍不通的人都知道四大名窑。今人一提到官窑陶瓷,甭管哪儿个朝代的,必认为皆是不惜工本、品质高端之器物。丽水应星楼出土了一大批小口、鼓肩、平底的陶瓶,形制不一、做工粗糙,却赫然戳印着“宣州官窑”。有人懵了,这怎么能是官窑出的呢?原来这些瓶子是宋代装酒的“韩瓶”。酒在宋代是官方严格控制并专卖的商品,装酒用的瓶子也就由官方掌控了。酒是大宗消费品,酒瓶批量烧造,质量当然很一般了。那个朝代的德化白瓷、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多半被皇帝老儿“出口换外汇”了。由此可见,拿我们现在的文化观、价值观去衡量古代,就会造成误解或不解。在某些具体历史环境下,“凡官窑出品,必为精品”的定理也有不成立的时候。


按我之陋见,考古是项偏冷、寂寞、枯燥的野外作业,绝非每次都能发掘到国宝级文物,亦和盗墓小说里的那些诡异故事不沾边儿,所以有猎奇想法的读者就别瞎耽误工夫了。郑嘉励“偶然”踏入考古行业,从反感、惧怕到热爱,由埋首故纸堆儿而“躬耕”田野,他记得每一处发掘的古墓,试图用考古技术、专业知识,再通过想象力与“对历史的温情”,再现曾经的“活生生的人生”。他的文字告诉我们,历史离我们并不远。甚至,我们会极力靠近历史,进而索取更多。




《考古的另一面》

郑嘉励 著


著名学者扬之水作序,张立宪《读库》倾情推荐。这是来自考古第一线的生活实录,一种形式全新的学者散文,以人文关怀为依托,以兴趣为向导,带你去体验不一样的考古生活,去发掘考古的另一面。


本书是考古学相关著作中难得一见的趣味性非常浓厚的杂文集。综合了田野、读书、考古、历史、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等多种元素,这组文字虽题材庞杂,却有其共同点,那就是以说古代物事为主,且通常取材于田野生活,这也是本书最具独特性的地方。





该书已在我社微店首发

长摁二维码即可一键购买






-END-

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欢迎各类微信公号联络合作

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 bbtsta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