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你躺在床上看书的时候,一定没想过有人会在枪林弹雨中阅读

2017-05-23 广西师大出版社



▲ 桂林图书馆馆藏军供版图书


如果,我们听过“军供版图书”的故事;

如果,我们知道在枪林弹雨中的士兵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读书;

如果,我们听见弹火纷飞的间隙,有士兵因为看书而发出一阵笑声;

如果,我们亲眼看到断崖边伤痕累累的士兵正沉浸于书中的另一个天地……

或许,我们对读书这件事将有全新的理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06o5xalo&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当图书进入战争》宣传视频




▲  战壕中读书的士兵


70年前,美国政府为参战士兵量身打造的“军供版图书”,成为士兵在战争年代最美好的文化记忆。战争结束后,军供版图书的故事随之湮没。一次偶然的机会,曼宁女士发现了二战期间无数美军士兵写给出版社的信,以这些信件为线索,曼宁揭开了尘封70年之久的军供版图书的故事


▲ 二战期间,美军士兵给出版社和作者写了大量书信,感谢军供版图书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安慰


2017年1月,广西师大出版社引进出版曼宁的著作《当图书进入战争: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揭露了一段图书与战争的动人往事。


▲ 图为《当图书进入战争》

揭露了一段尘封70年的军供版图书往事


2017年2月,《当图书进入战争》的责编,发现70年前美国大兵遗落在云南的军供版图书30余册,历经沧桑岁月而幸存的军供版图书印证了这个失而复得的传奇。


▲ 二战期间,美军遗落云南的军供版图书,

历经数十年的沧桑得以保留下来


2017年5月1日至13日,桂林纸的时代书店举办了《当图书进入战争》图片展、军供图书展,这是军供版图书在中国国内的首次集中亮相,让这个远隔重洋的故事重新焕发生机。


5月13日下午,《当图书进入战争》的译者、策划也与责编一道,与桂林的读者朋友分享了军供版图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并在活动现场展示了历经战火而留存的军供版图书原本。

 

战火终将熄灭,而图书永存,一段图书与战争的动人画卷,在斑驳的历史照片和军供版图书中得以徐徐展开。


现在,让我们也来拨开那历史的迷雾,回顾一下在桂林「纸的时代」书店举办的国内首次军供版图片及图书展览吧。


▲ 现场集中展出了数册珍贵的军供版图书

及相关图片资料


▲ 图为1933年5月,德国纳粹在柏林大肆焚烧图书;

截至二战结束,纳粹在欧洲销毁的图书在1亿册以上


▲ 图为军供版图书的集中展出,尺寸按美军制服设计

大的可塞进裤袋,小的能放进胸前口袋


▲ 图为数千民众集合在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前捐书


▲ 在战争期间,军供版图书采取横排装订,每个页面都有双列的文本。在胜利日后,军供版图书,比如《芝加哥的年轻人》,都改成了纵向格式。每本军供版图书的封面都有该书精装版的小书影,封底为内容简介,封三有本月出版的图书书目。


▲ 对那些住在医院中的病号,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像一本书那样打破他们在病床上的孤单日子。对平装书的需求量特别大,因为那些平躺在病床上休养的士兵可以把一本书拿在手里很久。


▲ 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与罗斯玛丽·泰勒的《快乐无疆》两书由于完全讲述的是美国人的生活而大受欢迎,它们被比作是休假福利或是收到从家里寄来的家书 。



最后,想与你分享《当图书进入战争》一书的一段节选:


1943年9月,当第一批军供版图书运抵陆军部及海军部时,军方高层欣喜若狂。陆军部立即要求协会增加每月出版图书的数量。考虑到这项计划尚在实施的初期阶段,出版30种书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协会没有立即答应军方的要求。然而,当B-系列的30种书印刷好,准备于10月中旬发货的时候,陶德曼要求协会将每种书的印数从5万册增加到6万册。同样,协会未做任何承诺。1944年1月,陶德曼出席了一次协会的会议,并做了一个报告说,军供版图书甚至送到了最偏远的地方:瓜达康纳尔岛、博拉博拉群岛以及南太平洋上的其他小岛。陶德曼还在多本书中盛赞这一项目的成功,并恳求增加印数。或者说,他直接下令协会这样做。协会被命令把印数从原来的每月每种书50000册增加到每月每种书77000册,从那以后,每种书每月的印数增加了3000册。


协会渴望了解军人们是如何评价新版图书的。尽管军供版图书的作者们收到了来自军人们的书信,协会自身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信息反馈。考虑到这是一个重大的计划,印刷这大数量的图书所消耗的资源,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在从前的竞争对手之间展开的空前的合作等,很多人希望协会不会是白干一场。问题无处不在。如果西部作品太多会怎么样?传记书和历史书有人要看吗?有哪些体裁的书是被协会忽视了的?军供版图书经受得起战争的残酷和多次阅读的考验吗?协会为军队出版了文学、幽默、传记、诗歌、非虚构类图书以及短篇小说等,他们只能希望这些书在军队受到同样的热情欢迎。


并非所有的会员们都有耐心等待海外传回的信息。法勒•莱因哈特出版公司的斯坦利•莱因哈特写了一封信给他的朋友查尔斯•罗林斯——《星期六晚报》的战地记者,询问罗林斯是否可以就这一项目的进展情况给他提供一些消息。1944年6月,罗林斯从驻扎在澳大利亚的前哨站给他回信——几乎是在第一批军供版图书发往陆军部和海军部的9个月后,他感到非常诧异:协会竟对他们所做的努力仍然一无所知。罗林斯在回信中写道:“什么,斯坦利,你的意思是说,没有人告诉你们出版商,这些柔软、细长的小书正在发挥什么作用吗?我告诉你们!你们应该被授予‘杰出服务勋章’。”


这些书上到了前线,它们折角了,破损了,弄湿了。因为它们就是那个样子,因为它们能够插进裤子后袋里或者塞入双肩包里,在这太平洋西南的战场里,人们正在读之前未曾读过的内容。我已经看到士兵们带着它们在霍兰迪亚海滩上待了有三天时间。孩子们饿了……啃噬着应急干粮,在这些令人绝望的沼泽地里,他们把裤脚挽到齐臀高。但是,确实是他们,保卫俘获的日本飞机,抵御那些抢夺战利品的人,或者待在海岸营地上他们的睡袋里,饭后发一阵呆……读一本书。


罗林斯说了一个故事。一天,他开着吉普车,看到营地服务商店外面有一大群人,他感到好奇,想知道是什么引起这样的骚动。他说:“甚至卖外卖的冰激凌店都无人问津。”有传言说,人们在等待期待已久的打火机,罗林斯断定“打火机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这种东西我也要弄一件到手”。所以,他踩了一脚刹车,加入到那场混战中。原来打火机不是主要的吸引物——“是你们送来的书”。


罗林斯说:“它们送来时用牛皮纸包扎得结结实实,似乎被保护得很好,营地服务商店正在帮忙剪开那些包扎的绳子,然后把它们放入一个大的箱子里。”士兵很快排起了长队,并互相催促。一名士兵喊道:“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名,随手抓起一本书,乔,继续往前走,今后你可以用它去跟别人交换。”罗林斯说,有一位士兵很幸运,他抓到了《布鲁克林有棵树》——“抓到那本书的家伙高兴得大叫起来”。抢到这样一本流行书,就意味着要很快读完,把它传给下一位排队等候的读者。罗林斯说:“他得早日读完这本书。”


图书不仅在陆地上受到欢迎。罗林斯继续说,他随一艘军舰去澳大利亚,随船运去了两捆军供版图书,“我们在船上待了整整二十五天,每天都在读书。没有别的事可做,每个人都为有了这些图书而心存感激。他要协会坚信,对这些书的任何担心和怀疑都是杞人忧天。罗林斯在信尾鼓励出版商不要放弃,因为2000万册图书几乎不够。他同时要求“协会——像我这样——不要因为没有人关注自己做的好事就感到失望”。


其他战地记者主动报道了协会组织的这件重大的工作——在他们发表的文章中和直接给协会成员写的信中都提到了协会的这些书大受欢迎的情况。1930到1956年间,刘易斯•甘尼特的专栏“图书及其他”刊登于《先驱论坛报》。当他看到军供版图书的运作后,觉得有必要为协会写点文章。甘尼特是一位精装书爱好者、德高望重的新闻工作者,一生评论过8000多本书。他对协会图书项目的观点至关重要。


军供版图书工作得到了甘尼特的赞赏和尊重,协会对此非常高兴。甘尼特说:“从英格兰的医院到诺曼底的黑人士兵部队以及……正在包围布雷斯特的部队——到处都可以看到你们的书——在前线、后方、吉普车里、碉堡里、飞机上以及基地里。”这些图书是最受军队欢迎的。无论何时何地,士兵们一旦有空,便开始读书。甘尼特说,他曾经“看到一位实习飞行员,对往返于雷恩和查尔堡之的空勤飞行任务感到很厌倦,有时便让飞机自动飞行一下,自己则从身边取出一本书来读”。他还回忆道:“在美军某师,那些在将军帐篷后方的列兵和士官们全都在读书,并时常讨论着——很多时候他们的工作仅限于值班,除值班外,他们无事可做,他们想要好书。”甘尼特说,军队中“有很多士兵渴望有书读”,并且很多“士兵很孤独,他们有大把时间”。在描述军供版图书在士兵们中的接受情况时,甘尼特说:“看到那些士兵如饥似渴地阅读你们的书时,才显示出你们的一片好心。这是一件伟大的工作。”


另一位新闻工作者格里塔•帕默,是早期对协会作出评价的人之一。帕默是从《纽约客》开始她的职业生涯,同时也为《星期日世界报》和《世界电讯报》等刊物写稿。帕默以通过争议性话题表达思想而著名,她从不隐瞒她坚定的看法,不管那些观点多么富有争议和不受欢迎。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她在地中海战区待了几个月,写了大量带攻击性的报道,批评她所看到的现象。用她的话说,她发表了“一些坏脾气的文章,指出了许多我认为在军队和平民组织中存在的不正确的现象”。当协会收到来自帕默的信时,出版商一致认为他们可能会受到刻薄的评价。


情况恰恰相反。鉴于她关于其他战争组织的批评文章,她写道:“我唯一能做的是为你们协会献上花篮,我相信,在所有为提振士气而努力的组织中,你们的工作做得最好。”帕默感到惊异,士兵们“获准带一本军供版图书进驻到卡萨布兰卡市的一家旅馆,并且可以把它带上飞机,再带到马赛的医院中,给另一位士兵读”。她观察到,这些图书的版式对“医院里的病人正适合:它们是我看到过的,唯一能让病人平躺在床上舒舒服服阅读的书”。执行任务期间,她两次住院,就她自己而言,在康复期间,她非常感激军供版图书为她排忧解闷。帕默说,选题也不能更好了。她写道:“如果不是有点鲁莽无礼,我真想代表全体士兵感谢你们,但是,我至少可以因你们给我许多快乐的时光而感谢。”




《当图书进入战争》 

[美] 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在欧洲大肆焚书,义愤填膺的美国 图书管理员闻讯,组织了“胜利图书运动”,募集了两千万本精装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然而,图书数量、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装书也难以在战场上携带。


为此,美国图书协会与美军展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军供版图书”项目: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轻便的特制平装书。至二战结束,1200种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阅读领域,共计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士兵带来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与绝无仅有的阅读体验。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了不起的盖茨比》火了起来,《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 军供版图书不但帮助美国赢得了战争,让一批作者成了畅销书作家,推动了出版行业平装书革命,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创造了新一代民主的读者,而且帮助欧洲出版业浴火重生。本书为历史爱好者与爱书之人讲述了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阅读推荐:

※ 北极就像一个必须实现的冒险梦想

※ 从《恋恋风尘》到《刺客聂隐娘》,他的四十载光影记忆

如何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END-

编辑丨李可心 师太君  视频丨李显扬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687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书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