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我们太需要这样一本能告诉我们如何直面死亡与悲伤的书了
有一本书,我们曾无数次推荐给读者们,也有无数的读者曾经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这本书的名字叫《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
书的作者饶平如,1922年生,他在老伴美棠去世后,他手绘了18本画册,描述了他们从初识到相处,再到生死离别的近六十年时光,同时也记载了时代变迁。平如与美棠的纸上人生最终出版成了《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一书。
美棠最后一滴眼泪。“2008年3月19日我们到徐汇区中心医院肾内科去看望美棠。约10时,我看到她的右眼眶湿润了,并且缓缓地流出了一滴挂在眼角上的泪。当天下午4时23分,美棠撒手而去了。”
今天是3月19日,对于饶家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转眼,美棠离开已经有11年了,今天是她的祭日。
11年前,平如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美棠去世。那之后有半年时间,他无以排遣,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他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聊以安慰。后来终于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美棠的童年画起,以非专业的画笔存留了和美棠有关的平淡朴实又美好感人的回忆。
他说:死亡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但是画下它时,心中所爱的人,就可以存在。
这是平如用半年的时间,终于找到的与挚爱逝去所带来的悲伤自处的方式,并用这种方式,将爱一直延续下去,并感动了我们。
但也有许多人,一直沉湎于亲人逝去的悲伤之中,难以自处。有人说,当今国人缺乏“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因而当悲伤来临的时候,许多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直面死亡与悲伤。
对于“死亡”,
我们谈还是不谈?
在《非诚勿扰》的某期节目中,当一对幸运的男女嘉宾牵手离开时,黄菡老师照例有一两句感言,有一次她说了大意如下的话:“人生千差万别,有时会让人觉得如此不平等,但人生中至少有两件事情,在它们面前人人平等——爱情和死亡。”
黄菡老师说,她当时想表达的意思是,人人都无法抵御爱情来临时的攻城略地,正如人人最终都要降服于死亡。
节目播出后,有观众在黄菡老师的微博上评论道(大意如下):“你怎么能在别人牵手的大喜时刻说到死亡,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她看到这条评论先是有点儿心惊:“对呀,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地煞了风景,我仿佛真的从这条评论的几个字里看到了可怕的事情和恐惧的情绪。”
继而她又开始思考:我们对死亡是多么敏感,那位观众能够在众声喧哗中敏锐捕捉到这个字眼,而我竟然在看起来完全无关的场景和话题中联想到这个意象。
后来黄菡老师似乎有点儿明白了——在许多文化里,死亡是一个敏感到成为禁忌的话题,是“房间里的大象”:“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着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
所以,对于“死亡”,我们谈还是不谈?
为黑色的死亡
镶上一道黑色的金边
知名心理咨询师,果壳科普作者李松蔚在读过朱莉娅·塞缪尔的作品《悲伤的力量》后说,这是一本令人难过的书,也是有力量的书。
在他阅读这本书的前后,心理咨询界的前辈李子勋老师去世了,李咏去世了,金庸先生去世了,蓝洁瑛去世了。他读完这本书的同一天,万州22路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人们义愤填膺,痛骂妨碍司机驾驶的乘客,又有人化身为侦探,试图通过视频里司机蛛丝马迹的动作,还原他的意图。还有人斩钉截铁地表示,一车乘客都在旁观,他们死得一点不冤。文章下面几万人点赞。
这让他再次惊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流速和密度,同时也让他也意识到,我们被太多的死亡信息包围着。“而太多人——包括我——还不大擅长面对死亡。”
杭州保姆纵火案和江歌案,在去年都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这两个事件之中,都有人离世,而留下了悲痛欲绝的亲人。事件发生后,有人联系到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李松蔚,希望他可以想办法帮助他们,“实在见不得那么无辜的人,把后半生埋葬在对逝者的追忆中,让他们早点走出来吧”。
似乎每个人都希望看到失亲者可以快速走过悲伤。我们甚至把它当作是一种“强大”。
在李松蔚看来,这样的用心是好的,逝者已矣,希望生者可以少一点痛苦。但这样一来,其实已经把“痛苦”预设成一种不好的东西。
黄执中在某期《奇葩说》里讨论对绝症病人的态度,有一个观点打动过许多人。
他说,我们对绝症病人从来都是鼓励:你不会死的!等你出院以后我们再一起玩啊!——这种鼓励很积极,但其实让人很难受。等于是说:死是不好的,你不能死。但我们很少表达另外一种态度:你来够了,你已经做完了,死也没什么遗憾了。
李松蔚认为,这相当于对着一个人说:你和我,都必须接受死这件事了。但这样的态度,是对将死者更大的安慰。
而对于那些需要面对至亲离去的人来说,“要往前看”、“要朝前走”则是一种常见的鼓励。李松蔚觉得这大家对于向前走有一个误区,总觉得要“甩掉”悲伤,轻装上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向前。而《悲伤的力量》这本书告诉我们,悲伤是甩不掉的。“悲伤是一项作业,是极为沉重的苦工。如果承担它,它就能为我们效劳,令我们得以痊愈。”
每一个向前走的人,都在逐步适应一个新的自己,一种新的生活。痛苦依然在,但是可以欢笑,可以忘情,可以爱上别的人,也会有时想起离开的他,感念带给我们的一切,或许潸然泪下。生活是这些笑和泪水混合而成的。所以《悲伤的力量》的作者说:“悲伤的悖论是,学会带着痛苦活下去,正是治愈我们的方法。”
我们太需要这样一本书
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与悲伤
美剧《This is us》里就有这样一段情节,让人刻骨铭心。死者是Randall的生父William。儿子Randall跟他相认,把他接回家生活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癌症晚期的老人,没有什么治疗的余地了。他平静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
没看过的人,也许想象这里有太多的哭天抢地,痛不欲生。其实没有,老人最后一段生命是安详且有尊严的,他跟家人谈心,一起过节庆祝,陪伴孙女,帮忙做家务,跟邻居社交,出门旅行,跟生前重要的事物一一告别。他在体能状态允许的前提下,圆满地享受了人生的余晖,静待死亡来临。临走之前还不忘给每个人留下了礼物。这一段也被认为是《This is us》中最好的情节之一。
相比中国文化对绝症病人的委婉,顾左右而言他,“哎呀没那么严重,别瞎想”,国外无论是医生还是家属,在面对绝症病人时的态度都更直接,更诚实。治不好就是治不好,这件事已经无可挽回,那只能争取更好地接受它。直面死亡,承认悲伤,反而为绝症病人的生命尾声带来了一种亮度。
所以,我们特别想要把前面提到过的这本《悲伤的力量》郑重推荐给你。这本书记录了15个不同的故事,包括失去伴侣的,失去父母的,失去孩子的,失去同胞手足的,还有面对自己的死亡。除了讲述他们的疗愈过程,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对处理不同类型的哀伤提出了专业建议。值得认真读一读。即使你现在还没有面对死亡的经历,这个话题最终是绕不开的。
《悲伤的力量》
[英] 朱莉娅·塞缪尔 著 黄菡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有的人说,中国缺乏三种教育,性的教育,爱的教育,死亡的教育。同时对应人生的三个支点:身体完整,灵魂丰沛,生命价值。
我们好像知道如何活得更加自在,好像知道如何让自己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却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死亡。这恐怕源于我们从不或疏于谈论这个问题,也难得思考这些可怕的事情。如何面对死亡,好像并不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和地位的提升,身份的转变就能自然习得其经验与意义。
即便我们理解了“死亡”的自然意义,却仍旧难以面对因死亡而产生的悲伤。面对悲伤,可能会有无数种消解悲伤的方式,有的人需要半年,有的人需要十年,有的人甚至用余生的时间去愈合。
给你推荐的这本《悲伤的力量》,书中的15个故事展示了悲伤如何揭开我们最深的恐惧、撕掉我们自我保护的外衣并使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
作者带我们走近有关悲伤的禁忌与迷思,让我们尊重并理解悲伤的过程——读完它,我们对生命与爱会有更深刻的体认与感悟。
悲伤的力量
15个关于生命的故事
/失去伴侣/
凯特琳/年近五十,相伴二十年的丈夫肝癌晚期
凯莉/三十岁,伴侣遭遇自行车意外
斯蒂芬/六十二岁,妻子突遇车祸
/失去父母/
布丽奇特/五十二岁的律师,母亲突发心脏病
麦克斯/四岁半时目睹入室盗贼射杀了母亲
谢丽尔/母亲突发急病
/失去手足/
露丝/同父异母的弟弟遭遇车祸
慕希/二十五岁左右,弟弟自杀身亡
法西亚/四十五岁,姐姐患上运动神经元疾病,五年后辞世
/失去儿女/
亨利与米米/分娩时婴儿意外夭折
菲尔与安妮特/度假时幼女溺水
布鲁与罗伯特/二十九岁的女儿服药过量
/面对自己的死亡/
琼/四十八岁时患上肺癌,目前余生约六个月到一年
芭芭拉/逾七十五岁,十七年前患肾脏癌,目前剩下几个月时间
戈登/年逾八十,肝癌,癌细胞已扩散全身
活动预告
在北京,我们想和你一起聊聊
是的,就在本周,《悲伤的力量》作者、英国悲伤心理治疗先锋人物莉娅·塞缪尔将会来到中国,和中国的读者们见面,并试图与大家一起读懂生命,疗愈悲伤。
活动嘉宾
[英] 朱莉娅•塞缪尔
悲伤心理治疗师
王一方
北京大学知名医学人文专家
路桂军
疼痛专科医生,临终关怀专家
王治军
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
刘谦
中国人民大学医学人类学专家
周翾
儿科医生,儿童临终关怀专家
王玉梅
宁养专科医生,生命教育专家
尚书
肿瘤科医生,CCTV12频道健康节目主播
活动地点
清华·长庚医院
北京市昌平区立汤路168号
活动时间
2019/3/21(星期四)
15:00-17:30
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本次活动为半开放分享会
限制参会人数50人
审核通过后会有工作人员电话通知
活动嘉宾
[英] 朱莉娅•塞缪尔
悲伤心理治疗师
石晓芳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格调》杂志出版人兼主编
“温暖星球”发起人
著有图书《所谓幸福》
活动地点
中信书店·芳草地店
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9号楼
负二层LG2-05号
活动时间
2019/3/23(星期六)
14:30-17:00
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 每日福利时间 ◆
每周【精选留言次数前三】
及【分享次数前三】
均可获赠礼物一份
多多参与文末留言和转发分享噢
◆ 近期热文回顾 ◆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339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