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薛涛再谈环保人职业发展:用三商五识作职场修道士

薛涛 E20水网固废网 2021-04-17
文章导读

此文整理于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今年E20环境平台员工年会上的发言,是其20多年在职场上的历练总结,也是在去年“三yu”发言基础上对个人成长部分的深化,献给E20的小伙伴、初入职场的新人及仍在职场中迷茫、困惑中的年轻人……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薛涛


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战略、管理和资源上的竞争,最重要的还是人才上的竞争,而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是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持续成长协调统一的共生有机体。此文整理于薛涛在今年E20员工年会上的发言,是其20多年在职场上的历练总结,也是在去年“三yu”发言基础上对个人成长部分的深化,献给E20的小伙伴、初入职场的新人及仍在职场中迷茫、困惑中的年轻人……

 

(下文根据薛涛发言内容整理)


一、“人”才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今天我想谈谈个人20多年在职场生涯中总结的,对新人职业生涯能力培养的体会。去年讲了三“yu”薛涛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下):管理三yu决与新三板),大家反响还不错,里面有个人成长,也有组织管理的思考。经过一年,又琢磨了很长时间,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再讲一讲个人成长中的“三商”和“五识”,聚焦在个人职业能力的建设路径。


E20与体制内各平台的合作中我们有深刻的体会,作为一个市场化中生长的,并且需要面对各种体制内平台分流的圈层组织,十七年的发展中展示了稳健向上的成长曲线,而这几年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回顾来看,每年都在变化的公司战略之中隐藏着恒定的发展逻辑,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于“人”。E20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有弹性的企业,一直在给每个人成长的土壤,也鼓励每个人的能力在符合公司战略的前提下张扬。因此,在其中的“个人”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构成了E20核心的竞争力。


二、职场如道场的登山论:本无“会当凌绝顶”,恒有“更上一层楼”


既然企业关注人,就要深究人的成长规律。但一个企业空喊“以人为本”是没有用的,这方面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和管理中去操练。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想在“人”的方面获得提高,最终还是要与“事”的层面的操作相结合。说到个人成长规律,傅涛老师有一句话:职场就是我们修行的道场。所谓成长,简单说就是每个人对外部和内心世界的领会感悟、借力能力和把控能力逐步提高和深化的过程,这些都需要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和总结来逐渐完成。对于大部分现代人而言,除了睡觉以外,工作所花时间占据大半。因此,这样的“修行”很大比重是在工作岗位上完成。这个道场会一直伴随着你,伴随你能力的提升,在职场进阶中工作能力、信心和领悟力的提高,社交网络的扩展和稳固,乃至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的深化,甚至扩展到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处理能力乃至对人生幸福感的追寻。

 


在这个道场中,谁能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我个人认为这只有毛泽东等少数伟人能够触摸到,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一生可能根本无法企及,但是,既然大家都活在当下,那么站在未来看现在,从自身的起点,能够一直坚持不停的“更上一层楼”才是人生追逐的幸福所在,这就是所谓路上的风景。说到“上楼”的规律,刚到E20的新人,站在他自己当前的山脚下,去看傅老师和一些专家、企业家已经达到的高度,可能也会觉得很高,难以企及,在仰视中甚至会觉得心虚,觉得自己百无是处,甚至达到了一种所谓“为惶恐而惶恐,为自卑而自卑”的恶性循环,这种消极心态对个人能力发挥又形成制约,使其在面对困难时过于关注自身而失去对事件本身的关注,不能像海绵一样积极的发现和吸取他人的优点,也无法找到“玩”的感觉来以积极的心态化解焦虑(薛涛: 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上):将、侠、王和因玩而坚韧),这些反过来又影响到他的发展。


但年轻人常常忽略的是,每个人都是从山脚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如果只看着山顶,一步登天是做不到的。重要的是,个人的成长逻辑,和世界的发展逻辑一样,遵从辩证法的原则,即如前所述,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其实本不存在所谓的山顶,而永远是山外有山,无论你是职场新阶还是老客,经过两三年不断努力“攀登”之后,也许往上看总是有新的山顶,山顶依然总是高耸入云,但如果回头看你曾经所在的山脚,你会发现,经过自己这几年的努力,对比当初,也已经走的非常高了。所以,每个在职场上努力打拼的人,可以通过偶尔回首来对自己更有信心,也因此有助于维持恒心。这正是登山老客的心得——心中看准山顶,眼中专注脚下。


三、“Grit”与打井的哲学

 

说到恒心,我曾经读过来自美国的一篇TED演讲和文章,非常赞同其中的观点,作者认为:智商、情商不足以决定人生的成就,“Grit”——坚韧(也可称之为逆商),是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重要品质,他们认为,决定孩子的成功因素,是其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和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而这种品质,也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其重要性,甚至比知识和技能(即智商的构件)更重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373fgzi4&width=500&height=375&auto=0

Angela Duckworth的TED演讲


恒心表现在前文所说的从业公司的选择上,和我原来说过的“打井的哲学”不谋而合。现在我观察不少年轻人过于飘摇,疲于跳槽到处“打井”,结果到最后哪个井都没打出水。当然,傻傻的站在一个地方打井,最后打到一个石头上,那也是不行的。我个人认为,相对稳定地在一家适合你的好公司(这个需要科学综合的判断,而不仅仅是薪酬高低),持续个人成长,而在个人成长到公司盛不下你之前,都不要轻言离开,而在想要离开之前,需要先反思,是否已经掌握了在未来发展中这家公司所能附加你的全部的能力。只要是一家足够优秀的公司,它能够不断的成长,并且能够容纳你个人的成长,很大决策比重上你就应该更加坚定地去打这口井。如果从更高的时空位置看过去,在大概率上,如此反而能够让你走的路线其实更直,进步的速度才会更快更稳健。


那么,一个职场新人怎么样从学校里走入职场,怎么能够一步一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呢?这里就有一个“五识”的循环过程。


四、从三“yu”到“五识”


 

回顾去年讲的三“yu”,重点谈的是从企业视角看个人的发展薛涛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下):管理三yu决与新三板)。第一个“遇”,我们曾说“千里马常在而伯乐难求”,说的是员工应该珍惜你碰到的好领导和好公司,但其实辩证来看,伯乐心中却也觉得千里马难求,几乎所有成长中的好公司都会面临人才的瓶颈,但企业里碰到的有些人才短缺现象的原因却是结构性的,就类似环保里我们说的“水质型缺水”,是因为企业内部对人力资源缺乏合理的识别、调配和培养。一个好的领导(包括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应该去识别和珍惜每一个人才,将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长板理论);第二个“渔”,指的是当你成为中层管理者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懂得合理的授权,辅以科学的教育培养,能够使其团队更快地成长,这也是解决“水质型缺水”的重要方法;第三个“御”,真正好的企业能够达到“同其心,一其力,则无往而不利”的境界,背后是企业文化的支撑。一个优秀企业,能够让员工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企业和个人共同的成长的和谐目标上;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也能够很好的统御团队,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不断成长,发挥各自的特长为团队做出贡献。


去年开篇也提到个人成长的问题,比如开篇的职场“将侠王候”四种形态,和通过逻辑积累实现从学识到能力的构建过程,薛涛: 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上):将、侠、王和因玩而坚韧今天再接着往下细说。年初读雾满拦江提到一个“五识”的梯进认知过程,个人觉得把这个过程作了有益的标识,但是每个阶段细节尚缺,也忽视了其中的辩证循环,由此在这里借用和补充进来。


 


具体来讲,我们怎么从娘胎里出来的“一张白纸”,除了基因带给我们的天分的不同,在后期的培养中,怎么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呢?其实我们的心灵的成长,或者说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走过的是一个“五识”递进的过程。从常识走向知识、走向学识、走向见识、走向胆识,再由这些识回归到常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可以通过职场修炼的心灵成长的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并不是单程的,而是一个循环,这背后也是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发展循环向上的逻辑。


此外,我经常在办公室强调的所谓十八小时工作制,其实是希望大家在下班的时候,头脑里依然能高速开动的发挥逻辑思考能力,规划创新业务的基本逻辑,总结已完成工作的规律和发掘可提高效率的微创新,也包括思考待人接物的得失和如何提高的方法。这样盘点过去和规划未来的过程,也就是我说的“琢磨”,也是摆脱“低品质勤奋”的唯一方法。这个下班后“跳出”上班后再“进入”的过程,就是为了促进五识的循环递进,大大发挥了职场这个修炼场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如果不能建立积极的心态,而是把琢磨变成了焦虑,这样的思虑就反而变得适得其反。


五、“五识”,实现人生破解的往复循环

 

1)常识


我们说到每个人的成长,往往指的是心灵的成长,意思就是思维认知能力的提升过程,从学龄前的牙牙学语,一直到职场上的打拼,都是绝大部分人磨练思维认知能力的道场。


从时间轴上看,常识是起步的源点,我们出生之后都有初阶的常识。比如说,生下来就知道吃奶,遇见危险知道躲开等等。常识是驱动一个人基本生存的要素,也可以归结为人的本能,表现为一个孩童追求生存和愉悦的本能,其中包括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的本能。在现代社会的正常惯性下,从常识起步,学会基本的生存技巧后,儿童进入了学校,通过书本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也构成了智商的积累,而进入学校本身也是进入了社会,情商的训练也随之而来。


2)知识


我们知道狼孩的故事,就知道知识和学习(包括语言的学习)确实是构建智商的基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通过学校里知识的学习本身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个学校学习生涯就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逻辑能力的初步养成的过程,中间当然不乏局部的五识小循环的应用过程。比如说具有更积极主动的常识的学生,其学习会像海绵吸水一样更主动,也会在知识吸收和转化上更有效率,也有学生可能在学校里就能够将知识与外界认知结合形成学以致用,也有些同学博览群书见识更广泛,他们也许甚至有胆识应用学识甚至挑战权威,形成突破。


 

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基本过程是拿到文凭,在学校学习知识的过程的通关、获得职场的敲门砖,而真正影响深远的转换恰恰是从第一份工作开始。


3)学识


初入职场,就开始了全面的知识转换为技能的过程,这就是从知识向学识转化的过程,也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境界的一种相对简单的实践,“知不弃行,行不离知”,这个转化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作中将部分可用的知识积极实践,也包括结合实践根据需要去自学掌握新的知识,你曾经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只是基础,你在学校里掌握的更重要的能力是逻辑能力,而逻辑是你的职场“语言”,你通过在你工作中逐步熟练地运用这个“语言”,开始建立你和其他人以及这个外部世界的共识。


 

为了提高学识转化的速度有一些小的技巧,背后都是为了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做报告做展示都尽量用PPT形式而不是大篇的WORD文档,因为PPT能够让你在知识和学识的凝练过程中抽取主逻辑,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有两个能力或者说是习惯,在逻辑思考能力的持续提高中非常有用,甚至一生都一直很能令你变得聪明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换位”,这个去年说过,换位能力既是情商也是智商,会用者自会有深刻体会;一个是“分类”。将每一件事都擅于从分类角度重新思考,比如一个不能针对不同对象展示有所不同的文案一定不是好文案,任何一次拜访要将对方的公司乃至接见者进行分类针对性思考(包括换位),你自己的手头工作也应该分类为轻重缓急等等。更重要的是,做好研究也要以分类为基础,充分切割后就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所谓分析汇总,先分才可以析,透析后才可以汇总。


4)见识


老人家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因为当年中国经济欠发达,温饱是首要的问题。然而在阿尔法狗秒杀中日韩围棋高手的今天,机器在任何的单项智商上都能秒杀人类,某些技术岗位甚至真的要被电脑所挤占。那么,只有横向的、广度的、综合的、创造性的能力才不易被替代,而这个互联网链接的世界也在商业模式上产生了更多的可能,这就是所谓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这反映到教育中大家发现语文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从小搭建的语文素养是通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阶梯之一。

 

这种复合型人才的达成,是达到一个人独特“见识”的一个路径。复合型可以扩展到很多方面,包括政治、管理、商务、甚至艺术,总之就是老话说的艺不压身。但是收窄说到研究领域,在深入掌握一个专业后,应该敢于扩展到更多的专业,这种扩展要想有效,也需要两个重要的思考方法:联系和捏合。能够将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普遍联系的思考寻找到可能存在的相关之处,加上逻辑的思考捏合形成独特的观点,这是很多研究能够形成突破的诀窍(类似交叉学科)。此外,有“玩”的心态和具有思辨习惯的人,在知识的广度建设上更易获得成就。


我们说某个人很有见识,意思是他很具有思辨能力,看问题更深入,且明白世界有灰度而不是简单的黑白(明黑白且知灰度),因此而不容易人云亦云,表现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传播上就是能够尽力“守脑如玉”少交智商税。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一方面阅历很重要,见过更多的东西又擅于思考就会触类旁通的具有一些更高的识别力。另一方面就与后文中提到的胆识关系密切。敢不敢平视权威,能够不盲从某个专家的言论,而是首先看这个专家的屁股坐在哪个立场上,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研究去反思,即便最后依然同意专家的意见,也会将这种学识真正为己所用,这当然是一种很有水平的思维能力。


5)胆识


胆识本身这个词就首先说明了问题,既有胆也有识才有价值,缺一不可。胆识首先表现在前面所说的平视思维,由此能够让你在面对所谓权威时能够不受压制(当然礼貌和尊重还是要有的),能更有效率地发挥自己的智商而展示出思辨能力。


 


我曾说职业发展的轨迹犹如打游戏,在相对平坦顺利的一段时间后总难免迎来困境或停滞期,就像面对打老怪的关底,这也是和万物的发展规律一致的。面对这个阶段也许就是一个人胆识需要张扬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直面困难、勇于求变和突破自己的勇气,此时的胆识,就是行动的智慧。书本上的知识,本质上只是前人智慧的记载,而真正要掌握它永远需要靠行动来实现。这样的行动需要首先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这样的突破中,个人往往会得到巨量的人生体验和对世界的认知,破茧般成功突破后又会使自己的心智跨上新的阶段,成为大大提升自己所具有的常识水平的主要能量来源。这就是我说的“五识”循环。

 

六、五识之核“常识”与三商之魂“灵商”


既然常识是五识之源,他就不会是简单的字面意思,也不会仅仅是静态的年幼的那种本能性的出发点。正如上一段所说,五识其实是循环递进的,而常识的保持和修炼提升才是“五识”循环的核心和驱动力,解剖开常识,我理解它的核心就是灵商,后者在决定人生的三商(智商、情商和灵商)中也居于核心地位。

 

常识和灵商在人小的时候非常的浅薄,比如生存的本能,比如渴望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也包括爱的本能。随着人的成长,灵商的完备会构建一个人的性格体系,比如说积极、乐观、慎独、Grit—坚韧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融入到一个人的内在。在不断的成长、进阶的过程中,智商和情商的修炼和进步,也会再度凝结到灵商(常识的核心)里,形成一些类似于本能的特别能力,小到过安全穿越马路的直觉判断的能力,大到本质类似,需要大量智商去思考和逻辑推演而做出判断的事情,都会逐渐扩展,最后形成一个人超强的直觉判断能力,即所谓的“智慧”。这些直觉判断会大大加速你的识别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包括顿悟、潜意识等等,都是从智商开始,通过反复修炼得到。


如果简单说智商是一个人与外部对话和控制能力,那么情商就是一个人与他人的沟通和引导的能力。以前我们总说情商比智商重要,却在后天练习中将情商逐渐演化成为人的技巧,这也就逐渐将灵商的重要性凸现出来。但有了智商,有了情商,甚至有了前文所说的Grit坚韧,就能成功么?也许确实可以成功,但也有可能会成为希特勒这种危害非常大的人,最终也未必能获得修炼所企图的幸福境界。可见,智商情商仅仅是作为术的层面,而灵商作为“道”的层面并不只是坚韧、勤奋等品质就可以囊括。


此外,我有一种深刻的体验,在职场中能够善待周围的人,包括以诚相待地负责的对待自己的老板(不是盲从当然更不是欺骗),以诚相待地关爱(不是溺爱当然更不是漠视)自己下属,以诚相待地平等互利的对待合作伙伴(不是软弱当然更不是诓取)的人(当然能做到这个,也需要智商、情商等不断提高的能力辅助),才能够逐步积累自己稳定的社会资源和口碑,无论在自己稳定的发展期还是变动期,都往往会有贵人相助,而这,恰恰不是通过智商和情商都可以事先计算、预计和筹备就能得到的。可见,“以诚相待”,以善待人,懂得感恩,是灵商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这种“善”的本能,和与此相关而得的福报,冥冥中有佛缘的感觉,而这也是我今天想说的重点。


老子道德经中曾说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就是说人应该知道每件事的究竟根本,才是常识。由此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缺乏常识的人,做事就会不遵循基本规律,其实就是违背了道德,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那么终将被惩罚。我理解,这是老子这部5000字的智慧结晶被称之为道德经或者道德之词传播至今的原因之一。


 

所以,最终使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除了Grit这样的优秀品质可以使人更容易成功以外,人生的终极幸福(并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成功),却还要取决于老子所说的“常”,就是构成做人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与人为善的本能,如与人为善、爱护自己的团队,从团队的角度去考虑,为你的客户真心去考虑,害人之心不可有和长抱有感恩之心。违背这些原则的人,也许短期可能会获得一些短利,但绝对不可能取得长久的成功,而是往往验证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老话。


这部分的常识(灵商)指的这些基本原则和本能,是驱动一个人成功(完备的定义上)的最核心要素,是无法通过智商计算和情商套取出来的东西,它会渗透在你人生中的各个环节。违背了常识所需的要求,你得到了却反而是失去了,失去的却常常是“塞翁失马、吃亏是福”,这也许是灵商背后的天道在发挥作用。一个企业包括一个人,如果他想保持持久的成功(当然为人为企都应该有谋,谋本身就是逻辑的高级产物),都应该是靠大道阳谋的,所谓不可为利而背德,不可违背“常识”中道德的制约。

 

七、结语:以德为道,行稳致远


当今社会(包括诸多原罪和野蛮)在经过三十年高速发展,各方面都面临转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包括企业家),甚至百年老店因为不注重德的遵守而轰然倒下,也看到身边一些注重客户和品质的品牌悄然兴起。类似的,环保产业中拥有技术核心和服务质量的企业也在相对滞后但逐步规范的市场规则变化中迎来发展契机。企业在面对时代转型中也正在全面转型,对应到个人上的发展也是如此: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同时保持自己可持续的长期发展,这部分背后隐藏的规律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关链接——

薛涛: 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上):将、侠、王和因玩而坚韧

薛涛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下):管理三yu决与新三板


附:E20金鸡新年第一招



欲加入行业交流群,可扫描二维码加群助理微信,请务必备注姓名、单位领域(水/固/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