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笠钧:打造世界级环保企业 成就无边界的博天环境

李艳茹 E20水网固废网 2019-04-03
文章导读

十年过半,当所有人都在好奇博天环境百亿营收梦是否能够如期完成的时候,赵笠钧心中的梦想还在继续长大。在E20第五期CEO特训班走进博天的活动中,赵笠钧透露了博天环境的雄心:跨入世界500强的行列,成为全球化的世界级环保企业。


来源:中国水网



自1995年成立至今,博天环境集团(603603.SH)有很多光环及特征。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董事长赵笠钧在2011年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营收过百亿。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营收达到20亿;第二步,从2016年到2020年,涨五倍,到100亿。


赵笠钧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博天环境的营业收入由3.55亿元增长至19.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3.89%。2017年4月底,登录A股的博天环境发布了首份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新签合同额 429,501.17 万元,同比增长 114.54%,营业收入 25.18亿元,同比增长 26.50%。 


十年过半,当所有人都在好奇博天环境百亿营收梦是否能够如期完成的时候,赵笠钧心中的梦想还在继续长大。在E20第五期CEO特训班走进博天的活动中,赵笠钧透露了博天环境的雄心:跨入世界500强的行列,成为全球化的世界级环保企业。


业务增长


追求极致的目标


在当年百亿营收计划制定时,赵笠钧对于两个五年的期待是:2011-2015,追求有规模的增长。2016-2020年,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在完成第一步增长之后,在2016年,赵笠钧发现这一年的签约速度有了大幅提升,一年所签合同额超过前两年的总和。“企业规模起来以后,融资能力、影响力方面也有了提升,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赵笠钧总结。这一年的项目增长,给了赵笠钧看向更远处的信心。


“威立雅和苏伊士的成功,证明了环保企业营收可以过千亿。而中国有最大的环境市场,最复杂的环境问题,理应出现最伟大的环保企业。目前,经过了三十年发展,在复杂环境问题上,没有哪个发达国家并没有比中国环保企业更有经验。”


关于“伟大”的公司,赵笠钧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一个伟大的环保公司不仅要有突出的业绩,更要有“利他”的价值观,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辅助,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环境体验。因此,他将“营收”定为公司发展的主要目标因素:“市值由利润和PE构成,表示赚得多少。相比而言,营收更能代表公司对环境的贡献多少。


横向与纵向


行远必自迩,为实现近期的百亿乃至远期世界500强的目标,博天环境制订了2017发展战略:立足原有优势,深耕工业水系统治理领域,继续坚持“专注、极致、持续”的发展基因,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形成“横向扩展无边界、纵向术业有精专”的布局。


赵笠钧解释,“横向扩展无边界”包含地域及业务两方面的拓展,纵向则是指细分领域优势地位的确立。


在地域边界上,赵笠钧认为:“大公司不是只在国内就能做成的。目前,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催生了产业转型升级,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会逐渐转移到其他环境成本更低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经济体,就承载了部分该类企业的转移。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为这些国家提供环境服务,就像当年威立雅伴随着全球生产转移进入中国一样。”


在业务边界上,赵笠钧筹划着博天环境战略布局的进一步扩展与转型。过去几年中,博天围绕水务主业不断补全产业链,将业务延伸至监测、土壤、膜组件等领域,通过板块协同效应降低成本、提高业务连贯性。对于未来几年,赵笠钧将目光投向了环保之外:“治理环境的目的是让人们享受到环境质量改善带来的更高质量生活,因此,环境产业也应该逐渐往下一步方向做一些升级,如健康、生态旅游、环水农业等。”


对于企业的纵向精专,赵笠钧提出“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要求。“无论业务怎么扩展,如果没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没有地位,包括清晰的行业定位、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在他的构想中,博天环境每个子版块都有“第一”或“唯一”的可能性:在水务板块,无需成为重资产公司,而要做水务资产管理平台,帮其他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博中资本将打破过去全民PE的模式,更加结合专业,为被投对象提供除了资本以外的价值贡献;博慧科技或将成为其他业务入口,围绕环境数据提供一些深度整合服务……


据悉,目前博天环境已开始筹划全球业务架构的设计规划,在已经设有五个业务区域中心的中国,未来或将成为全球架构中的“大中华区”。但从国内走向全球,在法律、政治、文化、标准等多个方面,对于博天环境都是较大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赵笠钧坦言并不轻松,但这些挑战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困难:“我经常会提出一些高目标来倒逼自己和团队,以终为始,缺啥补啥,去做就行了。”


传递共享思维


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大多公司能力的局限性开始显现。赵笠钧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互联网带来了共享经济,在环保行业,我们是否也能以开放的心态,共享存量资源,提高行业资产效率?” 


赵笠钧看来,如果在环境服务领域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将某个公司的单一问题放到平台上,寻找行业内甚至是跨界人士来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解决关键性问题,赋能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赵笠钧在2017年一季度公司全员大会上传递了这种共享思维:“利用+互联网模式,我们可以降低边际成本,形成整个行业乃至全球范围内技术需求、研发需求、业务需求、资源需求的整合,吸引更多客户和供应商在更便捷的平台上进行交易,进一步促进环境产业的升级。


赵笠钧表示:“博天在已有业务上已经努力打造专业能力,但在快速成长中仍然存在着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是沿着原有模式继续走,还是从中跳出来俯瞰整体社会趋势?我倾向于选择后者。”事实上,赵笠钧乃至博天环境内部对于变化都保持着较为兴奋的状态。赵笠钧自称是典型的“水瓶座”,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在公司发展中,他热衷于制造变化,大到战略规划,小到工作细节:“我不能保证每次变化都是最好的,但让整个团队保持面对变化的能力。”


团队建设


将公司打造为优秀员工财富增长的平台


“团队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赵笠钧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之一是创造条件让团队成长,包括专业技能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在博天环境上市后,赵笠钧心中的这根弦变得尤为紧迫,他直接感受到员工与股民对他寄予的期待,提醒自己必须说到做到。


赵笠钧对团队重视的表现之一便是财富的分享: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优秀员工财富增长的平台。博天环境的上市使公司一百多位持股员工享受到了公司发展的红利,在博天环境的团队中,高管们身家过亿,另有几十员工所持股份价值超过千万。


为了让更多人分享公司的成长,赵笠钧大幅降低了个人的持股比例,但他认为值得:“我希望由于财富的增长,让每个在博天工作的人,他的家人、亲朋好友都会感到自豪,并借此以此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加入博天,因为这些优秀的人,博天会越来越好。” 在赵笠钧的认知中,生意人唯利是图,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企业家要求超越商业利益的追求。


在赵笠钧“世界级环境公司”的目标下,博天环境的人才需求愈加强烈。“公司提出百亿目标时,我们还能够想象到团队如何一步步实施;从百亿到千亿的过程,却不是现有团队熟悉的。团队可以成长,但也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比如请管理过千亿公司的人才加入,减少试错。


用“七分熟”的人,去中心化


赵笠钧笑称自己“在任何地方都会忽悠别人加入环保或者加入博天”。在各种场合,他都会着重留意一些人,想象如果他在博天,有什么样的职位能够供他发挥。现任博天环境董事、高级副总裁的张蕾,便是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研阶段就结识了赵笠钧并得到留意。在其赴法留学归国之后,赵笠钧向其发出邀请,加入博天环境几年后,迅速成长为公司骨干高管。


在博天环境,如张蕾一样年纪轻轻便成为公司高端的人才并不少见,另一名高管蒋玮甚至在29岁时便被提升为公司副总裁,面对公司内部争议,赵笠钧向他们解释:“把她放到副总裁位置上,不是说她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而是说她有这个潜力。”


将年轻人快速地放到重要岗位上,也是赵笠钧独特的用人之道。“人越早放在重要岗位上,就能越早成长。如果他非常成熟,能够完全胜任岗位,那在这个位置上他就不需要努力;如果他七分熟,在以他自身能力还有些挑战的位置上,他会不断进步,去缩小差距。”为此,博天环境还专门建立了评判人才的领导力模式:高瞻远瞩、充满活力、鼓舞士气、卓越执行、勇于决断,具备上述条件的“七分熟”人才便能被委以重任。


对于挑选出的高管,赵笠钧予以绝对的信任,分权到位。每个板块由负责人全权指挥,有了问题自发建立沟通解决机制。即使在赵笠钧意见与负责人不一致时,他也会先考量如果事情做错,公司能否承受,若在可承受范围内,负责人的意见便是最终方案。对于公司流畅的运行体制,赵笠钧感到自豪:“公司充分地去中心化,根据需要,每个人都可以是中心。现在我可以消失一个月不来公司。”


建设合伙人制度,孵化企业家群体


随着公司业务维度的扩大,对公司的员工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司的发展与传承,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赵笠钧从小在家中是老大,求学时期是班长与学生会主席,25岁升至副处长,历经国企、外资、民企等环境变化,面对行业与企业的快速发展,他认为自己同样有着多方面的局限性。


“想做大的事情时,会发现自己的眼界、格局、认识能力不够。”为实现自我与团队提升,赵笠钧时间安排得很满,常在出差路上看完一本书,遇到合适的立刻推荐给团队。即便如此,他仍觉时间精力有限。为了让公司有更大的发展,他提出以更开放的心态,请更优秀的人加入。2017年度,博天环境将启动“领先的人才战略计划”,进一步发掘培育人才,全面升级团队。


同时,赵笠钧还正构想创新“多元柔性人才机制”,探讨事业伙伴、商业伙伴、战略伙伴等多元的人才定位与合作机制,孵化企业家群体,让公司成为赋能型组织。“现在在博天的人,可能也希望出去做些事情,我们会支持,还可能会投钱。博天与这些人变成商业伙伴,在他们做大以后,博天会考虑并购进来,或实现资本收益。”


未来已来,未来的博天也正在路上。


本文作者

中国水网  编辑

李艳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