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葛洲坝董事长聂凯:讲述葛洲坝的绿色之路
近年来,葛洲坝积极践行中国政府绿色发展战略,在保持水电建设优势的同时,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作为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走出了一条具有“葛洲坝”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珊 王菡娟
由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宜巴公路”被称为“中国最美水上公路”
提起葛洲坝,大概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坝,当年曾轰动一时。而因担当工程建设主力军的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说“为清洁能源而生”。
近年来,葛洲坝积极践行中国政府绿色发展战略,在保持水电建设优势的同时,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作为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走出了一条具有“葛洲坝”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凯。
1970年,为建设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葛洲坝工程,葛洲坝集团也正式成立。近50年来,公司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超过600座,为全球清洁水电发展、能源结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聂凯出任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上任伊始,就遇到宏观经济下滑、建筑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集团整体利润很低,职工收入也不高,我意识到集团必须转型。”聂凯说。
同时,在聂凯看来,转型就必须升级,不然就没有出路。
很快,经过近两个月深入调研,2013年7月,集团《关于促进集团公司战略实施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从业务结构调整、商业模式调整、治理结构调整、国际业务优先、人才培养等12个方面拉开集团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帷幕,并把环保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随后,集团召开节能环保和产能过剩业务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提出抢抓国家推进节能环保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机遇,迅速壮大新兴业务。
“在战略转型以前,集团原本有37家子公司,转型过程中,我们破釜沉舟砍掉了15家子公司,把落后产能基本砍掉了;建筑业也基本放弃承接小型项目,都是接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配上产融结合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我们又新成立了一批子公司,涉及水务环保、固废垃圾处理、污土污泥治理、新型道路材料、分布式能源等环保领域。”聂凯表示。
也就在当年,葛洲坝集团签约、营业收入、利润再创新高,首次进入《财富》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前百强,专利授权创历史之最。
“2013年,绿色循环、低碳节能已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构建‘五位一体’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之一。作为企业,要义不容辞地履行这个责任。”聂凯告诉记者。
经过几年的发展,葛洲坝集团的环保产业做得是风生水起,最典型的是集团旗下的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项目。水泥生产这种污染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被葛洲坝集团做成了环保标杆,实现了水泥生产和环保业务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年产能达2460万吨的水泥基本做到零库存。
据介绍,早在2014年,葛洲坝水泥公司就开始着手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依托所属水泥窑线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系统集成技术及工程化应用技术,着力变废为宝,化解城市生态环境危机。
目前已相继建成投产湖北老河口市、宜城市、松滋市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项目,同时正加快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
在老河口,葛洲坝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项目已经运行了两年。“传统垃圾焚烧炉对生活垃圾的质量、数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往往还需要进行二次处置,而我们通过对技术、设备的不断优化,在预处理环节上做文章,有效地提升了垃圾预处理效果与处置量,在处理废物种类和数量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聂凯介绍说。
同时,充分利用温度高达1600℃以上的水泥窑的优势,保证生活垃圾中有毒有害成分彻底消解,有效阻止二噁英生成,整个处置过程不会产生任何废渣、废水,真正做到了将垃圾“吃干榨净”。
据了解,葛洲坝老河口示范线可年处置生活垃圾约15万吨,节约土地约40亩,节省3.1万吨黏土质原料。通过垃圾代替燃料可减少因烧煤产生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在20%以上,其带来的潜在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得该示范线的服务范围从老河口扩大至周边县市,有效改善了当地环境治理面貌,缓解了“垃圾围城”的危机。得到了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的高度评价,从传统水泥企业成功转型为行业内的“环保标杆”。
2017年12月23日,在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创新发展大会上,葛洲坝水泥公司老河口项目获评中国水泥工业水泥窑协同处置示范工程。
也正是因为葛洲坝集团在垃圾处理项目的成功实践,日前,葛洲坝集团与北京环卫集团开展了深度合作。双方以即将成立的葛洲坝京环公司为主体,打造全品类全周期固废处置利用平台,着力实现对首都产生的废纸、废橡胶、废织物、废塑料、有机废弃物、危废等废弃物的全量资源化处理。
据了解,双方新设的公司到2020年,将形成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的能力,为北京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标贡献力量,同时为京津冀地区环卫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支撑,努力成为全国固废处置利用领域的排头兵。
固废处理只是葛洲坝集团众多环保项目的一个缩影。
几年来,葛洲坝集团不断整合行业优质资源,高端切入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污土污水治理、城市垃圾处理、再生资源利用、新型材料开发等业务领域,实现了环保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成长为环保业务的领军企业。
葛洲坝集团进军环保领域仅仅3年时间,迅速成为环保标杆,靠的是什么?聂凯表示:“葛洲坝集团进军环保市场,靠的是技术创新、多板块协同发展和强大的投融资能力。”
据介绍,针对中国北方燃煤供暖引发大面积“雾霾”的问题,公司采用电蓄热技术,达到了削峰填谷、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目的。公司用此项技术投资建设的甘肃瓜洲清洁供暖示范项目,建成后每个采暖季可节约标准煤约16.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1.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38吨、减少烟尘排放量2362吨、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1165吨。
针对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公司利用先进储能技术,提供压缩空气储能、储冷、储热及储氢等多种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以50MW风电场为例,如果配备10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每年可增加风电上网500~1000小时。公司1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产品已在贵州毕节投入运行。
一组数据显示,围绕环保业务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公司组建了14家科研院所,设立了2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院士工作站,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
与此同时,公司用5年时间完成了49起项目投资、技术并购和市场并购,迅速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水土治理、垃圾处理、固废加工、循环经济等领域形成了全产业链,环保业务年产值已超过300亿元。“葛洲坝”绿色发展之路在不断向外延伸。
曾有人评价:作为一个完全市场竞争企业,葛洲坝集团既顺应市场,又担当责任,绿色发展之路格局高远、目标精准、路径清晰。
“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关键是行动。葛洲坝将坚定不移的履行这一社会责任,并通过产业化来实现绿色发展。”聂凯说。
对于未来的发展,聂凯表示,葛洲坝集团要打造环保全产业链和全业务领域,提供环保业务“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做大环保业务规模。不断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能力,加快葛洲坝集团环保业务国际化进程。
近期热文链接
编辑 | 洪翩翩、李艳茹
统筹 |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