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泰科技谈数据管理在环卫领域的实践探索
近三年,随着环卫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明显感觉环卫信息化浪潮来临,公司80%项目都在2015年以后成交。”在7月27日举办的“2018首届环卫一体化高峰论坛”上,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潘慧表示。
来源:中国固废网 整理:程云
“十年前,2007年推环卫信息化业务时非常艰难,想让客户接受信息化和IT技术,难上加难。近三年,随着环卫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明显感觉环卫信息化浪潮来临,公司80%项目都在2015年以后成交。”在7月27日举办的“2018首届环卫一体化高峰论坛”上,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潘慧表示。
会上,她基于自身的从业经验分享了数据管理与应用对环卫领域的影响。
从政府到企业,革新管理
过去20年,环卫主管部门的职能发生很大的转变,潘慧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府自己干、自己管,政府主要管理自身作业,简单的技术运用和单一的场景。
第二阶段:逐渐的管干分离、监督管理并行。为了搞好考核监管,环卫主管部门开始引用综合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阶段:政府购买服务,定位为监管角色,真正实现管干分离。政府购买服务后,为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改变过去作业粗放和无有效科学的评价标准。
过去10年间,政府侧信息化整体需求基本定型,部分城市率先完成搭建工作。
信息化应用,对环卫主管部门来说,助力哪些方面效率的提升?潘慧总结如下四点:第一监管更加智能,以前更多依赖于人,做点面的稽查,现在变成依托平台,做全方位的监管;第二,应急处理更加快速、更加高效,以往发生突发事件,信息依靠人层层上报,调度起来费时费力,如今采用平台化的智能调度,可科学快速解决突发问题;第三,考核更加科学,未采用信息化手段之前,主管部门更多是利用经验及主观印象对环卫企业考核和评价,有了平台之后,可以更多依托数据进行精准费用的决算;第四,决策更精准,从拍脑袋决策到依据数据分析决策。
从如下数据可以反映出政府对信息化接受和认可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近三年。
从全国市场来看,2008-2018年,政府侧信息化项目成交约10亿元,仅2017年政府侧环卫信息化成交约5亿元,这就意味着10亿元的项目、85%的成交额出现在近三年,江浙地区更为先进,政府侧信息化覆盖达75%以上,另外,北京、苏州、深圳、厦门综合投入也大,位列前四。
潘慧颇为感触地说到,10年前,2007年推环卫信息化业务时非常艰难,想让客户接受信息化和IT技术,简直不可思议。近三年,随着环卫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明显感觉信息化浪潮来临,公司80%项目都在2015年以后成交的。截止到目前,伏泰科技服务150+个市/区/县级客户,落地项目350+个,承建项目金额约3亿,整体市场占有率约30%,成为环卫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毫无疑问,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对企业精细化生产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层面也在发生着变化,第一,业务扩展多元化,环卫企业开始承接园林绿化、市政等工程,固废末端焚烧企业向餐厨、畜禽、危废等领域拓展;第二,产业整合一体化,由末端固废处置向前端收运、保洁一体化转型;第三,项目落地全球化:行业领先企业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拓展,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
信息化应用助力企业数据资产变现
这样的发展格局和变化,对企业运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潘慧介绍:首先,重效益的企业,更加关注高效,如何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成为重中之重;其次,对于有底线的现代化环境企业,希望运行和管理规范化,满足环保达标排放;最后,对于求发展的标准化环境企业希望可以借助于以往的经验,快速扩张。
基于目前的现状,大量的企业和政府开始寻求信息化“援助”,谋求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战略布局,节约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潘慧表示,伏泰科技一直专注为环卫企业提供信息化的解决方案,过去5年间为TOP20企业中80%开展信息治理战略,将浪费掉的数据资产管理起来,帮助环卫企业进行如下方面的改善:
第一“让作业可视”,企业运营全过程动态管控;
第二“让数据发声”,企业运营决策智能分析:让以往沉寂的数据发声,基于数据制订作业计划,进行对标分析和运营指数评价。
第三“让未来可见”,企业运营方案优化变革。基于数据分析做设备装备科学配备,包括投资汇报的大数据分析,运营成本优化以及投资风险评估等。
以海口秀英区智慧环卫管理平台为例,会上,潘慧着重介绍玉禾田在采用信息化手段,在服务督察、调度指挥、作业管控等方面带来生产和管理模式的革新。
伏泰科技服务的客户
除了政府和企业,老百姓和公众也是环卫事业参与的重要力量,前不久,发改委和住建部下发《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未来随着垃圾分类等顶层政策逐步落地,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并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等政策逐渐完善,一些地方开始尝试互联网+垃圾分类服务平台,比如在苏州首批30万用户,建成全国首个互联网+垃圾分类综合服务平台。
潘慧介绍,通过互联网与垃圾分类监管的融合,居民可自动实现在线预约、积分销售和积分兑换,通过APP对收运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打分评价等(如下图)。除此以外,此平台后期还可拓展二手物品交易置换、慈善捐赠、志愿者服务、垃圾分类线上学习等应用。
从智慧环卫到垃圾分类,革新运营
前段时间行业媒体发表的观点很有趣,说垃圾分类市场持续高涨,传统环卫企业却普遍缺乏热情,诸如像伏泰这样的科技类公司在垃圾分类市场的角色逐渐由配角逆袭为主角。
从全国市场上看,截至7月底,2018年合同额约15亿,较2017年同期增长7倍,24个省份及直辖市启动垃圾分类服务采购,截至目前约700个项目落地,合同总额约30亿。而这,仅仅只是刚刚拉开序幕,大戏还在后头。
“如此体量的项目被哪些公司拿去?我们做了统计发现,环保能源公司、环保技术厂商、环卫服务厂商、环卫IT服务企业和单品类回收企业等五大类企业参与分利。”潘慧谈到,这波垃圾分类红利中,伏泰科技取得显著的成绩,在江苏、浙江、湖南、甘肃、福建等省市跑马圈地,市场份额最大占有率达20%,成交近6亿合同。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企业是被市场需要的?什么样的企业可能会水土不服?潘慧基于我国垃圾分类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分析认为,企业要想在市场里存活下去,需要具备如下四个能力,第一,科学制订垃圾分类运营方案的能力;第二,要有高效执行工作方案的能力,让作业和问题可管可控;第三,搭建高效管理体系,精准汇报垃圾分类运营过程与结果;第四,长期运营循环再造血能力。短期内,垃圾分类是政府支持大事,但不会长远持续下去,要积极利用本身垃圾分类的附加值,展开整合,构建一套盈利的垃圾分类体系,减少财政补贴。
潘慧表示,伏泰具备优良的垃圾分类运营服务基因,深耕环卫10年,100座城市实践,300个项目沉淀,非常了解垃圾分类里面的痛点和相应的问题,通过数据积淀和分析,尝试着构建产业可循环:
对政府来说:短期补贴长期减少投入,达成垃圾分类指标要求;
对企业来说:运营方式与能力固化,获得合理利润;
对公众来说: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提升美好生活的品质;
潘慧表示:过去十年,伏泰在环卫政府侧信息化方面承担了推动与建设的角色,加快推进了环卫产业的信息化进程。近年来,战略规划从政府侧向企业侧延伸,帮助国内大批环境企业走向数据治理。随着2017年开始试水垃圾分类运营及伏泰企业定位的转型,将带来更多基于数据管理的高效应用,助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编辑 | 李艳茹、刘影
统筹 |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