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暗花明:中国污泥产业 十年孕育 十年耕耘(下)

李晓佳 E20水网固废网 2021-04-27


听涛第三期《市值曾冲到800亿 碧水源走对了哪几步?(下)》片花

正片已上线,点击上图二维码可限时免费观看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曾在《中国环境产业》说过:纵观数十年的发展与升级,环境产业就像一个伟大的传奇。公认有极大的前景,却从来没有真正壮大。如供水、城镇污水、污泥等等不同的细分领域,在产业大势的沉浮之中,也都有着自己独特逻辑和发展故事。E20环境平台特别挑选部分领域,结合产业脉络,讲述领域发展以及代表企业的故事,透视产业规律。本期特别刊发污泥领域观察,供大家参考。昨日发布了上篇(详情请点击:柳暗花明:中国污泥产业 十年孕育 十年耕耘(上),本文为下篇。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目录


一、从“少人问津”到“家喻户晓” 

(一)揭开“污泥”问题的盖子

 (二)石洞口项目探索记 

二、走上产业化之路,春秋战国时代到来 

(三)上海的污泥技术战国争雄 

(四)二三线城市的污泥“救赎” 

1、国产化的诱惑:成本降下来了 

2、叫好不叫座的技术落地生根 

(五)污泥的出路:入土为安?

(六)联盟的力量 

三、格局初定,踏上大发展之路 

(七)两份合同,按下“共赢”按钮 

(八)水务大佬盯上污泥协同处置 

结语 


(五)污泥的出路:入土为安?


经过产业多年的探索,普遍认为污泥资源化是相对更加合理的出路。2014年,李克强总理考察污泥项目的时候,对污泥资源化给予了高度肯定,让从事污泥处理资源化的企业深受鼓舞。这一时期,在环保和农业两个行业成功跨界的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的环保企业,包括北京嘉博文、中农国盛、中科博联、上海复振、北京绿创等,已经从农业口找到突破,有效地推动了污泥、餐厨等固体废弃物有机质循环利用方面的技术落地、产业贯通和政策推动。它们不断推动着污泥的资源化进程……


正如很多专家说的那样,污泥问题年年说,但年年在。虽然污泥处理让“污泥围城”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污泥的有效处置却一直推进的缓慢。


“污泥的出路在哪?”这是每年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行业普遍讨论的话题。从污泥的处理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


在多年的污泥处理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填埋比乱扔好,但是得找到场地;焚烧比填埋好,但是得治理好烟气;农用比焚烧好,但是得严格管理。


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讨论,业内逐步达成一个共识,就是鼓励污泥回归土地。回归土地的方式是将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产物制成栽培基质或肥料,进行农用、绿化或林用,为土壤提供氮磷钾和有机质。


可这条路走得却异常吃力。


2009年前后,住建部出台了一系列泥用标准,涉及园林绿化、单独焚烧、土地改良、农业、制砖等。陈同斌基本参与了以上所有标准的制定,他说,这些标准对污泥处理处置起到了规范作用,但也有一些内容不能落地。


以污泥农用为例,农业部虽没有明文规定污泥不能进入土地,但只要是污泥生产大规模流通的商品农用肥料,都不登记受理。杨向平曾在一次与农业部领导的座谈中,提出,希望取得政策支持。农业部领导说,我们没有明文反对污泥农用,问题是农业部不掌握哪股泥合格,哪股泥不合格。


虽然如此,行业对污泥回归土地的探索却一直在不断推进,污泥资源化也是行业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


2014年,李克强总理来到位于山东德州的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工作。在考察期间,董事长姜桂廷向总理递上了一张名片,上面印有“变污水为清泉,变污泥为资源”的企业愿景,李克强对此表示肯定,称景津的事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既为国家做贡献,也造福了当地以及百姓。


获总理点赞,让从事污泥处理资源化的企业深受鼓舞。这一年,污泥资源化的讨论更加热烈,需求也貌似更加强烈起来。


这一时期,在环保和农业两个行业成功跨界的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的环保企业,包括北京嘉博文、中农国盛、中科博联、上海复振、北京绿创等,已经从农业口找到突破,有效地推动了污泥、餐厨等固体废弃物有机质循环利用方面的技术落地、产业贯通和政策推动。


虽然污泥农用由于重金属等标准问题,阻碍重重。但2012年,嘉博文的产品获得全国唯一的以固废为原料的有机土壤调理剂国家级肥料登记证,为污泥、餐厨等固体废弃物的农用,带上了通行证。同时,中科博联也打通了园林用肥渠道。这些都为污泥在土地利用方向上的突破带来曙光。


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还有类似山西中农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采用蛋白质提取技术,保证了重金属不会进入蛋白质,从而更好地进入农业。然而这条路线由于涉及到产业链的整合,也经过了漫长的探索和实践。 


早在成立中农国盛前,王建国及其所在团队就已经开始了对“微生物蛋白提取技术”的研究,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让污泥回归自然之道”。而这一技术的出发点就是在“土壤”上下功夫。


王建国说,如果没有健康的土壤,怎么能够产生出非常好的食物,怎能保证人类舌尖上的安全。而微生物蛋白提取技术在污泥资源化和土壤改良之路上成为了舌尖上安全最有利的推动者。


通过研究国内外污泥稳定处理工艺和要求,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稳定标准》(CJ/T510-2017)在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行业新标准,明确了包括热碱分解在内的各项技术的控制指标,“微生物蛋白提取技术”相关标准的科学性,得到了证明。


以多年技术研发为基础,王建国和团队成立了山西中农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国盛”),这也是“山西农谷”首批引进功能性绿色肥料的落地项目。


从“土”上下功夫,将环保与农业相连通,为污泥找到出路。中农国盛推出的是采用“微生物蛋白提取技术”生产独特的“植哺肽”。不仅实现了系统性改良修复土壤、保证植物基因正确复制和表达,而且真正全面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利用多肽肥料种出的葡萄、西红柿、黄瓜、生菜、草莓等蔬菜和水果,真正让人们找到了儿时的味道。


这种“土壤改良+品质提升”的综合优势,让我国农业真正回归自然之道成为可能。


在习总书记“两山论”的指引下,在“农业+环保”跨界链接中,中农国盛探索出了真正打通产业链的污泥处理处置路线。前端链接环保治理末端,后端链接生态农业前端,后端通过耕保水肥一体化等模式推广资源化产品完全打通资源化产业链,带动前端资源化产品的需求,前端环保治理通过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运营进行操作,成为“农业+环保” 的大中转枢纽。


以“太原”为大本营,中农国盛在“农业+环保”的跨界探索,成功落地。去年,太原首批重点项目——中农国盛多肽肥料生产基地成功投运,生产基地采用的就是中农国盛“热碱分解+资源化全消纳”工艺。


中农国盛在污泥资源化处理领域,也为新时代下环保企业“两山”理念的探索提供了借鉴范本。在E20研究院举办的以“用两山理念构建环境企业腾飞的价值奇点”为主题的环境产业战略沙龙中,王建国曾表示,污泥是生态循环链中的价值奇点,是“中转站”,下一站将是农业、能源(沼气)、建材等领域,整个产业链是一个闭环。(相关阅读:从六大两山经济实践案例看环境企业如何构建价值奇点


围绕污泥问题的探索,中农国盛仅是千军万马中的一员。但它从“土”入手,为污泥找到资源化出路的实践,真正让行业信心倍增。


(六)联盟的力量


污泥领域迎来产业化发展后的几年,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被理清楚,使得这一进程不得不放缓再放缓。为了共同促进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产业走上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产业化初期,行业成立了首家联盟——污泥产业促进联盟,探寻污泥难题解决方案。几年后,以此为基础,又进一步由14家企业单位联合成立了“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业发展最迷茫和混沌的时刻,联盟结合各方优势,为产业找到了组织和方向。在联盟力量的推动下,这个行业在稳步的发展和壮大中。


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此前多年来关于污泥处理处置路线的探索和技术的研究,都陆续进入了实操落地期。


如前文讲述的,以上海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烧项目的探索为基础,2009年前后,上海白龙港污泥处理项目及竹园污泥处理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开展和落实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进入产业化开端年,2009年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相对往年,更加热闹:浙江海宁上马了“污泥干化掺烧”项目,并投入运行;河北秦皇岛日处理200吨的城市污泥生物堆肥项目投产;湖北襄樊首家污泥处理厂开建;浙江萧山则采用制砖、脱水、焚烧三种技术处置污泥,共投入资金达1.05亿元,每天处理800吨污泥;还有如华电滕州新源电厂镶嵌式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发电系统,山东胶南易通热电公司综合利用污泥、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项目等,采用污泥发电方式处理污泥的项目上马,也有的地方采用蚯蚓治理污泥并生产肥料,等等。这一年,不断有污泥处理处置的好消息传出。


虽然这样,污泥带来污染的相关新闻还是频频见报。“广东东莞市塘厦林村和樟木头林场交界处,果树死了,菜田枯了,鱼塘里3万斤鱼全翻白了。这里的村民们说,造成这一切恶果的祸首是‘埋’进樟木头林场的近万吨污泥。但污泥来自污水处理厂,每天仍在以近百吨的量增加。”2009年,《广州日报》以“万吨污泥‘埋’进林场”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


在刚刚进入产业化发展的2009年,仍有很多问题是没有被理清楚的。比如技术路线的选择,处理处置责任的划分,已有的技术规范如何在实践中落实等等。


早期已经为污泥问题奔走多年的专家,了解到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存在的问题,以之前“水业高级技术沙龙”为基础,开启了对成立行业联盟组织的探索。


这一探索在产业化元年,有了突破性进展。


为了共同促进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产业走上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2009年,已经在水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中国水网,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城投一拍即合,共同发起成立“污泥产业促进联盟”。


中国水网一直致力于为污泥处理处置领域搭建起专业的交流平台,到2009年,已经在污泥领域组织了数十场沙龙和活动,聚合力量强大。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多年来对主流技术探索经验,以及上海城投这一投资运营主体的实践力量,都为联盟的成立建立了先决条件。


在以上三家联合主办的2009首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污泥产业促进联盟”正式发起成立,时任中国水网(E20环境平台前身)总经理的张丽珍宣读了联盟倡议书,她表示,联盟是“在本着平等、合作、开放、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上,探寻污泥难题解决方案,分享污泥相关资讯,把握污泥市场机会,进而推进污泥产业的发展进程。”


左至右依次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张辰、中国水网总经理张丽珍、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骅(人物头衔均为当时职务)

 

作为行业内首家污泥联盟,“污泥产业促进联盟”成立后一直不断为行业输送着养料。而从这之后,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也成为了行业每年一聚的综合论道场。产业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机构,产业各主体也有了找到大家庭的感觉。


2009年之后,污泥处理处置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两年。2011年,由于技术指南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得到各方高度关注,市场热度不断提升,亚洲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设施——上海市白龙港污泥处理主体工程就是在这一年建成投产的。


但随着后续政策的乏力和具体付费机制、商业模式的不明确,市场期待度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


白龙港项目后,就鲜有大型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开工建设或运营投产。据当年E20研究院发布的污泥白皮书显示,2012年左右新建项目在规模及投资上均较为有限,基本属于陕西渭南、四川绵阳、广东中山、浙江温州、湖北襄阳等各地市的小型污泥处理项目。


各污泥处理处置企业也开始普遍面临困境,贝卡特、中科博联、广州绿由等很多企业都出现了类似“一年只有一个新项目”的尴尬局面。


一面是拿不到项目,一面却是多数污泥项目被流标。


轰动一时的厦门项目流标事件发生在2014年。厦门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对岛内污水处理厂泥饼应急处置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对筼筜、前埔污水处理厂已经积压的及期间新产生的深度脱水泥饼共约1.5万吨进行处置。项目最高限价暂定为人民币110元/吨,投标人的报价超过此范围的将导致报价被拒绝。但由于有效投标文件不足3家,项目以流标告终。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显示,造成流标的原因主要是处理泥饼的服务限价过低。同时,“两高司法解释”岀台后,过去那种以低价中标,然后再廉价转移处置的做法已经行不通。110元/吨的处置费难以实现污泥处置的安全、无害化且不违反环保相关规定。为此,厦门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经研究决定重新组织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并将第二次开标时间更改为2014年5月27日,招标文件其他内容不变。但最终仍然流标。


诸如以上的事件,让污泥处理处置的产业化进程陷入困局。但很多踌躇满志的企业家在苦恼的同时,也坚信那是产业黎明前的黑暗期。


在产业发展的艰难期,产业联盟的引领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联盟积极推进的初期,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科技部依据《关于开展重大专项2011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专函【2011】27号),组织开展重大专项2011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


以此为契机,结合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依托“污泥产业促进联盟”,中国水网(E20前身)、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共同倡导成立“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战略联盟”)。


2012年1月7日,中国水网组织召开了第35期水业高级战略沙龙,污泥领域企业家及行业专家一起,共同探讨了污泥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


这次沙龙,确定了“战略联盟”的定位及工作方向。倡议一经发起,就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同。


包括无锡国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E20环境平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山东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裕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华固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阳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天通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诸暨市菲达宏宇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十余家单位联合发起了“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3年,根据《关于印发〈环境保护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战略联盟的发起单位就立项课题做了申报工作。


2014年5月,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审核并通过了战略联盟的试点工作申请。


2014年7月,“战略联盟”正式宣告成立(相关阅读: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月12日正式成立。由“联盟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及“联盟秘书处”三部分构成。同时,“联盟秘书处”又下辖了“技术创新部”与“模式创新部”两个部门。联盟设理事长一名,由国联环境董事局主席王锡林担任;设执行理事长一名,由傅涛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凯军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由张辰担任。


战略联盟成立后,针对产业问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战略、营销服务、投融资为市场纽带,利用商业模式创新及利益机制团结联盟成员单位,形成污泥处理处置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中心,为市场提供各种技术路线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了污泥产业的整体提升。


战略联盟成立的初期,“头痛医头”的点源式治理方式正逐渐被业界摒弃,以生态族群为核心的生态共生链已初步形成。2014年的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创新性地提出了“蓝色思维之下的污泥之道”,为行业打开了新的思路。(相关阅读: 梦想启迪未来2014上海污泥热点论坛开幕


这次论坛上,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首次聚首,三大污泥联盟在论坛当天的“白玉兰夜话”环节,共同探讨了“蓝色思维之下污泥领域的共生之路”。(相关阅读:污泥三大联盟首度开启“白玉兰夜话”


左起:E20首席合伙人傅涛、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锡林和国家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戴晓虎、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副理事长陈同斌

 

这次聚首,三大联盟达成了一个共识,“通力合作,支持污泥事业的发展。”


2014上海水业热点论坛“白玉兰夜话”现场

 

傅涛在当天的对话中谈到,“一个企业没有一个联盟的力量大,一个联盟没有三个联盟的力量大,三个联盟没有行业的力量大”。


第二年,“水十条”发布。污泥处理处置迎来了发展的下一个黄金期,在联盟力量的推动下,这个行业在稳步的发展和壮大中。


三、格局初定,踏上大发展之路


回看历史,很多重大转折和改革,往往都是问题集聚后爆发而倒推发生的。污泥问题得到关注和逐步被重视,也正是一系列污泥污染环境事件接连爆发后,“遮羞布”被扯了下来,才让污泥问题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此后的十余年中,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大跨步发展,但污泥偷排事件,依然时有发生。甚至许多偷排事件背后的主角,还是实力雄厚的大水务集团。这些事件频繁被报出后,也倒逼了行业对这类问题的更深入思考,倒逼了水务集团对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关注,探索与专业化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的携手共赢方式,以及污泥的协同处理之路,推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七)两份合同,按下“共赢”按钮


就在污泥处理处置大发展的四、五年中,让人头疼的偷排事件,还是屡禁不止。一些大的水务集团,也参与其中。比如北排集团,就曾深陷偷排丑闻,。在迷茫多年后,它终于看到转机:与普拉克、康碧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专业化手段介入,逐步走出了污泥的噩梦。此后,水务集团与专业化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的生态化合作模式逐步推开。


2013年7月22日,财新网封面报道“‘污水白处理了’”,以北京污泥乱倒为典型,揭出中国各大城市近80%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未处理即直倾环境的事实。报道的主角之一就是北排集团,由于涉及京城第一大排水集团,事件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漏洞也在这篇报道中被再次曝光在了大众视野。


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四年中,北排集团一直在公开招标“污泥运输服务”。但事实证明,第三方运输服务很难保证对污泥的无害化处置。


后续,针对北排“白天治污水、夜里排污泥”报道,一位国务院领导要求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组成工作组,会同北京、河北调查核实。“坚决制止跨区域偷排有毒污泥行为,以‘零容忍’依法处理责任者。”


至此,一些地方将责任转嫁给第三方(即通过不合理低价却在合同条款中声明要求安全处置的污泥处置外包合同来转嫁风险和责任)的逃避模式被迫下线。


这一年里,北京市制定了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开创了新思路。提出五大项目:高碑店、小红门、槐房、清河、高安屯。


经受了媒体接连拷问的“北排”,以此为契机迅速投入到挣脱污泥“泥潭”的路线方法探索工作中。这时候,专业化的污泥处理处置公司进入北排的视野。


高碑店污水厂污泥处理项目,则是北排污泥突围的标志性项目。


2014年,北排集团先后与普拉克、康碧签订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高级消化工程设计及咨询服务合同,以及高碑店污水厂采用康碧®热水解THP工艺的合同。


两份合作协议的签订,开启了水务集团与专业化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的合作共赢模式。污泥处置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此时,普拉克、康碧均已进入中国市场近二十年之久。其中,普拉克与北排的渊源要更深一些,这家来自瑞典的企业,1993年就是因为签订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项目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在污泥处置和有机垃圾资源化方面,普拉克的业绩稳居同行业前列。这或许也是北排再次选择与普拉克合作的原因。2014年再与北排合作的时候,普拉克已累计在中国执行超过117个项目。而来自挪威的康碧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热水解反应器供应商,热水解反应器销量在全球占到90%。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0万吨/日,是北京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两份合同所对应的污泥处理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358吨(按含固率20%)的混合污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污泥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深度脱水的项目。实践落地的意义可想而知。


项目工艺方案采用:污泥浓缩+污泥预处理+高温热水解+厌氧消化+压滤脱水工艺的综合处理方案。


普拉克为项目提供整体工艺设计和系统集成,并提供子系统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核心设备供货,以及调试及试运行等技术服务。


同时,项目引进康碧污泥热水解技术的成套系统,为项目上了双保险。康碧公司的热水解预处理(Thermal Hydrolysis Pre-Treatment)采用高温(155-170 摄氏度)高压蒸汽对污泥进行蒸煮和瞬时卸压汽爆闪蒸工艺,使污泥中的细胞破壁,胞外聚合物水解,提高污泥的流动性。通过污泥热水解,消化池的进料固体浓度可大大提高,同时降低污泥在厌氧消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使得现有的消化池容积可以处理更多的污泥,并使沼气产率提高15%到20%;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亦得到提高。另外,由于热水解单元高达160摄氏度的操作温度,处理后的污泥可以满足国家卫生学指标要求。


以高碑店污泥处理项目的实践为开端,普拉克、康碧与北排三方成功结成了战略联盟,通过技术转让和本土化制造,共同开拓中国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推广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技术在中国市政及有机垃圾领域的应用,达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方的合作,引起了行业内的普遍关注。热水解+厌氧消化技术在污泥领域的国产化应用和探索,也在这一时期加快了脚步。


如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选择了以“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深度脱水”为主要的污泥处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技术国产化的探索。


“引自欧洲”,是市场上大多“厌氧”技术都有的烙印。与此不同,北京洁绿从生物工程的角度理解“厌氧”,并且把生物工程的技术、微生物工程的技术和微生态技术及理念应用于“厌氧”,使“厌氧”效率更高、调试时间更短、沼气甲烷含量更高。目前,洁绿对厌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已经遥遥领先。


北京洁绿总经理赵凤秋曾在“2015(第七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介绍过洁绿的湿污泥高效厌氧处理系统。这是洁绿以湿式厌氧为核心技术形成的两大技术体系之一。

 

洁绿“湿污泥高效厌氧处理系统”的主体工艺就是湿热水解。洁绿自主研发的连续式热水解技术,实现了连续进出料,处理流程缩短,提高了系统效率,降低设备配置数量,从而降低设备投资。这样就解决了中间的复杂环节。同比其它技术,总的硬件投资至少降低50%,非常具有竞争力。推动了热水解技术在我国污泥领域的国产化应用。


普拉克、康碧与北排三方的合作,不仅带动了相关技术路线在我国污泥领域的广泛实践,也开启了大水务集团与专业化企业共赢的合作模式。


2015年,三方又接连签约了四个污泥项目处理合同,分别为北京小红门60万吨/天污水处理厂泥区改造工程,北京清河50万吨/天第二再生水厂泥区工程,北京槐房60万吨/天再生水厂泥区工程,北京高安屯污泥处理中心工程。(相关阅读:北排建设与普拉克再携手 签订北京小红门等四个污泥处理项目


2016年8月,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热水解系统迎来了第一波污泥,正式对外宣告北排集团、康碧、普拉克三强联手的首个污泥热水解+消化技术投入运行。


挪威首相索尔贝格、中国驻挪威大使王民、挪威贸工部部长Maland还出席了小红门再生水厂污泥处置项目商业试运行的仪式,足可以看出这一项目合作的产业分量以及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北排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本土化探索工作一直在深入进行,在成功引进普拉克和康碧技术后,北排集团联合国家投资公司所属国投创新等金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国投北排水环境投资基金,谋划对普拉克公司进行整体收购。


2015年10月,北京国投北排水环境投资基金与普拉克的母公司瑞典洛克比水务集团正式签署了《关于普拉克公司股权收购协议》,将普拉克的100%股权出售给北京国投北排水环境投资基金。由于此前长期的良好合作,为这次融合打下了很好地基础,展示了水务集团积极市场化,提供技术装备能力的决心。(相关阅读:北排吃下普拉克,技术装备再布局,你如何看?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逐渐消化吸收实现本土化的转化,使污泥处置实现了能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和可持续发展。”北排、普拉克、康碧三方的战略合作,将节能减排落实到行动中,为水务集团探索污泥处理处置路线,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本,对全国的污泥处置路线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此后,水务集团与专业化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的生态化合作模式逐步推开,污泥领域产业化进程又有可喜进展。


(八)水务大佬盯上污泥协同处置


2014年,一份由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把水泥行业和电力行业列为协同资源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的重点领域。这让水务企业兴奋了起来,以首创股份为代表的水务龙头企业们,第一时间便做出响应,盯上协同处置污泥这一大热点市场,坚信这会是水务行业的一个重点。


“十一五”是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化的酝酿期,“十二五”则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大发展时期,污泥关注度迅速升温,产业化得到有效推进,进入“十三五”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更加明确。


伴随着市政污水处理市场的日趋饱和,“十三五”期间,更多水务龙头企业开始拓宽业务范围,将污泥处理处置作为重点的布局领域,其中,污泥的协同处置被业内专家定义为未来污泥处理处置路线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成为水务龙头企业布局该领域的一个重点突破口。


为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2014年,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其中水泥行业和电力行业,被列为协同资源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的重点领域。


政策背后的发展契机,让水务企业兴奋了起来。这时候,早已在水务领域布局、积累多年的水务龙头——首创股份,觉察到这是布局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绝佳时机。


找准时机后,首创股份计划从专业上强化污泥板块的业务能力。2015年的6月,首创股份花费约11.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新加坡ECO工业环保工程私人有限公司。被收购的这家企业是新加坡废物处理公司中唯一一家具有污泥处理能力的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是新加坡仅有的三家持有国家环境署(NEA)发放的全方位垃圾收集服务牌照的公司之一,可收集废物包括有毒废物、腐蚀物、易燃物及工业公司产生的其他危险废弃物,污泥处理能力可达570吨/天。


首创股份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专业背书被强化,也为接下来的一系列市场动作做好了铺垫。


收购完成后不到一个月,首创股份又发布公告明确,与控股股东“首创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北京首创博桑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博桑”)共同发起成立北京首创污泥处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其中首创股份以现金出资5100万元人民币,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首创博桑以现金出资4900万元人民币,持有49%股权。“司”如其名,合资公司成立后便致力于发展污泥处置业务。


据E20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首创股份的水务总规模已经达到1882万吨/日,在2015年度水业企业评选中,首创股份的水务总规模在34家入围企业中,位列第二。可以想象,其下属污水处理厂所拥有的日污泥处理量的可观性,那么,首创股份在这一时期进入污泥处置行业,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首创博桑在首创集团的整体布局下,积极探索并已经掌握了污泥高效水热氧化成套技术及设备开发,这一合作让首创股份在污泥处置行业的发展又进了一步。


这也仅仅是首创股份涉足污泥领域的开端。


合资公司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首创股份又以自有资金2556万元人民币收购首创博桑所持有的首创污泥49%股权,收购后,首创股份拥有了对首创污泥100%的控股权。首创污泥成为了首创股份布局污泥业务的主要抓手。


此时,恰逢“十三五”开局。污泥处理“十三五”规划目标中明确,“十三五”期间应坚持无害化原则,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选用成熟可靠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采用能源化、资源化技术手段,尽可能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受到政策方向的指导,以及产业发展诉求的影响。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对污泥资源化的探索更加深入,协同处置的思路在这一时期,更加清晰。从这一阶段的产业实践来看,协同思路与此前七部委的文件要求高度吻合,重点协同领域聚焦在水泥和电力行业。


首创股份又一次跟准了节奏,在协同污泥处理方向找到突破。


2019年,首创股份旗下首创污泥与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针对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发展,达成了战略合作并签订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针对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展开多方面、多层次的战略合作。


这之后,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开拓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加快完成“火电厂协同资源化处理污泥废弃物技术”项目的产业布局,在污泥无害化处置领域取得优势地位,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在市场开拓方面,首创和国电龙源计划探索建立合作协调办事机构,龙源环保在国家能源集团火电厂内寻找适合污泥处置的电厂,首创污泥负责明确相关污泥资源条件并与地方政府进行业务接洽。双方的合作对全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依据“生态+”战略,以强化城镇水务、固废处理和能源资源三大业务群为基础,首创股份在2019年上半年财报媒体沟通会上,透露了未来布局将新增的5大赢利点,其中,重点培育污泥业务被放在了5大赢利点之首。


首创股份的污泥布局目前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未来将因地制宜为地方政府制定永久污泥处理处置路线;建设应急服务能力解决当前短期污泥问题;针对城镇水务开展污水厂污泥、供水厂污泥、河湖底泥、地铁盾构泥浆、村镇污水厂分散污泥、管网通沟污泥六种污泥处理处置。


以此为基础,广泛开展合作,目前首创股份不仅与国电龙源合作,进行污泥电厂协同处理处置项目的投资运营,也已经与首钢展开合作,在首钢机电公司建设了首创污泥装备制造基地。


挖掘污泥领域的价值,大力探索协同处置污泥技术,在“十三五”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一个共识。


去年11月,在E20环境平台举办了“第82期环境产业战略沙龙”上,与会的企业家们针对“水务行业新的发力点在哪?”进行了探讨。其中,协同发展被频繁提到。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龙就提到了要积极寻求产业下游领域的价值点,如污泥领域。他认为,协同处置污泥,是未来水务行业一个相当大的业务领域。(相关阅读:【战略沙龙】难啃的骨头怎么吃?水务行业新的发力点在哪?


也可以推测,“十四五”期间,协同处置污泥,会是水务行业的一个重点。


结语


虽然经过二十余年的孕育和耕耘,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在摸爬滚打的发展中走上了产业化的大发展之路,并被预测会不断向好,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2019年8月17日,在“2019(第十一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一场关于市政污泥、管网污泥、河道底泥的大讨论,预警了污泥处理处置不能忽视的症结问题------不仅要正视市政污泥问题,也要关注管网污泥以及河道底泥问题。(相关阅读:有关三种泥的思考|想好污泥的处置利用,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从左至右依次为:E20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张悦;原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原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向平;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建国;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祥;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广


这场对话中,专家对污泥处理处置领域提出了几点希望,也反映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希望未来能够做好管网养护,解决污水厂进水浓度,这样污泥稳定化的技术慢慢会有提高。另外,污泥的社会化特别强,也需要社会各方的政策来支撑,需要企业进行创新。希望未来不用再讨论河道污泥问题,没有河道污泥需要处理。希望管网的养护成为常态,通沟污泥养护以后的标准能够到零。未来在源头上能把污泥的重金属问题解决了,更多地关注重金属形态,而不是重金属总量。


……


二十年孕育、耕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是一件值得行业骄傲和兴奋地事情。但必须要了解,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确如很多专家所形容的那样,“污泥问题年年喊,年年还有”。正因为是这样,才更印证了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难解,也表征着这一领域的巨大商机和良好地产业前景。下一个二十年,注定是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更加精彩的二十年 。

投票



相关链接
 

我国污水厂运营到底多厉害?来石洞口污水厂看一看

参观记:零距离感受白龙港污泥处理项目的3个重要指标

从“赤脚医生”到“专科治疗”走进中国首家污泥专科医院

张悦:“拖泥带水”新论—蓝色品牌呼唤颠覆性技术(内附演讲视频)

麦穗海: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管理中的十大误区与思考

姜桂廷:为客户创造价值,景津设备在污泥领域大放异彩

康碧廖足良:康碧®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处理污泥的国际案例详解


近期热文    





柳暗花明:中国污泥产业 十年孕育 十年耕耘(上)

雅居乐环保于吉福:以“一核四驱N翼”布局 实现环保行业弯道超车

建筑垃圾:下一个垃圾焚烧?!

东莞市78.6亿污水管网PPP项目花落东莞水务联合体

广州增城31亿垃圾转运PPP项目招标戛然终止,曾引18大企业竞夺

产业观察|央企跨界已成合围之势,发展路径研究及问题总结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776856470。


编辑 |刘影、陈伟浩

统筹 | 谷林







2020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系列报告,近日推出:《中国固体废物处理行业分析报告(2020版)》。全文共计11章,24万余字,数百张图表,由E20研究院固废研究中心倾情推出。报告从政策背景、行业现状、市场空间、技术路线以及竞争格局等角度细数固废领域的各细分领域概况,并对2019年行业四大热点话题进行独家解读。本报告旨在盘点2019年我国固废产业的发展态势,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