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鹏鹞的创业故事与文一波的碧水蓝天计划

李艳茹 E20水网固废网 2021-04-27


“精彩片花”双手奉上,

让我们一起走进环境产业去倾听那些背后的故事!

点击上方二维码 或 直接扫描文中直链 限时免费观看正片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曾在《中国环境产业》说过:纵观数十年的发展与升级,环境产业就像一个伟大的传奇。公认有极大的前景,却从来没有真正壮大。如供水、城镇污水、污泥等等不同的细分领域,在产业大势的沉浮之中,也都有着自己独特逻辑和发展故事。E20环境平台特别挑选部分领域,结合产业脉络,讲述领域发展以及代表企业的故事,透视产业规律。本期特别刊发城镇污水市场,供大家参考。本文共分为四部分,本篇为第一部分。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艳茹


目录


Part 1  序曲

1、鹏鹞环保创业故事

2、文一波的中华碧水计划

Part 2  风口与机遇

3、首创股份与它的湖南模式

4、北控水务的混改样本

5、碧水源+创业板:资本与技术的盛大联姻

Part 3  做大的诱惑

6、东方园林引爆行业危机

7、11家名企鏖战温州地下污水厂:低价竞争端倪初现

8、卡车拉标书的阜阳水环境项目;资本狂欢的顶峰

Part 4  涅槃后的新局

9、外资半谢幕,光大水务收购青岛威立雅

10、环境民企遇挫,国资并购潮起

11、三峡集团与长江大保护


Part1 序曲


中国污水处理事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业内公认的真正的市场化则始于2003年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近30年的时间里,污水处理都处在懵懵懂懂的试探及蓄势中。在这段漫长的序曲里,最可贵的莫过于那些不经意间冲撞出一条新路、点亮阶段性明灯的人和事,他们凭借生命的冲动与直觉,为产业奠下基石,拉开市场化序幕。

 

这其中,有以天津创业环保为代表的国企,有以威立雅、苏伊士,以及金州环境为代表的外企,也有以鹏鹞环保、桑德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是后者,以敢想敢做的冲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充分体现了初始年代,污水处理市场发展的蓬勃生机。


1、鹏鹞环保创业故事


环境产业内,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环保看江苏,江苏环保看宜兴。在宜兴,鹏鹞环保,是环保界当仁不让的老大哥。

 

宜兴的面积不大,1000多平方公里,却聚集了上千家环保设备生产企业、配套企业,是产业的起根发苗之地,被誉为“环保之乡”。这里生产的专用水处理设备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宜兴环境产业的开始,要从四十多年前的几个人说起。

 

1976年,王洪春的伯伯姜达君在上海工业设计院做给排水工程师,这份工作让他积攒了不少水处理的技术经验及改进思考。他利用工作便利和自身经验,帮助高塍农机厂开发新型PVC材质纯水离子交换柱,这项产品,成就了高塍纯水厂的创建和发展,这位敢于吃螃蟹、不断探索新领域的姜达君,也因此被称为“宜兴环保第一人”。同期,王洪春的父亲王盘军和村书记蒋盘成,在高塍村创办了以循环水、冷却塔为主产品的高塍太滆建筑设备厂。

 

此时正值春风拂过的前夕,随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激活了已经沉寂多年的商业文化。4年之后,宜兴纯水厂和太滆设备厂分别衍生出22个和19个企业。纯水厂所在的高塍镇,环保企业也快速发展到79个,成为了江南乡镇企业集群的萌芽。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盘军认识了一位上海元通漂染厂的工程师。工程师透漏元通漂染厂要搞印染污水中试,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对此,王盘军并不是很有底气,但他想去做,他知道只有在做中才能积累更多经验,抓住耕读机会。他联系上元通漂染厂,谈好了条件:他来做试验,漂染厂提供住宿和学习的场所。谈妥后,王盘军自己拿出2000元钱,在宜兴招收了18名高中毕业的学生,带着他们去上海勤工俭学------白天为印染厂做中试,并出去打工赚生活费,晚上请上海大学的老师和设计院的工程师为大家上课。

 

那时,王洪春20岁,和这批勤工俭学的学生一起边学边干。这个2000块钱创立的小公司,成为了后来鹏鹞公司的雏形。它在刚萌芽的环境市场积累经验、锻炼人才,成为中国环境产业的开拓者之一,被业界誉为环保行业的“黄埔军校”。

 

1985年,上海要新建锦江乐园,需要配套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承接该工程后,王洪春、王盘军一行回到了高塍,在打谷场上为他们进行生产。当时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他们在姜达君等前辈的指导下,先后开发了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WCB综合污水处理设备、J型净水器、球型水箱等一系列产品。这项工程让王洪春赚到第一桶金,由此打开创业之路。

 

1986年,因项目所需,王洪春一家在高塍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厂,厂名借用当时的乡镇企业“高塍镇建筑环保设备工业公司”。在满足项目需求的同时,设备厂也自主开发一些简便易用的水处理设备。由于中国本土公司还基本上无要求进行环保处理设施需求,因而工厂产品主要的销售对象是外资企业,包括可口可乐、雀巢咖啡等。

 

发展至1988年,鹏鹞已成为国内环保领军企业,初具规模。鹏鹞和政府商谈,由公司员工集资向政府买下企业。那时的王洪春不知道这就叫“股份制改革”,将是中国经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只觉得为了创新企业制度,保持长期发展动能,应当改变一下。但在当时,中国尚未有股份制企业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因此,这次改制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直到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司经过多方奔走,与政府深入洽谈,终于得到政府批准进行改制,成为宜兴第一家改制的企业,在江苏乃至全国都引起很大的反响。

 

改制之后,公司更名为宜兴鹏鹞有限公司,取意“鹏程万里、扶鹞直上”。当时,《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52个农民买下一个乡镇企业”的新闻,释放了中国允许私有化经济的信号,鹏鹞也一下子全国皆知。

 

在鹏鹞探索成长、成功盈利的示范效应下,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1989年开始,宜兴投身环保的人愈来愈多。当时一半以上环保企业的产品、技术、人才都来自于鹏鹞,鹏鹞成为了宜兴环保界公认的“黄埔军校”。

 

先发的市场,和企业的聚集,让高塍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环保产业基地,宜兴因之被称为中国的“环保之乡”,后来诞生了国家级环保产业园。E20环境平台曾受宜兴环科园邀请对宜兴环保进行过深入考察和研究,包括如今行业内耳熟能详的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江苏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凌志环保有限公司、宜兴市凌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新奇等,都是宜兴土生土长的环境企业。它们从市场的泥土里自然生长起来,各有分工,形成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基础之一。随着区域产业的壮大,在宜兴的大小环保企业据说有1000多家,大多集中在装备层面,处于产业链末端,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加上区域局限,企业鱼龙混杂,对产业的认知有待提升,对宜兴本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

 

王洪春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就曾谈过一些遗憾:“就鹏鹞来说,1994年政府给了我们一个上市指标,但因为鹏鹞那时候一年赚几千万,不需要上市,对产业发展的意思没跟上,就没要。后来我们意识到资本的重要性时,选择到新加坡上市,但新加坡股市对初期的中国环保产业理解不够,融资效果有限,对业务支持力度不尽人意。在银行融资方面,宜兴的银行比较保守,资金功能也没发挥出来。当时,我们选择项目的标准是盈利水平,对技术创新、项目规模、品牌效应、社会影响力不够重视,所以错过了一些好的机会。”

 

最初引领了市场发展,却在中国污水处理市场快速发展十多年间,因为自身原因离开了领先位置。

 

“鹏鹞的发展可以说宜兴环保浓缩的一段历史,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王洪春介绍:第一,宜兴的企业家非常聪明,非常勤奋,注重营销,有创新精神,很顽强,这是成功的重要基因。第二,宜兴的环保企业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商业模式研究不够、对资本的敏锐度低,偏安乡下,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做强做大。

 

但所幸宜兴环保产业的根基很厚实,宜兴环保企业家的精神还在。经历了一个阶段迷失的宜兴环保企业开始重新崛起。在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的团结和带领下,宜兴各自为战的企业家开始有了更多的区域品牌意识,懂得了合作共赢的价值,在宜兴环科园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宜兴企业家,尤其是新生一代接班人,更加开放、团结和奋进。


E20环境商学院也因受邀专门为提升宜兴企业家的专业能力,开拓视野,宜兴环科园特别委托E20环境平台为宜兴的领先企业家开设了首期CEO特训班,而这也成为E20环境商学院的起源。

 

接受了市场洗礼的鹏鹞环保,也在2011年于新加坡退市并进行重组。2018年1月5日在中国A股挂牌上市,成为宜兴第一个IPO的环保企业,开启了发展新篇章。因为成功避免了PPP火热时期入坑,鹏鹞环保反倒保存了足够多的现金流,先后与北京环卫合资,又收购了中铁环保51%股权,实现了与国有企业的强强联手。并与无锡和天津两家专业公司合作,全面进入湿垃圾处理领域。

 

2018年底,鹏鹞正式成立北京办事处。2019年4月1日,王洪春起辞去公司总经理,由其儿子,同时也是北京鹏鹞总经理的王鹏鹞继任。

 

至此,这家中国环保产业最早一批,靠着“永不言败”精神不断进取的老牌名营企业,终于冲破藩篱,迎来新阶段。


参考资料:

【环境人】王洪春:永不言败 追求卓越;中国水网,成卫东;2015-10-12

鹏鹞环保上市:从青萍之末到千里烟波;JIEI创新实验室;2018.01.05

发展环保产业成就美丽世界——宜兴环保企业转型发展亮点扫描;《中国高新区》 2016年12期,王芳


2、文一波的中华碧水计划


在宜兴,鹏鹞环保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在全国,中国环保民营企业公认的老大是桑德集团的创始人文一波。

 

提及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的桑德集团及总裁文一波,环保老兵王洪春也会生出敬佩之情:“北京的视野、影响力以及北京的资本都被文总发挥得淋漓尽致,桑德集团做大做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地改革开放春潮涌动。文一波在两个同学的怂恿之下,半推半就地同意了“下海”,和所有普通运气的创业公司一样,逐渐熬过亏损、连续9个月不开张的煎熬、贷不到款等创业初期的困境,才慢慢将公司做起来。

 

最初时,文一波就为自己的公司起名“桑德”。它是英文单词“sound”的音译,意为“声音”。这个单词犹如一种昭示,表达着企业的个性与态度。后来的文一波,也真切地在环境界呼喊出了自己的声音。

 

1999年的桑德,在污水处理的技术设计服务、工程承建等初始业务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这一年,文一波花了几千万完成了企业股权改制,成为了一家民营企业。当时参股的还有北大方正、中金等公司。

 

此时,单纯的项目设计、工程承建已不能满足文一波的抱负,但他主要业务在工业污染治理,进不了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尽管1998年9月实施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引发了城市水业深刻而长远的变革;但一段时间内,其影响范围仅在供水领域。污水领域仍然呈现出建设滞后、不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等弊端。政府也逐渐没有能力满足城市水务行业巨大的投资需求。

 

文一波想到“带资建设”——企业自己掏钱投资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做好之后政府再分期付款给企业。但那个时代,民营资本进入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完全没有先例。

 

1999年10月,中国首届国际高新技术成功交易会在深圳召开。朱镕基总理、31个省市领导、微软、IBM、爱立信、诺基亚等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聚集深圳。在这场盛会前夕,桑德协办的一场文化交流活动将媒体及观众的目光汇集了起来。

 

高交会前夕,由高交会宣传组主办、桑德协办、高的广告公司策划承办的“桑德杯”空中书法大展举办。“桑德环保”几个大字在书法作品下方赫然亮相。包括中央台在内的媒体都报道了这一盛事。桑德总裁文一波更是得到了记者们的围追堵截。一篇篇深入的采访报道,将桑德集团及其“中华碧水计划”传遍四方。

 

按照文一波的设想,“中华碧水计划”提出由企业自筹资金承担污水厂建设项目。建成后,该项目由企业按照公司化的方式来管理和运营,政府向排污企业收取污水处理费,支付给企业收回全部投资,并赚取适当的利润。合同期满后,企业把污水处理厂还给政府。

 

“一腔热血,容易冲动,当时我做这个事,就是想让社会包括资本市场都知道。”后来文一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项计划也让文一波迅速成为了市场和投资人关注的焦点。

 

文一波提出这条路径,并为跟随的企业勾画了一幅壮阔的蓝图:“用5年的时间,可将中国市政污水之利率从目前的实际不足6%,提高到50%的水平;同时,在6-8年的时间内培育出年产值达百亿元,可与世界环保诸强争雄的民族环保产业。”

 

2000年中,文一波将自己的想法写成报告,通过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曲格平递交给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然而,朱总理对于文一波的报告回应了这样一句话:“思路很好,但是在中国不可行。”

 

文一波是个极不愿服输的人。他有种坚定的内驱力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且不情愿去走人多的路。在创业早期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他表态:“别人做过的事我不太想做,很简单的事情我不屑做。”许多年后的2018年,在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他仍然坚持:“我不喜欢做重复的事情,一直在寻求并创造着蓝海。”

 

尽管争议不断,他继续为这项计划努力着。通过多方呼吁、奔走,2000年11月,文一波如愿以偿,在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项目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是中国第一个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市政污水治理项目。2001年6月,桑德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连、湘潭、荆州、荆门、九江、江阴、格尔木等10个城市市长签下合作意向协议。协议中,项目设计日污水治理总量达170万吨,所需的20多亿元资金全部由桑德集团自己筹措。

 

同年,北京另一个污水厂项目所在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大胆引入了BOT方式:2000年9月,美国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出资3158万元人民币,组建中外合作企业——北京金源经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但整体来看,市场对于这个宏大计划将信将疑。一些人认为:“中华碧水计划实际上是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普遍缺水缺资金的双重困难,将市政污水厂的建设运营由单纯的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值得大力推广。”更多的人则是质疑污水领域BOT模式的可行性,包括待完善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大额投资贷款带来的风险、承包商的融资能力等,使大多企业及地方政府处于观望状态。虽然桑德以身试水,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却没有激起几朵浪花,跟进的环境企业少之又少。甚至桑德在人民大会堂签下的十个城市的合作意向协议,也有一部分城市仅停留在了意向层面。文一波成为一个为整个行业鼓与呼的孤独先行者。

 

两三年过去,嘲讽的声音已逐渐出现。《新财经》杂志以“碧水计划 波澜不兴”为题报道:“这一‘在国内环保行业掀起巨浪’的计划事实上还波澜不兴,而在今后也难以‘掀起巨浪’。”炒作、玩概念等质疑也纷杳而来。

 

而在不久之后,情况有了新的转机:2002年底,建设部颁布了《关于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城市水业改革与推荐市场化为主要方向。以招商引资为起点,逐步规范扩大市场准入,打破区域和行业的垄断。该文件终结了多年来市政公用设施是否能够进行市场化的争论,推动中国城市水业改革进入了市场化元年。2003年之后,作为城市水业运营服务主管部门的住建部,开始重视并强调效率问题。

 

BOT模式在国内全面爆发,许多企业纷纷效仿。几年之后,全国BOT的投资量远远超过了“中华碧水计划”的设想。

 

很长时间内,文一波的几位师长一直对桑德的命运放心不下。国家环保总局原局长曲格平,与文一波在1997年相识,二者都有改变中国落后的环境保护状况的理想,因此惺惺相惜。接下来的10年,曲格平每次遇到文一波,都会关切地问道,“小文,你那个企业还行吗?”直到2008年,桑德进入国际市场并取得良好收益,曲格平才确信桑德不会死掉。

 

事实上,作为中华碧水计划的发起方,2004年,桑德入主上市公司国投资源,并通过资产置换,成功上市,并因此跻身“水业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首期榜单,位列第八,与首创股份、威立雅、深圳水务、北排集团等国资外企巨头成为行业领军方阵成员。

 

而后,桑德在文一波的带领下,不断延伸产业链,在固废处理、农村污水领域等众多领域大胆创新,先人一步,引领市场,最终成就民营企业龙头十多年,成为业界公认企业标杆。

 

2004年,桑德之外,榜单中还有一些类似的环保工程公司转型水业投资的企业,如金州控股集团、清华同方水务、安徽国祯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也成为当年乃至后续水业市场的中坚力量。

 

从这个角度看,是文一波,这位环境产业的先行者,用前瞻的眼光和坚韧的意志,为行业掀开了充盈着梦想与活力的新发展之窗,在此向文总致敬。

 

参考资料:

高处出击 势如破竹——桑德集团公关策略回顾,高的·潘 《中外企业文化》 2001年15期 期刊

文一波:环境产业急先锋,文|《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文一波的执念--《中国慈善家》2014年06期


近期热文    






重磅!固废法最新修订!9月1日起施行(附全文)

黄润秋:坚守人生的追求与信念

50+央企涉足环保产业,万亿市场盛宴争相入席

从2019年报看水务环保上市公司发展状况

PPP遇冷,环保企业钟意EPCO项目!多家上市公司加快布局

生机盎然:农村污水市场 野百合也有春天

818 国中水务污水厂被政府强制接管背后

自破记录,深圳太猛!又一个83亿的环卫PPP项目招标啦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776856470。


编辑 |刘影、徐冰冰

统筹 | 谷林






2020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系列报告,近日推出:《中国市政污水提标改造-商机密报》。本报告为系列报告对各省(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受纳水体、处理工艺等维度进行系统分析,以此预测各省(市)未来提标改造的空间,以期为圈层企业提供商业机会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