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48-154)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7-30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作品活化,深入挖掘和传播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用名家名作来梳理和呈现江苏地域文脉的风采,由江苏省美术馆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打造的“云展厅”——《e观藏·每日一美》依托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资源,每日精选一幅名家书画精品,配以一篇精品赏析的美文,图文并茂,全年365天持续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传媒学院 刘磊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48)

余彤甫《江南渔港》


文丨庄 芸


▵余彤甫 《江南渔港》



镜片  纸本设色

69x136cm

197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钤印

彤父(白文)



赏析

余彤甫(1897-1973),江苏苏州人,别名彤父、昌炜,字彤甫、彤父。当代山水大家,新金陵画派成员。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和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美术系,兼任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江苏省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余彤甫先生早年师从于现代山水画家樊少云,并深入研习吴门细笔山水之法,颇有所得,仿摹文征明作品几可乱真。作画擅用小笔勾、点、皴、擦,功力深厚。会水彩,并借用水彩的晕染,与传统笔墨皴点结合,构图上也吸取西方透视法,使作品层次清晰、恬淡清新。被江苏省国画院聘为首批画师时,余彤甫先生已年值六旬。随后他参加了由傅抱石、钱松喦带队的二万三千里写生,此行对他的创作理念、题材、画风都产生重大影响,突破了过去“善绘小画,妙趣横生”的称誉,笔力秀劲潇洒中更添胸襟开阔、气势雄壮。之后他更是深入生活、变古为新,着手创作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可惜未能全部完成。


江苏省美术馆藏《江南渔港》为余彤甫晚年佳作,题材是画家熟悉和喜爱的江南水乡景致。远处天空开阔、水色空濛,船帆点点,往来于湖面。中景则用实笔细画停靠于湖中小岛、绿洲的渔船、小桥和房舍。近景只绘一角山峰,突出居高之意、视野之宽,湿笔以大片绿色铺抹农田和绿洲,其间点上在田间隐隐忙碌的农人,再用墨色勾出树木枝叶并以淡淡的花青晕染,以展现江南山林烟岚的意境。画面从远到近由虚渐实,细腻丰润。除墨、绿二色,另只用极淡的赭石铺染天空和山水,传达出暮色降临,渔民满载一天辛劳收获的场面和秀丽空灵的江南意蕴,恰如李白诗中所云:“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49)

吴俊发《方志敏》


文丨王坚如


▵吴俊发 《方志敏》



水印木刻

91x50.4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吴俊发 (1927—2019),原名翁元法,江西广丰人,擅长版画、水墨画。1946年毕业于江苏丹阳正则艺专,同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3年开始从事木刻创作活动;1945年被聘为中国木合艺运通讯员。1947年为《正报》主编《诗与木刻》《九月》等副刊。1953年至江苏军区文工团从事专业美术创作,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历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筹委会委员,江苏省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版画家协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吴俊发先生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同为江西人的自豪之情,于1956年创作了水印版画作品《方志敏》。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方志敏。


作品描绘了1935年,方志敏同志在江西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词拒绝国民党劝降的场景。画面虽然运用了西洋画近大远小的透视法,但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三角形构图,将方志敏同志置于三角形的顶端,这种纪念碑式的处理手法,使得方志敏同志形象成为画面的焦点。作品造型严谨,人物形象塑造十分到位,尤其通过对当时两位国民党官员的动态背影的刻画,仿佛让人看到他们脸上的阴险、馋媚、狡诈……此外桌上的电话、笔架、砚台等道具画得也十分考究,体现出吴俊发先生治学的严谨。


中国传统水印版画多运用于插图、年画、画谱等,用水印版画插图形式来表现的《方志敏》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着传承的意味。《方志敏》是吴俊发先生水印版画代表作之一,也是共产党人一身风骨的写照。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50)

徐悲鸿《猫》


文丨陈 娅


▵徐悲鸿 《猫》



立轴  纸本设色

75.5x31cm

194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悲鸿,甲申。

 

钤印

徐(朱文)、乡人之善者好之(白文)、祖国文化同浩鉴藏(白文)



赏析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1929年进入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曾留学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归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北平艺专等。徐悲鸿深得西方写实主义精髓,他反对形式而独钟写实。将西方写实技巧与中国传统笔墨,完美结合在一起,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是中国近代画坛中西画法兼备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徐悲鸿爱猫,家中养过不少猫,曾多次画猫。油画中多白猫,国画中多花猫。他喜以画马言志,画猫则为遣兴,虽大半用作酬答友人,却自诩“人家都说我的马好,其实我的猫比马画得好。”


江苏省美术馆藏徐悲鸿《猫》创作于1944年,为徐悲鸿所绘猫中精品,亦是其“尽精微,致广大”艺术主张的绝佳体现。不同于抗战期间所作的寓意民族觉醒的奔马与雄狮,这一时期徐悲鸿笔下的猫流淌着绵绵爱意。同时格外专注布局、状物、色彩的精工,偏重对神态的把握和对造型的探求。画中黑白花猫双耳竖立,双目圆瞪,浓墨粗尾,爪子紧扣石面,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尤其在花猫眼神处理上,徐悲鸿不但熟练运用西画的光感、透视关系,更因爱猫而观察入微,寥寥数笔即捕捉到猫眼在阳光下瞳孔收缩的机敏神韵,深得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精髓。而画右侧的题款,出自徐悲鸿得意弟子黄养辉的观后所感,对该作之神形兼备给予了高度评价:“悲鸿师下笔生动简练而雅洁高妙,可谓大家之作处处有法度可循也。”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51)

石鲁《秦岭高压线》


文丨张书青


▵石鲁 《秦岭高压线》



立轴  纸本设色

82×67.5cm

20世纪6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

 

钤印

石鲁(朱文)



赏析

石鲁(1919-1982),当代中国画家。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人物、山水、花鸟皆善。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石鲁是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他早年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进入创作期以后,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0年代和50年代,以比较写实的通俗人物故事画宣传社会革命,代表作有木刻版画《打倒封建》和彩墨画《长城内外》。第二阶段60年代,一方面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结合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湾途中》等一批新花鸟画成为“长安画派”较有影响力的画家。第三阶段70年代,他以花鸟大写意为主,创作了一批极具个性化的诗、书、画、印,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以强力提按的用笔和激烈抒情的品格构成了对传统书画的变革,成为书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艺术家。


此幅《秦岭高压线》绘制于60年代,画家先以点厾(音同“嘟”)、洇染之法绘出茫茫雨雾间的山峦,之后再以浓淡、干湿相间的中锋用笔勾画高压线以及塔架,而对白云却不着一笔,只是留白。积点成山的背景,让穿行其间的高压线显得十分突出,让“秦岭高压线”这一作品主题一目了然。整个画面疏密、黑白对比强烈,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画面中的那一抹绿,给人以无限遐想,让通了电的秦岭大地更加生机盎然!可以看出石鲁先生在构思创作此幅《秦岭高压线》作品时,直奔主题,直抒胸臆,笔墨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画面磅礴恣肆,而无半点矫揉造作之气。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52)

朱士杰《撒网》


文丨庄 重


▵朱士杰 《撒网》



布面油画

55.5×91cm

197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朱士杰(1900-1990),生于江苏苏州,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第一代油画开拓者之一。1922年,朱士杰与颜文梁、胡粹中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后合并并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在1927年建立苏州美术馆,曾访学日本,把包豪斯思想和实用美术带回中国。朱士杰在苏州美专创建实用美术系,该专业后来发展成“艺术设计”,并创立中国第一个动画系专业。历任苏州美专教务长、教授、西画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等。


朱士杰的油画创作中,与水有关的创作很多,此幅《撒网》创作于1972年,反映的是当时长江上渔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景象。朱士杰是向国内推介包豪斯设计思想最早的人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在国内美术专门教育中开设设计类学科的美术教育家之一。对于画面的构成处理和设计意识,是朱士杰油画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此幅《撒网》的尺幅并不大,横宽91cm,竖高55.5cm,画面相对单纯,平静的水面上,近处一大一小两条渔船构成了画面的主体部分,右边的地平线上几条远景中的渔船成为平衡整个画面的点构成因素。两组渔船之间的空白略高的地方,阳光从云朵后面放射出簇簇光芒,并在水面映出粼粼波光。这是一个非常稳妥规矩的构图,远近、大小、虚实的呼应都非常到位,应该说,即使画面到此为止,这幅画也可以成为一件不错的作品。


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敏锐地抓住了一个关键性的瞬间:近处两艘渔船上的渔民转腰舒臂,洒出渔网的一刹那。渔网在半空中铺展出几个不规则的形状,最左边较大的渔船撒网稍晚,渔网还没有完全展开,形成一个略重的火焰形,而靠右的小船撒出的渔网则正好完全舒展开来,在画面的中央勾勒出一个轻快的旗帜的形状。一虚一实的两个形状占据了画面的很大篇幅,同时把观众的视角自然地引向云后的太阳,并由此注意到阳光下的粼粼波光和渔船在水中的倒影,这一切形成了一个极具戏剧性和生活气息的瞬间。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53)

庞熏琹《撑船》


文丨郑子龙


▵庞熏琹 《撑船》



水彩画

66.6×38.5cm

194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庞熏琹(音同“琴”)(1906—1985),江苏常熟人,著名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有《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的研究》和《庞薰琹画辑》等。


提起庞薰琹的绘画艺术,常被归入现代主义艺术或装饰绘画艺术之列。庞熏琹先生主张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要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1939年他随北平艺专内迁到昆明后,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装饰纹样进行了细致调查和描绘。水彩画作品《撑船》创作于1943年,作品描绘的是一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在河里面撑船的情景,画面运用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通过绿灰色调表现出雨雾蒙蒙的自然感觉,画家将西方的造型方法和东方的审美因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画面人物既有西方人物的造型方法,又有东方绘画的线性表现特点。画面用笔是采用传统文人“写”的方法,依靠笔意来表达山水的恬静之美。


此幅水彩画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部分,艺术家巧妙地将人物和船放在近景,这样就突出了主体形象,具有地域特色的衣着包裹着扭转的曲线身姿,整个画面蕴含着运动的节奏,让人感到可以走进画里的亲切感。中景是一条S形的河流,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远景是粉墙黛瓦的村庄和起伏连绵的山峦,表现了田园的诗意。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54)

李可染《金铁烟云》


文丨吴 振


▵李可染 《金铁烟云》



书法  纸本立轴

68.2×31.6cm

198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金铁烟云。此论家赞唐李邕法书语。所谓画如金石,体若飞动,虎卧凤阁、龙跃天门,动静兼备,实为画诀。一九八四年,岁次甲子元宵佳节,白发学童李可染书。

 

钤印

白发学童(白文)、李(朱文)、可染(白文)




赏析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李可染先生是中国绘画史上公认的大师,虽不以书法著称,但最能代表李可染书法风格和成就的是他的晚年创作。李可染先生擅书法,又喜搜书帖,尤爱魏碑,他书法早年学王羲之、赵孟頫、石涛诸帖,深得精髓,大都用笔灵活多变,体势跌宕,意趣酣畅。


此幅江苏省美术馆藏《金铁烟云》立轴,堪为楷范。是可染先生晚年典型书风之作,其字左撇的墨味腴润,右捺的墨韵干辣,用笔十分微妙而别有意趣。这种笔法圆厚重实,既不显得沉重呆板,又丰厚之中见筋力。其结体意方而用圆,字势开张大气。其点画圆劲,用墨酣饱,时有飞白,行笔具有动感,有篆隶之意。给人以沉稳坚定、宽博大度、严肃雄健之感。


金铁烟云四字从书写的文字内容到作品风格,看得出立足碑派体系而又广收博取,着重理性分析而又注重神韵,可染先生在落款中写道:“此论家赞唐李邕法书语。所谓画如金石,体若飞动,虎卧凤阁、龙跃天门,动静兼备,实为画诀。”由这两段跋语,我们看到可染先生对书画最高审美标准的深刻认识,“神韵”的达到,必须是形神、刚柔、虚实、动静等对立统一因素高度完美的结合。


“金石味”是李可染体的主要特征。他的浑厚、雄健的画风必定在书法艺术上得到相应的表现。其结体上也多借鉴篆隶,再加上一些行草的连笔,就形成了一种亦楷亦行、亦篆亦隶的独特书体,从而呈现出拙朴、奇崛的美学风貌。这种将金石味引入行书的大胆尝试, 是李可染晚年创新变法的一大特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往期精彩回顾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99-105)

🔗志如初 人如菊——与画家高云不谈回归,谈出发

🔗VR展厅丨坐看云起时——江苏省美术馆藏20世纪中国画专题展

🔗VR展厅丨江苏省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

🔗资讯丨感动凝聚力量——“江苏省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线上线下齐开展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把传统经典当成一个“球体”,于是,我飞向它、撞击它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李晓予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