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76-182)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作品活化,深入挖掘和传播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用名家名作来梳理和呈现江苏地域文脉的风采,由江苏省美术馆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打造的“云展厅”——《e观藏·每日一美》,依托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资源,每日精选一幅名家书画精品,配以一篇精品赏析的美文,图文并茂,全年365天持续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河海大学 焦庆中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76)
宋文治《长征第一关》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陈 岚
宋文治
长征第一关
立轴 纸本设色
95.6x73.2cm
196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长征第一关,瑞金云石山毛主席办公处,举世闻名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即从此处出发,一九六五年五月宋文治并记。
钤印
宋文治(白文)
宋文治,1919年出生于江苏太仓,苏州美专毕业,曾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0余年。他是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之一,历任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1963年,中国美协组织了北京、南京的四位画家张安治、白雪石、陈大羽、宋文治一行赴井冈山、瑞金写生,此行他们收获颇丰,写生回来在北京举办了汇报展,其中宋文治先生创作的《瑞金梅坑云石山》《茅坪八角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四人展览移师沈阳,所有展品全部被辽宁博物馆收藏。宋文治先生自1963年创作了《瑞金梅坑云石山》之后的两年内,又以此为题,先后创作了《云石山》《瑞金云石山》以及《长征第一关》等作品,画题虽有不同,其实都是描写瑞金云石山这一革命圣地。
当年新金陵画派的画家们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大家习惯反复推敲、不断提高。因此同一题材的画往往会出现许多幅。如钱松嵒(音同“岩”)的《红岩》前后就创作了二十余稿。宋文治的《山川巨变》目前发现的也有七幅之多。
此幅《长征第一关》,系在同一题材中尺幅较大的一幅。画面可分两个部分,在作品下方的三分之二处以水墨为基调,阔笔写山石,十分苍劲有力;画面上方之峰峦,作者采用没骨法,全以朱砂画出,山峦沐浴在朝阳之下,呈一派红彤彤的气象,突出了革命圣地这一主题,这体现了当年美术创作强调“红、光、亮”的时代特征。强烈的黑白对比,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艺术感染力。之外毛主席办公处,以及周围的松林等作者都进行了精细刻画,使画面颇具耐读性。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77)
宋旭《松壑探奇图》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张书青
宋旭
松壑探奇图
立轴 绢本设色
97.5x38.5cm
158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探奇曾到张公洞,玉女潭边听鸟啼,记得香兰山向北,石梁松壑路东西。万历丁亥之秋,与藏国传晋叔昆季姚太学伯道叔度沿太湖西岸舍舟陆行,由香兰山过鸟溪市,复登舟至庐㳇游张公洞玉女潭归而作此,盖途中景也。檇李宋旭誌。
钤印
宋旭之印(白文)、初旸(朱文)、天池祖玄(白文)、程道湖印(白文)、陈氏家藏(白文)
宋旭,大约生于明嘉靖四年(一五二五),卒年大约为万历三十四年(一六○六)。宋旭字初阳,号石门山人,浙江湖洲人,后徙居上海松江。宋旭一生喜云游,多居于寺庙精舍,日就禅灯孤榻,时人即用“发僧”来称呼他,即带发的僧人之意。后来他真的出家当了和尚,法名祖玄,自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等。
宋旭的画法继承明代吴门绘画传统,主要师法明四家之一的沈周,最擅长画山水,兼善人物。山水画在沈周的基础上融其他名家画法于一炉,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雄劲古拙的画风。宋旭精研古人之法,尤其对宋代李成、关仝、范宽三家推崇备至,曾说:“画山水惟李成、关仝、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前古莫能方驾,近代难继后尘。”(见《无声诗史》卷三)由于他能远师古人,近取成法,创出了有别于吴派绘画的风格而自成一格,并对明末松江地区的画家产生了长足的影响,世人遂称其为“苏松派”的开山之祖,明末赵左、沈士充等皆出其门下。
江苏省美术馆藏《松壑探奇图》,意境高古,静中有动,用笔细腻。采用深远法构图,前面高山耸峙,后面山水渐远,形成纵高横阔的奇景。高衬远更远,远反衬高更高。近处着笔较多,刻画清晰,远处寥寥数笔,渺渺无际。近处山石树木苍劲古拙,巨幅大幛,颇有气势。远处寥廓江天,偶有星点白帆往来,悠远静谧。下方桥上一白衣皂帽者骑驴将行,后方有人似为其“指点迷津”,骑驴者也正回首倾听,整个画面传达出来的正是松壑探奇的意境。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78)
张善孖《威振群雄》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李芹
张善孖
威振群雄
立轴 纸本设色
138.8×62.5cm
192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虎痴张善孖写。风云变色,雷霆怒号,归山终老。丁卯九月,容安子寿石题。
钤印
虎公(白文)、善孖(朱文)、三月商都令(白文)、榕印(朱文)
张善孖(1882-1940),名泽,字善孖(音同“子”),以字行,号虎痴,别署虎公,出生于四川内江,其弟张大千。幼时随母习画,1901年入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科学习,后转入该校美术专科学习绘画。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等。其书画师从曾熙,擅长山水、花卉走兽,以画虎著称。
青年时代开始,张善孖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1905年在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募集捐款。1939年和张大千到法国、美国举办画展,进行义卖,宣传支援抗战,归国后不久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以虎为题材,寓意雄强勇猛而威慑四方。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传达了英雄无畏而势不可挡的力量,鼓舞抗敌斗志,振奋民族精神。张善孖曾寓居苏州网师园,豢养虎仔,观察虎的形象动态,对之写生。所画虎形态多样,富于变化,真实生动。
《威振群雄》描画山冈上草丛间一立一卧的两只猛虎,其后有峻岭飞瀑映衬着。两种动态的虎的形神各具特征:立虎呈上山的姿势,且张口而啸,长长的虎尾摆动有力,动势与头部相呼应,呈“雷霆怒号”之状;卧虎头部与身躯皆匍匐在地,缩颈藏尾,睡卧草丛无一事,似有“归山终老”之韵。画虎特别重视头部的深入刻画,五官结构因各自的动作、不同的视角而形态各异:虎眼有立虎的怒目圆睁,有睡虎的闭目而眠;虎鼻、虎口分为立虎的侧面仰视,以及睡虎的正面俯视;虎耳亦分立虎的侧背面与睡虎的正面。虎身上的花纹根据骨骼肌肉的凹凸起伏,有线条的粗细、用笔的顿折、墨色的浓淡等变化。陡峭的山石、披靡的丛草、飞泻的山泉,增添了老虎威风凛凛的王者气势,所谓“风云变色”“威振群雄”。此画作于1927年,张善孖已辞去官职,到上海,以画为生。无论前期的革命运动,还是后期的宣传募捐,张善孖都勇往直前,正具有他所颂扬的猛虎精神。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79)
方冰山《前方又打大胜仗》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乐晓菊
方冰山
前方又打大胜仗
布面油画
165x251.5cm
197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方冰山,江苏如东人。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和油画研究生班。现为江苏省油画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油画研究会副会长。作品有《卖玩具的人》《北方大鼓》《北方的回忆》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
《前方又打大胜仗》创作于1977年,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前线作战的又一次大胜利。毛泽东主席曾说过:“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人民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最终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并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品画面气势恢宏,整体构图布局开阔,收到喜报的军民们欢欣鼓舞,人们的面部泛着欣喜的红光,背景干净的湛蓝色长空辉映着洁白的云朵,大地上积雪开始消融,人民群众推着独轮车往前线运送物资。当时部队的物资补给几乎全部来源于人民群众用手推车运送,运送补给的群众在战斗中不畏牺牲,勇敢前进,保证了抗战前线的补给。前线传来的军报使大伙儿情绪高涨,斗志昂扬。红旗在场空中威武飘扬,也显得分外精神。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80)
陈之佛《芦雁》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刘鹏
陈之佛
芦雁
立轴 纸本设色
117x52cm
创作年代不详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雪樵先生属正,雪翁。
钤印
雪翁(白文)、雪翁画记(朱文)、心即是佛(朱文)
陈之佛(1896-1962),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浙江余姚人。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
陈之佛先生在工笔花鸟画创作、工艺美术史研究以及美术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西洋美术概论》《陈之佛画集》《陈之佛花鸟画集》等,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等。陈之佛的花鸟画师承黄筌、徐熙、崔白、赵昌、钱选、王渊、陈洪绶、边文进、恽寿平等五代宋元明清以来的花鸟画传统,他与于非闇并称为“南陈北于”。在他看来,构图和设色均为表现画面美感的重要形式要素。就技法层面而言,陈之佛善于运用传统的“没骨画法”“撞水撞粉法”“积水法”“湿画法”“敲粉法”等多种技法。
江苏省美术馆藏《芦雁》描绘的是一对俯冲而下的芦雁,精细的羽毛及纹理使得两只芦雁呼之欲出,不乏浑圆的体积感。与之相对照的是对作为背景的芦苇、积雪及天空的处理。陈之佛娴熟地运用“积水法”(“水渍法”),利用熟宣不渗水的特性,作画之前把握画面的整体布局,用含水较多的颜色进行描绘,当画面处于潮湿状态之时,用笔滴上清水或蘸颜料,再用清水冲开,让画面的颜色自然流淌,互相渗化,达到所需的肌理效果。树叶、滩头、地面、湖石、禽鸟羽毛等均借助此种技法制作而成。在李有光、陈修范合著的《陈之佛研究》里具体谈到了这种技法:“按照作者的构思,用含水分较多的一种颜色进行描绘,不勾线、不渲染,趁其潮湿时,根据画面的需要,滴上清水或蘸上浓墨、石青、石绿点画,再用清水冲开,使聚积的饱和水色,自然流淌,互相渗化,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肌理变化。”细观此幅《芦雁》,天空的颜色浑然天成,与层次丰富的云彩融为一体。“敲粉法”则是陈之佛在雪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法,在此幅作品中也不例外,画面上方的芦苇叶子与前景中干枯的水草,“敲粉法”形成的雪景效果十分和谐自然,营造出一种非常唯美的意境,也是艺术家心境之体现。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81)
张復《雨过芝田》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谢蕊
张復
雨过芝田
立轴 绢本设色
190×58cm
161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雨过芝田长,云深药迳重。丙辰仲春之望,寿道澈先生。中條山人张復。
钤印
张元春(白文)、中條山人(白文)、祖国文化同浩鉴藏(白文)、寓重馆(朱文)、□(白文)
张復(1546-1631年后),字元春,号芩石、中条山人等,江苏太仓人。少时跟从钱穀(文徵明弟子)学习山水,并广泛观摩宋元诸名家,各取其长,晚年自成一家,为吴门画派后期画家之一。目前传世作品中最晚的是崇祯三年(1630)夏月所作《溪桥游侣图扇》,“时年八十五”,该作现藏上海博物馆。另所见著录中最晚一件作品为崇祯辛未(1631)所作《山水图》,署“时年八十六”,若此记载不谬,张元春的卒年当在1631年以后。
今人对于张復绘画事迹的了解,多来自文人士大夫的笔记画跋,其中包括明代声名卓著的文坛领袖、书画鉴藏家王世贞的记述。张復与王世贞交往密切,两人是太仓同乡,年龄相差二十岁,王世贞称张復为“小友”,经常邀其作画、一同出游,并介绍给友人,对这位晚辈画家颇多赏识。在一封书信中他提及张復,“张元春者,吾小友也。从思伯(梁孜)游岭南,毋论思伯雅士,元春画品在徵仲(文徵明)、叔宝(钱穀)雁行,书法亦精工。足下试目之,便一日千里矣。”
江苏省美术馆藏《雨过芝田》,营建了一处幽居之所,一位老叟站在亭下扶栏欣赏对岸茁壮生长的灵芝,云雾飘渺的山水渲染了静谧气氛,尽显幽居主人徜徉于这一环境中的舒心惬意、幽淡洒脱,也反映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儒家生命观。
从画中落款“丙辰仲春之望,寿道澈先生。”可知该图具有祝寿的功能,经过历朝历代的一再描摹,祝寿图像已有一定的程式可依,但不安于传统和现状的画家,会在既有的图式上创造出新的趣味。明代中后期,山水祝寿图像在文人间盛行,看似与一般山水画基本无异,若不细读落款或题诗,几乎难以发现其用于祝寿的意图。另该作右上方画家自题“雨过芝田长,云深药迳重。”,与唐诗人耿湋《游钟山紫芝观》中“雨数芝田长,云开石路重。”这两句极为类似,都在描写经过雨水滋润,芝田瑞草茁壮成长。因灵芝被视为具有“延年”功效的良药,故为了契合庆贺长寿的主题,常常作为这类图像里的吉祥元素之一。除此以外,“芝田”还多与神仙、方士以及隐士、隐逸有关,我们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曾有这样的“芝田”实景出现,但更多是创作者借此赋予隐逸色彩和贺寿的图像功能。
至于《雨过芝田》的贺寿对象,因有关张復的相关画史记载甚少,故对该作寿主的身份也无从查实,但时人确有一位与张復几乎同龄的江苏常熟人严澂(1547-1625),字道澈,号天池,以诗学、琴学闻名,在琴界起过很大的影响,组织了虞山琴派,并主持编印了《松弦馆琴谱》(1614年初版)。因地域和年纪的相似两人可能相识,又或是某位两人的共同好友向张復请托此作,用来向这位“道澈先生”贺寿。当然,这仅是寿主身份的可能性之一。画作留下的是画家在艺术风格上的继承和创新,更可试图揭开画者当时的日常交往,两者的互为依据引人遐思。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82)
启功《行书条幅》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吴振
启功
行书条幅
纸本立轴
136.4x67.2cm
1988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观花非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观花非禁即看竹,何须问主人之意,自见其放。吞吐大荒即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之意,自见其豪。
启功
钤印
前贤句(白文)、戊辰(白文)、启功之印(白文)、元白(朱文)、启予手(白文)、功在禹下(朱文)、启功七十以后作(朱文)启功书法
启功(1912-2005),字元白,别署元伯,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等。启功曾被称为“诗、书、画”三绝。著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出版《启功书画留影集》以及多种书法选集。
启功一生治学严谨,出版第一部学术著作《古代字体论稿》时已经51岁。他自幼喜爱书法,是负有盛名的书法家。启功“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习惯上是“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最后自成“启体”,书界评其为“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
启功曾对学生迟殿宽说:“字,只要写得好看就成了,本无法。”尽管包括启功先生本人在内的业内人士鲜有将“启书”与“瘦金书”类比,但我认为二者在气息上还是相通的。还有一点,就是启功先生将“黄金分割率”用在其书法的结体上,使其书法更符合他的 “好看”美学观点。此幅作品通篇气息清澈,虽然有些墨色枯润之变,但用笔却如切金断玉,利落洗练。
往期精彩回顾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观众在场馆入口处出示“苏康码”、身份证
经测温、安检、取票后方能入内参观
请广大观众参观时戴好口罩
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避免人员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