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25-231)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7-30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作品活化,深入挖掘和传播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用名家名作来梳理和呈现江苏地域文脉的风采,由江苏省美术馆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打造的“云展厅”——《e观藏·每日一美》,依托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资源,每日精选一幅名家书画精品,配以一篇精品赏析的美文,图文并茂,全年365天持续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会员 江宁区融媒体中心 杨尖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25)

李咏森广州沙面桥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赵敬文


李咏森

广州沙面桥


水彩画

37.7×55.5cm

1961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李咏森(1898-1998),江苏常熟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咏森是我国当代著名水彩画家、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早年从郑天心先生学水彩画,继从陶松溪先生习国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首届毕业。历任苏州美专主任兼水彩画教授、苏州美专副校长。1959年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水彩画教授,同年又协助筹建上海轻工业学院美术专业建设工作,并兼任上海美专国画系、油画系、工艺美术系教职,1962年始退居在家,从事艺术创作。参与发起创立上海水彩画研究会和上海粉画学会,并分别担任名誉会长。


李咏森精于水彩画,风格写实写意兼融,兼长工商美术设计和粉画。尤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动人的情景,一般人看来平淡无奇的村舍茅屋、花卉、桥路、工地,他都能在作画时融入感情,取舍安排,和谐色调,画面充满诗情画意。他把传统中国画技法移植到水彩画中,不涂不改,层次有致,重视光影变化。


此幅《广州沙面桥》为李咏森先生的精品力作,画面描绘了沙面西桥北边往南边望去的场景。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沙面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的一个小岛,面积0.3平方公里。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沙面西桥是1861年后建的“洋桥”,是广州最年轻的“古桥”。


画面中近处的树木枝叶繁茂,三孔的沙面西桥上有些许行人,桥对岸的沙面岛上的欧陆风情建筑是我国近现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李咏森先生以娴熟的技法结合中国风土生活及色彩情调,用笔洒脱,构图稳健有变化,色彩清雅,光影流动,李咏森先生对建筑题材的画面营造颇为得心应手,总能恰到好处地烘托建筑的美感。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26)

魏紫熙《天堑通途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陈娅


魏紫熙

天堑通途


立轴  纸本设色

105.8x179.2cm

197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天堑通途,一九七六年魏紫熙画。


钤印

魏文(白文)、紫熙(朱文)


魏紫熙(1915-2002),原名显文,河南遂平人。1931年考入河南艺术师范学校,开始临习古画。40年代开始先后受阎松父的染色法、赵望云的侧锋勾斫笔法、傅抱石的散锋用笔的影响,在山水写生中逐渐有了个人风格。1947年受聘为河南大学讲师,并当选为河南省美协秘书长。1948年在浙江兰溪许昌师范学校任美术科主任。1949年移居南京,1957年参与江苏省国画院的筹建工作。1960年随“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与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共同促进了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是魏紫熙的信条,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他在写生之路中目睹了社会主义建设工地的热火朝天,并在此后的创作中常用大幅巨制记录着祖国的兴盛之路。《天堑通途》创作于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的1976年,魏紫熙通过实地观察,数易其稿才得以完成。他从南京幕府山燕子矶附近的俯视角度对长江大桥进行远景再现,前景的崇山峻岭传达了中国传统山水之雄奇意象。江面开阖处则以简远取胜,观之顿觉云气郁蒸,让滚滚长江虚化为磅礴之势。尽管在此画中大桥的直接形象并不占据主体地位,但结构上的居高临下,令整体画面气势恢宏、荡气回肠,恰恰突出了南京长江大桥横跨天堑的宏伟气魄,使其升华成巧夺天工的壮举。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27)

金城《雪景山水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刘鹏


金城

雪景山水


立轴  纸本水墨

118.7x38.2cm

191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乙卯正月,默庵先生命画,金城仿李营丘。


钤印

金拱北(朱文)、吴兴金城章(白文)


金城(1878-1926),名绍城,一字拱北,号北楼,又号藕湖等,浙江归安(今湖州)人。父亲金焘继承家族经商事业,十分推崇西洋文化和科学。据记载,金城“幼即嗜丹青,课余握管,辄迥异常人。其乡里士绅富收藏,偶假古人卷册临摹,颇有乱真之慨。”1902-1905年,金城赴英留学。1920年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并参与举办四次中日绘画联展。令人惋惜的是,1926年9月6日,在参加第四次中日绘画联展归来后,金城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年仅48岁。


1920年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之初,他提出的16字短语集中体现了他的画学思想:“提倡风雅,保存国粹;精研古法,博采(取)新知”,最初为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宗旨,此后也为湖社所奉行。金城是一位传统功力极为深厚的画家,擅长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以工带写。其绘画作品主要有摹古作品和写生创作两类。初学戴熙的精细笔法,后接近陆廉夫画风。其山水、花鸟、人物皆有古意;后期的写生之作,显得富有生气。


江苏省美术馆所藏的《雪景山水》是一幅摹古之作。《雪景山水》中的落款明确提到了“仿李营丘”。“李营秋”实名李成,由于长期生活在山东营丘故在画史上被称为“李营丘”,其山水画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笔锋颖脱、墨法精微”而形成自己的风貌。李成以爽利秀润的笔墨画寒林枝桠,有“蟹爪”之誉。《雪景山水》中,画面中的意象也是李成画中所常见的,尤其是“蟹爪树”。按照米芾的说法,“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后世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显而易见,此幅中的石头描绘手法印证了米芾的提法。对于金城的绘画作品,郎绍君先生评价:“金城是一位诗书画兼擅,山水、花鸟、工笔、写意兼能的艺术家。他不以画谋生,而是把振兴传统绘画看作是一种文化责任。”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28)

何绍基录黄庭坚诗五首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赵彦国


何绍基

录黄庭坚诗五首


纸本立轴

131x30.8cmx4

创作年代不详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君家秋实罗浮种,已作累累半拂墙。莫遣儿童酸打尽,要看霜后十分黄。

紫冠黄钿网丝窠,蝶绕蜂围奈晚何。 二叟家居如避世,开门自少俗人过。 

只可阕中安止止,谁能铁里斗铮铮。 田多谷少无人会,譬似无田过一生。 

田郎杞菊荒三径,文字时追二叟游。万卷藏书多未见,老夫端拟乞荆州。

雨入纱窗风簸船,菊花过后早梅前。锦江春色熏人醉,也到壶中小隐天。

妙泉一兄属,子贞何绍基。


钤印

何绍基(朱文)、子贞(白文)、余氏珍藏书画章(白文)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作猿臂翁,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道光年间最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兼诗人。官至文渊校理,武英殿篆修、学政等职,曾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寓长高码头东洲草堂。


何绍基精通金石书画,尤以书法著称于世,被誉为清代第一。他博学多才,尤工于诗,有《东洲草堂集》。其书法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识,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不拘形似,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何氏习书异常勤奋,曾自言:“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汉碑名品通临不下百遍,其取法乎上,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莫测。


江苏省美术馆所藏何绍基书法四条屏是其所录“宋四家”黄庭坚的五首七言绝句诗,堪称其精品之作。黄庭坚为北宋“江西诗派”的一代宗师,作为清代诗人兼书家的何氏自然对其尊崇有加,喜其诗而漫录以赠友人,当是诗文知音者之间的最好情感表达,亦一赏心乐事也!何绍基的行书筑基于颜真卿行书一脉,用笔以中锋为主,如锥画沙、印印泥,线条绵劲而内含篆籀之气,下笔重按处沉雄顿挫,如狮子捉象;提笔缠绕处如春蚕吐丝,又如公孙大娘舞剑,气象环生。字结构宽博裕如,中正而具风姿,绰绰然摇曳飘荡,妙趣丛生。整篇之中,正奇参差,大小相间,断连相续,变化无穷,耐人寻味,又全然统摄在正大宽博的气象之中,开创了颜体行书拓而为大的新气象,堪称学颜而善变又自出机杼的一代大家。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29)

傅抱石《溪上清话图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谢士强


傅抱石

溪上清话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64x56.3cm

194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含章先生惠赏,即乞教正。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写。时丙戌初伏日。


钤印

傅抱石印(白文)  往往醉后(朱文)  代山水而言也(朱文)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


傅抱石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葱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江苏省美术馆藏《溪上清话图》,高164厘米,宽56.3厘米。据重庆文史工作者张老侃介绍,1938年4月,傅抱石从武汉飞重庆,与时任中央大学农产加工系主任秦含章同机。两人乘坐的是7座小飞机,半空中突然颠簸起来,飞机因故障随时都可能有危险发生,不知是谁提议,如果大难不死,大家一定互赠礼物,纪念共渡难关。飞机最终安全着陆。1946年,傅抱石和秦含章都将离开重庆,傅抱石兑现当年承诺,特意画了一张大画送给秦含章,就是这幅《溪上清话图》。


此幅作品气势磅礴,属典型的“抱石皴”,洋溢着激情的诗意,有种不可一世的气概。大笔泼墨,细笔收拾,整幅画面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痛快淋漓。作品凸显了傅抱石对山水画中泉瀑的熟练驾驭,一条飞驰的山泉之水从天山来,变为二条、三条,甚至多条瀑布。画面暗含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理。山石、松树、人物混为一体,不仔细看,点景人物很难发现。这恰恰是画家的高明之处,既描绘出了山的高大雄伟,又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30)

王个簃《腊梅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何庭轩


王个簃

腊梅


立轴 纸本设色

142.3x68cm

1981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冲风冒雪见精神,庚申十二月,捡得旧纸呵冻濡笔作于沪上西郊。王个簃,时年八十四岁。


钤印

启之(朱文)、个簃(白文)、学到老(白文)


王个簃(1896—1988),名贤,字启之,号个簃(音同“移”),室名霜荼阁、还砚楼,江苏海门人,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27岁入吴昌硕门下,深得吴氏金石书画篆刻艺术三味。1928年曾与王一亭、张大千、钱瘦铁等人出访日本。1930年与王一亭、诸闻韵、诸乐三等人共同创办上海昌明艺专,历任新华艺专、中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专及上海美专教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沙孟海先生曾说,“王个簃是吴昌硕衣钵传人。”他在七十余年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全面继承和发展吴昌硕画派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师吴而不囿,探索创新,开创了新的风格。王个簃先生是诗、书、画、印的全才,且有个性,为当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王个簃先生的金石书画艺术发展过程可分三个阶段,早年承缶翁衣钵,用笔雄健遒劲,古朴淳厚,中年则外师造化,深入生活求新创,晚年力求变法,重构新局,开笔墨设色新境界,其85岁以后的作品面目一新,风格独特,精妙逼人。晚年还将辛勤收藏的数以百计的古代绘画和吴昌硕的书画精品、手稿等捐献国家。江苏南通建有个簃艺术馆。


江苏省美术馆藏《腊梅》图是王个簃先生的晚年作品,画面结构严谨,用笔遒劲,用墨色泽丰厚,苍润烂漫,变化无穷,色彩清新明快,艳而不俗。画作中梅树的树体与枝杆曲折挺拔向上伸展,枝头的梅花绽放,黄艳亮丽;梅树的右下方,用泼墨画出高低错落、前后大小不等、极富质感的岩石相伴;岩石边的绿野小草,充满生机。画作用浓淡笔墨勾勒的梅树树杆、大块墨色铺就的岩石和以明黄色点染的腊梅,形成了“点线面”的组合,使画面具有很强的韵律感。整个画面疏密得当,虚实有致,层次分明。从此画中,可以看出王个簃绘画风格的清透、婉约,耐人寻味。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31)

吴俊发峰峦叠翠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王坚如


吴俊发

峰峦叠翠


水印木刻

42.5x55cm

2000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吴俊发(1927—2019),江西广丰人,著名版画家。历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版画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常委、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吴俊发先生早年在家乡接受了私塾启蒙和师范教育。1943年参加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受郑野夫、杨可扬指导,从事木刻创作。1945年被聘为中国《木合》艺运通讯员。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考入江苏丹阳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拜书画艺术大师吕凤子为师。上世纪60年代在江苏率先开始研究传统水印木刻和传统水墨画,进行现代水印木刻创作的新探索,是江苏水印木刻画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新时期的版画发展作出贡献。


《峰峦叠翠》是吴俊发先生于2000年创作的水印版画作品。他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与攻研形成了大刀阔斧、雄浑厚重的艺术风格。水印版画讲究刀味、木味、水味“三味”俱全,吴俊发先生将中国画写意与版画刀笔融于一炉,金石与木味为一体,在水墨处理方面能做到干而不枯,湿而不漫,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的效果。


《峰峦叠翠》构图简洁,刀法凝练厚重,套版不多而层次井然,用色不多而墨韵丰富。作品以气势取胜,将抒情写意的诗性美与水印版画的形式美融为一体。这种鲜明的艺术个性使他的水印版画作品独具魅力。






往期精彩回顾

🔗资讯丨共享文化 共生美好 美的传递—— “长三角”美术馆文化创意作品交流展开展

🔗预告丨纪念李剑晨先生诞辰120周年——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剑晨捐赠作品展

🔗资讯丨“可触摸的记忆——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展出

🔗金牛来了——江苏省美术馆以“美”贺岁

🔗“岁朝图”里的中国年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18-224)

🔗翛然物表,与古为徒 ——与宋玉麟谈艺术和传承

🔗志如初 人如菊——与画家高云不谈回归,谈出发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把传统经典当成一个“球体”,于是,我飞向它、撞击它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陈星羽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观众在场馆入口处出示“苏康码”、身份证

经测温、安检、取票后方能入内参观

请广大观众参观时戴好口罩

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避免人员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