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R展厅丨纪念李剑晨先生诞辰120周年——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剑晨捐赠作品展线上展览及作品鉴赏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7-30


展览前言

2020年是“中国水彩画之父”、美术教育泰斗李剑晨先生诞辰120周年。李剑晨先生作为最早将欧式水彩引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与关广志并称“南李北关”,为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开创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历任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桃李满天下,名下更诞生了戴念慈、陈其宽、修泽兰、吴良镛等享誉海内外的建筑大师。

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耕耘中,李剑晨先生矢志不渝地探索着一条融会中外、贯通古今的艺术道路。他创造性地提出水彩画技法“水分、时间、色彩三要素”,更制作了极其精细的色谱变化表,出版研究著作十余种,由此奠定了中国水彩画的理论基础,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水彩画群体。他同时也十分擅长水粉画、中国画、油画,尤其在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方面进行了大胆突破。李剑晨先生认为,在艺术创作中,色彩就是力量,这也让他的中国画“继承不泥于古,创新不离于源”,于熟练的西画写实技法上,融入了传统笔墨精髓,达到富丽中见典雅、丰富中显纯净的境地。其笔下的古典人物尤为精彩,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仅笔力雄健,设色考究,且章法严谨,意蕴深远,可谓“亦中亦西亦我,有血有肉有神。”

2000年,李剑晨先生在百岁华诞之际将毕生所作精品分三次,分别捐赠给了故乡河南省、第二故乡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此次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剑晨捐赠作品展,为纪念李剑晨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别展出先生代表性的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油画作品共80件,同时在陈列馆增设李剑晨先生捐赠纪念铜牌,向这位立足中华又面向世界的艺术大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江苏省美术馆

2020年12月


李剑晨简介

李剑晨(1900-2002)生于河南内黄县北沟村。1923年考入北京国立艺专,受教于林风眠、闻一多,又师从捷克画家齐提尔以研习水彩画。1937年,油画《收获》参加全国第二届美展。同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院。次年,赴法国巴黎库拉欧西美术学院研习绘画。回国后,任重庆国立艺专教务长,兼西画系主任。后在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建筑系任教授,从事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近80载,为我国建筑和美术事业培养了诸多杰出人才。曾出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彩画协会名誉会长、国际水彩画协会理事、国际水彩画联盟亚洲画会主席、澳洲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获“全球杰出人士暨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和“中国美术金彩成就奖”。著书十余部,主持撰写《水彩画技法》《中国水彩画史》。2002年逝于南京,享年102岁。


李剑晨艺术生涯与艺术创作年表


1900

阳历正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河南内黄县北沟村

1917

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对水彩画产生兴趣

1922

毕业后在开封北昌小学教书

1923

以第二名成绩考入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受教于齐提尔、林风眠、闻一多、陈半丁、王梦白、于非訚诸先生

1925

以优异成绩从二年级跳级至四年级,与李苦禅、王雪涛等同班

1926

因“三·一八惨案”,创作了水墨画《铁狮子胡同》,毕业后受聘于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科任教

1930

受冯玉祥将军委托,筹建河南省美术馆,任馆长,为一生最大官职,不到一年即辞职

1932

受聘于豫北汲县省立第五师范和省立女子中学任教,开始对水彩画理论做系统研究

1936

任教于开封省立第一中学,油画《收获》参加全国第二届美展,同年考取公费留学

1937

赴欧在英国伦敦大学院学习西画及研究水彩画

1938

在法国巴黎库拉欧西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和雕塑,曾与毕加索一同探究艺术

1939

经马赛、越南辗转回到抗日战争中的重庆

1940

应吕凤子之邀,接替潘天寿任重庆国立艺专教务长兼西画系主任

1941

受中央大学之聘,任建筑系二级教授,创作油画《流浪儿》参加全国美展

1955

赴京写生,创作《晨》《天坛》《教室一角》等数十幅水彩画,创作《平英团》《忠王东征》等大型油画

1956

赴苏州、无锡写生,创作《田野》《江南水城》等;水彩画《晨》获江苏省美术作品一等奖,并被苏联《星火》杂志刊为封面;创作中国画《李时珍采药图》参加全国美展

1958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水彩画技法》一书

1959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英国水彩画选集》《李剑晨水彩画辑》等;创作大型油画《抢修上海虹桥机场》,为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

1961

赴苏北连云港等地写生,创作《港湾》等三十幅水彩画;11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李剑晨水彩画展”,展出作品105幅

1962

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水彩画个展;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剑晨水彩画选集》

1963

赴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写生,创作《夜泊》《海滨晨曦》等水彩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剑晨水彩画选集》

1980

当选为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水彩画学会主席;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水彩画个展;创作《白马古刹》《黄河远眺》《龙门石窟》等作品

1988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水彩画创作技法》;应邀赴香港举办水彩画展;赴开封举办个人中西画联展

1990

“李剑晨教授九十寿辰绘画作品回顾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捐赠《浓夏》《流浪儿》于江苏省美术馆;创作巨幅油画《蔡文姬》

1991

赴郑州为河南省赈灾捐画,应台湾邀请赴台举办“李剑晨九一绘画展览”,轰动宝岛

1995

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李剑晨九五华诞画展”,捐赠70幅佳作给河南省政府,在河南博物院设立“李剑晨艺术陈列厅”,设立“李剑晨艺术基金”

1999

将120幅精品画作捐赠给江苏省政府,并设“李剑晨水彩画艺术基金”,举行“李剑晨教授百岁华诞捐赠作品展”;九月,获香港“全球杰出人士暨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艺术大师”奖

2001

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全国美术最高学术奖——“中国美术金彩成就奖”

2002

题写“中国旅游艺术大典,壬午年百岁又三李剑晨”,是为绝笔;二月二十日安然逝世


部分展出作品鉴赏

 晨——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8年

此件作品是李剑晨先生5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画面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将正在建设中的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融汇于雾霭将尽的晨曦中。在整体构图上,李剑晨先生在平线与垂线的总体架构下,错落有致地将建筑、帐篷、路灯、人物等安排其中,形成一种有起伏转折的节奏感。整幅作品的色调明快清透,前景的倒影反衬出晨曦的明亮感,中景的纪念碑则反射出阳光的光晕,后景的建筑则还蒙在晨雾中。这是画面中的“晨”,也是作者心目中的“晨”。


建桥运输站  1959年

作品表现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场景,工地上人们风风火火地奔走忙碌,刚卸完料的船只停泊在岸边整装待发,远远近近的吊臂昂首挺拔,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画面中船的桅杆和建桥的机器构成稳定的夹角,与倾斜的地面一起营造出缓慢运动的错觉。为了与背景中的运输站形成呼应,李剑晨先生特意将画面中的人群置于前景,不仅与正在建设的桥梁拉开距离,更凸显了建设者的角色。


壮丽的天坛  1973年

此作品在以建筑为主题的作品中堪称别具一格。与以往正面描绘天坛的作品不同,画面中寓于侧墙一角的天坛更显壮丽华美与古朴典雅,再衬以遒劲的古柏,生成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兴味。透过侧墙观天坛,不仅用独特的视角作画,更体现了先生在构图方法上的创新。两面侧墙虽然分割了画面的明暗,也分隔了人物与天坛,但并没有造成作品的割裂,而是前景与远景的过渡,凸显出自然的空间透视。


漓江之晨  1978年

此件作品是李剑晨先生7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中晴空碧染,水波不兴,先生以娴熟的笔触与平和的色调,着意表现了漓江清澈宁静之神韵。画面中的山石云雾与淙淙流水各占一半,地平线从前景中的三两船只向后延伸。穿透山岚的光影闪烁,将漓江清晨的云与山融为一体。水面微皱,反射了云中倾泻的光,映出水中影影绰绰的山林。先生以水彩画特有的技法既表现出了漓江之上流云浮动的山青林茂,也绘出了江上微风拂拂的水雾缭绕。


前程  1981年

作品创作于1981年。苍茫大地,白云蓝天,一对夫妇骑着骆驼走在无垠的天地之间。画面中除了人物与骆驼用浓彩绘出细部以外,其他部分皆以潇洒的笔触烘托出天高地阔的气势。骑着骆驼的两个人从画面的左侧迈向远方,与远景中的山路和舒散的积云相呼应,平衡了画面。此件作品取名“前程”,寓意深刻,一片未开垦之地上青黄相间,一片高云蓝天下两人相伴。在画面四分之一处的地平线给天空巨大的留白,正寓意着两人未来的前程大为可观。


雄鸡图  1987年

此件作品是李剑晨先生中国画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的雄鸡立于危石,峨冠博带,收腹竖尾,一副傲然。先生着重刻画了它的眼睛、冠、爪和尾,笔法老辣干脆。红冠如焰,目光如炬,尾巴以浓墨大笔扫出,并点以靛青,在线条的粗细相接中寓动于静,极富力量。创作《雄鸡图》时,先生已近耄耋之年,作品不仅体现了李剑晨先生中国画笔法上的创新,更寓意着李剑晨先生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


VR展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在线云观展哦。


往期精彩回顾


🔗预告丨为人生的艺术——宋源文、程勉捐赠作品展将于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资讯丨共享文化 共生美好 美的传递—— “长三角”美术馆文化创意作品交流展开展

🔗资讯丨李剑晨先生捐赠纪念铜牌揭牌仪式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举行

🔗资讯丨“可触摸的记忆——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展出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32-238)

🔗翛然物表,与古为徒 ——与宋玉麟谈艺术和传承

🔗志如初 人如菊——与画家高云不谈回归,谈出发

🔗VR展厅丨坐看云起时——江苏省美术馆藏20世纪中国画专题展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观赏VR展厅哦!



供 稿:李 欣、李 星   

监 制:宗 洁

编 辑:陈 也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观众在场馆入口处出示“苏康码”、身份证

经测温、安检、取票后方能入内参观

请广大观众参观时戴好口罩

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避免人员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点击“阅读原文”可观赏VR展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