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49-55)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7-30


自去年5月18日起,《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已推出一周年,365篇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收获点击量3200余万次,点赞量500余万次,辐射人群4000万左右。“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决定继续与江苏省美术馆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在今年继续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继续全年365天持续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 戴立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49)

宋文治山川巨变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陈岚


宋文治

山川巨变


立轴  纸本设色

103.5×86.5cm

196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山川巨变,一九六三年一月,文治于南京。


钤印

文治(白文)、河山新造(白文)


宋文治(1919-1999),出生于江苏太仓,苏州美专毕业,曾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0余年,是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之一。历任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筹备成立,他是首批调入画院的画家。1960年他参加了“江苏国画工作团”二万三千里的写生,作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1959开始,宋文治创作了多幅影响深远的《山川巨变》作品。如果说1960年著名的大尺幅长卷《山川巨变》侧重点在“巨变”,那么1963年竖幅《山川巨变》则是由“巨变”再次摆向“山川”的一次归返、思考与致敬。此画既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又立足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画作为上下陈铺结构,远处淡暖赭色的巨型水坝电站工地,密集的工业生产厂房充满着朴素、恬静与温暖,淡淡地被置于浓郁苍茫的山水背景之下。巍峨的崇山峻岭,苍茫峻峭,用笔线面结合,酣畅豪放。


作品有两处细节的经营,一是位于画面黄金分割点雄峻巍峨的山巅之上,画家着意用心勾勒了几座醒目的输电线杆;二是延绵逶迤的山峦之间,有层层叠叠与群山毫不违和的青黛梯田。这两处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人民改造自然的成果,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画面中的生产劳动实践,不仅没有破坏画面的和谐完整,更突显了绘画情趣,其呈现出独特的精神格调,体现了画家置身时代融于生活的遐想和精神追求。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50)

古元《雨后草原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黄峻


古元

雨后草原


水彩画

38.3×53.4cm

1988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古元(1919-1996),广东省香山县那洲乡人,今属珠海市。现代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30世纪30-40年代历任鲁迅艺术学院美术工场木刻组组长,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教员,《东北画报》社美术记者等,后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等职。1956年陆续赴保加利亚、匈牙利、日本等国举办个人画展。


徐悲鸿曾评价古元为“中国艺术中一卓绝之天才”。古元擅长水粉、水彩画,尤其在木刻版画领域独立风骚,早年代表作有《运草》《减租会》《离婚诉》《练兵》《部队秋收》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出版有《古元木刻选集》和《古元水彩画选集》等画册,他常说:“我对山川风物很喜爱,尤其喜欢带有劳动人民乡土气息的景色。我常常带着画具到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寻找自然界和生活的美,通过风景画表达我内心的情意。”无论是抗战时期或和平年代,古元的艺术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担当,新中国成立以来,他开阔视野,善用不同的创作手法挥毫刻画展现时代风貌与家园情怀,他的艺术风格直率明朗,成为新中国视觉艺术样式中重要的标识。


江苏省美术馆藏水彩作品《雨后草原》创作于1988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及纯朴意境,构图布局大气,色彩清丽通透,细部刻画精确,画面的手法巧拙并举,充分发挥了水彩画可控与随机的物理特性,作者收放自如的表现给观者带来水色润泽的舒适感,丰盈而洗练的用笔可以疏解观者不安的情绪,正如作者自我表达的:“画画如同打猎,不轻易开枪,不急于动手,多观察推敲。要紧的是抓住情调。应该努力探索、磨炼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51)

亚明《海滨生涯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叶海鹰


亚明

海滨生涯


纸本立轴

136.6×68cm

20世纪6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


钤印

亚明(白文)  六十年代(红文)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为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家之一。他幼时贫寒,少时从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上世纪50年代始,专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成就卓著于人物画和山水画,又深研中国画理,提出“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亚明曾长期主持江苏美术界工作,负责筹建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江苏省美术馆和江苏省书法篆刻研究会。


他以杰出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建树,对“新金陵画派”历史地位的确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这个画派的重要代表,进而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亚明一生都以生活为创作源泉,20世纪60年代他创作了一批表现真实的生产劳动场面的作品,这张《海滨生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坐在海边织渔网,一幅生动恬静的画面映入眼帘。作者以写意的用笔,绘制出一张体积庞大的渔网,垂直占据画面的主体位置,这张渔网悬挂在右侧伸入的枝干上,笔法兼勾带皴,干湿互用。渔网细节处以较为干枯的墨色勾勒,线条挺劲有力。巨大的渔网与左下方织网姑娘的比例形成鲜明对比。画面中除了压弯树枝的重型渔网,左边的红衣女子更是吸引观者眼光,她扎着两股麻花辫,系着红色头绳,手拿着梭板,正在认真地飞梭走线,场景生动。


织网姑娘身旁的竹筛里放着两捆塑料尼龙线,作者在渔网的右侧勾勒出轻松灵动的线条,几处细节正预示这张渔网的完成还需要些时间。织网姑娘专注的劳动场景定格在一瞬,这充分显示出作者对当时鲜活真实的生活充满感情。通观整幅作品,笔墨与意境相结合,突出了画面恬淡安逸之感。人物形象生动朴实,尺幅不大却气势逼人,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可见作者的用心,使人观之仿佛身临其境。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52)

黄永玉荷花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吴浩然


黄永玉

荷花


横披  纸本水墨

45.5x86cm

197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石涛翁云:每画一石头,忘坐亦忘眠。今夜诸老人亦有此境界,庞子二翁以为然否。永玉,丁巳于青岛。


钤印

祖国文化同浩鉴藏(白文)


黄永玉,中国国家画院院士。1924年出生在湖南常德县,祖籍湖南凤凰县,土家族人。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14岁开始发表作品,其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他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


黄永玉被称为“荷痴”,不单是缘于他画的荷花多,还在于他所作的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傲然展蕊显得分外高洁清逸。他笔下的荷花以泼墨彩绘,将墨色的浓淡枯焦尽情挥洒,一别于传统国画。乍一看似乎与荷花高洁脱俗的品格相去甚远,实则正是通过“以黑显白”的形式衬托荷花,使画面主体突出,厚重而有力度。江苏省美术馆藏《荷花》即是如此。背景以灰黑色调为主,犹如荷花的生长环境淤泥遍布,荷叶采用黑底掺灰排笔绘出,果断而不拖泥带水。白色花瓣寥寥几笔,简洁而富有形态。


整幅画面疏密浓淡,安排有序,给人以一种不同于传统中国画形式的审美体验。干涸的水还有一些泥迹,荷叶的叶梗俨然强而有力。整幅画面以墨灰色展现,着重表现荷叶和花瓣部分,并非具象写实的荷花,却更将荷花出淤泥不染之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一幅水墨画所融进的不仅是物象,还有他自身的主观精神和那耿直倔强的性格。作品以黑墨为主,间以灰白,既有自然柔美、圣洁之感,又予以一种崇高雄浑之美,将他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溢出水墨画这一物质,而留有一种艺术和文化的力量。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53)

吴俊发《神农架上天门垭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安沂南


吴俊发

神农架上天门垭


水印木刻

43.5×59.5cm

2000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吴俊发(1927-2019),版画家,江西广丰人。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毕业。1946年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8年后在中共茅山工委解放社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部队做宣传工作。1954年后在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从事专业创作。曾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作品《北斗》1986年获第九届全国版画展览优秀作品奖。著有《木刻技法》等。


此幅作品描绘了神农架天门垭的旖旎风光。在吴俊发先生的水印木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木刻版画中刀法与印制技法的娴熟运用。在描绘重峦叠嶂的奇峰时,他的刀法犀利老到,将山峰的走势和形态交代得清晰明确,给人以硬朗雄健之感。在刻画树木丛林时,刀法较于山峰的刻法稍稍收敛,着重描绘树木繁盛茂密的形态。短促的刀法给人以山林郁郁葱葱的茂密之感。


吴俊发先生在水印版画印制的技法上,借鉴了国画中的“染”。用墨色的浓淡反复晕染,形成画面的基本虚实。在此基础之上,他又将单组景物的印制分为“上实下虚”,用水印版画特有的过渡印法,完美地表现了云雾在山峰之间环绕升腾的弥漫之感。可以说将自然的语言完美凝练在画面上。通过高超的晕染印制技法,画面的墨色变化多、虚实空间感强、不同质感的表现张力足,这也体现了水印木刻版画独有的艺术语言魅力。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54)

马公愚《篆书对联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钱学君


马公愚

篆书对联


纸本立轴

168x35.5cmx2

创作年代不详

江苏美术馆藏


释文

道艺独深平原有作,优游乃乐粟里归来。兆煜先生大雅属正,马公愚集猎碣文字。


钤印

公愚书画(白文)、冷翁(朱文)、书画传家二百年(白文)


马公愚(1893—1969),浙江永嘉(温州)人。本名范,字公禺,后因“禺”较为生僻,便在其下加“心”为“愚”,改字公愚。晚号冷翁,斋名“畊石簃”,别署畊石簃主,在诗、文、书、画、印方面均有造诣,有“艺苑全才”的美誉。书法方面,马公愚篆、隶、楷、行、草无一不通,其中篆书、隶书气象雍容,格调高古。著有《书法讲话》《书法史》《公愚印谱》等。


江苏省美术馆藏马公愚先生篆书八言联一对,纸本洒金。联语为“道艺独深平原有作,优游乃乐栗里归来”。上款题:“兆煜先生大雅嘱正”,下款题:“马公愚集猎碣文字”。“猎碣文”即“石鼓文”,唐初学者因其状如碑碣而称之为“猎碣文”。此联用印三枚,上联揿印为白文方章,文曰“书画传家二百年”。下联揿印朱白各一,一为白文“公愚书画”,一为朱文“冷翁”。


此联篆书笔力浑厚,柔中寓刚,古朴厚重。虽云集字于“石鼓文”,然结体平和中正,显然与小篆相融,更显端正典丽,儒雅之风扑面而来。马公愚先生之篆书得其师孙诒让先生指授,取法高古,在篆书章法上,能字随形变,大小参差,整体却不失和谐一致,意趣盎然,此其胜人一筹之处。他本人也以篆书自重,除碑额外,许多楹联、题跋及题画也都径以篆书出之。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55)

沈行工屏风前的静物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谢中霞


沈行工

屏风前的静物


布面油画

97×130cm

200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沈行工,194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6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81年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油画学会名誉主席。


从《小镇春深》《渡口细雨》《秋晴》到《蓝色的江南风景》,沈行工教授创造了充满诗意与意象表现的江南,艺术语言温润、清雅,他的江南已不再是地域上的江南,而是文化上的江南。独特的绘画语言建构起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色彩语言体系。他的绘画通过明度和纯度,灰度和饱和度之间的对比,色彩既厚重又透明,构成作品单纯饱满的基调。他的静物画更倾向于色彩的跳跃对比和色调协调的关系。极富个性的色彩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识别度。


《屏风前的静物》创作于2005年,画面中屏风的两根竖的粗点的柱子起到了支撑画面的框架作用,加之以细线条,整体上有了节奏的韵律。前面的桌面似乎有些倾斜,正好满足了观者的视觉观看,白色的桌布与后面的白色帘布有了呼应,植物叶子由深绿、淡绿、鹅黄、粉绿等不同色阶的绿组合,构成一个丰富的色彩视觉体验,典雅绚烂,幽静深远,让人们在心里有了舒缓、静谧的心理感应。




往期精彩回顾

🔗展览预告丨“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将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展出

🔗展讯 | “吴振书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展讯 | 神州大地——伍霖生艺术作品展

🔗馆学研究丨《原境之魅:欧美艺术博物馆陈列方式研究》

🔗VR展厅丨大爱报春晖——夏同浩百年诞辰捐赠书画精品

🔗VR展厅丨百年征程——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精品展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42-48)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陈星羽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观众在场馆入口处出示“苏康码”、身份证

经测温、安检、取票后方能入内参观

请广大观众参观时戴好口罩

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避免人员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