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1-167)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会长 夏菁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1)
吕凤子《双寿图》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金穗子
吕凤子
双寿图
立轴 纸本水墨
181x81cm
193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次骅先生长寿壬申,凤先生。
钤印
凤先生(白文)、老凤(白文)、江南凤(白文)
吕凤子(1886-1959),原名吕濬,字凤痴,晚以号行。曾三度毁家办学,是江苏省国画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刘海粟、徐悲鸿、赵无极、吴冠中、李可染等人的授课老师。吕凤子二十岁才开始学习绘画,就读于李瑞清所开办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科,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受“日式素描”的影响,对于透视、解剖、色彩、构图,均深有研究。徐悲鸿曾评价:“吕凤子承历世之传说,开当代之新风,三百年来第一人,非凤先生莫属!”
吕凤子充分融贯中西,素描与白描兼精,写意与工笔并妙。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雄苍劲的笔墨,自辟蹊径,融诗、书、画于一炉,具有生动的艺术魅力。作为美术教育家和画家的吕凤子先生,把毕生心血都凝聚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
吕凤子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所作松树题材的作品不下千幅,“发奋画一松,挥毫当剑舞”。在这幅《双寿图》里,吕凤子绘制了两棵遒劲的松树,它们扎根于坡石旁,拔地而起,并肩矗立,簇簇松针深郁苍劲,双松树干上长满疤结,仍显现出苍老矫健,丛枝向四处伸展,相互交错,错落有致。全图把视平线压得较低,通过仰视视角显得巨松更为高大。为了表现松树历劫不衰、巍然挺立的精神状貌,吕凤子在枝干的转折处用浓墨圈点,画出节窟枯杈和短断枝,用淡墨填补树干,墨色浑融协调,用笔坚劲疾利,表现出古松苍皮老干却依然质坚势傲的风骨。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2)
冯健亲《玉屏路》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张 永
冯健亲
玉屏路
布面油画
53.2×80.5cm
199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冯健亲,生于1939年,浙江海宁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职务。代表作品有《抢占运河铁桥》《一桥飞架》《生活的一角》《春满中山》等,出版有《冯健亲作品集》《冯健亲画集》《素描》《色彩》《绘画色彩论析》等。
油画作品《玉屏路》创作于1996年。画家以鸟瞰视角铺陈高远宏大,以截取局部的方式精心描绘着层叠中的各异峰体。精妙地统合着形状各异的峰头以及云海、雾凇和烟岚,画面既有自然亲切之感又充满意境。特别是以写实方式将前景山峰的峭势、陡面、壁纹等表现得清晰真切。后景的山脉则画出局部,给观者营造一种连绵不绝的想象。散置在峰头崖壁上的苍松翠柏,看似以草绿色随意点缀,实则颇具匠心。在阳面光色映照下的树被渲染得苍劲挺拔,背光中的树与山相融为一体,并成为一部分。
画家以精湛的赋色来润物,笔触间表现出了极为巧妙的神韵。画面左部以白色为基调,夹杂着天空的淡蓝以及阳光的淡黄,在与山峰的互相照映下,显得熠熠生辉。画面右部则以深蓝色为基调,连云朵也被山峰的投影映成了蓝灰色。云朵裹挟远近各异的山峰,在尺寸画面上形成了奔腾之势。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3)
刘铁华 《秋收》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王鉴非
刘铁华
秋收
黑白木刻
26×49.5cm
194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刘铁华(1915-1997),原名刘德甫,曾用王军、铁军、刘流、石舞、漆石舞等笔名。出生于蓟县(今属天津市)。1933年至1934年就读于北平美术学院(京华美术学院)西画系。1946年协助徐悲鸿、吴作人组建“北平美术作家协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北平私立惠中女中校长、北平私立劳动中学副校长、北平市私立培根学校副校长等。1962年调至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艺术系任教。199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刘铁华“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奖章。
在新兴版画的成长中,刘铁华不仅是国统区木刻运动的组织者之一,还是革命现实主义版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统区革命现实主义画派中,他以直率、粗放有力的刀法塑造了许多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形象,创立了朴实简洁,节奏有力,饱含激情的艺术风格。充分反映了战时国统区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也反映出民众追求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迫切之心。
刘铁华的木刻作品大都歌颂前线战士和平凡民众。他善于从生活细微处捕捉美,创造美,表现生活的真谛;善于从劳动人民身上发掘美,抒发情感。此幅黑白木刻《秋收》正是刘铁华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描绘了根据地军民秋收时节抢收麦田的热烈劳作场景,画面中一捆捆颗粒饱满的麦穗被捆扎好堆放在一边,还来不及休息便又继续弯腰抢收。军民鱼水情深,相互配合,亲密无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木刻刀下的人物粗犷有力、疏密得当,形象朴拙生动。整体画面以深灰色调为主,刀法简练,极具表现力与视觉张力。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4)
林散之《拙政园记游二首》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张书青
林散之
拙政园记游二首
镜片纸本
1963年
68.5x34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雨化风荷四面开,幽居此地坐楼台。人间多爱原无量,笑逐鸳鸯队队来。
闲情无限讬微波,岸有菰蒲水有莎。何处名(花)开十八,佛香空浅曼陀罗。(花)
拙政园记游二首。养辉同学存政,癸卯秋书于苏州,散之。
钤印
左耳(白文)、□(白文)
林散之(1898 -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和县。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 。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他以深切而独到的人生体验,施之于草书,为草书开一新境界。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林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道:“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 秋水老师谓:“散老惯长锋羊毫,蘸水,后掭墨,力运笔端,墨注纸上,水墨交融,渗化洇散,有意想不到的情趣。锋长则弹强,含墨量多,他以娴熟的手法,提按转折,涩进疾阻,似欹反正,将倒复起,曲处见直,圆中寓方,浓纤长短适度,燥润枯湿合宜,但觉一片化机,满纸精彩。”
此幅作品为林先生65岁时书,尺幅不大。作品通篇由内而外透出一股深深的内力,这股力量不是外在的剑拔弩张,而是其中锋用笔给人的感觉,正如万岁枯藤,遒劲而富有生机;又如锥画沙,中气十足而不见起止。其用墨用水此时尚未显现,不似后来润泽处似壁坼屋漏,飞白处如金石崩裂,枯润变化节奏不大。但作品气息流畅,荡气回肠,贯穿始终,不散不灭。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5)
宋文治《漓江峡谷新景图》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陈 岚
宋文治
漓江峡谷新景图
镜片 纸本设色
80年代
59.8×44.2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文治写生
钤印
宋灏之印(白文)、太仓一粟(白文)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5岁时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1947年赴安亭师范任教,经同乡朱屺瞻介绍,拜张石园为师,开始研习山水画传统基本功。又与陆俨少交往,由陆俨少介绍拜吴湖帆为师。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宋文治的作品风格几经变化,笔墨劲健,意境灵奇,在立意上更紧跟时代。作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此幅作品为漓江峡谷一小景。I980年,宋文治在学生孙日晓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桂林写生。漓江两岸群山耸立,尤在其支流峡谷处,景色越加深邃迷人,将画家深深吸引。此幅《漓江峡谷新景图》景虽小,但画面处理十分讲究。全画为竖构图,以水墨为主,仅着淡花青色,墨色近浓远淡,近处以重墨写出嶙峋山石,并加以淡墨皴擦,彰显出山石的不同质感。
画面大片竹林是整幅作品重中之重,作者用笔细腻繁复、轻松且飘逸,以极大的耐心来表现漓江之特色。漓江远处的山峦,试以淡墨阔笔,简约朦胧,意境悠远。在江岸山谷峭壁上,植物彼此呼应,相融相生。特别令人遐想的是,江上一群飞鸟从空中掠过,自然地将观者引向更为遥远的山峦天际。而画面底部的房舍、小舟以及漓江渔夫,使作品更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6)
张文俊《巫峡行》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钱学君
张文俊
巫峡行
镜片 纸本设色
69×86cm
199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巫峡行。一九九五年夏,张文俊写。
钤印
张文俊(白文)、天外天(朱文)
张文俊(1918-2008),山东临沂人。1947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是江苏省国画院创始人之一。曾任江苏省美术工厂厂长、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顾问、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等职。
张文俊先生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陆续发表学术论文,出版有《张文俊山水画集》《忆可染师》《抱石先生》等专著。其绘画作品时代气息浓郁,笔墨雄健苍润,吸收了以北宋范宽为代表的北派山水画刚健之风,又受到了李可染、傅抱石等影响,从生活中提炼概括,自出新意,个人风格鲜明。
张文俊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又有独到的个性创造,以纯正的心性和激荡的情怀,表现我国山河的壮丽景色,让人感受到自然山川的秀丽之美。江苏省美术馆所藏《巫峡行》,是张文俊先生1995年夏天创作的。作品以巫峡群山为主体,以仰望角度绘出,山峦叠嶂、群峰耸立,占据了整个画面,下方只留下长江水面和一点坡岸。构图雄阔宏伟,把峡江险峻的气势表现得异常壮观。用笔线条灵动,且苍茫刚健,皴擦点染,峡江的磅礴气势和巫峡崇峻之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7)
魏紫熙《白鹅岭山道》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高 木
魏紫熙
白鹅岭山道
立轴 纸本设色
72.5×47.2cm
1961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魏紫熙画。
钤印
魏(白文)、紫熙(朱文)
魏紫熙(1915-2002),原名显文,生于河南遂平。1934年毕业于河南艺术师范学校,数十年来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工作。1957年,与傅抱石等一同参与江苏省国画院的筹建,组织并参加了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是“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徐州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代表作品有《天堑变通途》《飞澜无声》《庐山奇峰》《长白山飞瀑》《太行奇峰》等。
魏紫熙书画皆工,书法擅章草,遒劲飘逸。绘画兼长山水、人物。其山水早年宗法“四王”,学王石谷,得其清丽深秀的风致;对南宋刘、李、马、夏四家,也涉猎颇深,取其苍劲严整,墨气明润。后又曾学石涛、梅清,爱其意境新奇,师法自然。经过融会贯通,自成一格,于隽逸秀润中蕴含苍劲浑厚的神韵。
魏紫熙具有广博的文学修养,所以在绘画创作中很讲究画的诗意,该幅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作品《白鹅岭山道》是魏紫熙于1961年创作的一幅山水立轴作品,整体作品构图布局沉稳有度,近处的山石、树木与延绵的山道相互呼应,浓淡虚实、工细粗放,相得益彰。画中所绘的树木、山石等,多有宋明以来诸家的踪迹:笔墨凝重质朴,章法灵活,不露锋芒;画风苍秀齐出,刚柔并济,婀娜中见刚健之气,婉媚外显遒劲之韵。在画面中心安排三位策杖而行的人物点缀,又不乏生动活泼气象,让人不禁联想起李白的诗句:“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作品整体蕴含作者想要表达的人间情味,带给人一种诗和远方的无限遐想。
往期精彩回顾
🔗展览预告丨“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将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展出
🔗展讯 |“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剑晨捐赠水彩画精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开展
🔗VR展厅丨大爱报春晖——夏同浩百年诞辰捐赠书画精品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54-160)
🔗线上展厅丨童明先生导览“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展览
🔗线上公教丨萧平先生解读夏同浩捐赠书画精品展(一)
🔗线上公教丨宋玉麟解读宋文治山水画
🔗线上公教丨周京新解读馆藏明清山水画
🔗线上公教 版画艺术|周一清:阳光之下 原野之上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陈星羽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