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8-174)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10-07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会长 夏菁





 168 

亚明《南华山》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曹 鸿


亚明 《南华山


山水立轴  纸本设色

66.5x42.5cm

197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一九七七年冬月写于湘西凤凰县 亚明


钤印

亚明之印(白文)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是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家之一,“新金陵画派”杰出的代表人物。曾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等职。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亚明致力于中国画的研究与探索,其山水、人物画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他倡导艺术创作要以人民、生活、传统三者为师,提出“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的论述,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作出了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1960年,傅抱石为团长,亚明为副团长带领江苏省国画家跨越祖国山河二万三千里,进行写生和创作,后以《山河新貌》在北京举行画展,实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创作思想上、表现手法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在中国画坛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此幅《南华山》为70年代后期亚明在湘西写生时所作。南华山位于湘西凤凰古城南面,是凤凰八景之冠。画中的南华山群峰破云而出,层层叠叠、连绵不断,山石以简笔勾出轮廓,以散峰沿其纹理走向略皴,辅以浓墨加淡彩染出,烘托出烟水之气。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笔、墨、色的关系,同时也精准地呈现出“云雾”和“湿润”相结合的感觉。其间画家性酣挥毫,夹水夹墨、或泼或点,一气浑成,淋漓奔放。





 169 

高二适 节录《王杰日记》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谢士强


高二适 节录《王杰日记》


立轴纸本

138.6×34.2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脱离实际就会容易产生骄傲自满,而只要一骄傲自满就必然要发生错误,就一定要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

书王杰同志日记,二适。


钤印

高二适印(白文)

高二适(1903-1977),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兴泰镇小甸址人(解放前属江苏东台)。原名锡璜,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凫。斋号证草圣斋、孤桐堂。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尤擅草书。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高二适诸体贯通,草书突破前人窠臼,自创一格。他将章草严谨、今草典雅、狂草飞动融为一炉,形成“开章亦今亦狂”的独特风貌。


1965年7月14日,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在一次排雷训练中,为保护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1965年11月9日,《解放军报》以“一心为革命”为题,刊登了王杰的日记,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江苏省美术馆所藏高二适所书节录《王杰日记》,高138.6厘米,宽34.2厘米。作品使转顿挫随心而运,寓柔而刚,劲健绰约;结体章、今互用,纵横开阖,曲直中险夷相生;布白一气贯通,字行间辑让有序,顾盼多姿,密处见凝重,疏处显神韵。其笔致古拙灵动,苍劲洒脱,书卷气息浓郁。既有高古的品格,又有奔腾跌宕之气势,尤以线条的劲幢、结字的紧密见长。





 170 

黄丕谟《秋江野渡》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王坚如


黄丕谟《秋江野渡》


水印木刻

46×65.7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黄丕谟(1925-2015),生于上海崇明,是中国现代版画江苏水印版画创始人之一。曾任《江苏农民报》《南京日报》编辑、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版画家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等职。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举办联展,同时被多家中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黄丕谟水印版画集》《黄丕谟画展集》《木刻技法》及理论专著共三十余部(篇)。


《秋江野渡》是一幅强调装饰效果的水印版画作品,也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作品。黄丕谟先生采用“Z”字形构图连接隔岸的人们。作品在人物刻画上颇下功夫,画面中人物众多造型却无一雷同,并采用阴阳交替的刻法以及多变的人物组合,给观者展现了一幅往来不绝的摆渡场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黄丕谟先生笔下的《秋江野渡》却是一扫消沉颓废之气,呈现出时代发展进步之气象。







 171 

吴君琪《农具修配站》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蒯连会



吴君琪《农具修配站》


布面油画

94.5×84.3cm

1960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吴君琪(1918-2006),江苏昆山人。18岁考入苏州美专,解放后,先后工作于苏南人民出版社、江苏省美术工作室、江苏省美术馆等单位,历任《科学画报》《农民画报》美术编辑、江苏省美术工作室创作员、江苏省美术馆创作干部,从事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油画、水粉画、木雕等创作工作。


从1957年起,吴君琪先生尝试从东方传统以及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营养。在其曾轰动一时的《采桑》《运秧》《拔秧》等水粉画中即可窥其富有浓厚的水乡风味和单纯、概括、明快的装饰性探索,这在当时的美术界属凤毛麟角。20世纪80年代以后,吴君琪先生更是倾心探求东西方绘画的融合,特别是在水粉画方面,形成了他鲜明的绘画风格。他修养广博,还酷爱音乐,这使他对绘画的旋律与节奏、整体与局部等关系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敏感,并呈现出独特的语言与风貌。加上他兼长多种绘画形式,也使得他的作品在面貌丰富的基础上更具有色彩浓郁、造型有力、气质醇厚的个人特色。


吴君琪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对生活始终充满乐观,这也使他一直具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艺术创作与研究。2004年,吴君琪先生将他油画、水粉画、水墨、木雕、素描等共计27件作品捐赠于江苏省美术馆。油画《农具修配站》为60年代创作的写实油画,是吴君琪在这一时期的油画代表之作,曾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的《吴君琪绘画作品展》中展出。作品吸取了后印象派以及表现主义手法,对于当时突破过于单一的艺术创作氛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后来的艺术繁荣也具有极大意义,同时更是充分体现了吴君琪先生开拓求新的创作思想。







 172 

齐白石《玉兰图》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陈 娅



齐白石《玉兰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00.5x34.5cm

创作年代不详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寄萍堂上老人齐白石居京华。


钤印

大齐(朱文)、夏同浩(白文)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小名阿芝,又名齐璜,别号白石山人,早年曾为木匠,后以卖画为生,并有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三百石印富翁等大量笔名与自号。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1953年1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此幅江苏省美术馆典藏齐白石作品《玉兰图》,笔墨精道,格调素雅。整株玉兰虽只花开三朵,却布置饱满,气势旺盛。盛开的白玉兰各以一点红黄蕊点缀,显露初春的丝丝生机,再以粗放的秃笔传递花枝的瘦劲质感。大量待放的含苞则由湿墨藏锋画出,浓墨自然外晕,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将花萼上的绒毛呈现得活灵活现。画面下方还点缀有一只蜜蜂。黄黑相间的蜜蜂,他只用淡墨画出一圈,再用浓墨于翅根上一点,使之自然渗开,随即产生翅膀舞动的精妙之感,浑然天成而又意趣盎然。






 173 

程勉《召唤》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刘彤彬



程勉《召唤》


黑白木刻

85×60cm

197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程勉,1933年生,山东潍坊人。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历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江苏省美术馆创作室专业创作员、江苏版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等职。作品有《夜诊》《水乡文化站》《血寰——南京大屠杀木刻系列组画》等。


程勉先生说:在艺术生涯中,人,是他所关注的基本内容。“生活是美的,但人更美,人最美的莫过于他们所迸发出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是人的精神本质,是艺术作品的重要内涵。”他力求用色彩的交响和刀型的体量表达这种力的质和美,以二维空间所可能展现的节奏和旋律,述说内心对这个立体的多维世界的感悟。


任何绘画艺术创作都是通过诸多形式因素的运用——如光、影、明、暗、色、线、团块去表现的,人物木刻造型也不例外,而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程勉作品《召唤》,在艺术处理上,在光影极少或无光影的状态下,以恰当的黑白对人体形成支撑,程勉先生在一个二维空间的平面上用粗犷的刀法形成版痕,以强烈的黑白构建这一单纯而坚实的形体。这是一种极大的概括,运用有力的线和大块的面,而摒弃所有不必要的细节,从极度单纯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74 

宋文治《华岳云霭图》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陈 岚


宋文治《华岳云霭图》


镜片 纸本设色

45×38cm

198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华岳云霭图。自古华山一条路,天险之景为五岳之冠,古人之语不虚也。丙寅夏日文治忆旧稿写之。


钤印

文治(朱文)宋灏之印(白文)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5岁时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1947年赴安亭师范任教,经同乡朱屺瞻介绍,拜张石园为师,开始研习山水画传统基本功。又与陆俨少交往,由陆俨少介绍拜吴湖帆为师。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他的绘画风格几经变化,笔墨劲健,意境灵奇,在作品立意上更紧跟时代,捕捉历史性时刻。作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华岳云霭图》是宋文治先生一件非常精彩的作品,创作于1986年,距宋文治先生唯一的一次访游华山经历已过去26年。1960年秋,江苏国画工作团的“二万三千里写生”活动抵陕,写生团一行人领略了华山之天险,归来的画家们佳作频出。纵观宋文治先生平生之创作,江南、黄山、庐山、夹江和飞瀑他画得最多,而以华山为题的作品当属较少见。


1987年,《华岳云霭图》在荣宝斋出版社《宋文治山水画辑(1)》中出版,这种小辑10张作品为一组,制成明信片的形式,方便了购买、欣赏和使用,深受大家的欢迎。将1987年出版的《华岳云霭图》与江苏省美术馆收藏的这件《华岳云霭图》二者稍加以比较,就可发现,馆藏的这幅作品在前景之松树后面,多了一棵略淡的远松。这是作者在作品完成(出版)之后,又经反复审图推敲,感到此处必须再加笔而为之。从画面效果来看,增添的这棵淡松确实非常重要,不仅增加了作品的空间感,又使前松不再孤立单调。这也反映了宋文治先生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往期精彩回顾

🔗展览预告丨“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将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展出

🔗展讯 |“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剑晨捐赠水彩画精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开展

🔗展讯 | “返本还原——小尺幅版画作品展”作品赏析(一)

🔗展讯 | “返本还原——小尺幅版画作品展”作品赏析(二)

🔗VR展厅丨大爱报春晖——夏同浩百年诞辰捐赠书画精品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33-139)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陈星羽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