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75-181)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10-07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 南京广电集团主持人 刘荣





 175 


沈行工 《绩溪农舍》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庄重


沈行工《绩溪农舍》


布面油画

60×80cm

200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沈行工,194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6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苏省油画学会名誉主席、艺术委员会主席。沈行工师从于苏天赐,在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到苏天赐乃至于林风眠艺术创作观念的影响,而沈行工本人又在此基础上多有阐发,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严谨的艺术风格。


《绩溪农舍》创作于2007年,描绘的是皖南常见的田园风光:白墙青瓦掩映在山水田园之间,自然构成一幅富有田园气息的天然图画。画面关系非常清晰:近景是田地,赭红色的泥土和粉绿色的庄稼相映成趣,田边的草垛、灌木和杂物色彩斑驳,但都统一在含蓄的暖灰色调子中,自然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房屋主体。


画面的中景由房舍和树木构成,在色彩处理上,加强了白墙青瓦的明度差距,强调画面的构成意味,规整的墙和瓦面与富于变化的树木形成了饶有趣味的对比。由此向后延伸,就是作为背景的层叠的远山了。皖南的山景在沈行工的笔下显得含蓄而温暖。


画面最精彩的部分无疑是农舍的处理:强烈的黑白对比联系起了画面下方暖色的田地和上方冷色的重山,含蓄微妙的色彩变化以及浑然天成的黑白构成关系的奇妙组合,是这幅画最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深长的看点。



 176 


余彤甫 《新安江水电站》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王晓露


余彤甫《新安江水电站》


立轴 纸本设色

56.5×92cm

196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一九六四年八月余彤甫画。


钤印

古吴余彤甫画(朱文) 江山多娇(白文)


余彤甫(1897-1973),江苏苏州人, 名昌炜,别名彤父,字彤甫、彤夫,“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为海派山水画家樊少云入室弟子。曾在苏州女子职业中学、省立松江中学任美术教师,后任上海美专、社教学院美术系教授,兼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特约美术编辑。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建院,余彤甫被聘为首批画师。


余彤甫擅长写实景,借用水彩画的渲染,习惯用小笔中锋作山水的勾、皴、擦、点,笔触细密,层次清晰,章法稳帖,莽莽苍苍中含着吴人的甜与秀,作品温情、恬淡、平易、清新。1960年,余彤甫参加了由傅抱石领队的江苏国画工作团“两万三千里”写生活动,笔墨由此发生很大改变,一破当年“善绘小幅,妙趣横生”之称誉,创作出一大批气势磅礴、落笔大度、用墨苍秀、反映祖国面貌与时代发展的精品力作。


新安江水电站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镇以西的桐官峡谷中,建于1957年,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被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余彤甫的《新安江水电站》,正是表现水电站建设成果的一幅精品画作。作品采取全景式鸟瞰构图,拦河大坝位于画面最远处,横跨在两山之间,水流顺洪道入湖。水坝、大桥、房屋等以直、长线条描绘而成,与周围以写意手法绘出的连绵群山,形成了紧与松的视觉对比。山上树木以浓墨、石青、花青等或浓或淡点厾。借用水彩的晕染,笔墨的沉着靓丽、清刚洒脱,表现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177 


朱琴葆《牧羊人》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丁雅力


朱琴葆《牧羊人》


铜板画

29.7×37.3

198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朱琴葆(1934—2019),生于江苏无锡,著名女版画家。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曾在江苏省电影制片厂担任美工,1961年入职江苏省美术馆,从事版画创作工作。先后参加过多次国际美展览和全国美展,并获得全国版画鲁迅奖。作品收录于《中国美术馆藏画集》《中国美术50年》《中国美术全集版画卷》等。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版画家协会副会长,是江苏水印木刻版画主要创始人之一。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朱琴葆起以水印木刻为主攻方向,开始学习研究传统水印技法,并努力将其发展和革新,使其适应创作版画的需要,和现代版画融为一体。她与张新予伉俪携手,与江苏其他版画家们一道攻研,共同创建了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江苏水印木刻画派,成立了江苏版画院。在传统水印技法之基础上,吸收国画水墨写意与汉代石刻,形成了刀味、木味、水味(韵味)“三味俱全”的独特风格,着力表现江南水乡的风物诗情,为我国的风景版画开拓了新的领域。


《牧羊人》是1984年所创作的铜板作品。在构图及明暗的表现上,有着强烈的视觉对比,形成了一种版画所独有的现代气息。前景中背景虚化的羊群映衬着牧羊人的浑厚,让牧羊人的沧桑中透着一股清新、明快之气。帽檐与衣着的简练线条又突显出牧羊人深邃的眼与似五线谱的面容褶皱。这鲜明的对比,赋予了牧羊人淳朴的情感、与世无争的信念。






 178 


白雪石《白云生处有人家》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徐亚慧



白雪石《白云生处有人家》


立轴 纸本设色

68.2×136.5cm

199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白云生处有人家。癸酉嘉平,雪石于何须斋。


钤印

雪石画印(白文) 何须斋(朱文) 到处云山是我师(白文)


白雪石(1915-2011),原名白增锐,斋号何须斋。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梁树年,研习没骨花鸟和山水画,传统功力深厚。曾先后任教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白雪石擅画山水,作品清新俊逸,朴秀多姿,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在海内外画界与社会各界中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白派山水甲桂林”的美誉。出版有专著《中国画技法》《荣宝斋画谱·山水部分》《白雪石全集》等。代表作品有《万壑松风》《千峰竞秀》《早春图》《漓江一曲千峰秀》等。


江苏省美术馆藏《白云生处有人家》,画家巧妙地运用中国画的以大观小法,放宽视野与想象,准确地抓住拔地而起的奇峰,一平如镜的江面,远近迷离的群山,青翠欲滴的竹林,江湾待渡的渔舟、竹筏和置身画屏的村舍,使画作流溢着田园诗一般的意致,无不表露着画家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他画漓江注意繁简对比,主山皴染特别深入充分,江边竹树着墨最多,令画面有较强的空间清朗之感。其它如倒影处理也恰到好处,和谐统一。白雪石的山水画作品以境取胜,除了注重实景的描绘以外,擅长注入空间意象,将情感自然融于山水画之中。


综观白雪石漓江山水画作,无论其风格是雄浑浓重,或是秀润空灵,抑或是疏淡迷朦,无论是绝句式抒情小景,或是全景式长卷巨制,白雪石都能运用浓、淡、干、湿、泼、破等不同墨趣,勾皴点染的不同笔情,恰到好处地挥写漓江晴、云、雨、雾中山光水影迷离的微妙变化。所塑造的漓江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农舍、烟雨渔筏、芭蕉新篁,构成了层次丰富、空间深远的迷人画卷。





 179 


伍必端《补网》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邢思东



伍必端《补网》


黑白木刻

24×35cm

198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伍必端,出生于1926年,江苏南京人。1939年至1945年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绘画组学习。1946年到晋察冀解放区,进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50年冬曾以战地记者身份在朝鲜采访,画了数百幅战地速写画。1956年赴列宾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三年,创作了数十幅版画作品。1959年回国后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留苏画展,此后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等职。出版有《伍必端画集》《伍必端作品选》。1996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伍必端创作的《补网》,描绘的是海边渔民休渔补网时的场景,作品采用黑白木刻形式来呈现,直接明了。黑白的对比,凸显了大海的静谧,沙滩的阳光,更凸显了渔民在织网时的专注。海风漫漫,船笛悠悠,仿佛都不能打扰渔民的忙碌。


画面中有两位主人公,其中戴着渔夫帽的男渔民,采用了阳刻的手法,系着头巾的女渔民,则采用了阴刻手法,被修补的渔网从人物的手中及身后铺开至背景沙滩。再看沙滩与大海,其中阳刻的沙粒与阴刻的海浪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遥远天际,水天相接处用几只船帆打破,更增添了几分空间感,同时与沙滩边的渔船形成对应。





 180 


宋文治《甘露寺祭江亭》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陈岚



宋文治《甘露寺祭江亭》


镜片 纸本设色

27.8×34.5cm

20世纪6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甘露寺祭江亭 文治,写生于镇江。


钤印

文治(朱文) 鲁人集画(朱文)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5岁时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1947年赴安亭师范任教,经同乡朱屺瞻介绍,拜张石园为师,开始研习山水画传统基本功。又与陆俨少交往,由陆俨少介绍拜吴湖帆为师。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镇江近邻南京,在1960年前后,宋文治以镇江诸胜为题材创作过不少作品,《甘露寺祭江亭》便在其中。祭江亭位于镇江北固山上,在临江石壁之巅,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画家以写实手法,生动描绘了这一场景,以不多的笔墨勾勒出北固山的峭壁巨石。对于山巅的祭江亭,则仔细刻画,一丝不苟,无论是亭盖的斗拱盖瓦,还是廊柱、墙壁,皆笔笔细腻周到。画中络绎不绝的游人正拾阶而上,人们登亭放目,长江两岸的水光山色尽收眼底,观浩荡东流的滚滚江水,顿生幽幽怀古之情。江上点点帆影,使江面越加开阔,不由得让人心生感慨。






 181 


林散之《草书条》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谢士强


林散之《草书条》


立轴纸本

88.4×36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九十  九十年中志未销,枯藤堕石见风标。一分辛苦一分罪,罪恶由来自己招 。

散耳


钤印

生于戊戌(朱文)江上老人(白文)大吉羊(朱文)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和县,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赵朴初、启功等称其诗、书、画“当代三绝”。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林散之六十岁以前习隶、楷、行,此后三十年专攻草书。草书创作,林散之从王羲之、怀素、王觉斯、董思白、祝希哲等潜心讨法,对王觉斯的草书下过很深的功夫,曾将谢居之所藏影印的王铎草书诗卷,日夕观摩七八年。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书法功底至深,作品具有深邃隽永的意韵,使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和认识愈深。


江苏省美术馆藏林散之的《草书条》,作品率意而为,布局章法自然,用笔变化多端,增添了雄强、奇变、苍辣的成分,从而加强了一种力量感。有时行笔缓慢,如作行楷,线条凝重、沉静、枯涩,似春蚕吐丝;有时行笔疾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转直下,一气呵成。正是这种丰富而微妙的变化,造成雄伟飘逸的姿态,磅礴放旷的气势,划沙折股的笔意,使得作品具有浑然天成的朴厚与洒脱。



往期精彩回顾

🔗线上展厅丨童明先生导览“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展览

🔗线上展厅丨跟着汪晓茜老师走近建筑大师杨廷宝

🔗线上公教丨萧平先生解读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

🔗线上公教丨宋玉麟解读宋文治山水画

🔗线上公教丨周京新解读馆藏明清山水画

🔗线上公教丨徐惠泉解读馆藏明清山水画

🔗线上公教 版画艺术|邓清之: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68-174)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陈星羽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