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45-251)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10-07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南京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 戴立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45)

伍必端《夔门云起》


文丨王鉴非


伍必端《夔门云起》

伍必端

夔门云起


铜板画

35×61.5cm

198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伍必端,生于1926年,江苏南京人。1939年至1945年在重庆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绘画组学习。1946年到晋察冀解放区,进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50年冬曾以战地记者身份在朝鲜采访,画了数百幅战地速写。1956年赴列宾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三年,创作了数十幅版画作品,1959年回国后曾在中央美院举办留苏画展,此后一直在中央美院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被派往国外学习版画的第一批留学生,伍必端把各种版画技术和艺术表现语言带回国内,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岗位和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艺术具有耐人寻味的力量,几乎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承载着他经历过的现场和所感受到的故事。他热爱生活,敏于发现,在艺术创作中始终透溢出反映生活本质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此幅铜版画作品《夔门云起》,表现了夔门壮丽的景色。夔门,又名瞿塘关,位于三峡奉节县瞿塘峡夔门山麓,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自秦汉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因水势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作品技法为“线腐蚀”与“面腐蚀”结合,极考验作者的素描功力与画面整体主次明暗的把控力,尤其需要作者创作时具有平和的心境。


整幅作品展示了伍必端先生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对艺术创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状态。雄浑坚实的山体,构成了沉稳厚重的基调,流动的长江激流、飘动的云雾烟云,使磅礴气势中融入了动感和柔美。云的飘逸灵动,又烘托出山岩的刻画细微,以及远山的朦胧深远。通过云雾的变化,山峦时隐时现,通过画面最下方点缀江中的竹筏以及几点帆影,衬托出山峰的挺拔雄浑。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46)

徐诚《梅园曙光》


文丨夏一栋


徐诚《梅园曙光》

徐诚

梅园曙光


水彩画

51×35cm

197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徐诚,生于1925年,笔名臧生,山东诸城人。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水彩画学会会员,擅长水彩画,主要作品有《中山陵》《玄武湖之秋》《青城山山门》等。徐诚为江苏的水彩画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编著的《水彩画基础知识与技法》是毕生从事水彩画课堂教学和创作的经验总结。


水彩画《梅园曙光》是徐诚1979年创作的作品,时值改革开放,中华大地迎来了万象更新的曙光。画家有感于时代的巨变,而创作了这幅寓意深刻的作品。画面中老旧的房屋沐浴在曙光中,度过严冬的树木发出嫩绿的枝叶,尽显南方的清秀与温婉。


画面色彩丰富,质感浑厚,别有韵味。在刻画得精彩逼真的同时,也强调了水彩画的透明、滋润、渗透的艺术特点。整幅作品追求一种畅快、灵动的画面效果,写实中带点写意,充分发挥了水色淋漓、虚实相间的水彩画视觉特点。曙光中,户外光线瞬息万变,难以捕捉,画家用线条画出房屋结构和细节,再用色彩快速铺色来表现光影。在这幅作品中,线稿细致严谨,用色块将空间层次拉开,简洁概括,暗部用较浓的色彩来衬托明亮的环境氛围。建筑部件结构准确,刻画清晰而精美,表现出清透的光感。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47)

张文俊《钟山雄姿》


文丨马瑷


张文俊《钟山雄姿》

张文俊

钟山雄姿


立轴 纸本设色

178.3x95.4cm

197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钟山雄姿。己未秋南京张文俊。

钤印:张文俊印(白文)

赏析

张文俊(1918-2008),山东临沂人,1947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是江苏省国画院创始人之一。曾任江苏省美术工厂厂长、江苏美术工作室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等职。出版有《张文俊山水画集》《忆可染师》《抱石先生》等。


张文俊潜心研究笔墨技法,尤其醉心于以北宋范宽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同时又受到黄宾虹、郑午昌、李可染、傅抱石等人的影响,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雄健苍润、浑厚隽秀的山水画风格。他深谙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画学理念,师法自然造化,注重写生,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将传统笔墨灵活运用于新时代山水画创作中,化古为新,笔下的山水不仅具有浓厚的传统功力,而且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艺术个性。


国画作品《钟山雄姿》入选江苏美术作品展,后被收入《当代中国画》专集。画面中心绘两座形状相似的三角形主峰,前后遮叠,错落有致。作者以淡墨晕染山体,粗笔简单勾勒山石结构,浓墨点苔其间,墨点由山峰顶端倾泻而下,如暴风骤雨般恣意狂放,尽显潇洒磅礴之态。又多用湿笔,使雄伟壮阔的山体有湿润氤氲之感。再以细笔描绘山中建筑,覆之淡彩。整幅作品浓淡相间、笔墨交融,勾、抹、皴、擦、点、染,笔意各尽其妙。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48)

谢公展《山石花卉》


文丨庄芸


谢公展《山石花卉》

谢公展 

山石花卉


立轴  纸本设色

68.8×34cm

年代不祥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安山种油桐数百株,前日予低徊万花

山中写此图寄介子,今日追忆恍然如梦也,公展。


钤印:公展(朱)

赏析

谢公展(1885-1940),名寿,一作翥,字公展,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曾任教于上海务本中学、南京艺专、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暨南大学。1929年参与成立“中国画会”,代表作品有《春江水暖图》等。谢公展擅花鸟鱼虫,尤长于画菊。其菊笔墨秀挺,恣意昂然,色彩妍丽,凸显菊花傲视秋霜、不屈尘世的风骨,因而赢得“谢家菊”之誉。


谢公展不仅工于花鸟,亦善诗词与书法。江苏省美术馆藏《山石花卉》,画面只一石一花,笔法秀润。从左侧上方题识“安山种油桐数百株,前日予低徊万花山中,写此图寄介子”,可知这幅画是为纪念介子而作。谢介子为谢公展之弟,长于词章。兄弟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经常在一起对诗联句,谢公展的画作上也时常有其弟的题诗,这在当时的海上艺林成为一段佳话。谢介子于1930年病逝于上海,此后,谢公展游览安山(即今无锡安阳山),正值满山油桐花盛放,想起昔年兄弟二人曾携手同游,共赏美景,吟诗作对,畅啖枇杷,而今只剩下“如梦的追忆”。


画作中,山石以浓笔勾形,淡墨皴染,形随笔出。一株桐花纤立于石前,花叶皆用没骨笔法赋色,花开正盛,姿态沉静,容颜清妍。桐花,春日开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清明节气之花,而清明正是追念逝者、寄托哀思时节。作品画面简洁,但“转首栖霞清梦,令人怀感动悲歌”的浓浓感伤和怀念之情溢于画外。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49)

李宗瀚《春游值雨》


文丨钱学君


李宗瀚《春游值雨》

李宗瀚

春游值雨


纸本立轴

115.8x25.5cm

创作年代不详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欲寻轩槛列清尊,江上烟云向晚昏。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华园。仰之大兄先生雅属,北溟李宗瀚。

钤印:静娱室(白文)、宗瀚(朱文)、临川李氏(白文)


赏析

李宗瀚(1769-1831),是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收藏家,字北溟,一字公博,号春湖,斋号静娱室。江西临川人,寄籍广西桂林。李宗瀚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进士,官至工部侍郎。他出生在桂林著名的文化世家——“临川李氏”,家学渊源,自幼博览群书,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著有《静娱室偶存稿》等诗文集。


李宗瀚凭借深厚的学养、精准的鉴赏眼光,在当时收藏了大量的传世善本碑帖和历代名家字画。他所收藏的“临川十宝”当为最具影响力的孤本善本碑帖,其中最为闻名的“临川四宝”,包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褚遂良《孟法师碑》宋拓孤本等,均为稀世版本。收藏既富,见识自然广博,加之其“无日不展帖挥毫”,因而他的书法也不同凡响,为世人所推崇。


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宗瀚以行书书写的唐代张旭所作诗词《春游值雨》,整幅作品有李宗瀚行书点画舒展、潇洒自然的艺术特点,与张旭闲适的诗意相得益彰。点画得当,运笔自然,显露其扎实的唐楷功底。李宗瀚书法以楷、行书见长。楷书有欧体瘦硬遒劲之笔调和虞体雍容典雅之面貌。其行书由赵孟頫、董其昌入手,后宗法“二王”,尤其对王羲之推崇备至,在《集王右军书圣教序》中临池尤深,形成了其行书点画方圆相济、圆劲有力,姿态舒展大方、欹侧多变的特点,给人以节奏轻松、潇洒自然的美感。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50)

李树勤《梅园春来花如雪》


文丨邢思东


李树勤《梅园春来花如雪》

李树勤

梅园春来花如雪


水印木刻

57×58cm

1978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李树勤(1942-2015),山东寿光人,擅版画。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62年开始从事版画研究和创作,曾任江苏版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多幅作品被中外20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代表作品有《春满人间》《江南唱晚》《山岛晴岚》等。


李树勤的水印版画民族气质很强,他深受江南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很好地借鉴了国画的技巧技法。他的作品除刀味、木味、韵味强外,还如江南丝竹一样充满诗意。《梅园春来花如雪》描绘了春天梅园新村的热闹景象。梅园新村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东端,是中共代表团纪念馆,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春天花开正浓,人们纷纷前来瞻仰这处历史革命纪念馆,作者借用水印套色木刻版画展现这一景象。


画面采用横式构图,再现了排排住房的场景。作者巧妙构思,以俯视角度一览梅园概况,把前中、后景都揽入视下,同时借助前来瞻仰人群的行走线路巧妙连接前景、中景、远景,把视线由近推远,增强画面空间关系的同时又丰富画面的内容。从水印版画技法上看,底色蓝色和远景背景色为一版,相接处以水的晕染效果加以衔接,以表现空间纵深。主版为黑色版,局部以红色屋顶点缀,重色盖浅色,凸显刀味、木味,同时借助水的印制效果展现意蕴。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51)

亚明《女工人》


文丨谢士强


亚明《女工人》


亚明

女工人


镜片 纸本设色

1972年

78×54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七二年写于龙潭中国水泥厂,亚明。

钤印

亚明之印(朱文)


赏析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原名叶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是中国画坛重要流派——“新金陵画派”的中坚推动者和组织者。曾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作品选集》《亚明画集》《三湘四水集》《亚明近作选集》等。


亚明主张“中国画有规律无定法”。他以50余年的卓越艺术实践和成就,在中国美术领域特别是对新时期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他提出国画发展的方向应是立足继承民族文化传统,面向生活,融汇外国美术之精华,以促进其艺术的不断拓展。


江苏省美术馆馆藏亚明中国画作品《女工人》,是作者1972年在龙潭中国水泥厂的现场写生作品,也是亚明用水墨语言表现现实题材的一幅佳作。机器以粗笔勾勒,泼墨绘之,女工人则用细笔写就,脸部与手部更是精心描绘,用曙红、赭石烘染,“工”与“写”完美结合,画家以速写般的生动笔法和浓淡交替的墨色,利用皮宣便于渲染的性能,营造出现实生活的场景,又以花青点染人物,在墨色的轻重对比中强化了这一特定题材的量感和色调。





往期精彩回顾

🔗展览预告丨“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将于江苏省美术馆展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预告丨多元∞计划:2022第三回“仲夏夜之梦——谭雷鸣·林聪文双个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以逸格物 ——江苏工笔画六百年演变脉络与艺术特征初探(上)

🔗以逸格物 ——江苏工笔画六百年演变脉络与艺术特征初探(中)

🔗以逸格物 ——江苏工笔画六百年演变脉络与艺术特征初探(下)

🔗两院一室·创作研究之十丨庄重——绘画心得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96-202)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因修缮需要,暂不对外开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