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96-202)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 戴立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96)
宋文治《嘉陵江帆影》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陈岚
宋文治
嘉陵江帆影
镜片 纸本设色
31.2×38cm
197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嘉陵江帆影。一九七六年春于汤山。文治试墨作。
钤印:文治(朱文)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5岁时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1947年赴安亭师范任教,经同乡朱屺瞻介绍,拜张石园为师,开始研习山水画传统基本功。又与陆俨少交往,由陆俨少介绍拜吴湖帆为师。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宋文治先生的绘画风格几经变化,笔墨劲健,意境灵奇,在作品立意上更紧跟时代。作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宋文治先生此幅《嘉陵江帆影》,以潇洒之笔法,落墨大胆,用笔轻松而灵动,呈苍莽之风貌。嘉陵江两岸的山峦被作者描绘得雄浑秀逸,再拭以淡淡的花青,使墨彩更为交融。
画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是岸边的民居与江上之帆影。画房子和小船是宋文治先生最为擅长的,可以看到先生将房屋和舟船的疏密安排得富有变化和节奏。整幅画在“墨破色”与“色破墨”之间浑然一体,在千山万壑之间,但见一泓峡江之水流过耸峙的高山,被浓绿橙青的群山怀抱,虚实相生,尤似人间幽境。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97)
吴昌硕《篆书对联七言》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谢士强
吴昌硕
篆书对联七言
立轴 纸本
134×31.5cm×2
1911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射雉騊麋唯所好,罟鰋橐鲤乐其游。
集石鼓文字为,彦昇仁兄大雅之属。时辛亥四月维夏,安吉吴俊卿。
钤印:周甲后书(白文)俊卿之印(白文)仓硕(白文)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而几千年来,对《石鼓文》临习最多、最深且最有独到之处的当数吴昌硕。江苏省美术馆典藏吴昌硕《篆书对联七言》,该篆书对联已不再拘泥于原版石鼓,已自成吴昌硕之面貌。笔力雄浑,笔触朴拙、苍茫、老辣,极具浑圆、雄强的力量感,严而不滞,宜宕而不弱。一笔下去,浑金璞玉,力透纸背,又意蕴丰富、气象万千。
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用墨上有浓枯湿润之分;空间分割打破均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用笔老辣苍迈,万毫齐力,充满霸悍之气;字形上微调,长宽比例接近黄金分割,为最佳结构形态;线条上由原版的平稳沉实变成了笔意流转、天趣飞动,线条虽圆实,但无草率油滑之意,都是扎实的篆书线条,有残破感,具金石气;结构上由原来的平正之姿转化为高低不平之势,字字飞动,呼之欲出。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98)
黄丕谟《运化肥》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王坚如
黄丕谟
运化肥
水印木刻
57.4×44.8cm
196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黄丕谟(1925-2015),生于上海崇明,是中国现代版画江苏水印版画创始人之一。曾任《江苏农民报》《南京日报》编辑、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版画家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等职。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举办联展,同时被多家中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黄丕谟水印版画集》《黄丕谟画展集》《木刻技法》及理论专著共三十余部(篇)。
《运化肥》是黄丕谟先生1964年创作的水印木刻版画。20世纪60年代正是“江苏水印木刻画派”崛起时期,黄丕谟先生与同时代的江苏版画家一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坚持以中国传统的水印木刻为基础,适当吸收外来画法,深入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相较于吴俊发、张新予、朱琴葆等版画家的创作风格,黄丕谟先生的画风偏写实,刻工偏精细,更多采用西洋画“近大远小”的透视法。他更喜爱用厚纸(夹宣、滤纸等)来拓印。《运化肥》画面以墨色为主,以赭石为辅,巧妙地表现出阳光下人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建设场景。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99)
张辛稼《杜鹃燕子》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王莉萍
张辛稼
杜鹃燕子
镜片 纸本设色
82.5×50.6cm
1980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庚申十月,苏州国画馆作品来宁展出,为江苏省美术馆作此留念。张辛稼。
钤印:晚号辛稼(白文) 霜屋余事(朱文)
张辛稼 (1909-1991),江苏苏州人,名国枢,字星阶,别署霜屋老农。1973年更 “星阶 ”为 “辛稼 ”。曾任江苏美术专科学校教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苏州国画院院长等职。著有《花鸟画浅说》《荣宝斋画谱·花鸟草虫》等。张辛稼自幼便喜欢绘画,专攻花鸟,从临古入手,初师吴门画派,二十多岁时即崭露头角。受“海上画派”的影响,画风明丽,此后逐渐形成个性风格,淡化常规色彩,更具时代气息。
张辛稼注重写生,20世纪70-80年代,每年要前往苏州光福、东山等地写生采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对众生万物细微观察,尤对花朵于阳光照耀下呈现斑斓色彩感受良深,便尝试将西画的明暗变化引入中国传统花鸟画创作中,使用彩色来表现物象变化的明暗。经过大胆探索、反复实践,创出别具一格的花鸟画。在这一类作品中,他往往先以偏锋粗笔撷取花鸟对象的大势,以细笔勾描紧要处,再辅之以光影渲染,赋彩鲜艳明亮,烘托出景色烂漫的氛围。江苏省美术馆所藏的《杜鹃燕子》也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此幅作品中,花枝主干深沉坚凝,斜截画面下端,余枝倚画幅侧边袅娜向上,其它枝条左右穿插,或粗或细,或润或涩。黝黑的枝干上,一簇簇殷红、浅紫的杜鹃花竞相怒放,粉光煦濡,明媚旖旎。色彩浓淡得宜,富有层次,既突出明暗对比,又疏密有秩。画面中央,以黑墨勾勒描画,娇黄点厾:一双燕子翩飞而来,似闻呢喃之声,烘托出一幅鸟语花香的美丽图景。双燕姿态方向与主干相谐,使画面结构灵动,蕴藏变化。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00)
张文俊《清泉石上流》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安邦
张文俊
清泉石上流
山水托片 纸本设色
48.7×46.4cm
199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清泉石上流 一九九六年元月于白鹭洲 张文俊
钤印:文俊(朱文) 大好河山(朱文)
张文俊(1918-2008),山东临沂人。擅国画。1947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是江苏省国画院创始人之一。曾任江苏省美术工厂厂长、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顾问、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等职。
张文俊是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师从画家李可染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就将文人画审美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以传统笔墨为根基,吸收外来技法,作品与当时主流画家的绘画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文俊的画作显示出他拥有着对生活的竭诚和热情,对时代的信念和赞颂,他不畏艰辛,踏遍大江南北,情结山川,取形攫神。他的画作风格活跃着自然的灵气生机,一幅幅墨色灵动的巉岩丛林,一幅幅蕴藏着作者深情厚爱的流云秀水,汇集到他的笔端尺幅,以其新的意境、美的意趣,令人荡气回肠,心怡神畅。
《清泉石上流》是张文俊先生于1996年1月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本作从其题识上看是创作于南京白鹭洲园林的写生作,作品构思精妙,远近相看各不同。远看作品,好似“千里银河落九天”的高山巨瀑,以上端为云,下白为潭,画作下方的点点朱红点缀出高山瀑下的花丛点点。整体山石嶙峋,气势磅礴,山顶苍松、高山流水,均显于画中。从近处相看本作,又是另一种视角。园林山石,流水潺潺而下,笔墨浓淡间的线条,刻画了造景山石的棱角与颜色,显得分外真实。细看顶端,流水为白,石上为墨,石下偶有青苔红花点缀,又见水潭中倒影分明,细节感十足,颇有意境之美。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01)
沈行工《情系山水间——画家苏天赐》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蒯连会
沈行工
情系山水间——画家苏天赐
布面油画
120×100cm
2008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沈行工,194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6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苏省油画学会名誉主席、艺术委员会主席。沈行工先生是一位用画笔书写的诗人,也是用色彩谱曲的歌者,他从民族传统绘画中吸收营养,着眼于领会其写意精神,形成“意象油画”的明确态度。
沈行工先生早年接受表现性油画训练,受到林风眠、刘海粟以及他的老师苏天赐等人的影响。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他开始更多强调写意性和形式感,认为只有在绘画中摆脱自然形态再现的约束之后,才能取得表达内心情感的更大自由。他不再囿于客观再现的模式,通过对于形体平面化的处理,使画面色块并置以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在画面图式呈现更强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如《古镇南浔》《皖南山村》《蓝色的远山》《黄色调的静物》等作品,即代表了他这一时期新的审美追求和新的绘画作风。
江苏省美术馆所藏油画《情系山水间——画家苏天赐》创作于2008年,是沈行工先生创作意象表达经过多年理论、实践探索后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此时的作品越来越简洁、明快且具有整体感。画中的苏天赐先生亦是沈行工先生心中集现实和记忆、具体和抽象的综合形象。画面构图稳阔,色彩自由轻松。不论是远山,还是近树,在发挥油画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都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蕴藉温润与明丽沉静的诗意品格,而山水间的苏天赐先生的形象,即融合在这种经过画家匠心独运的提炼、概括后,富于美感与充满江南格调的图式之中。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02)
林散之《草书 毛主席词卜算子·咏梅》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李芹
林散之
草书毛主席词卜算子·咏梅
纸本立轴
135X49.6cm
197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主席咏梅。丁巳冬日,林散耳八十岁书。
钤印:林散之印(白文) 七十年代(朱文)
林散之(1898—1989),名以霖,字散之,以字行,别署散耳等,祖籍安徽和县,出生于江苏南京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早年师从范培开、张栗庵、黄宾虹学习。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职。林散之与胡小石、高二适、萧娴并称书法“金陵四家”,他的书法以草书成就卓著。
林散之的草书师法王羲之、怀素、王铎、董其昌、祝允明等诸家,入古出新,自成面目,被誉为“草圣”。江苏省美术馆所藏《草书 卜算子·咏梅》,是林散之八十高龄所作,代表了林散之个性成熟的草书风格。
此件草书作品在用笔用墨上极富变化,呈现鲜明的干湿浓淡对比,有的仿佛“润含春雨”,笔饱墨浓;有的犹如“燥烈秋风”,渴笔散锋;还有的由润及枯,笔一转,又有墨,变化无穷。墨浓处沉着,墨枯处虚灵,通篇浓枯往复交替,相映成趣。笔画线条时而厚重,丰润秀劲;时而轻盈,细长柔韧。整幅作品在笔墨的和谐变化中,彰显出作者深厚自如的笔墨功夫与平和飘逸的个性气韵。
往期精彩回顾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182-188)
🔗线上公教丨萧平先生解读夏同浩捐赠书画精品展(一)
🔗线上公教丨宋玉麟解读宋文治山水画
🔗线上公教丨周京新解读馆藏明清山水画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因修缮需要,暂不对外开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