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3-279)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10-07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传媒学院  马昊林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3)

亚明《越南琴韵》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孙浩


亚明

越南琴韵


镜片 纸本设色

33.8×44cm

197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亚明


钤印:亚明(白文)  七十年代(朱文)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等职。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作品选集》《三湘四水集》等。


亚明是一位重交流、善协调的组织者,他不但在中国画坛地位举足轻重,同时又担任艺术使者,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为宣扬中华文化、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透过他的异域写生,依然可以窥见其一贯的艺术主张——“人民、自然、传统”,只是此处的人民是“越南人民”,但这也不妨碍他观察他们的生活和精神,并通过中国画的笔墨表现他们的恬静祥和,如他在越南写生所作的这幅《越南琴韵》。


江苏省美术馆藏《越南琴韵》以大块的墨笔表现为主,画面描绘了弹筝歌唱时的场景,越南筝在越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表达越南人民感情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图中人物服饰以笔运墨,自然而成,落笔坚定,人物以线描勾勒,其人物的体态结构又隐于虚实浓淡之间。用笔轻灵流畅,干净利落,线条组织疏密有致,衣纹转折取舍恰到好处,面部、手脚以淡赭平染,不以“高光”为之,对中国画传统的用笔认识深刻。整幅画面将演奏者的姿势技法、音容笑貌形象地刻画出来,似能听见美妙的乐曲和歌声。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4)

吴徵《冬柿瑞果》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李星


吴徵

冬柿瑞果


纸本设色

21.5x25.6cm

191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虬卵,乙卯元宵灯下,抱鋗居士吴徵。


钤印:鹭丝湾人(白文)


吴徵(1878-1949),字待秋,号春晖外史,又号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丝湾人、栝苍亭长等,浙江崇德(今桐乡)人,后居上海。山水初传家学,终日作画,手不停挥,以致笔墨变化,骇然有趣。花卉师吴俊卿早年笔墨,亦能治印。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列“三吴一冯”之首。与吴子深、吴湖帆、吴观岱称为“江南四吴”。又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同誉为“海上四大家”。曾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审《古今名人书画集》。出版有《吴待秋山水画集》《吴待秋花卉画集》《吴待秋画集》《古今名人书画集》等。


吴徵诗书画皆有修养,亦工篆刻,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盛名难却,一画难求。其山水画溯源王原祁,花卉作品也独具逸趣,在海派画家中独树一帜。作为“三吴一冯”的吴徵不仅严格地遵循清代“四王”的构图样式及笔墨韵味,同时他突破程式的藩篱,注重敷色的雅致明丽,形成了既传统又“海派”味十足的作品风貌。1915年他创作的《冬柿瑞果》就以简阔洗练的笔触描绘出柿子丹红可爱的形象。此件绘于元宵佳节的作品,不仅造型别致,更以柿子寓意事事如意,为月圆团圆之夜又增添了一抹红火热闹。


江苏省美术馆馆藏《冬柿瑞果》以书入画,写意洒脱,凸显出画家的个人趣味。画中的两只柿子左右相依,水韵丰润,与之相配的枝条则以渴笔写出,形成浓淡有致、干湿相间的画面节奏感。为了描绘出柿子饱满熟透的风韵,作者运侧锋以赭红晕染出柿子溜圆喜人的造型,又以焦墨点厾绘出柿子的根蒂,落笔直率,自成一派。作者以寥寥数笔绘出火红生气,而柿子吉祥和瑞的寓意又为画面增添一味妙趣。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5)

吴冠中《看花展》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谢中霞


吴冠中

看花展


水彩画

27×39.5cm

20世纪6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


吴冠中(1919-2010),生于江苏宜兴。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出版有《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先生开创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之路,他用自身创作来打破传统,进行挑战,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创作风格始终坚持一致,给后世的艺术创作者很多的鼓励,触发了他们的大胆思考。“什么才是所谓的架上绘画?”这是他留给世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关键点。吴冠中先生曾提出过“风筝不断线”的创作原则,坚持有自然根据的抽象和油彩墨彩的轮转。他尝试在绘画中将西方形式结构同中国意境韵味有机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形韵新体系。


《看花展》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依稀判断出作者所绘是一幕群众即将步入花展现场的场景。观者的视线可穿透树林,落在中远景处一群簇拥朝前的背影上。人群集中于画面中央,正欲越过圆形门洞,男女老少朝着同一个方向翘首张望,虽然作者未刻画此间人物的容貌特征,观者却能从画中人物的身型和姿态,感受到他们的满心期待。背对画面的人物群像全部由点和线构成,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人群缓步行进、亦步亦趋的动作神态。在画面中,人物的头部和躯干、入口处假山旁颜色娇艳的盆花、落于地面的片片枯叶等,都是由点线构成,不论大小长短,均运用严格,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画面细节,充满诗意,展现了中国绘画的意境之美与西方结构技法的巧妙融合。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6)

胡小石 《书法中堂》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李星


胡小石

书法中堂


立轴  纸本

175×57.5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白蜺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蓱号起雨,何以兴(之)?撰体汁(协)胁,鹿何膺(之)?沙公。


钤印:苍天曷有极(朱文)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等,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南京。1907-1909年就读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并师从李瑞清,毕业后执教于北京、武昌、南京等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南京博物院顾问、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会长等职。胡小石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并称金陵书法“四老”,他的书法于行楷、行草自成一体,成就卓著。


江苏省美术馆藏《书法中堂》的内容取材于屈原的《天问》,其宏大浪漫的文采中有着浓厚的道家色彩。《天问》通篇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而此处的节选即是以播种黑黍为起始,继而向四位人神发问的内容。在芦苇水滩开垦播种之后,屈原问为何身为夏禹之父的鲧被视为凶害,为何嫦娥得灵药却不能永久保藏,雨师蓱翳怎样兴盛雨势,以及化为鹿身的风神如何响应。


此件作品古朴苍劲,与屈原《天问》中的苍茫之气相得益彰。作品字态奇古,个性甚强。以纵横取势,横、捺书末端敦厚而飘扬出波磔,撇亦作掠法翩然挺秀。结体则以纵取势,体势宽博而雄壮。用笔多取中锋,沉稳硬朗,严守“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之规;点划坚实如含铁,骨力深隐,颇具金石气息。横、捺末端的波挑燕尾不似楷书统一中正,而是随文趣变化,如“咸”“并”“而”“固”等字彰显刚劲之力,“汁”“疾”“何”“蜺”等字却尽显秀逸洒脱。此件作品不拘常法,字势倾侧之间相互呼应,一气贯之,意趣与功力在文中相互生发,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7)

宋文治《嘉陵帆影》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陈岚


宋文治

嘉陵帆影


立轴 纸本设色

87×69cm

1978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嘉陵帆影。一九七八年九月写于汤山,宋文治。


钤印:宋灏之印(白文) 文治(朱文) 七十年代(朱文) 江山如此多娇(朱文)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5岁时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1947年赴安亭师范任教,经同乡朱屺瞻介绍,拜张石园为师,开始研习山水画传统基本功。又与陆俨少交往,由陆俨少介绍拜吴湖帆为师。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宋文治的绘画风格几经变化,笔墨劲健,意境灵奇,在作品立意上更紧跟时代。作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1960年9月至12月,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院一行13人,开始了在现代美术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二万三千里写生”,宋文治先生随团赴四川写生时,巴山蜀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嘉陵山水成了他创作的重要题材。


江苏省美术馆藏《嘉陵帆影》创作于1978年。该作画面整体墨色较重,近处苍山雄莽,峭石岩崖嶙峋,山岭葱茏,林木葳蕤蔽天。中景处依山傍江而建的房舍鳞次栉比,江面上点点舟帆或泊或行,一群飞鸟在自由飞翔。越过江岸,远处黛山起伏,云雾缭绕,群山与天际交融延绵不绝。宋文治自由而妥帖地运用中国山水画皴法中折带皴、斧劈皴、长短披麻皴等技法,勾点结合,以轻松的笔调表现出巴山蜀水雄奇秀美的地域风貌。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8)

萧娴《春风泽世 好雨润天》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张书青


萧娴

春风泽世 好雨润天


纸本立轴

129.8×32.8cm×2

199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春风泽世 ,好雨润天。

萧娴,年九五。


钤印:萧娴(白文) 枕琴室主(朱文)大寿(朱文)


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女书法家,贵州省贵阳市人,幼承庭训,工诗文书画,尤擅榜书,曾供职江苏省文史馆、江苏省美术馆。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萧娴书法取法《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师从康有为。萧娴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篆是圆笔,隶是方笔,圆笔方笔都掌握到了,不论改写楷书、行书或草书都不难掌握了。” 她作书运笔相对较缓驶慎行,笔划粗细肥瘦既有变化又无大起大落,线条圆浑,行书转折处过渡自然,无棱角和雕琢之迹,笔划和结构貌似“稚”“拙”,但其稚中见巧,拙能生越。这或许就是“大巧若拙”在其书法中的体现。


萧娴很讲究书法的气势,认为“有气则活,有势则峻,气势相连,神采奕奕”,所以其书法点划纵横驰骋,外放内敛,大气磅礴,以重、拙、大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江苏省美术馆所藏的《春风泽世 好雨润天》作品,为1996年萧娴95岁时书,尺幅为六尺对开,八个大字,笔笔霸道,力能扛鼎。细观之,“春风泽世,好雨润天”八个大字,字字厚重,即便是飞白处也十分沉涩,无半点轻飘感。“陈雄、润泽”四字或许是此幅作品的精神所在。今日逢雨水节气,一笔“春风泽世,好雨润天”,正应和“东风解冻,散而为雨,万事皆向好”的清朗与生机。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9)

吕凤子《梅花》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宋芳菲


吕凤子

梅花


立轴 纸本设色

129.5×67.6cm

1931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写槑(同梅)。辛未六月,凤先生。便嘱少白同学,将贻斠玄老哥。凤子顿首。


钤印:老子写神(白文)凤先生(白文)大凤(白文)


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字凤子,以字行,又字凤痴,别署凤先生,江苏丹阳人,曾创立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主任、江苏师范学院图书制图系主任等职。


吕凤子先生早年致力于西洋画,并有意识地将绘画的立意、取像等与笔墨运用技法融会贯通,汲取西洋绘画特长,来表达纯粹的中国精神与风格。吕凤子坚持本土文化,同时又兼具开放的精神,汲取西方文化艺术的养分,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开创性地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哲学、美学思想融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理论贡献和创作成就,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20世纪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高度的中国绘画思想家之一、杰出的绘画理论家之一。


此幅《梅花》创作于1931年,这一时期吕凤子的创作题材多为山水和花鸟。画面构图别致,梅树苍劲挺拔又独立不移的稳定感,极富视觉张力。用笔遒劲朴拙,飞动迅疾,笔底充满金石之气,纵横捭阖,雄浑磊落,用墨浑厚古朴,酣畅淋漓。图中梅树枝干采用双勾技法,笔墨之中略呈飞白。梅花采用简洁的双勾圈点,展现出奇逸冷艳的姿色,仿佛在寒气中喷出冷香。整个画面气势雄健,苍劲奇崛,歌颂了宋梅之高风亮节,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艺术享受。其题款是用作者自创的“凤体”书之,笔力强悍,沉雄苍劲,是先生对古老的东方艺术独创之典范,也是他对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创造性的贡献。先生在题款时多考虑画面的整体布局,《梅花》采用补空法、互映法将画面处理得恰到好处,内敛却不失趣味,更好地阐释画面,让观赏者更加明晰地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往期精彩回顾

🔗VR展厅丨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

🔗展览预告丨“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以逸格物 ——江苏工笔画六百年演变脉络与艺术特征初探(上)

🔗两院一室·创作研究之十二丨乐晓菊·人间五韵绘妙曲

🔗展览预告丨“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将于江苏省美术馆展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喜报 | 江苏省美术馆入选文旅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96-202)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因修缮需要,暂不对外开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