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87-293)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10-07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传媒学院 牛俊杰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87)

苍崖 《山水四轴》


文丨李晓靖


苍崖 《山水四轴》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苍崖

山水四轴


立轴 纸本设色

179×47.3cm×4

190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法畊(耕)烟散人笔,南岳松涛苍崖。

石籁春偏冷,幽岩日易阴,世人游不到,此处碧云深。松涛苍崖写。

抚半千老人大意,松涛苍崖。

己巳清和下澣仿烟客老人笔,南岳松涛苍崖写于石城旅次。

钤印:苍崖(白文)夏同浩(白文)

松涛(朱文)夏同浩(白文)

湖山供养(白文)南岳僧(朱文)夏同浩(白文)

如来世界(朱文) 夏同浩(白文)

赏析

苍崖(1850—1948),一作苍岩,字石云,号松涛。湖南衡阳县人,沈翰弟子,精研四王山水,渴笔干墨功力颇深。由于史料记载较少,后人对苍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其为萧俊贤老师的印象上,然细比较则可发现师徒之间的差异。萧俊贤喜作青绿山水,墨色凝重,以润为先。苍崖山水,笔墨生拙,苍浑枯僻,以孤去甜,生而不涩,画舟则无人,画水却觉干,偶作人亦感孤凉。


江苏省美术馆藏苍崖四幅山水作品,立意高古,构图雅致,笔墨浑厚,意境幽深。其远景山势峥嵘,林木茂盛。湖水清澈,微波鳞鳞,深邃幽静。这里尽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境,表现了文人雅士隐迹江湖、啸傲山林的隐逸情趣。其近景所写者或是一片老树茂密的山村,村后有山,层峦叠翠,俨有千里绵延之势。而屋宇房舍又恰被群山环抱,掩映在苍翠之中。或是洲汀之间,小桥相接,房屋错落有致。与洲汀相接的湖面上,有一叶小舟,舟上坐一人,有一望无际的烟岚之气。


苍崖笔墨善借古人技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创作理想,追求平淡天真、空灵洒脱的风格。其中山石主要以墨笔画成,以披麻兼解索皴,淡墨干笔皴擦,再以浓墨点苔,使之脉络分明,富有层次。而树木丛林则以干湿浓淡不同的水墨相间衬托,显得富有深意。或是侧锋焦墨,或是双勾淡染。这些方法,都是依据树木各自的特点决定的,故而沉雄苍劲,气象万千。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88)

魏紫熙《鸣泉弦》


文丨钱学君


魏紫熙《鸣泉弦》

魏紫熙

鸣泉弦


镜片 纸本设色

33.5×45cm

20世纪8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鸣弦泉。太古无弦琴,片石横绝壁。时俗昧文辞,风泉自交击。山中秋雨多,松际寒云碧。昨夜复何人,数声吹铁笛。紫熙。

钤印:魏文(白文) 紫熙(朱文) 紫熙写生(朱文)

赏析

魏紫熙(19152002),原名显文,生于河南遂平,1934年毕业于河南开封艺术师范学校。任教于河南中、小学。1949年后,相继工作于南京文工团、南京美术工厂、江苏省美术工作室。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等职。是“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举办过十多次个人画展,有大量作品被国内外各大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魏紫熙画集》《魏紫熙人物画集》《魏紫熙山水画谱》等画册。


魏紫熙早年山水宗法“四王”,也追师清湘、梅清,新安诸家,喜爱南宋马、夏作风,兼受当时日本画风影响,艺术上广采博收,兼容并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个性面貌。江苏省美术馆藏《鸣泉弦》是描绘黄山鸣泉弦景点的一幅佳作。主体瀑布置于画面正中,以仰望之势绘出,突出黄山这一景的典型性,用笔概括勾皴出山石结构,笔墨苍劲厚重,再以花青和墨渲染,用“留白法”空出一道道瀑布,构图宏阔雄浑,以局部意象、整体“大美”之意境,使人身临其境,聆听到这“石片琴房”上的天籁之音。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89)

宋文治《春风又绿江南岸》


文丨陈岚


宋文治《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文治

春风又绿江南岸


立轴 纸本设色

87.8×47.8cm

198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春风又绿江南岸。乙丑三月苏州水乡小景,娄江文治于金陵作。

钤印:娄江宋灏(朱文)文治画印(白文)八十年代(朱文)太仓人(白文)

赏析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5岁时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1947年赴安亭师范任教,经同乡朱屺瞻介绍,拜张石园为师,开始研习山水画传统基本功。又与陆俨少交往,由陆俨少介绍拜吴湖帆为师。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宋文治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在绘画中一直有着两副笔墨。一副是为描绘主题而作,另外一副则是描摹自然风光,尤其是江南风景的部分。他创作了许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山水画,他笔下的太湖,带着丝竹的雅韵,充满着诗情画意,让人看了如梦如醉,有“能不忆江南”之感慨。


此幅《春风又绿江南岸》,画中浩渺的太湖氤氲如烟,远山如眉,小舟轻泛,小桥流水,白墙黛瓦,近处冈峦新绿环绕,使人感到气氛的幽静清丽。宋文治先生骨子里流淌的江南情致、深厚的传统功力以及对浅绛和小青绿的运用,让他的笔墨始终收放自如,从容不迫。这种春霭迷蒙的表现,更加使人感受到江南的特有之美。画家自然地将各种元素加以新的组合,或典雅、或空灵、或抒情,得心应手地将江南水乡表现得生动而富有意趣。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0)

亚明《苗岭春来早》


文丨李星


亚明《苗岭春来早》

亚明

苗岭春来早 


镜片  纸本设色

46×68.8cm

199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苗岭春来早。丙子春亚明。贺江苏美术馆建馆六十周年,亚明。

钤印:亚明之印(白文)

赏析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姓叶,原名叶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15岁参加新四军,17岁开始走上艺术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国画院负责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亚明始终提倡艺术要以人民、生活和传统为师。1960年,他组织和带队“江苏国画工作团”深入生活进行写生和创作,行程约二万三千里,实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思想上、笔墨上的一次历史性大变革,在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亚明先生的绘画作品多取材实地写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创作理念。江苏省美术馆藏作品《苗岭春来早》便是亚明先生在苗岭写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位于贵州省的苗岭山脉,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其山地东西绵延数百公里,地貌丰富多样且气候独特,以苗族集中聚居而著称。苗岭山麓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江畔秀丽,景色迷人,境内还有雄伟壮丽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以及碧波潺潺的巴拉河。


江苏省美术馆藏《苗岭春来早》以清新洒脱的风格彰显出苗岭的俊秀景色,作者以干笔短线勾勒出苗岭的山石,与氤氲着雾气的江水形成呼应,使整幅作品在构图上形成疏密有致、明快清爽的质感。画面设色清淡而又间用纯色点醒,用色高雅,讲究对比。作品虽以山水为主题,但前景中的人物或远眺,或劳作,以画中人的身份融入苗岭之春,为画面增添了恬淡闲适的意趣。作者在空间处理上讲究虚实相生,远处青山以浅黛染之,简练而富于动感,使画面纵生冷隽超逸之气。画面中的山石苍劲刚健、似如刀削,山林气韵生动,如有春风吹拂。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1)

 陈坚《盐阜之春》


文丨乐晓菊


 陈坚《盐阜之春》

陈坚

盐阜之春


布面油画

120×200cm

2010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陈坚,195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70年入伍,197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74届进修班。师从候一民、靳尚谊、潘世勋、林岗。曾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全军文艺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油画学会副主席。


陈坚先生绘画功力扎实,对于人物结构以及色彩关系的把控尤为讲究。在每一位人物造型的创作初始,都会先动手捏出泥塑人形,布上光影,做素描稿,再转色彩稿。绘画的步骤极度严谨,同时对于整幅画面色彩空间关系的布局深思熟虑,层层分析,思路缜密清晰,结合了古典油画的细致与苏派绘画风格的精到洒脱。陈坚先生将油画创作与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写实画派”具有重要贡献。


此幅《盐阜之春》描绘的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阜地区重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境。整幅作品构图开阔,两位革命领导人漫步于油菜花田之中,似乎在商量规划着战斗攻略,身后的小战士牵着一白一棕两匹马,缓缓随行,背景使用大面积金黄色调铺陈,烘托出人物的厚重气质,远处的蓝天白云与油菜花田遥相呼应,似乎预示着革命胜利即将到来,一派天高云舒之景致。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2)

李长白 《山茶寿带》


文丨陈娅


李长白 《山茶寿带》

李长白

山茶寿带


立轴 纸本设色

95.3×61.5cm

197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钤印:李(朱文)长白(白文)

赏析

李长白(1916—2005),浙江兰溪人,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李渔第九代孙。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西画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李超士;国画得潘天寿、李苦禅、张红薇、吴茀之指教,后长期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画,兼工诗词、书法,尤以工笔花鸟著称,是20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代表人物之一。


李长白的工笔花鸟画在纯粹的唐宋传统工笔框架内,着重客观细节自然生动的变化,具有“静美妍丽,空灵清新”的艺术特征,唯美倾向居主导地位。造型上注重势态,布局上讲究虚白,既有自古以来文人传统中的自然美意趣,又有个人理解的本真流露。


李长白深入院体画法本质,从宋人花鸟画中提炼出了多种晕染方法,尤其强调在熟宣的白纸本色之上作层层晕染所透出的“清”气。江苏省美术馆藏《山茶寿带》即展示了李长白有条不紊的晕染技巧,他通常在最初步骤时就用极淡墨打底,上淡墨后,以干净水笔晕出,通过一遍遍精心积累,才能达到“深沉静韵”的理想艺术效果,令山茶花的红色鲜艳而不火气,反有清绝之感。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3)

武中奇《焦裕禄语录》


文丨吴振


武中奇《焦裕禄语录》


武中奇

焦裕禄语录


立轴纸本

132×63.5cm

196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委的谈话,一九六六年三月,武仲奇。

钤印

武仲奇(朱文)


赏析

武中奇(1907—2006),别名介然,山东济南人。著名书法家。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法篆刻展和中日书艺交流展等,曾应邀出访日本。出版《武中奇书法作品选集》等。


武中奇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家境清贫而以青麻作笔,方砖当纸,清水代墨,勤加练习。自幼临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正文公碑》及《泰山金石峪》等拓本,并兼攻金石、篆刻。行草出入汉魏、“二王”、怀素之间,在行、草、隶、篆上均有极深的艺术造诣。


江苏省美术馆藏武中奇书法作品《焦裕禄的话》,以焦裕禄话语为题材。焦裕禄(1922—1964),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原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终身奋斗于抵御灾荒一线,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期间表现出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为“焦裕禄精神”。此幅书法作品,体气开豁、动静相依、错落有致,气势浑厚、抑抑应节、挺拔苍劲,具有气势、力量、风骨与神韵之美有机结合的风格。武中其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书法艺术的特色和风格,实质是其投身革命近五十年的胸怀坦荡、坚毅不拔的内在精神力量在形态上的具体反映。





往期精彩回顾

🔗资讯丨“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创作研讨会

🔗VR展厅丨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

🔗资讯丨以时代之画笔写民族之精神,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在南京开幕

🔗以逸格物 ——江苏工笔画六百年演变脉络与艺术特征初探(上)

🔗喜报 | 江苏省美术馆入选文旅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

🔗两院一室·创作研究之十三丨夏一栋·执大象,天下往——写意雕塑的哲学义蕴与发展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3-279)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因修缮需要,暂不对外开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