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4-300)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10-07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 戴立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4)

林散之《山水》


文丨丁雅力


林散之《山水》

林散之

山水


立轴 纸本设色

68×28cm

196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养辉同志属画,六三年冬日,散之。

钤印

散之左耳(朱文)□

赏析

林散之(1898—1989),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南京。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笔名“左耳”“江上老人”等。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初学工笔人物,自学山水,随乡贤范培开学习书法,并打下扎实的基础。32岁受张粟庵推荐,拜黄宾虹为师,开始了耳提面命的学艺生涯。20世纪60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脱颖而出,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其糅碑入帖,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是中国当代草书艺术的集大成者。


书画同源,林散之不仅在书法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在绘画上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力。37岁受黄宾虹“师古人,更宜师造化”的教导,开启了影响其一生的万里之行。在名山大川中体验方法,寻觅新意,推进自己对传统文化、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尤对山川景色、风云气象变化之灵韵深得感情。这对其诗、书、画高逸格调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赋予其笔墨独有的文化内涵。此幅《山水》为林散之入江苏省国画院后所作,并留有上款养辉同志属画,可见是赠其好友黄养辉先生。画作用笔严谨、意境幽远,多用淡墨,浓墨点缀,清新自然。笔墨浓淡之间、山水之中是层层禅意,这就是“当代草圣”林散之带给我们的山水情怀。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5)

 朱琴葆《西部组画之一》


文丨王鉴非


 朱琴葆《西部组画之一》

朱琴葆

西部组画之一


水印木刻

50×55.8cm

1990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朱琴葆(1934—2019),出生于江苏无锡,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画师。1961年入江苏省美术馆,从事版画创作,为“江苏水印木刻画派”创始人及代表画家之一,曾任江苏版画家协会副会长、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等职,在巴黎、南京、杭州、济南等城市举办版画展,参加过众多国际美展和全国美展,并获全国版画鲁迅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收藏,并收录于《中国美术馆藏画集》《中国美术50年》《中国美术全集版画卷》等。


新中国成立后,朱琴葆先生进入苏南美术研究会。1956年起,她以水印木刻为主攻方向,开始学习研究传统水印技法并努力将其发展和革新,使其适应创作版画的需要,和现代版画融为一体。在传统水印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国画水墨写意与汉代石刻,形成了刀味、木味、水味融会贯通的独特风格。作品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用刀苍劲,画风严谨,将传统的水印木刻和现代木刻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着力表现江南水乡的风物诗情,被誉为“为我国的风景版画开拓了新的领域”。


此幅水印版画作品《西部组画之一》,描绘了中国西部雄伟壮阔的名山大川,波澜壮阔的蜿蜒河流。刀法粗犷简练,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近处的河流与远山相呼应,仿佛亘古不变的绝美画卷。画面用色考究,水墨晕染虚实相间,点线面遥相呼应,观之无不感慨中华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作品犹如一卷波澜壮阔地西部史诗,正徐徐打开,展现在我们面前。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6)

张新予《三月》 


文丨邢思东


张新予《三月》 

张新予

三月


水印木刻

45.2×64cm

199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张新予(1932—2009),出生于江苏泰兴,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1947年参加工作并开始发表版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代表作品有《栖霞山》《武夷山下》《苏州印象》《马厩》等,出版有《中国水印木刻集》《中国现代版画》《江苏水印木刻集》《中国百年版画》等。曾任江苏版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张新予是“江苏水印木刻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中国传统水印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国画水墨写意与汉代石刻技艺,形成了刀味、木味、水味(韵味)“三味一体”的独特风格。


《三月》以版画技法叠板套色印制完成,不难看出“一版一色”的印制过程。三月,南方季节里的色彩还是多样的,既有常绿植被,亦有新发绿芽。艺术家通过此种版画形式,表现南方三月的新绿,一片生机盎然之景。从构图上来说,画面的构成中“山与天”以曲线型各占一半,白桦树干自上而下贯穿画面,形成了稳定的构图关系;色彩灰冷,表现了南方春寒的气候情况,树木的层次色彩巧妙地穿插其间,墨绿、芽黄、深灰随树形错落有致,增加了丰富性,足以显示艺术家的匠心。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7)

宋文治《华岳参天》


文丨陈岚


宋文治《华岳参天》

宋文治

华岳参天


立轴 纸本设色

65.8×36.6cm

1960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华岳参天。一九六〇年十一月游华山归来得此景,写奉天云同志正之,宋文治于苏州。

钤印:宋(白文)文治(朱文)江山如锦(朱文)

赏析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5岁时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1947年赴安亭师范任教,经同乡朱屺瞻介绍,拜张石园为师,开始研习山水画传统基本功。又与陆俨少交往,由陆俨少介绍拜吴湖帆为师。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宋文治的绘画风格几经变化,笔墨劲健,意境灵奇,在作品立意上更紧跟时代。作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宋文治先生曾创作多幅华山题材作品,风格各异,趣旨不尽相同。与其他重墨“中峰鼎立”风格描绘山峦的雄莽峻峭不同,江苏省美术馆藏《华岳参天》美在飘逸,奇在空灵。作者依然采用上下结构表现峰壑的陡峭高耸,但却以浅墨披皴,用淡彩渲染,在勾勒点画山廓、峰石、松柏时,舍弃清晰坚硬的线条,代之以云雾的渲染,呈现出飘逸、高远、空灵之气象。在构图上,画面中部重要位置留出淡淡的的峰壑,并刻意以渲染营造出山岚氤氲、云雾缭绕之幻化仙境。在雾气的衬托下,从嶙峋山石中倔强生长的苍松与藤蔓葳蕤繁茂,更显大自然之恒久奇崛。山脚下几间屋舍不经意之刻画,似乎并不起眼,却是华山最醒目且带有标志性的建筑,体现出作者对环境特征把握之敏锐。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8)

包世臣《魏碑字条》


文丨李芹


包世臣《魏碑字条》

包世臣

魏碑字条


立轴 纸本

165.7x21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密字欠功夫,《书评》谓太傅茂密,右军雄强。雄则生气,莫过故能茂;强则外侮不侵,故能密。故茂密是概雄强也。

蕴生九兄正之,安吴包世臣。两幅皆阙文,盖劫灰外物也。得自梅先生家,重加装池用备私淑,光绪癸巳人日再传弟子朱罗谨记。

钤印:安吴(白文)世臣慎伯(白文)朱罗私印(白文)莘农珍藏(白文)


赏析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出生于安徽泾县(古称安吴),人称“包安吴”。幼时随父在江宁(今南京)读书,嘉庆年间考中举人,道光年间任江西新喻知县,不久罢官,寓居江宁。他潜心经世致用之学,提倡改革,亦精于诗文书法,著有《艺舟双楫》。


包世臣的书法主要从颜真卿、欧阳询入手,又学苏轼、董其昌,晚习王羲之、王献之。包世臣曾作评论:“太傅(钟繇)茂密,右军(王羲之)雄强”,并论述了“雄”与“茂”、“强”与“密”以及“茂密”与“雄强”的关系。


包世臣也曾受到邓石如影响,继阮元之后,在理论和实践上倡导“北碑”,推进碑学发展。江苏省美术馆所藏包世臣《魏碑字条》的内容,与《艺舟双楫·历下笔谭》一段论述相仿。此件作品代表包世臣取法魏碑的行楷风格,体现其书风变革。作品结字扁方紧密,笔画方整厚实,墨色沉着浓重,具有北碑雄健朴茂的风采。在笔法上,起笔入纸,笔锋显露,多以侧锋用笔取势,跌宕生姿。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299)

魏紫熙 《瀑近春风湿》


文丨马瑷


魏紫熙 《瀑近春风湿》

魏紫熙

瀑近春风湿


立轴 纸本设色

81.8X49.8cm

198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清。一九八二年八月画于南京,魏子熙。

钤印:老魏(白文)

赏析

魏紫熙(1915—2002),原名显文,河南遂平人。1934年毕业于河南开封艺术师范学校,后从事教育工作。1957年同傅抱石等人筹建江苏省国画院,1960年组织并参与了“两万三千里写生”,后在北京参与举办在现代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画展“山河新貌”,是“新金陵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魏紫熙早年专攻山水,20世纪50—70年代以画现代人物画为主,70年代后重新转向山水画创作。他的山水画注重学习传统,宗法四王、清湘、梅清、石涛诸家,尤爱南宋马远、夏圭画风,笔力遒劲,刚柔并济。后又受到现代画家阎松父、赵望云、张大千、傅抱石等人的影响,博采众长、触类旁通,结合自身的艺术价值观念与审美趋向,形成独特新颖的笔墨风格。晚年山水画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擅用积泼墨和重彩朱砂点,笔墨扎实浑厚,画风沉雄苍健。


《瀑近春风湿》创作于1982年,灵感源自于南宋诗人赵师秀的《桐柏观》:“山深地忽平,缥缈见殊庭。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魏紫熙以诗意入画,描绘了春日清晨山间飞瀑流泉、青松挺立的幽静景色。山川挺拔巍峨,瀑布在山巅云雾中破空直下,如银河落九天,在山脚激溅起层层水花,终化作湍急的溪水沿山势奔腾而下。瀑布飞溅而起,形成层层水雾,朦朦胧胧地遮住整幅画面。山脚下的瀑布旁,隐约可见几处低矮的建筑。前景溪岸两旁绘古松,枝干虬曲苍劲,松针青葱苍翠,极富生机。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00)

林散之 草行书对联《山花春世界》


文丨谢士强


林散之 草行书对联《山花春世界》


林散之

草行书对联《山花春世界》


纸本立轴

1987年

129.5×31cm ×2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山花春世界,云水小神仙。

八七年,蒲月;九十老人林散耳。

钤印:散之信玺(朱文)江上老人(白文)大吉羊(朱文)


赏析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其诗、书、画“当代三绝”,被誉为“草圣”。1958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为专职画师,曾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他的书法艺术中蕴涵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林散之除了在技法上的磨练外,尚有心灵上的颐养。特别是他不为名利所缚,自甘淡泊,即使晚年声名远播,犹谦逊如故,修炼如故。


此副草行书对联《山花春世界》,创作于1987年,笔画很多是用一分笔出之,细而劲,瘦而强,柔而刚,在游丝处尤见“画沙”功夫。线条活泼生动,游行自在。方圆互用、曲直映衬、疾涩交替,在墨色的燥润上灵动洒脱,雅致流畅。





往期精彩回顾

🔗预告丨“散之风神·首届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预告丨“我们的新时代——江苏省美术馆藏主题作品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展出

🔗资讯丨以时代之画笔写民族之精神,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在南京开幕

🔗以逸格物 ——江苏工笔画六百年演变脉络与艺术特征初探(上)

🔗两院一室·创作研究之十三丨夏一栋·执大象,天下往——写意雕塑的哲学义蕴与发展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3-279)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因修缮需要,暂不对外开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