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01-307)
自2020年5月18日《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推出以来,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与江苏省美术馆继续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从2021年5月18日起,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延续全年365天每日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 戴立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01)
亚明《西海排云》
文丨于帆
亚明《西海排云》
亚明
西海排云
立轴 纸本设色
67.5X44.3cm
197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西海排云。己未年初夏之日写于南京钟山下,亚明。
钤印:亚明之印(白文) 七十年代(朱文)
赏析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原名叶家炳,后改名亚明。15岁参加新四军游击队,1941年由部队送淮南艺专学画,此后从事木刻和宣传画创作,1949年由部队转业到地方后负责筹建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等职。作为“新金陵画派”的重要代表,其作品构思巧妙、手法新颖、师法自然,扎根生活,主张“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认为中国画的发展应立足民族文化传统又能融合国外美术之精华,才能推动其不断发展。
“西海排云”为黄山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位于黄山风景区西海门的排云亭,因西海时有云雾在山谷中升腾翻滚,扑至石亭前消散而得名。立于亭中放眼远眺,箭林般的山峰重峦叠嶂,云雾萦绕之时若隐若现,犹如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故有“西海排云”之称。
江苏省美术馆藏《西海排云》创作于亚明先生壮年时期,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面貌。此画构图饱满而强烈,突显了山峦林立、气势磅礴的风光特色。留白处理的山间云雾既巧妙地将山峦层次分明有序排开,又赋予了画面坚柔相济的节奏对比。兼勾带皴的塑造手法灵动洒脱,既描绘了山石的逼真质感,又使得画面具有了以意书写的艺术韵味。点缀于山崖峭壁之间的墨松苍劲而繁茂,为整幅画作注入了勃勃生机。隐匿于画幅中央的排云亭小巧玲珑,含蓄婉约,但在画家的笔下成为了作品的点睛之景。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02)
杨涵《皖南事变新四军突围处》
文丨王坚如
杨涵 《皖南事变新四军突围处》
杨涵
皖南事变新四军突围处
黑白木刻
29.8×38.2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杨涵(1920—2014),浙江温州人。原名桂森,字志刚,笔名寒水、易水。曾任上海连环画研究会会长、上海版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会副主任。1939年底进入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战时木刻研究会举办的第一届木刻函授班学习,从此拿起铁笔作为战斗武器,从事木刻创作。
1943年起,杨涵先后担任新四军《苏中报》专职木刻创作员,《苏中画报》编辑、副主编,《华东战士画报》副主编。1958年从部队转业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新兴版画创作、编辑出版等领域有过诸多贡献。1960年创作了木刻《淮海战役》,这件大幅木刻作品与创作于14年前的《赔碗》《修运河水闸》一同奠定了杨涵在中国新兴版画50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1991年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皖南事变新四军突围处》是一幅刻工精美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通过大小刀痕有序的排列组织,表现出丰富的色调和强烈的空间感。看到画面中几棵老枯树与小桥流水的组合,让人不禁想起元代词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景,图中刻画的皖南事变新四军突围处,树木未着一叶,铮铮挺立,木桥单薄静立,惟剩烈日孤影。背景中远峰寂静萧肃,画家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情景的交融中构筑一种悲壮的意境。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03)
薛珍《鸡》
文丨夏一栋
薛珍《鸡》
薛珍
鸡
水彩画
39×54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薛珍(1902—1992),字席儒,江苏兴化人。早年毕业于上海艺专,主修西洋画科,水彩自然成为他主要关注的材料。他的作品以娴熟的西画技法结合中国风土生活及东方色彩情调,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所作水彩画水色淋漓,妙趣洋溢,而作风严谨,具有东方民族特性。曾任教于江苏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淮阴师范、太仓师范。他是继徐悲鸿、李毅士等人之后在南京建立和发展水彩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之一,出版有《现代水彩画一、二集》《薛珍画集》。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的薛珍水彩作品《鸡》,画面简洁生动、色彩恬淡,物体细节、质地刻画精到。在和煦的光晕中,几只雏鸡各具形态,机敏神气,四周模糊的景物中,点缀着几片绿叶,运用了水彩画的特性,塑造出画面丰富的层次,使其产生了虚远缥缈的延伸感。对物象的描绘和处理恰到好处,在痕迹和肌理中又能够看出水彩的透明、清澈,这种把对象肌理和痕迹对比强化的方式,打破了水彩画一贯的柔软印象,雅致别有韵味。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04)
李桦《喜讯》
文丨王坚如
李桦《喜讯》
李桦
喜讯
黑白木刻
30.3×20.3cm
20世纪4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李桦(1907—1994),广东番禺人。1927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抗日战争时期随军流转于湘、赣一带,举办抗战木刻展、出版宣传、推动木刻运动,曾发起和组织“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等职。
李桦先生以其毕生精力,推动中国新兴木刻事业不断发展,他身体力行,紧握犀利的刻刀,创作出许多反映战时大众苦难、呐喊、反抗和斗争的版画。《喜讯》是李桦先生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黑白木刻作品。画面描绘了战士们阅读战斗胜利喜讯的场面,整幅画面以近、中、远三景构成,画面节奏清晰,明快生动,黑白木刻的语言构成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右边的房屋以阴刻、阳刻结合的手法串联起近景和远景,使得整体画面连贯流畅。左边则以一处中景压住画面,构图更显稳定。李先生的木刻版画刚劲有力,处处见刀,显力道十足。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05)
朱琴葆《绿遍江南》
文丨刘鹏
朱琴葆《绿遍江南》
朱琴葆
绿遍江南
水印木刻
39×39.7cm
1961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朱琴葆(1934—2019),出生于江苏无锡,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画师。1961年入江苏省美术馆,从事版画创作,曾任江苏版画家协会副会长、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等职,在巴黎、南京、杭州、济南等城市举办版画展,参加过众多国际美展和全国美展,并获全国版画鲁迅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收藏,并收录于《中国美术馆藏画集》《中国美术50年》《中国美术全集版画卷》等。
自1955年起,随着多届全国版画展的举办,逐渐形成四川、黑龙江、江苏三大版画流派,其中以吴俊发、黄丕谟、张新予、朱琴葆等为创作主体的“江苏水印木刻画派”尤其令人瞩目。作为“江苏水印木刻画派”创始人及代表画家之一,朱琴葆在传统水印技法之基础上吸收国画水墨写意与汉代石刻技艺,形成了刀味、木味、水味(韵味)“三味俱全”的独特风格,着力表现江南水乡的风物诗情。
江苏省美术馆藏《绿遍江南》,是参加第五届全国版画展的作品,获得广泛好评。从作品来看,占据画面主体的是大片的绿色,奠定了整幅画的基调。绿树、白水、黑地,虚中有实,清新明快。近景的河道一直将观者的视线引至中景濯衣的人物上,女子的红衣与大面积的绿色背景形成补色关系,突出了画面效果,小桥、小屋等物象与小河构成江南特有的韵味,一股生机扑面而来。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06)
陈大羽《万年长春》
文丨曹鸿
陈大羽《万年长春》
陈大羽
万年长春
花鸟托片 纸本设色
103.5x69.7cm
1996 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万年长春
江苏美术馆建馆六十周年誌庆 丙子春 大羽年八五
钤印:陈大羽(朱文)
赏析
陈大羽(1912—2001),广东潮阳人。原名陈汉卿,字大羽。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以大写意花鸟而著称,尤擅画雄鸡,兼及山水、人物,作品气势宏伟,笔力雄健,形神俱佳。陈大羽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姚世影、马公愚、诸乐三、诸闻韵、王个簃,1944年,成为齐白石先生入室弟子,专攻大写意花鸟画。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南京艺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陈大羽先生于艺勤勉,大胆探索,承传统以开生面。早年倾心于吴昌硕的写意花鸟,后又师从于齐白石先生,专事大写意花鸟画。但他学二老却并不限于二老,而是上溯到徐渭、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明清大师,从历代大师的画作中汲取养分,集各家之长,成自己面貌。其书法长期攻研碑体铭文,书风豪迈沉雄,笔线遒劲有力,书画金石相得益彰,合为整体精神。他长期坚持观察写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灵感,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这就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传统笔墨,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江苏省美术馆藏《万年长春》是1996年陈大羽先生在85岁高龄时专为庆贺江苏省美术馆建馆60周年所做。此幅作品是大羽先生典型的花鸟大写意风格,焦墨和枯笔勾勒出的老藤,自上而下贯穿整个画面,一串串紫藤花垂挂枝头,“没骨法”渲染出紫藤花瓣,红紫相间,灿烂繁华,中间寥寥数笔,几株玉兰花跃然纸上,辅以绿叶衬托出其洁白无瑕、高贵典雅之气质,画面近处一株万年青果实殷红饱满,绿叶茂盛繁密,象征着美术馆事业繁荣兴旺,题款篆书写“万年长春”与画面遥相呼应,恰到好处。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307)
宋文治《春到江南》
文丨陈岚
宋文治《春到江南》
宋文治
春到江南
镜片 纸本设色
23.6×26.7cm
20世纪90年代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春到江南,文治写。
钤印:文治(朱文)宋灏之印(白文)太仓人(白文)
赏析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5岁时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1947年赴安亭师范任教,经同乡朱屺瞻介绍,拜张石园为师,开始研习山水画传统基本功。又与陆俨少交往,由陆俨少介绍拜吴湖帆为师。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宋文治的绘画风格几经变化,笔墨劲健,意境灵奇,在作品立意上更紧跟时代。作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他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宋文治先生擅画江南,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故有“宋太湖”的美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江南自然成为他创作母题。
江苏省美术馆藏《春到江南》描绘了江南春暖、桃花烂漫的美丽太湖景观。画中近处山体起伏,一片桃花环绕,而错落的农田与屋舍掩映其中,墨色山体与粉色桃花形成了鲜明对比,近、中、远景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极富空间感。近处临湖,一片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黛山葱茏,粉桃烂漫,湖水氤氲。远山如眉,帆舟轻泛,诗情画意中透露着幽静清丽的气氛。所有的景物在画家手下,通过精细的经营和设色,组成了一幅万物复苏的江南秀美小景。整件作品,勾勒精细,设色淡雅,意境悠远,具有宋文治太湖作品的典型风貌。
往期精彩回顾
🔗预告丨“散之风神·首届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预告丨“我们的新时代——江苏省美术馆藏主题作品展”将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展出
🔗资讯丨以时代之画笔写民族之精神,悲鸿风度·首届油画双年展在南京开幕
🔗以逸格物 ——江苏工笔画六百年演变脉络与艺术特征初探(上)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273-279)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请提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现场接受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及体温检测
凭预约信息及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参观期间请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因修缮需要,暂不对外开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