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立,始也
冬,终了也
萬物收藏也
此時節
水寒江静
細雨逐風
岁寒天晚
围炉温酒
一年終章
至此轮回
荻白起風雪,林園惊早梅。
秋霜醒骨,泠泠浮光轻一瞥,
水冷烟寒,片月花残微一芥。
临窗残照,落霞孤鹜空一醉。
柿枝彤丹無人問,更萧疏,夕照人絕。
最是菊华怜故旧,怕西風,空負華年。
立冬,冬天的第一個節氣。
此時節,
北国已是銀杏成雨,万物凋零,
南国仍是紅叶初霜,木叶半青黄,
晴朗無風之時,
常會有風和日丽、
溫暖舒适的十月「小陽春」天氣。
在古代,立冬是重大的节日。《禮記》有:立冬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后人亦于立冬祭祖,为亡者添衣。
盼,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旧历十月初七,立冬。
冬天是何時到來的呢。
是十月寒衣節,為亡者添衣的那一日嗎?是北方人家端上一桌熱騰騰餃子的時候嗎?還是李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時温」的那晚,硯台上的墨渍花纹,醉眼看去,朦朧之間,月华凝似,大雪落满了前村。
人已静,夜将阑,围炉煮茶,溫酒對雪,悄待梅香。
一候 | 水始冰。
旧历十月為孟冬,此時北方黄河流域,水面结起薄冰,但未到堅硬的程度。
二候 | 地始凍。
立冬後五日,天寒地凍,土氣凝寒,地面由松软变得坚硬,但尚未龟裂。
三候 | 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後,野鸡一类的大鸟消失,海边出現的大蛤,外壳与野鸡线条和颜色非常相似,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化成大蛤。
黃昏入夜,有人,披一身烟霞归來。
天邊之將雪未雪,落日之將暗未暗,推門入室,燃起红泥小火炉,火光無限影迭,新酿的米酒,酒香馥郁,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漂泊的孤獨,终於细细被端详成這溫暖的样子。
想起东汉末年,那首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之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思君令人老。是在何時念及你呢?思念就是生命?蟬思念壳?夏虫思念冬天?
岁月忽已晚。我們何曾读懂秋叶的启示,冬之枝影?每一枚初雪,每一片落叶,你眼角的每一缕皱纹,鬓间的白发,都是那個「忽」字。
晚天欲雪,爐火尚溫,如果時光能重來,這些詩句,将是我愿对你轻声颂读的。
冬主藏,内敛、沉肃,万物收敛藏储,蓄存能量,为來年生发而备。古人認為,立冬時節,天地衰閉,君子宜隱,為人處世要低調,收斂身心。
冬日宜思,案台上有佛手的清香,立冬後,宜喝老白茶,暖身清气,枯坐入夜,禪燈一點,焚香一炷,清茶一盏,事了拂衣去,我自有我自在。
冬日宜闲,向暖阳借光,负暄琐話,品茶读詩,在西風吹来的光影里与万物交谈,与風雪,与皎月,与古人,只堪默默相对,便有無边辽阔。
补冬,是中國节令饮食习俗。立冬後,冬季正式来临,人們倾向进补食物以驱寒气,谓之「补冬」。民間有包饺子、吃豆腐、喝羊肉汤等习惯,江南地区还有酿酒的习俗。
此外,立冬正是养生好時節。古話有:「立冬补冬,一冬不病。」冬氣寒,养生以增加熱能為主,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肉、羊肉、蜜桔、苹果、柿子等,可增强身体抵抗力。
十一月的江南,秋葉垂跌,如蝴蝶振翅,從记忆轮回里掠過。你在一个微冷的早晨离开,沒有風,西湖愈来愈深寒,或許大雪茫茫之际,也有一痴心人,拏一小舟,乘兴而來,最終了無踪迹。
「借我一場秋啊,可你說這已是冬天。」
時間太快,不是你無法感覺,只是日子堕沉,曾经离开了一座又一座城,生命像行走在异乡的入夜黃昏,風雪之中,抬头不見月色,回首不見暖陽,充滿了無处安放的迷茫。
不如停下來,学会独处,煮一盏熱茶,看火光微暖,人心渐静,又或是烤一枚熱呼呼的紅薯,包裹冬日的溫度,待滿天飛雪之時,循一縷炊烟,總能找到回家的路。
冬,四時尽也。回首這一年,难免遺憾,无论風月正好还是長路遇雨,都是我們经历的風景,人生的困頓与不安,亦会在孤独里成長,逐漸坚定、柔和。
在風雪中看一盏烛火。
在最清冷的夜,溫一壶月光下酒。
願与良人,围炉相拥,
願与初雪,月下相逢。
临颖不尽,遙祝冬安。
立冬,安好!
- 特别提示 -
「誰最中國」文章,謝絕其他平台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