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里的中国文化!中山这位大师用红木边角料磨出“筷乐”心境
看似简单的筷子,
的确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
日前,
中山工艺美术大师厉国阳在
中山市红博城开设了
研学游基地“鲁班梦工厂”,
专门教人利用红木的边角料
制作筷子和书签等。
筷子的内含
它代表了什么
厉国阳说筷子有七寸六分长,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不同;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使用筷子时,上面的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下面的筷子要固定,只动上面的筷子,然后夹住食物。
打磨过程
考验耐心和定力
正因为这些筷子的特性,使得制作出看似只有两根棍子的筷子并不容易,单就一个“天圆地方”,何处圆,何时方,都需仔细揣摩。记者看到,厉老师制作红木筷子原料已经在机器上先期做好了切割,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打磨、定型、抛光和上蜡。四四方方的筷子在矬子的反复切磋之下,方形部分开始慢慢变圆。
厉老师说,方圆大概呈四六开分布,圆柱体四分,方柱体六分,而圆柱的打磨,全靠矬子和颗粒不同的砂纸反复磨砺,从粗到细,打磨时要手随眼走,不断转动筷子,尽力做到均匀受力,不能紧盯一处,否则很容易一边凹陷,圆柱不够饱满。这个打磨的过程最为艰难,看似简单,稍不谨慎,就会前功尽弃,做出的筷子歪歪扭扭。而打磨不均的筷子非常不便使用,无法夹起食物。
厉老师还说,看似简单的筷子最需要定力和耐心。经过反复摩挲,原本黯哑的花梨木就会慢慢露出木质的油亮,而为了让它更加完美,可以将它用打磨机器做一轮修整。
做双手工筷子
至少需两个小时
工序还未结束时,筷子会因为细碎的木屑包裹而变得粗糙蒙尘,这时便需要用特定的纱布将木屑擦掉,清理净身。而后用天然蜜蜡,在筷子上涂抹均匀,用布按压揉搓,再使用烘干机吹风让木质充分吸收蜡质,筷子会变得愈发光滑。而一般的手艺人将整个工序基本完成最快也要两个小时。
厉老师说,有余力的人还可以在筷子上刻字和纹饰,方法也很简单,如用记号笔在筷子的顶部画下自己喜欢的文字和图形,用雕刻刀按照印记一点点下刀,力度少许,就会在红木上营造不错的效果。实际上,除了筷子,这些红木的边角料还可以做书签、勺子等小物件。
厉国阳说,一块废旧的物料,因为人的一番切磋触摸将拥有温度和新的生命力,这就是手作的乐趣。
文/记者 冷启迪
图+1/记者 孙俊军
编辑:汪佳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右下角点个“好看”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
今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