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孩子上了香港国际名校,我却依然很痛苦......

2017-10-18 Christine 爱心家庭成长服务社

文章字数达4028|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最近有位港宝妈妈妈咨询“我想要给孩子转校,现在孩子在香港耀中国际学校读小二,我想要让孩子读回传统的学校,您这边可以帮忙吗?”

一定有不少家长觉得疑惑,香港耀中国际是多少明星子女和精英家庭的选择呀,怎么拥有了又要放弃呢?在细聊后,妈妈说出了整件事的原委:“耀中国际学校是不错,孩子在这里读了两年了,但在我看来,学习真的太轻松了,每天都没有什么功课,看着其他同龄的孩子会读写繁体字,语文数学懂这么多,我只能干着急;想来想去,还是回传统名校吧,学多点规矩,也培养一下学习习惯,这样起码我踏实一些;孩子也不用每天就只是看看书和疯玩,我不想日后他跟其他孩子差太远。”

妈妈说,其实一直以来自己都非常挣扎和痛苦,因为当初选择国际学校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接受更加国际化的教育;但事实证明,自己内心里并没有完全接受和认同国际学校的教学理念。妈妈还是觉得传统教育,能够更好的修正孩子的品格习惯,起码让孩子听话守规矩,受到一定的约束。我相信这位港宝妈妈的痛苦绝非个案,相信很多父母都正在面临国际学校与传统学校的选择,又或者同样的在其中纠结不已。

为何我们都会陷入这样痛苦的境地?

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家长对选传统学校及国际学校并未全面的考虑清楚;

二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而我们并没有;

面对传统学校和国际学校,给孩子择校之际,我们考虑清楚什么呢?

了解孩子性格很重要

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尊重孩子的差异,来寻找合适的环境才是最重要。

像香港的国际学校对学生的差异性包容度更高,对于活泼好动,喜欢独立思考,喜爱表现自我,能够自我驱动的孩子而言,在这里读书成长如鱼得水,

但相反,对于某些更安静的孩子来说,需要遵循的指引,过于自由的环境下容易迷失,那么这样的孩子更适合传统学校。

那自己孩子到底是处于怎样一个状态,自己是否足够的了解,又或者是否尝试过通过更为科学专业的性向测评手段去做为一个更有力的参考依据来择校。

这也是为何,要求我们申请国际学校的家长,我们都不会先急着选择学校,会先对孩子进行科学专业的评估,来判断我们的孩子是否适合入读国际学校,并在测评后,根据孩子目前的水平上来做更详细的择校方案。

家庭的语言环境需适应

我们作为父母的,如果送孩子去读了国际学校,那么自己能否完全听懂孩子的英文语言;又或者能否坚持提供给孩子足够的英文环境,譬如说有国外的朋友,聘请额外的英文家教等等,都是值得全方位考虑的。

当然在英文沟通之余,又将如何保持孩子的中文程度,也同样是一个需要权衡的地方。我们有一客户,孩子就读于香港的美国国际学校,妈妈就会与自己的孩子约定,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中文交流,实在没有办法表达可以用英文请教父母,但是不能不开口。另外,还需要有30分钟的时间,阅读中文书籍,以此保持孩子的中文水平。

家长的教育理念需跟上

在决定传统或者国际学校前,我们对于孩子未来的期望是怎样的,以及对教育的理念又是如何的,这个非常关键。

如果我们坚信良好的基础和成绩才是人生的敲门砖,那么传统学校无容置疑的成为了你的首选;但如果我们相信孩子可以依循兴趣和自由探索寻找到合适的道路,不急于看到眼前的成绩,那么国际学校可能再适合不过。

曾经有一个位妈妈的话语让我印象深刻:“说真的,读国际学校,得看自己的心有多大,放弃传统学校就等于告别了纪律约束和成绩,给孩子选择了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就像同样两个幼稚园的孩子站在一起,一个已经会写字算数背诵唐诗,而自己的孩子还只会专注于玩水玩沙”

对孩子未来的升学规划

如果打一开始,就已经想好要将孩子送出国留学,那么过国际学校自然就是首选了。对于孩子而言,无论从教学方式出又或者语言环境出发,国际学校都能够是一个很好的过渡及跳板。

在香港,很大一部分国际学校的孩子最后都升读了常青藤等顶尖的学府深造,这也说明了,国际学校确实能够成为出国留学的加速带;内地的国际学校,情况也同样相似。

即便如此,我们同样需要权衡好以上所提到的3个关键点。

及时转换跑道,也未尝不可

秋妈妈就曾因工作缘故,携家带口在新加坡、香港及上海之间迁移数次,孩子们历经了各种不同的学制和教育体系。

她的心得体会是这样的,“所谓择校,其实没有一个对的时间,要看你自己的孩子,要看自己的家庭能力。我只是在这个时间和我的孩子共同做了对我们最有利的选择。谁知道十年之后又会是什么样,这一刻我觉得是最理性的选择,这就已经很好了。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客观环境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要学会教孩子怎么去处理。”如果你觉得孩子以及自己并不适应传统教育或者国际教育,那么及时转换跑道,其实对于孩子和家长而言,或多或少的痛苦及一段时间的适应过渡期;但因此能够找到合适的轨道,便是最好的结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传统学校转国际学校面临的可能只是英语方面的差异,但是如果是从国际学校转传统学校,就要困难得多,需要补充的知识要多得多。如果真的要转换跑道,还是需要尽早。

如果我们选择了国际学校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国际学校校长在学校简介会的讲座中,曾将现在的家长分为5大类:

  • 只会砸钱的富豪家长,是最差的;

  • 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的,像陪读妈妈;

  • 能够看到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家长、肯思考的家长,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家长;

  • 在看到问题肯思考之余,还愿意自我提升和成长的家长;

  • 最高级的家长是建立在第四大类之上的,但能做到第四类的家长其实也不算多。

我相信不少家长往往会忙于工作,又或者玩手机,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在做的事情;国际学校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孩子回到家里也会自发的拿起课外书阅读,这时候的你又在做什么呢?如果你只想着孩子能够在学校的作业要求下,勤勤恳恳的完成着作业,能够懂得认读和写字,在学校的教育下完成对孩子的约束;而惊慌失措的觉得选择传统学校才是正确的,那么你本身是不是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自己却毫无察觉。

有些家长会认为送孩子读国际学校就很不错了,都是孩子自己读书的事儿?我又有什么好学习和成长的呢?

或许下面这个故事,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

美国一教育学专家讲“怎么鼓励孩子”,提到了表扬与鼓励的区别。这是一个在斯坦福实验室真实的实验:将一群智商值不分上下的孩子分为两组,第一轮让他们做类型简单的题目,解题完毕,实验官对其中一组孩子说:你真聪明,你太聪明了所以能把这些题做出来;同时,跟另一组的孩子说:你很努力,你是通过你的努力找到了解题的思路,并且精确地计算了出来,很好。


后来,第二轮实验开始。这次实验官出了一组非常难的题目,两组学生都没有可能答对。刚才被表扬的一组孩子们一看这么难,我不会做,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完了,我们做不出来,那是不是他们觉得我不聪明了?与此同时,被鼓励的这一组孩子们也没有做出来,但是他们总结原因是因为可能我解题的方向不对,可能我换一种方法,也许时间不够,再给我一点时间,没准我就做出来了。


第三轮实验开始了,这组题目的难度处于前两组之间,如果学生认真思考,是完全能够解答的。于是,两组学生的差别很明显,被表扬聪明的这组学生一上手没有做出来,于是开始焦虑、紧张了,这些焦虑紧张就是因为想:天呐,我这回要再做不出来,他们就会觉得我特别笨,就分心了。被鼓励的那一组上手也没做出来,但是他们想我再想想另外一个方法,在努力想想。所以,最后在智商同样、基础同样的两组孩子当中,被鼓励的孩子做题的成功率高于被表扬的孩子20%、30% 。


因此,实验总结道,长期被表扬的孩子虚荣心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在乎别人怎么想,寻找别人的认可,依赖别人的评价。而长期被鼓励的这些孩子,他们成长起来会更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内醒、自信、自励,有自我评价体系。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自己平时那些张口就来的“好厉害,好聪明,真棒,真好”.....这真的是鼓励的话吗?你到底想鼓励孩子什么?我们如果能够习惯的将鼓励的话语描述得更加具体,用在今后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收获更多,培养出的孩子是不是会有质的区别。

将我们习惯的口头语,转化为更为具体的描述,是不是更显得用心。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中的小小春Jesper对小伙伴皮影戏表演的鼓励:就连这么小的孩子,都懂得用自己特别有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赞赏与鼓励,对于我们家长而言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好。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现在开始自我提升及学习。

无论是通过真人秀节目去思考我们与孩子的关系,还是通过微信文章,头条文章来获取更多有用的教育知识,对于我们而言都是莫大的帮助。

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读了国际学校后,更加有主见了,很多时候都不愿听从父母的教导,更喜欢讲英文和看英文书。

而这样的文化差异,真的是因为送读国际学校导致的吗?......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在他的人生中,我们花了多少时间陪伴他成长?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是否从一开始就跟孩子约定好,讲中文和阅读中文书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校里即使有中文课,那一点时间肯定是不足够孩子去真正学习中文的,那么额外的时间,我们做到了真正的陪孩子吗?

就像有一宝妈就会给孩子安排读《三国》《水浒传》《西游记》,但她并没有完全让孩子自己读,以防万一太难了,孩子读不下来的就不读了。她选择花一个暑假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读,边读边分析,让孩子对于书本的人物及故事发展特别感兴趣,每天自己主动约时间与妈妈一起读中文书。

就像这样,完成一本读物,再接着另外一本,慢慢陪着孩子成长。当然这需要父母花大量的时间在孩子身上,如果你办不到,那么就不要抱怨孩子不喜欢说中文,不愿意看中文书;真正的原因肯定是出在我们作父母的身上。

另外,我们的孩子每天学习大量的知识,当他的视野、见识在提高,看到越来越多外面的东西的时候,而作为父母的你却不跟着提升,要么只在那儿做做饭,要么当当司机,拉着他到处上个兴趣班……跟你就真的没有可交流的东西了。

而如果我们经常的带着孩子外出郊游亲近大自然,看风景去历史博物馆,我们与孩子的话题会变得越来越多,孩子才可能跟我们越来越亲近,在孩子的眼里,我的父母懂的知识如此的多,我们玩的东西他们居然都懂,“我的爸妈好潮”那么孩子就很自然的与你成为朋友了。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当一个更好的家长?怎样才能更有效地鼓励孩子,陪伴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拥有一个既快乐健康,又收获满满的童年呢?

欢迎各位家长在文末留言,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 期 精 彩


爱心家庭成长服务社

提供香港港幼稚园、小学、中学及副学士学位申请;

研究生、留学陪读及寄宿家庭申请;

香港证件办理、姓名更改等一切香港相关的服务。


长按二维码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