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黑低级红的十种逻辑,远离这些坑爹货
摘要:这种高级黑低级红思维,不仅误导了公众,更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搅屎棍,添乱,抹黑,撕裂,扭曲,树敌,用正面形式制造负面议题,没事找事,找存在感,用力过猛,授人以柄,在舆论场上制造舆情翻车的车祸现场。结合近年来相关热点新闻和舆情,盘点一下高级黑低级红的十种坑爹框架。
中央政法委公号“长安剑”一篇评论,再次提起公众对“高级黑低级红”现象的热评。这篇题为《递国旗是礼遇?这是典型的低级红高级黑》的文章评论的是递国旗事件,苏州太湖马拉松,中国选手何引丽在冲刺阶段两次受到志愿者“递国旗”干扰,以5秒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昨天,马拉松运营方表示,“递国旗”是对选手的一种礼遇,这种“惯例”不会改变。
“长安剑”评论毫不留情地批评:请别把破坏规则当爱国,也别把爱国当生意!这是典型的低级红高级黑,更是对爱国主义的亵渎。——说得好,一针见血地捅破了“爱国”名义背后的绑架思维。千万不要低估了高级黑低级红思维对舆论导向和公共价值观的伤害,因为穿着“高级”和“红”的政治正确迷彩衣,绑架“政治大词”当护身符,用正义的动机掩盖逻辑、方法和手段的不正义,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迷惑性,“黑”和“低级”常常被遮掩。
这种高级黑低级红思维,不仅误导了公众,更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搅屎棍,添乱,抹黑,撕裂,扭曲,树敌,用正面形式制造负面议题,没事找事,找存在感,用力过猛,授人以柄,在舆论场上制造舆情翻车的车祸现场。结合近年来相关热点新闻和舆情,盘点一下高级黑低级红的十种坑爹框架。
一 削足适履式高级黑
高级黑低级红一种典型的表现是,反常识和反人情。常识思维应该是,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应该是脚的舒适为判断标准。——而高级黑的判断标准则是,这只鞋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你只能穿这只鞋,不管你脚大还是脚小,脚大了就削脚,脚小了就凑合着穿,不穿这鞋,就是不爱国,就是不讲纪律和规矩。
苏州马拉松递国旗这事儿,不正是这种逻辑吗?无论你在干嘛,无论你是谁,无论什么场合,无论条件允不允许,递给你国旗你必须接,必须披上,必须供上,否则,就扣你个“侮辱国旗”的大帽子。特么,你以教科书方式黑了国旗,你知道吗?《国旗法》对什么情况下用国旗有具体的规定,你这样是违规使用国旗好不好。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得用任何方式去干扰,你这是破坏运动场秩序干扰运动员好不好。爱国旗不是一种僵化、绝对、拜物教式的形式主义,不是把国旗这种形式凌驾于一切人、一切场合、一切价值之上。
国旗值得我们爱,首先因为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家爱国民,国家保护每个国民,国旗也爱每个国民,给每个看到她的人以安全感和凝聚力。国旗爱人,她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下去干扰运动员,被人当成打人的棍子,被凌驾于人情和常识之上。爱国旗,就是爱人,爱国民,而不是用国旗去渲染对抗和撕裂社会。
高级黑低级黑,眼中只有一种抽象的理念,而没有人,没有人性。抵抗这货那货的街头暴力中,以“爱国”名义砸这个砸那个,生日本人的气,砸中国人的车,砸中国人的头,这些二货蠢货不也是如此思维?每一声爱国的口号喊得都冠冕堂皇正义凛然,可每一个暴力行为都在伤害着“爱国”这个词,更伤害着自己的同胞,伤害着国家形象国家利益。削足适履,把抽象的观念凌驾于活生生的人之上,低级得要命,黑得很惨。
二 反向论证式高级黑
俞敏洪这几天很火,推他进舆论火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高级黑黑了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可能未来数年未必能填上的坑。
新东方的用户多是女性,俞敏洪本来可能是想夸女性的,吹捧一下自己的用户,谈女性对男人的影响力,能引领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女性素质高,母亲素质高,就能够教育出高素质的孩子。但是这个蠢人,为了追求现场的娱乐效果,举了一个负面的案例,说,如果女生挑选男生的标准都是赚钱很多的男人,那么男人都会拼命去赚钱,如果女性堕落,就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
这也是高级黑低级红的一种常见表现,举例不当,本想夸人结果反黑了别人,缺乏论证能力,本应该用正向论证“妇女强则国家强”的,结果不恰当地用了反向论证,把逻辑推向了反面,妇女堕落则国家堕落,使论点效果走向了反面。一句话差不多得罪了所有人,得罪了女性,得罪了国家,谁说国家堕落了?还得罪了男性,凭什么说男性就是被女性引领的。这也是一个逻辑错误,男性与女性谈恋爱,是互相选择的结果,不是单向线性的关系,而是双向的、非线性的关系,男人的择偶标准,也影响着女性,女为悦已者容嘛。很多人的逻辑都是这种单向的、线性的。
我还想起另外一件事,也是论据不当,结果论点被人揪住,结果走向反面,变成高级黑。移动总被批评,流量套餐凭什么月底就清零啊,我买的套餐,不是属于我的吗。移动的一个老总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说:流量清零是国际惯例啊。然后,他举了一个例子,流量套餐就和肯德基套餐一样,套餐一定是比单买要便宜。不能说到肯德基买个套,薯条吃完了,把鸡腿还回去吧?
你看,这个例子这样引申,就非常不妥,就得罪了肯德基。――肯德基想,好事儿拿我比喻可以,但这破事儿凭什么拿我当比喻啊?当晚肯德基就发了一条微博狠狠的打了移动的脸,肯德基说:肯德基的鸡腿肯定不会清零。吃不完可以打包、外带、与他人分享,还可以回家炖汤、烧菜,总之是你的,想咋用咋用!——一下子就让移动一脸蒙逼,满地找牙鸭。
举例不当,论证就会走向反面,红变成黑,夸变成贬,正面走向负面。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好的比喻才提升一个论证,而一个坏的案例坏的比喻,则会毁掉一个论证。其实,肯德基套餐这个案例是可以用的,关键看你怎么去说,比如可以这么去说:流量清零是国际惯例啊,流量套餐就跟肯德基套餐一样,套餐一定是比单买要便宜的。享受了套餐的低价,一定要受到一些约束,比如很多套餐就是有时间限制的,中餐才供应,非高峰时段才供应。——你看,这么去用这个案例,就是很强有力的论证了。
多数高级黑低级红都不是坏,而是蠢,逻辑是硬伤,缺乏论证能力。
三 推向极端式高级黑
就是喜欢把某种观念或某种行为推向极端,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这种极端,成为某个制度或规定的高级黑。比如前段时间,安徽全椒一个基层的扶贫干部张伟,仅仅因为晚上洗澡时,在4分钟内没接巡视组的电话,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这个处分上扣了一大堆帽子,四个意识不够啊,工作不严不实啊,人浮于事作风飘浮啊,厌战松劲情绪啊。大帽子一套一套的,你洗澡时带着手机啊,你没有日常私生活啊,你工作没有喘息几分钟的时候啊?
媒体曝光过好几个地方这种偏激的执纪行为,办公室放零食被处理,教师在教师节当天自费聚餐被处分,公务员工作时被直接查手机是不是在网购。总有一些人,习惯把一些做法推到违反常识常理的极端,好像越极端就越革命。他们知道,这样做虽然过了,即使引起反感,但起码能在上级面前树立一种“坚决执行规定”的存在感――我是在雷厉风行地执行啊,只不过是有点“过”了。千万不能纵容这种“越极端越革命”的过头取向,远离了制度初衷和常识,危害性甚至比“不执行”还强。这种严重走过头的执纪者,折腾干部,折腾做事的人,实际上也是在损害纪委执纪的群众基础,黑了纪委黑了反腐。
没有制度边界,没有时度效的把握,只会沦为高级黑。
四 公私混淆式高级黑
这种高级黑,特别容易出现在典型塑造中,把一个人的私人生活与公职行为混淆起来,或把两者对立起来,或者把公职凌驾于私生活私人情感之上,结果都黑了政策和人性。
比如我看过一则报道,说某地某个警察“放弃婚礼而去参加比武,让新娘一个人拜堂”——通讯员自己写稿时可能写得泪流满面,可后面的跟评却是一片骂声。比武谁不可以替你去,可结婚是一辈子的事啊。为什么非要把两者对立起来?医生为了给病人做手术,不顾隔壁做手术的父亲;法官一心扑在工作上,不顾生病的父母。医生加班过劳猝死,当地卫计委发文让全市医生向他学习,都属于高级黑。
今年上半年网媒转载媒体的一则报道,题为《湖北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讲了一个扶贫干部和女贫困户的爱情故事,在扶贫工作中,两人一来一去便熟悉起来,有了感情,最近领了结婚证。按理说,这是好事,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应该祝福他们。――可为什么这篇报道读来那么让人感觉别扭呢?就是公私混淆在一起了,结婚是私人的事,扶贫是公事,写扶贫干部,应该写他的扶贫成绩,让多少百姓脱贫了,写私人“脱单”就偏离扶贫主题且容易引发负面联想。
五 恶捧领导式高级黑
领导工作做出了政绩,当然要夸,要赞扬好干部,可有些事不能夸,特别是那种“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本来就应该做好的事”“过去应做而没做好的事”,用力过猛地夸,就是高级黑。
某家媒体宣传八项规定带来的变化,规定之前,公款吃喝很严重,规定之后,这种风气得到了很大的遏制,他们就举了一个案例:我们省有这样一个厅级干部,快了中秋了,回乡下老家看望老人,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回去了,自己掏钱给老人买的月饼,自己花钱请老人在酒店吃了一顿钣。那篇文章的标题叫:父亲说,自己掏钱买月饼,这就对了。结果网友奔走相告说,某报刊文称,副厅长开私家车自掏腰包吃饭。这不就把领导给黑了吗?
后来我忍不住写了一篇评论批判这种“高级黑”,题目叫:像这种“生活终能自理”的进步,还是悠着点儿夸。相比之下,白岩松举的案例就很有论证的力量,他在评论八项规定时举例说:我爱人是江苏人,前年中秋前去回家看老人,请老人在外面吃饭,第一次敢在外面的海鲜酒店点螃蟹。你看,这个案例就很有力量,以前公款吃喝抬高了海鲜螃蟹价格,但八项规定之后,没有公款吃喝,价格就降下来了。相比之下,一个“领导现在自己掏钱吃饭了”,一个“敢在外面的海鲜酒店点螃蟹”,论证的力量天壤之别啊。
还有的赞美,过于低级,不过脑子,比如一个好人,基于人性做了一件好事,被赞扬,当然可以,但有媒体评论就无限拔高,动不动就上升到某种精神,某种高度,甚至说“她的义举跟政府的正确引导、优良环境的熏陶密不可分”,没逻辑地吹捧,恶捧,生拉硬扯,就是低级红了。
六 完美塑造式高级黑
也就是把人写得特别完美,没有任何瑕疵,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人情味儿,这也是高级黑。比如《人民的名义》中,观众最喜欢的不是那个完美的检察官,而恰恰是有缺点的达康宝宝、赵东来。相比完美,网友更喜欢真实,你塑造得那么完美,稍微有一点问题,偶像的光环立刻会坍塌,成为吐槽和解构对象。
网络传播就是这样,哪怕99.99%都是好的,但被发现有0.01%的问题,也容易被放大。——除非你自己主动面对那0.01%,而不是掩饰和美化。比如领导做秀,其实做秀也不是什么坏事,有时就得秀一下,比如市长为体现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凌晨5点到马路上跟环卫工一起扫马路,体验辛苦。――这事儿挺好,网友不会吐槽,但为什么新闻上网后跟帖一片骂声呢,就因为多加了两个字:偶遇。记者偶遇市长如何如何,这就是高级黑了,让人感觉太假。
某地创建全国卫生城市,领导高度重视,都上街扫地,一张照片摆拍,一群领导在扫地。——这样塑造领导形象,看看后面的网评:领导都在扫什么?扫的是寂寞吗?地上本来没有东西,扫着扫着就有东西了。你看,黑得好惨,其实不是网民黑的,而是那种“摆拍照”把领导给高级黑的。
七 坏事好评式高级黑
一件事儿,本来就是坏事,政府做错了,错了就承认,有问题就改,但有些部门有些地方,非得想扭转过来,想把坏事变成好事,非得想把黑的说成白的,硬去美颜,结果就是高级黑。比如去年北方一些城市搞煤改气,但到了冬天出现气荒,百姓挨冻了,有关部门紧急叫停煤改气。
可百姓挨冻怎么办呢?于是就出现了一篇评论说:虽然暖气暂时供应不上,但国家的政策是温暖的。——百姓在挨冻,是不好的事,你偏说“政策是温暖的”,强调好的一面,这就是高级黑。食品安全有问题,公众在质疑,你偏说,我们检测检查表明,99%是安全的,没问题。――可那1%呢?谁能保证自己吃的就不是那有问题的1%?正面问题,才是最好的回应,与其他黑,不如自黑,否则就成为高级黑。
八 傻白甜式高级黑
所谓傻白甜,就是缺乏网络传播素养,缺乏舆情意识和媒介情商,很多不适合大张旗鼓传播的事,却当成好事去表扬,结果把表扬宣传稿写成高级举报信。本来不算事儿,那么一夸张,一宣扬,一强调,一凸显,反而引发公众误解。
九 自我美颜式高级黑
长期封闭在一个系统内,活在朋友圈的互相点赞中,看不到外行人、外部人、圈外人的视角,无法换位思考。本想宣扬工作不容易,工作环境很艰苦,爱岗敬业,却被吐槽“连自行车去不了的地方竟然还去收税”。本想传播“条件这么艰苦我们仍然坚持救灾”的形象,却因为用力过猛,把条件描述得太艰苦,被质疑“为什么救灾保障这么差?说好的现代化的救灾保障呢?”本想强调采访很投入,第一时间抢时间深入灾区,但一句“打着双闪一路狂奔,把其余的救灾车辆甩在了身后”的刻画,让人看到的却是对救灾资源的挤占。
十 伪造论据式高级黑
也就是把赞美建立在伪造证据的基础上,动不动谁谁吓尿了,动不动就谁谁吓跪了,动不动造出一些让自己热血沸腾的“正能量谣言”,我们多强大,敌人多弱智。我们的强大,有很多信息可支撑,不需要虚构假新闻。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很容易就被人挑出毛病,谎言很容易就戳穿了,被打脸后一地鸡毛,这不是高级黑是什么?
高级黑和低级红,说到底是逻辑问题,缺乏逻辑,没有论证能力,就很容易被这些节奏带偏,走向反面。我的三次公开课,详细讲了评论如何去论证,如何找抓手,如何让观点有说服力,而不是陷入“嘴笨”或“嘴贱”的话语囚笼中,欢迎关注。
第一次评论公开课: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直播室可以听第一节评论课。
第二次评论课:评论的论点和角度。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直播室可以听第二节评论课。
第三次评论课:评论的结构和论证。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直播室可以听第三节评论课。
吐槽青年近期热门文章
扫码打赏,鼓励原创
继《时评中国》《北大熏出来的评论》火爆网络多次印刷后,曹林最新时评作品集《时评中国2》《守脑如玉》已面世,其中,在天猫文轩和当当,可购买《时评中国2》限量签名版,点击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链接到天猫文轩购书页面。读曹林时评,读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