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风:如果你把孝抽走了,中国文明的大厦就垮了

立品读书 2022-06-08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孝经大义》,应该已经上市了,希望大家能喜欢,不吝指教。

 

我之所以期待大家购买这本书,不是因为自己有多高明,讲了多少伟大的道理,而是因为《孝经》这本书,非常重要。我只是把《孝经》中所隐含的圣贤之大义阐明出来、揭示出来,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大家能够理解,能够体会。我想从三个方面,讲一点看法。第一个方面,《孝经》这本书非常重要,第二个方面,对于《孝经》这本书,近世以来,存在很多争议,这个争议的本质是什么。第三个方面呢,我讲讲我自己是怎么解读《孝经》的。

 

《孝经》这部书非常重要,这主要是从历史上来看的。《孝经》这部书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或者是曾子之门人所作。因为这部书记载的是孔子对曾子说孝教。这部书是曾子和孔子的对话。曾子向孔子请教“何为孝”。孔子就向曾子说明孝之为德、孝之为教,所以推测起来,《孝经》这部书应该是曾子门人所作。

 

那这部书,自古以来,自秦汉成书以来,就为士君子所重视,尤其是汉代,把这部书的地位,确立在“经”的水平上。那汉人是以孝立国、以孝治国,那这一点,最清楚的体现,是在汉代帝王之庙号上。大家如果读过《史记》,看汉代的几位帝王的列传,你会发现,在我们通常所讲的“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之前,司马迁还加了一个“孝”字。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汉孝武帝”“汉孝文帝”“汉孝景帝”。

 

由这样的一个庙号,就能够看到汉人是多么的重视孝道。汉代的经学非常发达,各地的经师分别主攻一部经,比如有些经师专攻《尚书》,有些经师专攻《诗经》,有些经师专攻《易经》,有些经师专攻《春秋》,当然还有主攻《礼记》的。所有这些经师,他们都会共同的学习两部经典,作为其专攻一部的基础,这两部经典是什么?一部是《论语》,另一部是《孝经》。

 

由此,大家就能看到《论语》至关重要,当然也能看到《孝经》也至关重要。《孝经》何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孝经》给六经之大义安排了一个践行的基础。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六经讲了很多道理,圣人之大道,但是,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如何践行这些大道?那么《孝经》给我们说的非常简单明了,就是去孝,透过孝敬你的父母,来体会爱人、敬人之情。把这样的一个爱人、敬人之情推广及你所遇到的每个人,由此就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不管是小康也罢不管是大同也罢。其基础其实就在每一个人之孝,汉人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们也非常深刻的孝与一个普遍的良好社会秩序之间的直接关系。

 

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孝经》的普及,能够让每一个人养成公民之德,当然,更不用说养成一个好人之德。所以汉人就普遍的重视《孝经》,当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的郡县,都兴办有学校,这是自汉武帝以来,中国人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套公立教育体系。在县的学校中,是设有一个专职的《孝经》师,他专门负责向人们传授《孝经》。我想有这样一个制度安排,大家就能看出《孝经》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一直到晋、唐,不管是朝廷还是士大夫,以及普通民众,都是非常重视《孝经》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孝经注疏》就出自唐玄宗,有些人就会称之为御注《孝经》,因为是出自于玄宗之手,皇帝给一本经书作注,可见其有多么重要。当然明清以来,大家应该都知道民间社会中,有大量关于《孝经》的注疏,以及从《孝经》的这个大义中所衍生出来的诸多的故事,用以劝人行孝,甚至在明清两代,连佛教都大讲孝道。所以,从汉一直到清,两千多年,《孝经》在我们整个经学体系中,是占有非常特殊的重要位置,虽然孝经的篇幅非常短,是十三经中最短的一篇,但是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

 

从二十世纪开始,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孝经》的地位是一落千丈,和汉至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那就是非孝,如果大家读过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作品,你就可以发现,这些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非孝。通常这些文学作品会描写家庭的黑暗,当然在这个黑暗家庭中的坏人应该是父亲,当然这个祖父也经常是坏人,至于青年男女,这是被压迫者。他们不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不能够主张自己的权利,不能够安排自己的婚姻,所以这些文学作品最后都差不多都会归结为一个主题,那就是青年必须要走出家,必须要摆脱父亲的统治。如果你不走出家,不摆脱父亲的统治,你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你抑郁而死。

 

所以非孝,反家庭,破家而出,这就是现在文学的主题,一直到今天,我们也经常能读到这一主题的文学作品,由此你就能基本看到二十世纪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如果说在清以前,或者说民国以前吧,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孝,中国社会的组织呢,是以家为中心,或者我们换一个说法,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孝经》,那么到了二十世纪以后,正好颠倒过来了,这样的一个精神的状态,甚至影响到了儒家自身。

 

现在儒家的传统中,我们几乎很难看到《孝经》的影子,大家都在研究四书,研究《易经》,也有人研究《诗经》,但是基本上没有人研究《孝经》。在现在新儒学的体系中,《孝经》也是被忽视,或者遭到批判,你想连儒家都是如此,那么儒家以外的思想人物,他们更不可能就像古人那样看待孝。所以,我们重读《孝经》,首先需要从思想观念上拨乱反正,否则的话,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二十世纪那种观念中,《孝经》是一个坏东西,我们怎么可能认真体会其中的道?

 

由此我们进入到我要讲的第三点,我们要读孝经,必须要拨乱反正,拨什么乱,反什么正?我想这是要拨非孝之乱。那涉及到一些很复杂的问题,比如说非孝的人,有一个常见的主张: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了,而孝是一个传统观念,他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所以我们要非孝。这涉及到古今之变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思考,现代人和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其实我自己这些年,读书思考,得出一个结论:现代人和古代人其实没啥不同。我们社会再现代,我们技术再发达,人也仍然是人。人呢也都仍然是父母所生的。那么我们肯定了这两点,人仍然是人,人仍然是父母所生。那么孝道是有孝道的,就这么简单。

 

那当然了,这其中还涉及到另外一个论调,非孝的人经常这样说:你看这全世界,只有你们中国人讲孝道,你看人家西方人,人家就不讲孝道,可是人家呢进入现代了,人家国家富强起来了,人家把中国打败了,或者说人家有自由,有民主,有平等,而中国什么都没有,只有相反的东西。所以,我们中国人要想富强,要想平等,要想自由,要想民主,要想法制,就必须破孝道,就必须抛弃孝道,要接受人家西方人的价值观念。

 

我自己所写的《孝经大义》,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的论说,所以《孝经大义》这本书,贯穿始终的一个方法,是中西文化对比。这涉及到我自己的一个基本判断:中西文明之大别,就在讲孝还是不讲孝。是以家为中心还是以破家为中心,简单的说,中国文明这四五千年来,就是以孝作为人间最基本的情感,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圣人就是从父母生人,人因而依恋父母,爱敬父母这一最基本的事实出发的,那么由此确立了孝之为至德,那么由此也就找了构建一个普遍人类秩序的基本路径,那就是本立而道生。我们有孝悌之本,则可以达到普遍之仁,也就是有子所讲的孝悌也者,仁之本与。

 

所以中国社会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在中国人的这个心目中,我们为什么爱其他人,要敬其他人,源头是在我们爱父母,敬父母。所以如果你把孝抽走了,中国文明的大厦就垮了。那西方则反乎是,西方和我们不一样,西方文明的基本主张是走出家,破家。不管是在古希腊的城邦生活中,还是在一神教的教义中,以及一神教徒的团体生活中,都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一点。那么这一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同样的我们中国人,以孝为中心的生命形态,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人类的文明其实就这两种,中国文明以孝为中心,中国以外的文明以非孝为中心。文明现在必须要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还继续做一个中国人,如果我们想做中国人,那我们必须守住我们的孝道。

 

中国文明的以孝为本,以家为中心,要比西方文明高明太多了,当然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但虽然复杂,但大家一看我的《孝经大义》就明白了,所以最后还是归结为一句话:如果你想理解自己的生命状态,如果你想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样态,如果你想理解中国文明的根本特征,那就能请你购买《孝经大义》。



《孝经大义》:与西方神学、哲学相对照,讲述时代普适的教化之道





搜索店铺“北京立品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