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史 | 战国时期的鄂尔多斯已是兵家必争之地!

2017-06-08 鄂尔多斯发布

战国时期的鄂尔多斯甄自明

公元前475年,我国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别具一格的时代。冶铁技术逐渐成熟,铁器进一步推广,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国文明进入铁器时代;制陶、造纸、纺织、煮盐、酿酒等技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个时期社会形态发生转变,一般认为,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并以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此时,在政治上、军事上、疆域上,处于一个齐、楚、燕、韩、赵、魏、秦列国纷争的时期。而处于社会大变革的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思想空前活跃,文化百家争鸣,这些诸子百家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众多思想、理念的渊源,对后世中国乃至国外的影响极其深远。



战国时期的鄂尔多斯

战国时期的鄂尔多斯成为赵国、魏国、秦国等中原农耕王朝与林胡、楼烦、义渠、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肥沃牧场和战略要地。鄂尔多斯地区此时处于秦国与义渠对峙的前沿阵地和交界地带。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在赵武灵王即位后逐渐强盛起来,“北破匈奴、楼烦”,把林胡、楼烦赶到了赵国西边。但是赵武灵王意识到“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认识到周边军事形势复杂,而赵国善射骑兵不足,乃下决心大力推行“胡服骑射”,用北方民族短衫大裤来代替不适于作战的华夏衣裳,学习林胡、楼烦等北方民族的骑马射箭,用轻捷的、突击力强的骑兵替代笨重的战车,发展骑兵。、


赵武灵王占据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

赵武灵王在公元前307年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赵武灵王就“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林胡就是森林中的人,反映了林胡所居之地就是还保留着茂密原始森林的鄂尔多斯中东部,准格尔旗与伊金霍洛旗交界地带至今还存在一大片阿贵庙原始次生林¹。赵武灵王打败林胡后,楼烦也臣服于赵,被安置在鄂尔多斯境内,鄂尔多斯东北准格尔旗一带和北部达拉特旗一带为赵国占据。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在鄂尔多斯高原第一次设置了郡,即郡治在今托克托县,包括鄂尔多斯东北的云中郡;和郡治在今包头市,包括鄂尔多斯北部的九原郡。赵武灵王是第一个给鄂尔多斯地方制定名字的君王。²


秦昭襄王修筑长城

战国时期,义渠活动于鄂尔多斯西侧,秦国打败魏国,占据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与义渠对峙,后来秦国收服义渠,设北地郡,并在鄂尔多斯高原中南部修筑战国秦长城。

战国秦长城亦称作秦昭襄王长城。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战国“秦昭襄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义渠,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中心在甘肃庆阳一带。秦灭义渠,事发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因此,战国秦长城最早是在公元前272年以后开始修筑的。

在秦昭襄王以前,秦国虽然对义渠进行多次征讨,不过义渠的势力仍然很大。在秦昭襄王时期,义渠王利用朝拜秦国的机会,多次与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私通,后来宣太后计杀义渠王,然后对义渠展开征讨。义渠虽然溃逃,然而其有生力量并没有彻底消灭,为了防患于未然,秦昭襄王采取了修筑长城的措施。由此可知,秦昭襄王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义渠夺回失地。³


注释:

1.王志浩主编:《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远方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陈育宁:《鄂尔多斯史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景爱:《中国长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观史 | 鄂尔多斯青铜时代

观史 | 鄂尔多斯新石器时代的中心——朱开沟遗址

观史|探秘乌兰木伦遗址



文/甄自明  编辑/刘璟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148jt3j3&width=500&height=375&auto=0

温馨提示:“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城市形象宣传片,即日起在CCTV-4《海峡两岸》/CCTV-1/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放最新版本广告片。敬请留意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