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史 | 秦始皇在鄂尔多斯都做了什么?你不知道的秦代鄂尔多斯的那些事儿!

2017-06-22 鄂尔多斯发布

战国末年,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就逐渐形成了“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王嬴政继承了先祖孝公、昭襄王等六世留下的赫赫基业,灭掉诸侯割据,南取百越,北却匈奴,开拓疆域,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成为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封建皇帝,自比三皇五帝,因而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设立主要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三公九卿组成的封建朝廷,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开创了我国多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形成的第一次大统一时代。

秦始皇

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发兵三十万,大举出击匈奴。蒙恬采用集中兵力、群追猛打、速战速决的作战原则,很快就收复了河南地以及榆中一带的广大地区。公元前214年,蒙恬率军渡过黄河,乘胜追击,进军夺取地势险峻的高阙,收复了阳山和北假,占据阴山一带广大地区。


匈奴在头曼单于时期,其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在阴山下的头曼城。在秦朝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头曼不胜秦”,接连失去黄河以南和以北的河套、前套地区,被迫向北迁徙。蒙恬将军“却匈奴七百余里”,拥兵坐镇上郡,以为守卫,“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秦王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相当长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灾难,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修筑长城

鄂托克旗秦长城


秦击败匈奴后,为了巩固战场上取得的胜利成果,秦始皇命蒙恬主持修筑万里长城。秦长城始筑于公元前214年,这一年,蒙恬夺得河南地及榆中后,即“城河上为塞”,在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后,又“筑亭障”。此后,长城修筑工程逐渐扩大,下令“焚书坑儒”后,规定“令下三十日不烧,黥面城旦”。当时判为城旦的刑徒,主要是“输边筑长城”。同年,又“谪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长子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主要也是“与蒙恬筑长城”。蒙恬所筑长城分布在今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和鄂托克旗境内的,为“城河上为塞”的长城;分布在今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境内的为“阳山、高阙”长城。包括蒙恬所筑长城在内的秦始皇长城将原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形成防御匈奴南下的一道屏障,保护了阴山、河套地区的百姓安全和农业发展。


秦代,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均为匈奴统辖地带,而位于鄂尔多斯西部的鄂托克旗和北部的达拉特旗建有秦长城也都在情理之中,且鄂托克旗秦长城西距黄河10公里,达拉特旗秦长城北距黄河20公里,故而,这些秦长城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匈奴渡过石咀子和昭君黄河古渡口,据黄河天险,在黄河内侧设防,抗拒匈奴。


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秦直道遗迹


秦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秦始皇“治驰道”,以国都咸阳为中心,东达今山东、河北和辽宁,南抵今湖北、湖南,东南至今安徽、江苏和浙江。驰道路面极为宽阔,路基高厚,又用铁锤夯筑得坚实平稳,并在道旁栽种了树木。工程浩大、质量高超、兼顾绿化,实在令人惊叹。


秦始皇在位期间不仅修筑了多条驰道,而且在公元前212年开始修筑“直道”,“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至今秦直道仍然纵贯鄂尔多斯,基本沿15°方向南北向分布,地表遗迹分布于伊金霍洛旗、东胜区和达拉特旗。秦直道的修筑,对于防御匈奴的南下侵扰,密切鄂尔多斯高原与关中平原、北边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政治联系,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秦王朝在鄂尔多斯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为鄂尔多斯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鄂尔多斯成为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地区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此次开发堪称鄂尔多斯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农业)经济大开发”。

注释:1.白寿彝、高敏、安作璋:《中国通史·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2版。

🔻猜你喜欢🔻

观史 | 鄂尔多斯青铜时代

观史 | 鄂尔多斯新石器时代的中心——朱开沟遗址

观史|探秘乌兰木伦遗址


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鄂尔多斯发布

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148jt3j3&width=500&height=375&auto=0

温馨提示:“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城市形象宣传片,即日起在CCTV-4《海峡两岸》/CCTV-1/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放最新版本广告片。敬请留意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