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史 | 桌子山岩画——最古老的人类艺术创作
鄂尔多斯博物馆 甄自明
桌子山岩画,主要分布于桌子山脉西麓的诸多沟口内陡峭壁崖上,或者在山脉东侧丘陵高处盘石岩脉之上。桌子山主峰海拔高程2149米,山脉呈南北走向,长约75千米,山势雄伟,因其主峰山顶较平坦,远望似桌子状,故而得名,蒙古名为“乌仁都西”。
地理位置
桌子山岩画群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和乌海市的海勃湾区、海南区,主要分布在6个较为集中的地区,即召烧沟、苦菜沟、毛尔沟、苏白音沟、苏白音后沟和雀儿沟等6个地点。另外分布有岩画的地点还有:都斯拉其、黑龙贵、希尼乌苏、阿如希尼乌苏、查干浩绕、伊克布拉格、河渟布拉格、希日赫泊、阿塔盖、伊和莫锐、霍日根高勒、苏贝音阿木、特布兴高勒、哈沙图、骏扎布其尔、苏贝音额河、哈日哈达、乌兰哈达、塔本陶乐盖、阿门乌苏等。单体岩画超过2000幅。❶
岩画内容
题材内容主要有图腾崇拜、动物、猎牧生活、天体、人体和藏传佛教等类型。图腾崇拜岩画,有表现自然崇拜太阳神类人面像、神灵崇拜类人面像、生殖崇拜类人面像、巫术面具与首领崇拜类人面像,鹿、马等。动物岩画,有北山羊、岩羊、盘羊、鹿、虎、豹、狼、狐、鸟、蛇等野生动物,和马、牛、骆驼、羊、犬、驴等家畜。猎牧生活岩画,有狩猎、放牧、祭祀、舞蹈、交媾等生产、生活场景。天体岩画有日、月、星辰、山体、水纹等。人体岩画有手印、男女人体、足印等。藏传佛教岩画,有古藏文、藏文六字真言、佛塔、法轮、梵文符号等。岩画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磨刻法、凿刻法和划刻法。❷
岩画年代
桌子山岩画群的年代上限应该在新石器时代,下限应该在明清时期。历史上曾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活动的匈奴、鲜卑、乌桓、突厥、回鹘、党项、契丹、蒙古等古代游牧民族都有可能是岩画的作者。在山区范围内随处可见的古藏文、藏文六字真言、佛塔、法轮、回鹘文、梵文符号等,带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是明清时期佛教信徒喇嘛们所刻的作品。
岩画命名
阿尔巴斯山各沟口的岩画,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岩画名称:“桌子山岩画”以阿尔巴斯山最高峰桌子山命名;“鄂托克岩画”与“鄂尔多斯岩画”以行政地名命名。“鄂托克”系蒙古语,“营部”之意,是元明两朝蒙古地区基层军政建制单位。鄂尔多斯原为蒙古部落名称,现为鄂尔多斯市行政建制名称。行政区划名称随时可以变动,作为地方岩画的固定名称随着时间推移很容易发生记忆混乱。北部阴山和西部贺兰山的岩画均以自然山体命名为“阴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现已约定俗成,被社会认可并固定下来。陈育宁先生认为,阿尔巴斯山位于鄂尔多斯台地西北,黄河几字形西套东侧,南北走向,北起杭锦旗巴音恩格尔苏木,中跨乌海市,南至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平均海拔1800米;阿尔巴斯山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东山脉长90千米,宽12-14千米,主峰桌子山,为今乌海市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两地界山;西山脉长30千米,宽9千米,主峰岗德尔山;岩画主要分布于阿尔巴斯山的各沟谷和半荒漠草原的丘陵岩石上,以“阿尔巴斯山岩画”命名较为妥帖❸。笔者认为桌子山岩画不能包含鄂托克旗其它山脉沟谷中的岩画,而这些山脉沟谷属于阿尔巴斯山的范围,故以“阿尔巴斯山岩画”命名较为准确,但是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因素,还是用惯用名桌子山岩画为宜。
重大价值
岩画是古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创作。是文字产生之前能够记载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载体。岩画、壁画是除史书、文献记载之外能够直观、形象、生动反映古人类生存状况的唯一资料。桌子山岩画,所发现的岩画均为磨刻或凿刻形成的阴线条构成的画面,笔法简洁、造型粗犷、构图朴实,具有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征,是研究鄂尔多斯地区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及自然环境变迁的极其珍贵的形象化史料❹。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
1. 2.纳·达楞古日布、巴特尔:《祖先的印记·鄂托克岩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3.陈育宁、汤晓芳:《关于阿尔巴斯岩画》,《鄂尔多斯学研究》2013年第1期。
4.张占霖主编:《鄂尔多斯文化·文物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来源:鄂尔多斯博物馆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148jt3j3&width=500&height=375&aut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