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闻 | 鄂尔多斯小伙成功捐出造血干细胞,称这是很自然的事不需要理由!
“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救人一命,能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一位陌生人,我觉得这是我的幸运。”
▲郝磊是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
今年35岁的郝磊是鄂尔多斯中心医院科研科负责学生工作的一位医务工作者(市中心医院为内蒙古医科大学鄂尔多斯临床学院),同时,他也是东胜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是鄂尔多斯市第6位、全国第533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郝磊是鄂尔多斯市第6位造血干细胞成功匹配捐献者
2015年8月的一个上午,郝磊突然接到东胜区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造血干细胞血样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并征求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挽救这位患者的生命。
郝磊听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介绍后,二话没说,郑重地回复“同意捐献”,并约定了采集高分辨血样进行检测配对的时间。
“陌生人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相符的几率大概是数十万分之一,初配合适的,能通过高配的也不到一半。”郝磊说,第二次采血后,他在网上查看了很多白血病相关的信息,他迫切地希望能够配型成功,帮到与他匹配成功的病人,尽管两人素未谋面。
一开始得知配对成功的时候,父亲很担心郝磊的身体,为了打消父亲的顾虑,郝磊上网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案例,并且让医院曾经同样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同事苏医生通过电话给父亲解释并没有什么不良后果,让老人家安心。
郝磊说:“当初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不就是为了哪天能救人一命吗?何况这是种难得的缘分,我可是另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单位也已经有捐献成功的身边案例了,到目前为止也都很好,你们不用担心。”父亲被儿子的执着善良所打动,虽有担心却再没能阻止郝磊的坚持。
▲郝磊经历了2次长达3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
“因为平时会喝酒,所以当时体检完检查出转氨酶过高,为了能将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状态,我坚持戒酒三个月使数值恢复正常。”郝磊回忆说,2015年12月,他入住北京海军总医院血液科,每天都要注射动员剂,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游离到血液中以方便采集。
“刚开始还好,后来几天身体会有不适,腰酸背痛,还有些头晕。不过想到能挽救一条生命,这些都算不得什么。”郝磊说。
▲郝磊共捐献160ML造血干细胞悬凝液
正式采集用了两天时间,郝磊经过两次长达3个多小时的血液分离、回输,一共16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凝液从郝磊的身体一点点采集进血袋,随后红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当即将这珍贵的“生命种子”交接给匹配对象方。
▲工作人员将“生命种子”交接给匹配患者方
郝磊告诉记者,能够有机会捐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并非偶然。上大学开始他就参加过无偿献血,并在2005年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十几年来,郝磊经常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坚持无偿献血,家中的献血证积攒了好几本。
“也不是刻意去做这件事,就是偶尔路过碰到了,就会去献。”在郝磊眼里,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会毫不犹豫去做。我还想告诉更多人,不要害怕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的捐献能够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爱心的传递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努力!”
▲市区两级红十字会迎接郝磊归来
从2016年至今,郝磊在医院组织了3次动员活动,动员了身边的同事和学生100余人一同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中。如今,他又积极投入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工作中,在鄂尔多斯市红十字会和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之间搭建桥梁,并计划在医院中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工作站,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这项事业中来。
▲2016年郝磊参加东胜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
▲2016年郝磊动员同事们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
▲2017年郝磊继续坚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宣传工作
据悉,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愈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实体瘤、遗传性及重度免疫性疾病的可靠方法。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的唯一方式,类似郝磊这种非血缘关系捐献成功的几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都意识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全市每年有1000余位志愿者主动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一队伍中来。医学研究与实践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身体本身不会有任何影响。
希望18至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的爱心人士踊跃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让爱心点燃更多生命的希望。
▶厉害了我的市一中!内蒙古20强高中之学科竞赛“省一”排行上独占鳌头
来源:东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