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库布其治沙:中国绿色发展的闪亮“名片”!
摘要:库布其治沙:中国绿色发展“名片” 经过近 40 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 6000 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 3200 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沙漠得以治理,库布其沙漠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库布其治沙:中国绿色发展“名片”
经过近 40 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 6000 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 3200 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沙漠得以治理,库布其沙漠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持续创新
在库布其治沙历程中,治沙人充分发挥创造力,结合实践,创新了一系列技术,极大提高了治沙效率和效果。这一系列技术主要有:微创气流法植树技术、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三耐”种质资源培育技术、甘草平移种植技术、大数据治沙技术、苦咸水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飞播与无人机治沙技术、原位土壤修复技术等。特别是微创气流法植树技术和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在植树造林技术领域具有革命性。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对土壤原生境扰动最小。
在杭锦旗的水生态项目,更是创新性地引黄河凌水至沙漠,从此“水患”变“水利”。水从沙里“走”一趟,就像下了一场及时雨。形成了11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36平方公里的湿地,形成沙水共存、沙中绿洲的壮美景观。利用每年的黄河凌水,可在库布其边缘形成一个自然绿化带。
产业富民
生态改善,生机盎然。通过企业产业化投资,库布其沙漠在生态治理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富民产业体系。
生态修复产业不断发展沙生植物,建设沙漠绿洲。库布其治沙团队种植甘草、沙柳、胡杨、羊柴、花棒等沙漠作物,绿化治理沙漠。通过不断的摸索,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积累了一整套治沙经验,建立了全球第一所企业创办沙漠研究院,建成了中国西北最大的种质资源库,研发了127项生态种植与产业技术,培育了1000多个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生态种子,采用“微创植树法”等技术,在保证治沙效果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沙漠绿化的效率。库布其沙漠已经形成了一个小气候,沙尘天气大幅度减少;沙漠里降水量逐年增多,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多。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官方发布的《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报告》,认定库布其30年来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80%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运用生物技术,形成生态产业链。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治沙植物沙柳、柠条、杨柴等灌木资源,充分发挥灌木林多重效益,库布其沙漠政企合力,重点打造了3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沙柳生产人造板、生物质发电为主导的林板、林电循环经济产业链。二是柠条、杨柴生产优质颗粒饲料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沙棘果、叶生产酱油醋、果汁、黄酮等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提升了林业发展层次、增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沙柳80%的枝条是优质木质化粗纤维,可加工成木浆造纸。东达集团从德国采购回适合沙柳特性的迪芬巴赫生产线,建成全国首家沙柳刨花板厂。以沙柳为原料,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科技环保的高密度沙柳刨花板,环保要求达到欧盟标准,销往区内外。项目总投资5.8亿元,年生产10万立方米,年利用沙柳13-15万吨,年产值2亿元人民币,年均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原料收购半径辐射250—300公里范围,可带动周边12万农牧民靠销售沙柳等可采木材增收脱贫致富。
生态光伏产业,首创板上发电,板下种草,版间养羊的“种树+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一体的生态光伏产业,发展生态能源。库布其沙漠拥有每年3180小时的日照光热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光伏和光热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起步于2010年的亿利生态光伏项目,总投资约109亿元,治沙面积7.8万亩,完全使用沙漠未利用荒沙地进行建设,规划光伏发电1GWp,目前,已建成并网发电310MWp。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的特点,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发热的同时,还在设备中间套种甘草中药材等沙漠经济植物,并养殖绵羊、灰雁等,进行立体化发展。目前,该项目一期310兆瓦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2017年启动的“光伏板清洗+光伏板下种植牧草”光伏扶贫项目,带动沙区建档立卡的57户贫困户精准脱贫。目前,生态光伏治沙项目已成功输出到河北坝上、甘肃、新疆等受荒漠化困扰的地区。
依托植被恢复,发展新型养殖业,打造生态牧业链。依托生态建设成果示范养殖,实现“农、林、牧、草”良性互动。防风固沙的优质树种沙柳,20%的叶子和嫩枝条与农作物秸秆、苜蓿等草本植物可配制成优质饲料—用于圈养绒山羊。东达集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25万只舍饲绒山羊基地,形成了沙产业种、养、加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除牛羊以外,最典型的是东达集团以獭兔养殖为主,形成的獭兔、貂、貉子、狐狸、狼产业链。链条内各自的下脚料依次喂食,循环互补利用。
种植沙生的苁蓉、甘草等中药材,延伸生态健康产业链。甘草是治沙先锋植物,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用植物,其根部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亿利集团提供的数据称,让甘草“躺着长”,较原来竖着长,绿化沙漠的面积能从0.1平方米提高到1平方米,沙漠治理面积和效率可以实现十倍增长。依托甘草资源,生产甘草良咽、复方甘草片等药材,从甘草中可以提取出甘草新苷等甜味剂截至目前,库布其沙漠的甘草种植面积累计达220万亩,每亩甘草可创收400-450元,带动1800多户、5000多人成功脱贫。
打造沙漠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体验和认知沙漠。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依托沙漠绿洲的生态治理、豪华完善的硬件服务设施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沙漠生态旅游度假圣地,天鹅湖、敖包神树都吸引了大量游客。随着沙漠绿了,路通了,游客多了,不少牧民在牧民新村开办牧家乐餐饮接待旅游团,提供骆驼穿沙摩托车出租给游客。在库布其,经过政府、企业的培训和引导,近1500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服务业,户均年收入10 万多元,人均超过3万元。
绿色名片
沙漠化并非不能遏制,荒漠化并非不能治理。而要破解荒漠化难题,需要实现多方协同参与。既要实现“科技、产业、生态、富民”的协同,做到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和公益化的密切结合,又应做到政府、企业、当地百姓的协同共治。
2014年,库布其沙漠被联合国确定为全球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年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均在鄂尔多斯召开。期间,与会代表对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成就,对库布其治沙实践和库布其模式表示肯定,希望将库布其治沙成功案例带到他们的国家。
执着坚守、不懈治理,库布其治沙人探索实践出的成功且可持续发展的“库布其模式”,在为我国生态建设留下宝贵财富的同时,亦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带去希望。
▶从北疆“强三角”迈向“增长极”!呼包鄂高质量发展龙头效应凸显!
来源: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