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原创·文说 | 《老屋》——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发布君发现,鄂尔多斯可真是高手在民间啊,很多本土创作者在文艺创作、影视制作等多方面都展现出较高水平,一些作品更是在创新创意、策划设计上表现突出,彰显出了时代精神和蒙元文化的地方特色。

咱鄂尔多斯创作氛围如此活跃,怎么能不给本土文学艺术领域的大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呢!

这不,鄂尔多斯发布与关注鄂尔多斯的文学艺术创作大咖们联合推出《我的原创》栏目,无论是歌曲、摄影、散文、视频等等其他各种形式,只要是讲述鄂尔多斯故事的原创作品都可以来投稿!作品一经选用,将在鄂尔多斯发布微博、微信、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平台进行全网推广!

无论是业余作者还是专业团队,《我的原创》栏目都是最适合展示鄂尔多斯原创作品的平台,欢迎广大创作者踊跃投稿!展示你的才华,释放的你风采!

P.S.近期发布君收到大量投稿,无暇一一回复,需要进一步修改的稿件我们会通过电话或邮件通知,无回复即好消息~请耐心等待并持续关注鄂尔多斯发布每日推送!


老屋


图文/乔五厚



有人说月是故乡明,也有人说家乡的水是最甜的,而我要说家乡的老屋是最美的,是我成长中最好的“伙伴”。现在看来老屋就是一幢普通的房子,在我的心目中老屋就是一部家族史、一面永往直前的伟大旗帜。



我的家乡是在伊金霍洛旗的西北部,这里是半农半畜,常年干旱缺水。家乡的北面是一片很稠密的柳树林,南面则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老屋位于柳树林和草场之间,院子里也有五颗笔直的榆树,门前并排着几行白杨。春天到了,树木上的叶子开始发芽、抽叶……,东西两边的田地里郁郁葱葱,这时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说起老屋就是一座砖混泥结构的房子,也就用泥土建成的主体,再用蓝色的砖头在门面砌墙,远远的看去就好像是纯砖房,房顶是用椽梁支撑着。房子有正房一幢,旁边也有一幢,窗户是面向西的,其它地方则是用泥土铸起的若干小房间,是用来储藏东西的,有的放糜子,有的放碳的,还有一间是放石磨的,再就是猪羊圈等,总体占地面积较大。老屋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期中一幢是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也是考虑到了家里人口多,所以修建的较大一些。据父亲所说当时算的上是好房子了,我想当时是改革开放之前,大部分村民居住土房屋,而父亲在门面上加了一层蓝砖,也算是当时一道引人的目光吧,尤其是在较为落后的伊金霍洛旗西北部。家里兄弟姊妹众多,而父亲则是每天指挥着家人们劳动干活,一大家子总得维持生计,吃的就是产自田里,无论是村里的集体经济活动,还是包产到户的田地里,一家人干活全员出动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白天干活晚上回来带着疲倦的身体躺在炕上,哥哥姐姐们更是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绕着老屋跑着、追逐着,翌日继续去田里忙碌……,老屋里外不知留下了多少欢声笑语!




历史车轮悄然向前,车轮留下的脚印却成了一条人间抹不去的情感之路,老屋便是这条道路上的一个抹不去的身影。在集体经济的时代,在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中,劳动力成为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里姐姐为大,自然成为劳动力的主力,为了一家人她放弃了上学学习的机会,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帮着父亲盖好了老屋,集体田里,自留地里留下她的青春年华,寒来暑往、年年岁岁不停地忙碌着,家里家外干起活来毫不逊色于男人们。80年代初,西北地区包产到户,家里因为人口多自然的多分到了一部分土地,从此我们的田地里更忙碌了,干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年后,我出生在老屋中,哥哥姐姐们干完活,或是放学回来,屋里又增添了几分欢声笑语。没过多久,姐姐出嫁了,2岁的我当然是不能形容姐姐当时出嫁离开老屋的情景了,这一切只有老屋是看在眼里的,犹如母亲的目光目送姐姐出嫁到另外一个地方。此后,正在上学的大哥忍痛放弃学业,读完七年级后回到家里担负起姐姐的角色。而父亲除了田里,还得看护那片自己亲手种下的柳树林,志愿当了一名护林员,职责就是防止人们乱砍滥伐。


春夏秋冬,老屋里仍是欢声笑语的,只是少了姐姐一人。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起步阶段,此时西北风的歌声从草原上飘荡起来,人们唱着黄土高坡,喊着信天游,南来北往的人越来越多……。不久大哥也成家了,自己要创立家业了,二哥自己每天坚持走上十几里路去上学,终于以全乡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师(即原伊克昭盟师范学院),这在当时来说简直是百里挑一的选拔人才,这下把全家人高兴的。大哥骑自行车带着二哥行走了一百多里路,带着老屋的希望、带着全家人的嘱托踏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院校……,几年后三哥同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首府一所金融院校,也离开了老屋,踏上了去异地求学的征程,“老乔家出人才啦,看看人家的德行,”周边邻居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在那个年代农家的子弟考学便是唯一的一条通向城市的道路,若考试考中便是“寒门出贵子”,老屋见证了这一切。


岁月滚滚向前,在80年代末人们不仅唱着黄土高坡,还穿起了牛子裤等,黑白电视走进了更多的人家里,孙悟空、诸葛亮等英雄人物挂在人们的嘴边,也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农村的新房也源源不断的建成,一些年轻人也在来往于乡村和城市之间,“下海”这个词也随之出现。经不住岁月的风吹雨打,老屋略显沧桑,唯一让老屋充满欢声的是过年过节,我和老屋一样期盼着过年过节,因为外出求学或出嫁的兄弟姊妹们聚在一起,老屋里一下子响起往日的欢声笑语。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有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正如老屋里所发生的一切,我的童年经历了80年代,在老屋里欢呼,在老屋外奔跑,在田地里看着家人们热火朝天的干活,童年就是一幅动感十足的画面,带着我走进那五彩斑斓的世界,感受着浓浓的时代气息。90年代初哥哥姐姐们外出求学,接着就是成家立业,四哥也以优异的成绩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父亲的期望中,走出了老屋、走出了乡里、走向自己希望的人生。而我也行走在村小学与老屋之间,每天迎着太阳上学,迎着夕阳回家,朗朗书声代替无忧无虑的欢呼声,翻过学校那个沙坡便看见坐落在北方的老屋,像是等待远方游子归来。天有不测风云,母亲干活时突然感到头晕,回到家里躺在炕上,再也没有醒过来,母亲走了,走的很坦然,也许是一生养育儿女太多了,感到太累了,我哭的轰天动地。那一年的五月让我终生难以忘怀,我失去了亲爱的母亲,老屋失去了一位善良的女主人。从此,老屋里的说话声更少了、人数也少了,迷迷茫茫的我每天往返于家校之间。一年以后,二姐离开了老屋出嫁到了他乡,父亲除了地里、田里还担当起了干家务活的重任,他每天往返于林地、田里、家中,此后老屋里变得更加宁静。“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树都根连根”,一首《亚洲雄风》打破了老屋宁静的夜晚,打破了我的沉默,收音机里不停着传出“市场经济”这个词,具体含义我不理解,我只听说镇上有个市场,那里卖好多东西。


太阳东升西落,每天都是新的,而老屋在市场经济兴起的时代显得苍老了,屋里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从母亲走了后,父亲更是沉默寡言,喝酒的次数更多了,好心的邻居们经常留着父亲吃饭,甚至送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过来。父亲从未做过饭的,因为我要到村里学校上学,硬是做出早饭来,烩菜、炒鸡蛋、炒土豆条等,虽然有时酸菜没有切好,长长的菜叶子,还有半生不熟的捞黄米饭,不过吃饱后我就感觉有用不完的力气。有一种味道至今难以忘怀,那就是羊奶泡米饭,说到羊奶泡饭,我真的不知怎么感谢父亲的良苦用心,那时家里养了几十只羊,每天晚上在羊进圈之前把小羊羔和羊妈妈分别圈在两个圈里,等第二天父亲便在羊妈妈身上挤下了羊奶,而且是绵羊奶,与牛奶相比更稠,营养更好,挤完奶后在锅里热出来泡饭吃,那味道芳香悠长,具体吃了几年我不记得了,现在看看我强壮的身体,也得感谢那些小羊羔了。小学时代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接下来上初中需要到乡里住校去,老屋里只剩下父亲一个人了,一次,周六回家时,他给我拿了钱和炒米,说自己要去外走走,我在后面远远的看见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心中黯然泪下。又站在老屋前,看着老屋的脸上皱纹,压抑不住的感慨跃然而上,岁月啊,真是一把无情的刀,带走了母亲,压弯了父亲的背,增添了一丝丝白发;带走了往日的欢声,刷老了老屋的容颜,留下一条记忆的长线。

 



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从出生就开始了奋斗的征程,幼儿童年时代父母辛勤付出,照顾我们茁壮成长,接下来的“十年寒窗、求学工作、结婚生子”的过程,我们继承了父母的做法,继续奋斗。我想这是人类奋斗精神的一种传承吧!既然幸福是奋斗出来了,我想人的青春只有奋斗才会亮丽发光的,没有奋斗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新千年之时,我由初中升学到高中,再一次远离老屋,在老屋里,我真不知道父亲与老屋是怎么度过的,老屋是父亲亲手建造的,此时他们相依相伴,他们在青春时奋斗过,汗水洒在了老屋旁边的黄土地上、洒在了他们的朴实无华的内心深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世纪初党和国家提出的响亮的口号,让无数农民兴奋不已。此时,一曲《走进新时代》唱遍大江南北,接着取消了农业税,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人们怀着豪迈的心情向属于自己的梦想奋斗。老屋在新农村的号角中已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了!而我在紧张的复习着,迎接高考,而就在高考前一个月,与老屋相依相伴的父亲却永远的走了,从发病到医院再到家里只用了短短的两天时间,这真是晴天霹雳,那年五一回去见过父亲没想到那是最后一面。我在学校请好假离开回到家时,父亲已经静静地躺在了老屋的一旁,之后永远躺在了自己曾经种下的柳树林里。我想也许是老屋伤心欲绝,在父亲走了后随之也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留下了一些残垣断壁,只是原来老屋门前的花草和屋后的柳树林年年绿意盎然。


“他乡游子梦,老屋故园情,” 离开老屋已十几年了,梦里常出现老屋的身影,每年清明和冬至在各地的兄弟姐妹们返回老家,祭祖扫墓,经过老屋留下的残垣断壁前走走停停,追忆往日的时光。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我真希望自己能回到童年时代、回到老屋里生活学习,这只能是在记忆里了。老屋就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一路前行;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目送孩子远行,祈盼儿女平安健康快乐回来……。


啊,故乡的老屋!



乔五厚

作者简介


男,1981年出生,现在伊金霍洛旗高级中学任教,教学工作十余年,时常写诗作词,不为名利,但求用一颗赤诚之心助推教育发展,用教育力量促进民族复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鄂尔多斯发布立场。


《我的原创》栏目征稿启事

01

征集内容

鄂尔多斯本土作家、艺术家的原创作品,所有与鄂尔多斯有关的原创音频、视频、文章、摄影、摄像作品。

02

作品用途

经筛选后的作品将在“鄂尔多斯发布”微信公众号《我的原创》栏目登载,优秀作品不仅在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所有新媒体平台发布,还将进行全网推广。

03

作品要求

1.视频拍摄设备不限,格式为网络通用格式(mp4、mov、mpg等),时长在1分钟以上;

2.图片作品画面清晰,张数不限,多张图片请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压缩发送至邮箱;

3.音频格式为mp3、wmv等常用格式;

4.文章请用Word文档doc格式发送;

5.请务必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附1-2张个人生活照;

6.作品投稿请附简要说明,包括作品名称、简介;

7.所有投稿作者必须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版权纠纷,若因所投作品引发法律纠纷,由作者承担全部责任。

04

投稿方式

邮箱:343738383@qq.com

联系方式:0477-8587110

我的原创·文说 | 心无所系,走到哪里都是走过场;心有所属,住到哪里都是终南山

我的原创·文说 | 为了你,我愿意——一位80后妈妈的儿童节告白

我的原创·文说 | 让奋斗成为青春最美的注脚!

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鄂尔多斯发布

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