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 | 男童被狗咬13天后去世!为什么打了狂犬病疫苗还会死亡?答案在这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普中国 Author 黄佳

本文专家:黄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昨日,网上一则小男孩被狗咬伤后去世的新闻令大家心有余悸。小唐租住在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的城乡结合部,9月5日,儿子在家门口的路上被黄色土狗咬伤,之后虽然紧急送去医院打狂犬疫苗,可还是在距离最后一针只有两天的时候,突然狂犬病发,于9月19日零点死亡。



此事一出,网上一片哗然,惋惜的同时人们也在疑惑,明明都已经打了狂犬病疫苗,为什么还是会发病呢?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狂犬病”和“狂犬疫苗”那些事儿~



重识“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可造成严重脑炎。


狂犬病的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唾液和体液中,绝大部分通过咬伤传播。它之所以称为“狂”,在于很多时候它会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别活跃,在没有被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展现其他不寻常的行为。



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当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谵妄、恐水等情况时,几乎必然死亡,通常死亡的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被病毒破坏。


并且,根据咬伤部位的不同,距离中枢神经越近,被感染后发病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大,据记录,狂犬病的潜伏期从4天到6年不等。


由于头面部距离中枢神经很近,因此咬伤后潜伏期短,发病死亡率高。遗憾的是狂犬病往往只有在症状出现后方可确诊,但是此时中枢神经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后续的治疗也几乎是回天乏力。



被质疑的“疫苗”


既然发病后再进行治疗已经几乎无效,那为什么被狗咬伤后还要去打针呢?


实际上,狂犬病疫苗主要可以分为减毒抗原和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两类。其中前者注射后,可以刺激人或者动物本身产生抗体,只是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两周以上;而后者则是从已经产生抗体的血清中提炼出来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直接结合、“杀死”狂犬病毒,如果足量浸润注射在伤口部位,则可以有效减少该区域残留的狂犬病毒数量。



此次事件结合前段时间疫苗的新闻,自然会有不少人质疑这次的死亡是否和疫苗质量有关。虽然疫苗的具体情况还有待继续查明,但从小唐儿子短短数天发病并死亡的过程来看,感染部位过于接近中枢,即使注射了质量可靠的疫苗,恐怕也很难避免悲剧的发生。



那还有必要再打“狂犬病疫苗”吗?


在中国,被犬类咬伤后,医生常规都会建议打狂犬病疫苗,并且需要接种5次。其实,这种“狗发病,人打针”的治疗方式,在国际社会上并不被完全认同…



例如在美国,大概每年有一百多万人会被咬伤,然而真正打疫苗的却仅有一万多人。至于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对犬类的疫苗接种落实的较为彻底全面。有研究报告指出,犬类只要能达到70%的免疫率,就能有效阻止狂犬病的传播。


另一方面,医生的治疗理念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健康犬类是不会传染狂犬病的,因此推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10天观察法”。



所谓“10天观察法”,是指在进行伤口的处理消毒之后,最好能对咬人的狗或猫进行隔离观察,如果狗或猫在咬伤人后10天内还没有死去,就证明咬人的狗或者猫唾液中是不含有狂犬病毒的。


其研究证明,只有在狗或猫死亡的前几天才是狂犬病传染期,被咬才会有危险,因此在观察期间如果猫狗死去,则人可以补打狂犬病疫苗。



在国内,曾有报道指出,健康犬中也有2%~6%的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因此为了更全面的避免这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疾控中心推荐的诊疗建议依然是需要接种疫苗,如果运气不好中招了,至少疫苗可以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做的可能不是最优的,但我们的预防却是最全面的。



所以说,如果下次你看到恶犬当道,记住一定不要挑衅、不要对视,尽可能远离危险的场所,毕竟如果没有被病犬咬伤,狂犬病神马的也就自然与你无关。




科普|What?鸡皮疙瘩居然能反映身心健康?科学的解释在此

科普 | "无糖月饼"真的没糖?"保健月饼"真的健康?中秋节吃月饼,这些事你需要知道

科普 | 网传"柿子+螃蟹=毒药?"是真是假?这些事情需要你知道


来源:科普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