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五)
导语:
在鄂尔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它源于陕西西北定边县境内,流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然后从巴图湾村东折流入陕北境内,与响水河汇合后向东南方向流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在地层松散的毛乌素沙漠上,冲刷出一条宽阔幽深的“U”字形河谷。这条河流就被称为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
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至少有45种以上,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化石之乡”。这些萨拉乌苏文化遗物和共存的动物群表明,萨拉乌苏河一带,曾经有很多的淡水湖,那里水草和森林茂盛,成群的动物活跃其间。生活在河湖两岸的“河套人”就是在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为人类的历史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土学者杨道尔吉长期致力于北方草原文化的研究及创作,他将通过系列文章来为我们释读关于萨拉乌苏河的科学研究史。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五)
作者/杨道尔吉
今天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告诉我们: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集动物、植物、地质、古生物、古人类等多学科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建立最早、藏品最丰富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也是中西文化的结晶。
让我们接续上一集,继续了解——
1939年8月,天津遭受特大水灾。北疆博物院一楼被淹,水深一米。
1940年6月,罗学宾和德日进建立了“北京地质生物研究所”。他们把北疆博物院的重要标本、仪器及图书资料转移到北平使馆区的东郊民巷台基厂三条三号。
因为战争原因,这一年,北疆博物院南楼藏品全部搬进北楼,把南楼借给天津工商学院(法国教会大学)使用,把北楼一层、二层借给工商附中(法国教会中学)做学生宿舍。北疆博物院仅留陈列室和三楼标本库房。博物院的日常事务管理由在工商学院任职的法国神甫盖斯杰负责。
1941~1944年,二战升级。北疆博物院停止开展工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恢复建制,裴文中先生负责。罗学宾和德日进同时接到教会指令,让他们回国。临行前,他们将存放在北平地质生物研究所的北疆博物院藏品交由裴文中代管,共11775件。
1951年,恢复北疆博物院业务。先后由津沽大学法籍教授明兴礼神甫、津沽大学地理学教授董绍良担任北疆博物院主任。
1952年6~11月,天津人民政府接收北疆博物院,更名为天津人民科学馆。
1957年,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
1959年,天津自然博物馆在马场道206号另外修缮建设展览陈列厅。北疆博物院旧址的陈列室改成了标本室,不再对外开放。
随着城市的变迁,北疆博物院这组法式旧楼静静地躲藏在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校院内(河西区马场道11号),任由风吹雨打,默默无闻。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很巧,也是桑志华来华进行科考活动100周年。天津自然博物馆以此为契机,将一直用作库房的北疆博物院从封存状态中唤醒。邀集中外学者深入研究,恢复原貌,用馆藏文物及其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呈现一个百年博物馆的浑厚面貌。
2016年1月22日,北疆博物院重新对外开放。北疆博物院以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历史风貌重点保护建筑的欧式建筑外姿,再一次引起游客的关注。而在里边的展厅,那些密密麻麻的标本卡片上,时不时会跳出“萨拉乌苏河”的字样。
〖待续〗
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鄂尔多斯发布
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