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安丨全网都被他圈粉!92岁仍在“打卡”上班,这位北大人是真正的时代楷模

河南日报 2020-02-12



新中国成立70年

一位北大校友的工龄也达到了70年

92岁高龄的陈俊武

为新中国的石化工业奋斗了一生

至今仍在“打卡”上班


▲陈俊武院士在现场检查作业(2010年6月13日摄)。 新华社发


从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的飞机、坦克

到日常行驶在路上的汽车

在我国70%的汽油和30%的柴油

都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

陈俊武正是这项关键技术的奠基人


▲陈俊武院士(左二)在陕西华县甲醇制烯烃(DMTO)工业试验现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近日,中宣部授予

北大校友陈俊武“时代楷模”称号

不久前

20位北大校友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陈俊武也名列其中

《新闻联播》多次为他点赞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与共和国风雨兼程70年

他的生命底色上

已深深镌刻了新中国的时代缩影

我们一起走近他在石油化工领域的

奋斗旅程


▲CCTV-1《时代楷模发布厅》报道陈俊武的事迹


▲陈俊武获颁“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



陈俊武的学生时代在北大度过

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的他

把兴趣关注到化学工程

除了指定教科书外

他还自学了许多化工专著

陈俊武与石油结缘于一次参观

当时读大二的他

看到了日本人留下的一家页岩油炼厂

侵略者凭借先进技术在战争中屡占上风

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也埋下了要用石油报国的决心



1948年,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

拿着滚烫的北大毕业证书

这位高材生的选择

却让周围的亲朋好友“大跌眼镜”

1949年,在那个举国欢腾的十月

时年22岁的陈俊武背起行囊

历时两个月、辗转8000多公里

从福州老家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辽宁抚顺

他成为了人造石油厂里的一名技术员

心无旁骛,一心投入工作



那时候,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炼化产业

几乎一片空白

头十年,陈俊武的每次技术创新看似微小

但积跬步以至千里

中国石化工业的历史性变革

正在悄然发生

对于陈俊武而言

他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

已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上世纪60年代初期

大庆油田投入开发

我国石油工业由人造石油转向天然石油

可这一步,走的却是举步维艰

大庆石油成分复杂、厚重粘稠

让汽油、柴油产率难以提升

苏联专家的临时撤退让研究陷入困境

摆在陈俊武和同事面前的困难

才显露冰山一角



面对国内天然石油加工与提炼技术的空白

对于这样一个从未涉及过的炼油领域

陈俊武近乎疯狂地攻关新技术

他干脆住在抚顺工厂里

两三个礼拜不回家是家常便饭

为了让新技术尽快投产

他带领技术人员经历了1460个日夜奋战

1000多张图纸的前后修改


▲陈俊武院士(中)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讨论甲醇制烯烃(DMTO)试验数据(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65年5月5日

这是一个载入新中国历史的日子

由中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投产成功

助力中国炼油技术跨越20年

大幅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基本结束了我国依靠进口汽油和柴油的被动局面

被称为

中国炼油工业的第一朵“金花”

许多人知道了陈俊武的名字

称他为

中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1969年底

中国开始三线建设

石油工业部由抚顺设计院搬迁到豫西山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运动

陈俊武带着那些珍贵的研究资料

落脚到一个条件简陋的山沟里



在难以想象的艰苦科研环境中

陈俊武未曾抱怨

继续抓紧研究工作

不让中国落后一分



1978年,终于迎来“科学的春天”

陈俊武受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

心中的热情被层层点燃

全身心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中


1982年

“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顺利建成投产

一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当年就回收4000多万元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极其复杂的研制和试验过程

陈俊武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陈俊武曾说

搞科研的工作人员

需要什么就学什么

要想研究天然石油的深度炼制

需要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

第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就是语言

为此,陈俊武自学了

英语、俄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

为了顺利考察国外先进技术

他只用了三个月就能用西班牙语阅读材料

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陈俊武院士(前左)在内蒙古包头甲醇制烯烃(DMTO)现场检查作业(2010年6月13日摄)。 新华社发


炼油催化裂化技术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无数个挑灯夜读

无数个夙夜不懈

一沓沓设计图、一叠叠数据

都不动声色地显示着

陈俊武与他的团队所付出的艰辛


▲陈俊武院士(左)在郑州大学为研究生颁发优秀论文奖(2016年3月26日摄)。 新华社发



1990年

陈俊武退休了

但他一刻也未曾离开能源领域

著书、立说、育人

一样不落


他的著作《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

2015年第三版出刊发行

252万字、1606页

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

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搭起桥梁



他的学生,有数不清的行业精英

在陈俊武主办的高研班中

他为每位同学个性定制了300余页的作业

这里面涵盖了数不清的表格与数据

每项他都得逐一计算

工作量是学生的数倍



陈俊武说

不能允许自己培养一个半成品交给国家和社会

今天,由这些学员负责的项目

已经超过80个

每年创收超60亿元



2000年前后的十余年间

迈入古稀之年的陈俊武

仍然心系国家能源安全

殚精竭虑地研究国家石油替代战略

下决心解决中国石油依赖进口

这一“卡脖子”问题



2010年8月8日

甲醛制烯烃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

成为连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桥梁

这项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

让中国的技术水平屹立世界潮头

陈俊武作为试验装置的技术指导

和工程设计牵头人

为筑牢国家能源安全基石

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从22岁投入石油工业

到92岁步入耄耋之年

陈俊武一直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为国探路,斗志从未消减


这七十年

他与共和国共同成长

见证了这石油事业的高潮与低谷

亲历了中国七十载的发展与荣光


有人问

陈俊武这么拼的原因是什么?

他只回答了四个字

“国家需要”



“人生在世,不过七八十年,

为了活得有意义,

对社会的奉献要大于索取,

一生才灿烂辉煌。

我们应该在这短暂的‘人间世’中,

做个有意义的‘世间人’,

才无愧对自己的一生。


这是陈俊武的自白

工龄70年

他始终不忘报国初心

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时代楷模”


人物名片


陈俊武
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
陈俊武,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3月生,福建福州人,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石化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
先后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套年产60万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第一套年产12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及时解决催化剂损耗大的技术难题,开创国内首次大型流态化工业测试技术。
主持设计的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优秀设计金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大家都在看



☞最新发布!全国百强县市、百强区出炉,河南这些地方上榜!
☞全国首批!河南入选试点,承担三项任务!
☞【视频】一天24小时,商丘在发生什么?
☞《中国机长》原型真实录音曝光,这些细节细思极恐

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人民网、央视新闻、北京大学


责编:惠晓晗 谢丛蔓 

喜欢就点亮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