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端午节,品味国人的浪漫和文脉

河南日报 2023-11-16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今日端午, 又到了划龙舟、吃粽子的时节。来,让我们一起品味国人的浪漫情怀和绵长文脉。



端午寻根 文脉绵长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棹影斡波、鼓声劈浪中举行龙舟赛,品尝软糯可口的香粽,门上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生动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
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端午习俗 传承千年


五月五,过端午,挂香包,插艾草。

“很多地方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将香包佩戴在腰间、胸前,可驱邪避暑。”端午前,80多岁的王秀英缠丝绕线,精心制作小香包。王秀英手上的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代表作品。
王秀英和孙女孙歌尧展示“针棒香包”制作技艺。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马庄村,走进村里的香包制作室,买下一个王秀英制作的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
这让王秀英很触动:“总书记的‘捧场’让我很受鼓舞、更有自信,下定决心好好传承。”
和“徐州香包”一样,端午习俗代代传承。
香囊或方或圆,粽子有咸有甜,龙舟可长可短……我国各地端午习俗不尽相同,却都寄托了人们驱邪避疫、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承载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诉说着一个千年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节庆文化。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进入新时代,包括端午在内的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上,龙舟作为展示项目亮相奥运赛场,标志着龙舟启动了入奥程序。与传统龙舟相比,精心研发出的竞技型龙舟更具设计感和速度感。今年,龙舟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也将亮相杭州亚运会赛场。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端午节文化习俗在不断传承中创新发展。
文化基因 植根内心


端午节,道一声端午安康。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毒虫滋生、瘟瘴易发,正是“祛病防疫”的关键期。东汉文献中就有关于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病防疫的记载。端午节传递着人们对风调雨顺、生命健康的强烈愿望,也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
天人合一、万物并育,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
端午佳节,龙舟竞渡,源自古代龙图腾祭祀的仪式。从最初的祈求福佑到如今成为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其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涵一脉相承。
近日,来自中国台湾彰化的屈氏后裔与湖北宜昌秭归屈原故里的屈氏后裔相聚一堂,共话端午、共祭屈原、共叙乡情。
不久前,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传承千年的端午节所体现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深情告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为波澜壮阔的时代长河注入源头活水。
精神血脉 赓续不绝


粽叶飘香,又念屈原,这是端午绵长的文脉,也是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发出了宏远的“求索之问”。他的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赓续不绝。
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屈原的名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风雨无阻、勇敢前进。
2013年6月12日,恰逢端午佳节,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吃上了美味的粽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引用屈原这句话激励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十多年来,“上下求索”在中华大地化为不断向改革深水区进发、不断向创新创造进军、不断向困难挑战进击的生动实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成为人们前行的姿态,“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砥砺了中华儿女的优良品格。
粽香氤氲的家国情怀熔铸在中华民族精神血脉里,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中国人民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啥是龙舟?



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提到端午元素,除了大家年年争论的甜咸粽子,就数赛龙舟最出名了。作为端午时节重要的文化活动和竞技运动,赛龙舟其实不只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划划船那样简单。

 

 


品读端午





河南粽子香飘海外


本报记者 孙静


又到端午粽飘香,遥寄游子解思乡。记者6月20日从郑州海关获悉,今年以来,该关共监管保障河南出口八宝粽、蜜枣粽等277.5吨,货值517.2万元,出口市场涵盖美国、日本、沙特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河南美食持续丰富“世界餐桌”,其中,粽子出口需求一路高涨。为推动全省更多特色优质粽子品类走出国门,郑州海关多措并举,助力粽子生产企业出口“换挡提速”。

    

日前,思念食品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一批440箱、2.1吨的速冻粽子,在历经20余天的航程后,运抵悉尼港。“多亏了郑州海关签发的官方卫生证书作为‘护照’,我们这批货物才能按照澳方进口要求快速通关,赶在端午节前顺利进入澳方市场。”思念食品外贸经理杨桦说。

    

据了解,国外许多国家对食品进口都有着严格的限制标准,除了产品质量,标签、封装方式等也均有相关要求,且会动态调整,若企业了解信息不及时,货物达不到进口国标准,抵港后便无法通关,会造成较大受损。

    

为帮助企业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郑州海关主动收集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准确掌握糯米、豆类、肉、蛋等粽子主要原料的要求,及时指导企业合规生产。通过开展转基因、兽药残留、微生物和污染物等安全卫生项目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进口国相关要求。此外,为保障出口粽子以最快速度通关,郑州海关为企业提供“7×24”预约通关服务,并采取“提前申报”“预约查检”“证书云签发”等智慧手段,提升粽子通关效率。

    

“在助力本土粽子‘走出去’的同时,我们更要推动本土粽子品牌‘走出去’,进一步增强河南食品企业的海外竞争力。”郑州海关食品安全处处长沈莉介绍,为加强对河南知名食品品牌出海的保护,郑州海关主动送政策上门,向知名食品企业宣讲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政策和用处,从权利人审核到具体IP备案申请,指导企业完成商标权备案,为“河南牌”粽子出海贴上“护身符”。



一株草撬动百亿产业



本报记者 刘晓阳

    

每到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有使用艾草的习惯,或插于大门之上,或制作成香囊。

    

6月20日,在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在产品展销大厅,艾条、艾柱、按摩精油、洗护产品、艾绒家纺、艾灸家具……各种艾草产品琳琅满目。“我们的艾产品供不应求,尤其是节日临近,订单更是呈现‘井喷’状态,生产线几乎没停过。”该公司负责人查洪付说。


 “品质是决定艾草药效的关键。品种、产地、栽培技术、药材生长年限、药用部位、采收时间和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都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梁慧珍说。

    

长期以来,南阳艾草生产大多延续传统的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种苗混杂、退化、水蒿严重、抗病性差等现象。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及其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成为制约艾草产业规范化生产、艾产品提质的瓶颈。

    

近年来,在河南省重大专项“道地宛药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省“四优四化”优质中药材专项支持下,省农科院集聚市县各级农科系统专家,协同攻关,先后选育出“郑艾2号”“郑艾3号”“郑艾14号”“南阳艾8号”“南阳艾9号”等艾草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出绒率高、挥发油含量高、产量高,满足了不少艾加工企业的生产需求。

    

“只有加强对种植、加工、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药材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梁慧珍说。针对当前艾草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混杂、退化等问题,省农科院中药材专家团队在南阳等地示范推广精准除杂、倒茬重栽、平茬促壮等标准化种植技术,促使示范田艾草植株整齐度高,利于机械化采收,实现艾草从种植到收获各个关键生产环节的标准化,从源头上为艾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原料。


科技赋能推动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南阳,一株艾草撬动一条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带,并朝着一、二、三产业融合态势发展。南阳艾草种植面积达30万亩,“南阳艾”产业原料生产占全国85%以上,各类艾制品生产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南阳宛艾”区域品牌正在逐步打响。

    

除了南阳,我省还有多个地方也有艾草种植。汤阴北艾,也称九头仙艾,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汤阴、洛阳、平顶山、济源、驻马店等地均有分布。梁慧珍告诉记者,随着近年艾草在国内市场出现消费热潮,艾草产业已逐渐成为我省多地带动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来河南“粽”享嗨玩



本报记者 温小娟


今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假期,河南多个文化文博场馆、旅游景区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观众游客体验端午节里浓浓的文化味儿。

    

让观众充满期待的是,6月22日端午节当天,河南博物院首次夜间开放,举办“端午夜未央”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挑选了三个展厅开放,同时开展文物打卡盖章、“华服来潮”换装秀、华夏古乐端午诗乐会、“饕饕食集”等丰富多彩的互动品鉴项目,还有宋代点茶、端午香道等深度体验,让观众在端午之夜沉浸在馆中——“寻龙”“赏乐”“着华服”“品美食”,领略端午文化内涵的传承,享受一场独特的文化盛宴。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于一体的民俗节日。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专门推出“探”仰韶、“折”香囊、“编”彩绳、“绘”凉扇等活动,在讲解员带领下,观众可在博物馆里探寻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亲手制作小香囊,编制五彩花绳、制作清凉扇,为家人祈福纳吉。


    

端午节期间,郑州图书馆除了正常开放外,还精心组织20余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将推出“浓情端午经典传承”“话说端午节及节日遗产保护”两场公益讲座,以及亲子活动非遗项目之“浓浓端午情,趣味中国结”,小朋友和家长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学习中国结的制作。此外,还举办端午节民俗知识答题活动,以及“四季童读”新书推荐展等,让读者更真切地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假期,观众到郑州美术馆新馆可免费欣赏“刻痕·印象”青岛市美术馆馆藏中外版画精品展、“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青年美术作品提名展”、“可触摸的记忆——江苏省美术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等展览。

    

记者了解到,全省各地景区面向端午节假期和暑期旅游纷纷“放大招”,发布了诸多优惠政策和特色活动。


6月22日,郑州建业电影小镇将推出国风端午“粽”情嗨主题活动,让国风民俗与新潮玩法创意融合,赠送五彩绳、清凉水球大战取香囊、国风汉服大巡游以及精彩古典戏法,晃梯、飞人等传统杂技热烈上演,为游客带来一场沉浸的端午体验。

    

为更好满足游客消费新需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创新打造别样魅力的“夜经济”产品,6月21日,“夜幻城”暑期档将正式上线,同时推出长达68天的“夏日焰火大会”,让游客在绚烂的烟花下许下心愿。

    

开封清明上河园推出“千年粽子展”,带游客了解各个朝代粽子的特点与故事,游客还可体验投壶、射五毒、套圈、旱地龙舟、包粽子等游戏。更热闹的是,该园区“万粽迎宾”活动回归,宋代“皇帝”携“后宫嫔妃”、“文武百官”穿越而来,与游客共度端午品香粽,共祈安康。巡游中,还有一群“车夫走卒”为沿途的游客发粽子,赠雄黄酒。梦回千年过端午,步入画卷游清园,来这里感受一场传统端午盛宴吧。


大家都在看



报志愿有用!教育部发布全国高校名单
房贷降息来了!为保护儿子,她连刺丈夫三刀,法院判了,无罪!老师要求中学生弃考?教育局


来源: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微博、新闻联播微信公号、人民日报
监审:屈芳审核:屈晓妍责编:苑海震 张远 赵霄翔
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