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殡仪人员的文章引发的“对不起”
腾冲新闻网微信由 腾冲世纪城 赞助
“对不起!由于母亲去世,我心情不好,对殡仪馆的同志有失礼之处,请多包涵!……”
前几日,由民政局副局长杨尚琴写的一篇《请给殡仪人应有的理解和尊重》的文章刊发后,引起了不小反响,引发了对这个行业的议论和思索,不久,殡仪馆内还上演了一个道歉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某镇的一名公职人员因失去亲人,情绪波动,与殡仪馆工作人员之间发生了摩擦。文章刊出大家议论起此事,这名公职人员深感愧疚,在该镇副书记的带领下,亲临腾冲市殡仪馆向曾经冲撞过的工作人员表达歉意。
《请给殡仪人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一文,我也认真拜读过,此文从多角度反映了殡仪馆工作人员鲜为人知的生活,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理解和尊重这群在特殊行业做着特殊贡献的普通人。
关于生死,大多是生欢死痛。而专门连接人生不能承载却又必须承载之痛的殡仪馆,让人每逢想起,总感觉阴风袭身。
我熟悉一位老哥,曾在殡仪馆工作,拉尸、焚尸等事,一一做过。从他那里听到过很多让人惊悸的事。生命的凋零并非如秋叶般静美,有时惨烈到让人听之心惊肉跳,视之头晕目眩。
我很庆幸,我从来没有见过那种很惨烈的死亡。那些老哥曾经参加搬运焚化过的腐烂生蛆、缺胳膊少腿、血肉模糊、脑浆崩裂的尸体,从老哥嘴里讲出来,多多少少丧失了现场的逼真,我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他当时的感受。我能想到的只有空洞的两个字“恐怖”,毕竟没有经历的人,永远理解不了有经历的人。
也曾经傻傻地问过老哥:“第一次遇到高腐生蛆,恶臭扑鼻的尸体,你害怕过吗?”,老哥很大男子气地说:“不咋过。”司空见惯,麻痹感会有。完全没有感觉,我还是不信。
我丈夫经常参与交通事故处理,也算见过一些惨不忍睹的死亡现场。记得有一次,勘察事故现场,翻转搬运刚死不久的尸体时,他的衣服沾了好多死人身上的血,回家立马脱下衣服,赶紧洗澡,洗完澡,马上把血污衣服烧掉。那晚,他辗转难眠,问之,说脑海里满是艳红的鲜血和白色脑浆交混在一起的情境,想起浓烈的血腥味,想吐。
生活中,有一种表情最扣人心弦。那就是眼泪一直在眼眶打转却强憋出笑来。老哥在工作中的隐忍,我不忍心喋喋不休地追问,我同样是市井小人物,深谙市井小人物的痛。在老哥能十拿九稳地判断黄尸、黑尸、白尸的死因,见过罕见的蜡尸之后,他还是离开了殡仪馆到政府部门工作。为此,我打心眼里为他高兴,他再也不必在做客时遭遇自己坐下去,别人就到别桌坐的尴尬。也不必再被部分人认为是喜庆日子里的“丧门星”
我熟悉的老哥离开了这个岗位,而一群我不认识的老哥,甚至老姐,他们还一直坚守在那座阴森冷郁的“鬼城”。为了“情怀”也好,为了生活也罢,有存在价值的行业就得有人做。我能想到最美好的事,就是众生安暖,而事实往往是你安暖了 ,就得有人为你付出。于是我能做到的就是尊重所有普通行业的普通人,把深深的敬意送给那些像杨副一样关爱或者倡导关爱弱势行业人群的人。
曾经,我经历过一次痛到几乎身心都需要重组的死别,与殡仪馆人员有过交集,是他们在我们家最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援助。如果说生是一场灿烂的花开,那么死在很大程度上则是满地狼藉。
在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少人愿意为你收拾满地狼藉?随着殡葬改革的发展,殡仪馆将成为每个人的肉身离开尘世的最后一站,在有生之年,是否你也该感恩那群在你生命的尽头,给你尊严和体面的人?
文:龚绍萍
编辑:李燕滔
审稿:申美玲
推荐阅读:
云烽文化传播技术推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