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老中医系列故事之一 腾冲“水师”
腾冲新闻网微信由 恒益 • 学府雅苑 赞助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原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军医陈凤典随永历皇帝到腾冲落籍行医。按《云南通志》记载“陈凤典,河南新野人,受异人传,有接骨神术,流寇携入滇,唿为老神仙。几肠出骨折,苟存余息,皆能医治。甚至易骨缝肠,割肌取镞,皆人所惊见者”,可以说陈凤典是腾冲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专业骨伤科医生。
在腾冲,水师是腾冲民间对骨伤科医生的尊称,这个尊称习俗源于腾冲人民对汉文化溯源地湖广一带的传承。传说水师接骨是根据古代术数著作《奇门遁甲》里的秘法,用各种符字加一碗清水对病人施救,后经不断演变,现在的水师用山间百草来接骨疗伤是这一特殊医疗群体的主要特征。
腾冲境内多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药材生长。东南有高黎贡山山脉,西北有尖高山、琅琊山等,这些山脉绵延纵横数百里,人烟稀少,林木茂密,给各种野生植物和飞禽走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一个天然的药材宝库,特别是骨伤科中经常使用到的“续断”、“透骨草”等中药材储备丰富。
千百年传承形成的草药秘方、灵活准确的摸骨诊断、干净利落的夹板固定,这样在很多地方早已边缘化的医技传承在腾冲却对寻常断骨脱臼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很高的认可。
小时候因为顽皮,经常爬高上矮,不是扭伤了手就是崴跛了脚,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都会约我到水师家诊治。每次到水师家,水师总会面带微笑的说:“小人又吵了噶”,接着便会到堂屋拿些糖果零食递到我手中,我一面吃着甜蜜的糖果零食,一面看水师从棕色的药酒瓶里掏出浸润满药液的棉球擦拭我淤肿的地方。当时已经忘记了疼痛,只好奇的听水师嘴里念一些我听不懂的咒语和看他们为了又捋又捏,然后敷上药,包扎好。对我的父母说:“好了,一街后又来换一副药就没有问题了”。只过了三、四天,淤肿的地方已然消退。到第二副药敷完,伤痛的地方已经完全恢复了。
唐朝孙思邈《大医精诚》论述了作为医者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个是诚,要求医者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就我熟识的水师,诸如李广仲、尹可彩、杨大田等名家,在群众中均是有口皆碑。他们在行医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达官显贵,有普通百姓,更有家境贫寒的穷苦人。每次遇到穷苦人,水师们不但一视同仁竭尽所能的诊治,不收费用,有时还会提些日常瓜果主动到患者家中复诊。我到水师家中,都会遇到前来拜谢的人,诊疗室的墙面都挂满了各类锦旗,粘满各种感谢信。现在想来,这些水师也和其他医类的医生一样,医术、医德、医风让乡里乡亲赞不绝口。腾冲这个神秘的群体,他们不但传承了祖国中医学说中许多神奇绝妙的诊疗方法,更秉承着传统医术中的“医者仁心”之精神。
文图 ✎ 周宏武
编辑 ✎ 李燕滔
审稿 ✎ 申美玲
广告
腾冲云烽文化传播技术推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