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4.7万人大撤离
这一天,焦灼、温暖、不安,各种情绪蔓延在大撤离的人群中。
全文3340字,阅读约需5分钟
▲2017年8月9日,滞留在九寨沟的旅客在九寨沟客运站排队等候救援车辆,由县政府组织的应急救援车队将滞留的旅客运送至广元等地,一辆前往重庆大巴满载乘客驶出客运站。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覃澈 王翀鹏程 陈景收 高敏 宋超 孙瑞丽 实习生 陈卓琼 孙青
地震发生后的整个长夜,躺在酒店门口空地上的山东人张明清晰地记得,每一次余震来临时,身下那块大地的颤抖与晃动。
夜里的九寨沟,十几摄氏度,清冷、漆黑。二十多公里外的公路上,天津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寻觅,在车辆遭遇滚石击中后,和她的同伴在车中窝了一宿。
被困游客焦急等待的同时,政府和民间的救援力量渐次集聚,朝九寨沟奔涌而来。
今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接九寨沟县应急办书面报告,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9日17时,灾区滞留游客已基本转移疏散完毕,共计将游客4.7万余人从地震区域疏散转移。
这一天,焦灼、温暖、不安,各种情绪在蔓延在大撤离的人群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35fbw90r&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直击九寨游客撤离:景区打地铺过夜,机场打地铺候机。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
地震来了
8日晚上9时19分,地震发生了。
那一刻,张明刚到房间,手里攥着电视遥控器;重庆的导游徐照勤带团赶在路上,正叫醒在车上昏昏沉沉的旅客,向他们介绍不远处的酒店;广西白领陈子逸则拿着手机,和老婆通过视频聊天。
突然间,张明房间桌子上的水杯和茶叶盒摔到了地上,徐照勤所乘的车子开始剧烈地左右摇摆,陈子逸的手机面面也忽然中断了。
滚石从山上砸向寻觅所乘的车辆,与她同行的当地司机尕让休下意识地猛踩刹车。一个急转弯,车子开向了道路一旁的草坪。挡风玻璃、车灯和车盖,都被石头砸得面目全非。
导游徐照勤目睹了一块巨石的落下,“石头有55寸电视那么大,砸在酒店的门口。”他曾在9年前经历了汶川地震,但这次依然出了一身冷汗。
车里的游客大都下意识地抱住了头。小块的碎石砸在车顶,发出砰砰的声音。两侧行李架上的大包小包,像下雨一样砸下来。徐照勤扭着身子,一只手捂着头,一只手上下挥动着朝游客们大喊“坐下、坐下”。
武汉的徐先生一行12个人,正想着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吃牦牛肉了。车突然颠簸起来,像走到了坑洼不平的路上,又像行船在浪中。还是当地司机警觉,立马靠边紧急刹车,“地震!”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危险。
张明穿着拖鞋,拉起老婆和女儿,向酒店外冲去。遥控器还在手中攥着,他已经顾不上丢掉了。张明的女儿刚满15岁,忍不住啜泣起来。他们刚刚在四川的另一个景点看了熊猫,顺道来这里游玩。
他们住在九寨沟半山月舍酒店,毗邻的还有另外一家酒店。大约300人在空地上聚集。
求生的本能,让来自北京的罗鑫躲在了酒店房间的桌子下面。灯光再次亮起时,她拉起母亲往外跑。她记得,有游客从酒店的温泉中穿着泳裤便往外跑了出来。
陈子逸的老婆冯晓璐慌了。她一遍遍地拨打丈夫的电话,但总是信号中断,无法接通。
“我也没那么害怕了,也有点经验了,比如嘱咐游客尽量不要下车,尽量不要靠着车窗。”徐照勤说。车里的游客拿着手电,下车寻找空旷地带。
▲徐先生一行撤离的路上随时有碎石滑落。受访者供图
━━━━━
一夜等待
从酒店逃出的人们,选择在酒店外的空地上度过夜晚。
这是一个漫长又清冷的夜。从酒店仓促跑出来的人,没有可以御寒的衣物。在人们的要求下,酒店决定,每家派出一个代表,由工作人员带着回房间拿东西。
于是,便有了网络上传出的一幕。坐在空地上的人们,身披白色浴巾,或是床单被褥,围坐在一起。
也有人点起篝火取暖。火光照在人们的脸上,发出温暖的光芒。
▲游客在路外裹着被子过夜。图/视觉中国
还有当地的酒店老板搬出发电机,为人们的手机补充一些电量,向外界传达信息。
晚上11时30分左右,陈子逸借别人的手机给老婆冯晓璐发了个微信,告诉她,“安全了。”
“大家就在那块空地上休息了一夜,实际上都没睡着。"罗鑫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夜时不时有余震,远处不断传来放鞭炮一样的声音,"估计是山体滑坡,听着吓人。”
▲8日晚至9日清晨,九寨天堂的广场上有几百人打地铺睡觉。受访者供图
徐照勤和旅行团找到了九寨沟一个林场附近的停车场。有些游客在大巴车上睡觉,不敢待在车上的,就倚靠在大巴车两侧稍作休息。靠着车上准备的矿泉水和零食、方便面挨过了一夜。
被困在九寨沟第二道拐的寻觅等人,在车上度过了难熬的一晚。
与灾难共同到来的,还有人性的温暖。寻觅说,因为害怕出现突发状况,作为司机的80后小伙儿尕让休,独自在车外守了一整晚。期间,怕她们着凉,尕让休还去捡拾了一些树枝木柴给她们升火取暖。
这个夜里,消防、武警、公安,各个队伍的战士迅速集结起来,赶赴灾区救援。
张明睡得很轻。地震后的每次余震,他都感受到身旁的土地在晃动。而他的耳旁,一直回旋着救护车的声音,“一晚上救护车没断”。
━━━━━
离开灾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35vy9ti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实拍九寨沟震后次日:西部战区直升机赴灾区,游客领免费早餐。新京报动新闻出品(ID:xjbdxw)
9日上午11时15分,四川交警发布九寨沟震区及沿线道路交通情况,九寨沟景区游客撤离共三条线路,其中东边的九寨至绵阳平武、九寨至甘肃文县两条路畅通,西边的九寨经川主寺至松潘因滑坡出现巨石阻挡,导致沿线道路中断,目前正在抢通。另外,这条路上,茂县地段也于8月6日因山体滑坡,路被中断。
9日早上六点多,张明一家提着行李朝演艺广场的方向走。他见到了九寨沟县分管旅游的副县长,这位官员告诉大家,政府出资安排的车辆将陆续抵达。
带来疏散消息的同时,政府也带来了物资。张明领了个面包,矿泉水,还有一包火腿肠。
罗鑫也领到了食物。让她感到温暖的是,尽管第二天食物供给有限,但现场并没有发生抢食,“大家都是有序领取。”
▲9日清晨,九寨天堂的广场上早晨免费发放稀饭、快餐面等食物。
根据张明的介绍,最早离开的是随旅行社出游的人们。他们乘坐包车而来,也就在9日的清晨坐包车离开。
张明这样的散客则需排队等车。在政府的调派下,观光的中巴、长途大巴,一辆辆赶来。与此同时,民间力量也参与到救援中来。
▲2017年8月9日,在九寨沟县城客运站,滞留在九寨沟县城旅客由县政府组织十几中巴车将游客运送到广元等地。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从9日早上7点开始,绵阳平武龙州客运公司开始陆续启动应急救援车,奔赴九寨沟灾区现场撤离滞留乘客。
据绵阳平武龙州客运公司总经理王成介绍,截止9日下午17时,该公司共出动43辆应急运输车,通过近60次往返运输,共撤离近3000名灾区游客。
9日12时左右,武汉的徐先生从九寨天堂也设法撤离。但他们没法像绝大部分游客一样通过东边的两条路。他们所在的位置,向北的路段被滑坡的巨石阻断,只能选择西边“正在抢修”的到川主寺的路。到达川主寺后,可选择九寨黄龙机场坐飞机或坐汽车回家。
罗鑫的撤离路线和徐先生一样。在此之前,人群有过短暂的骚动。罗鑫告诉新京报记者,昨天早上10点多开始有大巴车过来疏散游客。但当大家排好队准备上车时,却被告知,团队游客先乘大巴撤离。“很多散客就表示不满,现场差点发生冲突。”
到川主寺的这条路不可预料。徐先生一边走,一边的山上就有灰烟,随即有碎石滑落。路的另一边就是悬崖,路旁随时就会出现塌口,导致车辆陷落。
所有车都缓缓走着,并且不时遇到堵塞,下车一问,前面几公里处有坍塌。等到路过塌方地时,他们看到路旁有一块比他们车还大的石头,车里所有人都惊呼“哇塞”。
▲徐先生一行等到路过塌方地时,看到路旁有一块比他们车还大的石头。受访者供图
一路上,他们看到,小的崩塌点有4、5个,大的1个。还有很多当地的志愿者,在路边摆好摊,免费提供矿泉水、方便面、热水等。
在武警官兵的协调下,罗鑫一家辗转多个车辆,最终于下午两点半左右抵达川主寺。
“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塌方的碎石头,万幸的是,撤离过程还算平稳,游客也很平静。沿途也有很多食物供应点。”罗鑫告诉新京报记者,游客撤离到川主寺后就安全了,可以坐大巴前往成都,或从九寨黄龙机场飞离九寨沟。
下午5时许,徐先生一行12人3辆车到了黄龙机场附近的游客聚集点。在那里原有400多人已基本撤离完毕。此前,因为前方路段未修通,并且有一些游客还想通过乘坐飞机撤离,选择在此等待。
▲九寨黄龙机场附近一家酒店最多滞留400名游客,酒店设置游客聚集点,免费为游客发放方便面、矿泉水。
此处,也有当地政府派来的车辆接走游客。有酒店工作人员称,政府要保证9日下午6点前景区滞留的游客全部疏散。
徐先生一行在此休息20多分钟,此后,他们于5点40分许就到达川主寺。这段近70公里的路程,他们开车走了5个多小时。
在东部撤离的路线上,上午11点,张明和家人终于登上一辆可以乘坐40多人的大巴,朝九寨沟县城赶去。4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两个小时。
张明记得,路上已没有私家车往景区开,上行的车辆多是消防车,他还遇到了几辆媒体的车。
陆陆续续抵达县城的散客,在九寨沟县政府附近的一个广场上聚集。张明目测,大概有1000多人,“占满了半个广场,全是散客”。
九寨沟县应急办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昨天下午,他向记者表示,目前确有上千人在广场等待疏散,政府也在不断调派车辆前来疏散人群,但今天可能还有一小部分人需等到明天才能等到车辆离开。
9日下午的九寨沟县城,温度维持在二十七八度。人们撑着太阳伞,在广场上排队,等待离开县城的车辆。政府也组织了志愿者,在广场上发放帐篷、食物和水,同时维持秩序。
截至昨日下午4点半,张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九寨沟。但他的语气已经轻松了许多,“尽量早些离开吧,回家心安一点。”
脱险后,寻觅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记录下她的心情,“以后都少惹我,我也是经历过七级地震劫后重生的人”,最后,她还不忘补了一个笑脸。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明、罗鑫为化名)
值班编辑: 一鸣
推荐阅读: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