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舟”奔“天和”,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艘飞船成功发射

上海航天 2023-02-21

2022年5月10日1时56分

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

搭载着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后续,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

进行快速交会对接


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艘船”,天舟四号也烙下了深深的上海印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着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的研制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天舟四号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一艘飞船,成功跑出了我国空间站建造接力赛的“第一棒”,为空间站送去支持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物资、空间站备份设备、空间科学载荷等货物。为了装得更多,天舟货运飞船共设计了20多种不同尺寸规格、不同形状的货包,充分利用货舱内的每一寸空间。同时,天舟四号还装满了推进剂,对接成功后将变身天宫“加油站”,为空间站的在轨运行提供燃料补充。停靠期间,天舟四号将按计划开展多项在轨试验。



对接机构迎来“大考”


入轨后,天舟四号将采用快速自主交会对接模式,在空间站组合体后向进行对接,从“发货”到“签收成功”仅需要几个小时。为了保障货舱内的“时鲜货”第一时间到达,天舟货运飞船的对接机构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苍茫太空、万里穿针,对接机构将精准、安全、可靠再现“太空之吻”。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设计师介绍,我国空间站的建造犹如“搭积木”,而连接起各个舱段的“关节”正是对接机构。自2011年我国实现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以来,我国已成功实现18次精准对接,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22年,对接机构更是迎来一场“大考”,将先后迎接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的到来。面对数十吨级的实验舱,次次表现完美的对接机构同样也可以做到从容淡定、游刃有余,确保对得稳、锁得紧。



在对接机构设计之初,八院805所对接机构分系统设计师充分考虑到未来空间站建造需要适应8-180吨各种吨位、各种方式的对接,包括偏心对接。特别是在对接过程中将会产生巨大的对接能量,对于对接机构的缓冲耗能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了让两个重量级的航天器在对接时可以“轻盈优雅”,设计师们通过大量的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系统性提出了可控阻尼的控制思路。通过可控阻尼器单机产品、改进型传动缓冲对接机构产品以及分系统级的整机、缓冲等全覆盖的考核措施,既不影响原捕获性能、方便捕获,又可以消耗对接机构捕获后产生的巨大撞击能量,成功突破了空间站建造的这项关键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实验舱发射成功后,经状态调整和转位,将长期“停泊”于空间站,成为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而此时的对接机构就是航天员往返于工作生活区的重要通道。为了将三个舱段长期紧密固定在一起,对接机构必须保证锁得牢、锁得紧。在实验舱对接机构捕获缓冲子系统成功捕获核心舱后,对接环将实验舱和核心舱拉近到对接框接触的位置。随后,实验舱的对接机构启动12把对接锁工作,与核心舱对接机构共同完成对接锁的锁紧并处于自锁状态,防止外力作用下非正常解锁。同时,在锁紧的过程中,对接机构对接框面的密封圈被压紧,形成密封的连接通道,完成密封工作,为航天员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环境。


战疫情、保成功,逆行出征,使命必达!


早春爆发的疫情给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试验队的进场带来了多重困难,试验队在队部和临时党委的部署领导下,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坚持疫情防控和型号任务全面融合,根据上海、海南两地疫情防控政策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首批试验队员如期抵达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试验队进场的影响。



三月下旬,上海疫情转向复杂严峻的态势,第二批进场人员突遇航班取消。在面临核酸检测时间不定、航班不定、人员封控情况不定的情况下,试验队迅速决策,积极组织协调人员进场,将原本从上海直飞海南的航班改为广州落地,再由广州前往海南。同时,试验队也做好两手准备,针对关键岗位开展风险分析和培训,确保在场人员能够兼岗胜任,让天舟四号如约奔赴天和

2022年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又恰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4月16日,出差半年的神舟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圆满收官,空间站正式迈入建造阶段。



作者:李   同

摄影:颜鹏飞

编辑:马永香  

责编:岳付升

监制:刘   茜 沈   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