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时 | 西南财大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四个自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发展的历史。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时,西南财大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以红色引领绿色,创新推进乡村振兴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让西财师生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四个自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
3月12日,《人民日报》数字四川、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对我校相关探索展开报道。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特色育人之路:
培育“党建试验田”
造就乡村振兴高层次应用人才
(点击图片阅读报道原文)
在“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的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田野里,醒目地树立着一块招牌:“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党支部、崇州土而奇禽业合作社党支部共建试验田”,不远处还有一块更大的招牌“四川省乡村振兴教学示范区”,两块招牌在碧绿油亮的川西平原相映生辉。
这是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布点“党建试验田”的一个缩影,他们形象地称之为:以“红色引领绿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该中心花大力气创建特色党建品牌,培育“党建试验田”,造就乡村振兴高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走出了一条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独有的特色育人之路。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是西南财经大学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综合性财经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组建成立的教学科研单位,是四川省最早获得农业经济学本科、硕士和博士授权点的培养单位。成立以来,中心培养的农业硕士已达千人规模,尤其是一届届堪称先锋模范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带着母校嘱托,正奋战在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一线,发挥着骨干作用。
平乐古镇,像川西坝子上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碧水萦绕,鸥鸟出没,风景如画。在此担任镇党委书记的黄寿海,其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进校读书时,我已是一个有10年党龄的党员,学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实地考察能力,中心老师带领我们几乎走遍了巴山蜀水乡村大地,让我们知农、懂农、爱农,从中学会知国情、懂社情、察民情。实地调研,我们做足了这门功课,为我们今天的基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泥土味,有乡村气息,有底层情怀,有农村工作本领,黄寿海是中心特色人才培养当中的一个典型。更可喜的是,星散在乡镇村落的校友资源,在校、地互动过程中,变成了中心广阔的教学资源,成为党建活动、田野教学、学术调研的开放式“源头”和“营养库”。
党员学生、2019级农业经济科硕班班长李佳,经常调研 “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的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在共建“党建试验田”的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志伟成了她的“田野导师”。当她多次看到五星村村民过上了“五星级”的乡村生活,她由衷地感慨道:“幸福生活就在眼前,道路自信不是一句空话,爱党爱国变成了行动自觉。”
中心一直围绕关注“三农”组织团队调研赛,至今已是第十届了。
通过聚焦西部“三农”问题研究,在提升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知农,懂农、爱农的“三农”情怀。
务实的理念催生出务实的成果。中心副主任、农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贾晋研究员,带动研究团队,相继公开出版了《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以四川省为例》《中国乡村振兴发展试点规划编制研究报告》《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理论研究报告》《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9》。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这一套丛书既为农业经济专业的科研人员开展案例教学、案例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也为四川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更是农业硕士离不开的“手边书”。
据贾晋研究员介绍,中心还与省委农办和农业农村厅共建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与自贡市共建自贡经济发展研究院。这些“乡村振兴战略”高端智库平台,既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省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也有效推动了中心人才、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提升。
这些年来,中心培养出一批对农民有感情、有一定农村工作知识、初步具有农村工作能力、有意愿为农村基层群众服务的“新农人”。毕业生扎根基层建设,服务地方发展,取得了良好工作效果。
毕业于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的张鸿涛同学,就职于眉山市彭山区农业农村局,2019年6月张鸿涛代表眉山市彭山区农业农村局接受了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表彰,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岳敏深有感触地说:接地气的党建活动之所以能够形成品牌,首先在于构建思想引领、政治担当、田野淬炼的“党建试验田”培育创建保障体系,矢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党员学生充分发挥示范,让党旗在如火如荼的中国乡村大地上高高飘扬。
“虚拟仿真”+“田野实践”: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创新性锻造农业硕士
WEST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SWUFE(点击图片阅读报道原文)
现有涉及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领域的大学教育教学中,鲜有采取虚拟仿真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案例。对此,以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贾晋领衔的研究团队,潜心研发了一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仿真模拟实验”,专门用于该中心农业硕士的创新性教学与培养,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是西南财经大学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综合性财经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组建成立的教学科研单位。成立10年,中心培养的农业硕士已达千人规模,他们正奋战在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一线,在青山绿水之间发挥着新时代农学知识青年的骨干作用。
“虚拟仿真”
新的教学方式提升课程吸引力
西南财大柳林校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颐德楼I座实验室。2019级农业管理专硕岳琪昆正在机房里进行自主实验。
“现在,我的实验身份是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驻村第一书记。系统的背景是西部地区普通自然村落的基本场景,已经对乡村人口和收入结构、资源资产、经济发展水平做出了基本设定。我要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任务,重点推进农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等几项改革任务。依据实践中各地在推进改革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我得先期模拟设置几个改革路径和关键改革节点。在此过程中,我需要选择不同难度的改革路径,针对每一个改革关键点进行改革方案设计,然后同标准答案进行比对,最终完成整个模拟实验。”
导师贾晋这样介绍本实验的目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参与式体验场景,让学生全景式鸟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全貌,代入式分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遇到的政策障碍和现实难点,系统辨析各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典型推进路径的差异,并在开放式改革场景中提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优化和进一步发展方案。
在进行虚拟仿真实验之前,学生需要掌握至少10个知识点:农民收入结构和农民增收的路径、农用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村社集体“政经分设”和集体产权的固化、农村资源资产“确权颁证”改革、《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对农村土地制度的规定及立法变化、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连接机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农村“三变”改革方案。
岳琪昆很享受这种虚拟仿真实验,他说:“我其实是在尝试用比较生动的方法诠释一个复杂的农村改革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更乐意尝试。因为在尝试过程中可以和平台之间形成相对独特的一对一关系,还可以根据我的学习进度单独控制速度,愿意的话可以再来一次,答错了也没关系。”
针对这种新颖的实验教学方法,模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团队进一步举例:
假定我们现在要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设计,在教师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背景介绍后,学生开始模拟实验。学生选择不同的入市方式——转让、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时,由于路径的差异,需要设计不同的方案文本(标准化内容进行选择生成)对改革流程进行设计,最终根据学生对改革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每一步方案的选择和实际参考方案进行比对可得出分值,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最终得分进行一定权重的调整。例如,学生需要回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的基本概念,流转程序等标准化的答案,还需要运用基本知识完成关键改革点的制度设计。通过代入式的改革方案设计,学生可以真实的了解改革设计的全过程,理论结合实践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设计以及举一反三提出的问题对最终考察结果进行得分控制。
“田野实践”
把课程教学搬到田间大地
在中心的教育思想讨论会上,学校领导对教师和学生特别强调:搞农业经济工作的人,要学会“两步走”:既要善于在一线“走田坎”,又要善于在后院“踱方步”。“走田坎”是展开田野调查,“踱方步”是思考学术问题,而“走田坎”是一种“基本功”。
因此,虚拟仿真实验之余,中心把课程教学搬到广阔的田间大地,广泛开展“田野实践”。
在“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的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田野里,醒目地树立着一块招牌:“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党支部、崇州土而奇禽业合作社党支部共建试验田”,不远处还有一块更大的招牌“四川省乡村振兴教学示范区”,两块招牌在碧绿油亮的川西平原相映生辉。
这是中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布点“党建试验田”的一个缩影,他们形象地称之为:以“红色引领绿色”,也是中心培养农业硕士的特色育人之路。
平乐古镇,像川西坝子上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碧水萦绕,鸥鸟出没,风景如画。在此担任镇党委书记的黄寿海,其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进校读书时,学校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的田野调查能力,中心老师带领我们几乎走遍了巴山蜀水乡村大地,让我们知农、懂农、爱农,从中学会知国情、懂社情、察民情。实地调研,我们做足了这门功课,为我们今天的基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泥土味,有乡村气息,有底层情怀,有农村工作本领,黄寿海是中心特色人才培养当中的一个典型。更可喜的是,星散在乡镇村落的校友资源,在校、地互动过程中,变成了中心广阔的教学资源,成为党建活动、田野教学、学术调研的开放式“源头”和“营养库”。
党员学生、2019级农业经济科硕班班长李佳,经常调研 “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的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在共建“党建试验田”的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志伟成了她的“田野导师”。当她多次看到五星村村民过上了“五星级”的乡村生活,她由衷地感慨道:“幸福生活就在眼前,道路自信不是一句空话,爱党爱国变成了行动自觉。”
此外,中心还在冉义镇、羊安镇开展了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暨思政课实践课堂活动;在崇州市白头镇开展了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乡村产业如何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成都市大邑县董场镇祥和村及安仁镇清源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先后深入“稻香渔歌”、“南岸美村”等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参观考察,进一步探索文旅视角下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积极探讨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
实践教学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了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由于“走田坎”基本功扎实,“走”出了经验,“走”出了理论,去年,贾晋带动研究团队,相继公开出版了《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以四川省为例》《中国乡村振兴发展试点规划编制研究报告》《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理论研究报告》《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9》。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这一套丛书既为农业经济专业的科研人员开展案例教学、案例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也为四川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更是农业硕士攻读期间离不开的“手边书”。
据贾晋介绍,中心还与省委农办和农业农村厅共建四川省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与自贡市共建自贡发展研究院。这些“乡村振兴战略”高端智库平台,既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省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也有效推动了中心人才、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提升。
- END -
来源|人民日报
学习强国
图片|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编辑|宣传统战部
版式|【新媒体中心】谭文韬
头图设计|【新媒体中心】黄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