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明:深稽博考,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西南财大报 西南财经大学 2022-07-21


# 人物名片


  高明,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制度与政策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学校碳中和遥感实验室成员,长期关注并立志从事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研究。2020年,在《自然》(Nature)旗下期刊《科学数据》发表名为《1997-2017年中国县级二氧化碳排放和陆地植被固碳测算》的论文,引发学界关注。

  近日,中国青年报策划推出《强国青年》专题节目,并在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等平台刊播,高明作为全国仅有的50名青年代表入选该节目。

(点击播放视频)




学术初心 研究紧扣国家需求




  自2017年就读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来,高明就立志从事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我想通过科研成果来践行在书本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助力国家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截至目前,高明一共在SCI/SSCI期刊上发表了13篇论文。

  2020年,高明和导师陈建东教授合作,在《自然》旗下期刊《科学数据》发表名为《1997-2017年中国县级二氧化碳排放和陆地植被固碳测算》的论文。该文章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首次测算了1997—2017年中国县级二氧化碳排放和陆地植被固碳量的数据,提供了可能是目前时间跨度最长、覆盖面最广的区县级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弥补了当前基础数据库的不足,对于当前中国国家层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和制定更加微观的减排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全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同时也作为负责的大国,承诺在2030年本国碳排放达到峰值。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既要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又要可持续地发展,这成为中国近期和未来不得不面对的重要挑战。”在高明看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更多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给予关注和研究,这也是他选择西南财大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坚持选择气候变化经济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动力和原因。





脚踏实地 走好科研每一步




  2016年以来,高明的博士生导师陈建东教授一直在研究卫星数据。《1997-2017年中国县级二氧化碳排放和陆地植被固碳测算》一文正是夜间灯光数据在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核算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陈建东教授认为,夜间灯光数据可以作为降低中国省级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优秀辅助指标。

  谈及该文的发表,高明说:“思路确定之后,整体上比较轻松。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前期的数据处理。”在处理夜间灯光数据时,他和研究团队借助的两组夜间灯光数据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观测组。由于这两组数据来自不同的传感器,数值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阻碍了长期夜间灯光数据集的构建。通过不断的探索,他们又尝试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探索相关数据的关系,最终得到了更好的拟合结果。

  不断试错,不断探索,不断找到新的突破——这是高明学术路上的拼搏缩影。在他记忆里,最拼搏的日子当数研二、研三那段时间。研二时,他就计划着毕业后继续读博。这意味着他的研究方向要从政府基层治理转向能源环境气候转变,而且至少发表一篇CSSCI期刊目录文章。面对科研追梦路上的挑战,高明勇往直前。“那段时间几乎没有闲暇时间,每天的常态就是看文献、弄数据、撰写文稿。”他回忆道。在经历了“投稿被拒、拒后再投、再投再被拒”的挫折之后,高明也迷茫过——曾经连续被七、八个期刊退稿,给自信带来沉重打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高明感慨:“做科研真的不容易,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做支撑。很庆幸当初自己的咬牙坚持,在一次次突破极限的挑战中,终于触碰到了梦想的边缘。





良师引路 带来“中国之治”新思考




  目前,高明正在开展能源环境领域的研究。他坦言,自己的学术方向深受博导陈建东教授的影响。从硕士阶段开始,高明就在陈建东教授的引导下阅读了大量有关气候变化的高水平文献,并通过整理文献综述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进入博士阶段的深造后,他继续在陈建东教授的指导下对能源气候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进一步学习。

  聊到自己在学术上的成长,高明多次提及陈建东教授。他清晰地记得,写第一篇论文的时候,初稿完成发给导师的时候已是凌晨一点。“原以为导师可能会在白天告诉我修改意见,没想到一早醒来发现导师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已经发来近二十条长长的语音,里面全是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和指导。” 在高明看来,陈建东教授“对于学术研究非常热忱”,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术态度。

  除了对待学术的执着,陈建东教授的精神境界也对高明产生着很大影响。作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英才工程”特聘教授,陈建东教授主张从现实着手,以“中国问题为导向,为‘中国之治’提供学者的独立思考”。高明深以为然。他认为做科学研究,就是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要立足中国大地去解决国家的重难点问题。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一路走来,高明秉承着纯粹的学术初心,躬耕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回首此前的研究成果,他又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在《科学数据》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碳排放核算基础数据库的不足,但仍有很多问题和压力需要正视,比如缺乏历史连续性的数据、相关领域国际话语权缺失、国际气候谈判压力大等等,都需要我们后续进一步去解决。”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科研之路,行则将至。高明表示,未来想做一名朴实的科研人员,以学术研究助力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实现,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来源|《西南财大报》

编辑|宣传统战部

文字|【校报记者团】杨鑫

图片|受访者提供、《强国青年》视频

视频|《中国青年报》“强国青年”栏目

版式|【新媒体中心】杨曼

头图设计|【新媒体中心】黄远翔




▼往期精彩▼

中国共产党西南财经大学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

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

“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 袁秋:“轮椅青年”,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研途逐梦,温暖护航——西南财经大学2022研考光影记录

2+2入选!西南财大思想政治工作再添新成效

有声有色有滋味!这是西南财大劳动教育大课堂

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西南财大以上率下扎实推进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团中央表彰!西南财大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50余校齐聚西南财大!成都片区高校“对标竞进 争创一流”活动推进会召开

★在西南财大,遇见雪山

告诉官微君,你“在看”,而且觉得很“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