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日报整版报道: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开业前夕,记者实地探营发现“高精尖”设备——高科技如何赋能未来医院

浙江日报 浙大一院 2021-10-14


题记:2020年10月23日,《浙江日报》第九版整版刊登记者实地探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高精尖”设备,揭秘浙大一院总部一期作为定位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教研深度融合的临床研究中心、智能医院全球标杆是如何运用高科技赋能未来医院?让我们一起“大开眼界”!全文如下:

未来已来,高科技如何赋能未来医院建设?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医疗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正在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升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开业前夕,记者在实地探营时发现,已建设完成的先进智慧物流系统,以及即将“上岗”的高端影像诊断设备、新一代手术机器人等高精尖设备,勾勒出一个国际化、智能化的未来医院的雏形。

智慧物流“极速达” 颠覆传统运输模式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动用最少人力,将物资快捷稳妥地运送到指定地点?这是医疗机构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为此,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在规划建设时,就前瞻性地引进智慧物流系统,颠覆了传统的医院物流运输模式。

(轨道小车系统)

漫步病区,如果看到一辆小车从你头顶上方的天花板悄无声息地滑过,千万不要觉得惊讶。这套覆盖了所有住院病区和主要后勤及医技科室的轨道小车系统,是该院智慧物流系统的主力队员。如同医院内部的“物流高铁”一般,轨道小车系统通过架设在吊顶和井道内的专用轨道将不同的科室连通,加锁的智能化小车在控制系统下自动导航传输。据了解,浙大一院总部一期设置轨道小车站点71个,可实现院内所有中小型物资的智能传输。

凡是到大医院看过病的人,都曾有过跑上跑下抽血拿检验单的经历,这样的奔波之苦,在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或将成为历史。现在,血液、药品、检验样本、病历等小而轻的物品都能通过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自动传送,不但提高了物流效率,还避免了交叉感染。这套系统通过分布在院内的36个气动站点,在风机的驱动下以专用的传输瓶为载体,以不锈钢管道为传输路径,在重症监护室、门急诊、检验科、病房等科室之间自动传输物品。与轨道小车相比,气动物流主要针对科室之间特定的轻量、高频、快速的物品传输种类。

(AGV导航机器人)

18台自动导航机器人、127个AGV站点,覆盖食堂、被服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住院病房……最炫酷的物流“明星”非AGV导航机器人莫属。它会走路、会开门、会坐电梯,自由穿梭在医院各个角落,稳妥地将各类物资送达各个科室、病房及手术室。“它载重可达数百公斤,主要通过无线网络与中央控制系统实时交互,利用激光扫描和内置的地图信息实现自动导航,完成物品的自动装载、搬运和卸载功能。”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智慧物流系统相关负责人说,从运行情况来看,机器人大大解决了物资向病区发放和回收的难题,节约了大量人力,提高了大宗物资运输的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有了永不停歇的机器人代替人力劳动,我们的医疗服务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告诉记者,轨道小车、气动物流和AGV导航机器人三大系统的结合和互补,将医院的物流水平提高到国际领先水准,也标志着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他还透露,借助现代科技,医院今后还将利用无人机运输血液,大大缩短紧急情况下运血时间。

高端影像设备加盟精准医学再添利器

飞速发展的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心脏功能有无病变?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最佳穿刺部位在哪里?治疗后肿瘤细胞有无复发?过去,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经过数次筛查诊断,现在,只需通过一体化影像诊断设备便可一扫而知。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首台PET/MR(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已获批落户浙大一院,预计于今年年底前正式“上岗”。

(PET/MR)

PET/MR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影像诊断设备,由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MR)融合而成。

“简单来说,PET发现异常,MR精准定位,两者融合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帮助医生在早期快速、准确、全面地发现病灶。” 浙大一院PET中心主任赵葵解释说,PET利用核素标记葡萄糖、氨基酸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人体内细微的代谢异常,而MR则用以观察病灶的准确位置、大小、形态等解剖信息。

与传统检查手段相比,PET/MR通过同一机架,一次扫描,即可获得患者体内有关解剖、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全方位信息,这在协助临床医生早期精准诊断全身各种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指导合理治疗、及时监测疗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从分体式检查向一体化检查演化,是医学发展潮流。在引进PET/MR前,它的“前辈”PET/CT已在浙大一院“上岗”10余年,极大提高了肿瘤诊断及治疗水平。既然有了 PET/CT,为什么还需要PET/MR?

“PET/MR几乎能够完成PET/CT的所有功能,CT有一些特殊的限制,对低对比度的软组织的显示并不理想,MR则对软组织具有超强分辨能力。在神经紊乱、大脑肿瘤以及头颈部、腹部、肝脏和盆腔肿块,骨骼肌肉等相关诊断方面,MR的表现比CT更优秀。”赵葵说, MR如同“多面手”,具有多参数成像的优势,结合PET特异性分子探针,能够提供以往影像设备无法提供的诸多定性、定量的新型诊断信息,更好地表现疾病的生物学行为,对于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性疾病,在分子水平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就能进行早期诊断。

赵葵补充说,PET/MR的另一大优势是检查具有安全性,MR对人体无X线辐射伤害,大大提高了随访患者、儿童及健康筛查者的安全性。

(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停机坪 章军 摄)

新一代手术机器人 突破微创时代新极限

靠着“三头四臂”在人体内灵活穿行,20倍视野将“死角”尽收眼底,外科手术医生有了它“如虎添翼”——它,是与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同名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应用广泛的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外科手术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从2014年9月,浙江省首台达芬奇机器人落户浙大一院至今,该院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累计突破6100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手术需求,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即将引进功能更强大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da Vinci Xi,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手术服务。

“我们是国内开展机器人手术科室最多的医院之一,包括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普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妇科等。”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泌尿外科主任夏丹教授说,截至9月底,浙大一院今年已开展836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过去,按照传统开放手术或普通腹腔镜微创手术等常规手术方法,一些空间位置“刁钻”、难度比较大的手术往往面临着创口大、出血多、感染风险高的情况,现在,有了达芬奇机器人,难题迎刃而解。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精度更高、切口更小、出血更少、患者恢复更快,甚至可以实现患者当天入院当天出院。

达芬奇为什么这么厉害?从结构上来看,达芬奇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医生操控台,由3个器械臂和1个镜头臂组成的4臂床旁机械臂系统,以及高清晰三维视频成像系统。

手术时,医生坐在操控台前,边通过显示器观察放大20倍的裸眼3D高清影像呈现的病变位置情况,边脚踩踏板调整影像焦距,同时,双手大拇指和食指伸进指套控制操作杆,手、手腕和手指运动通过传感器精确转化为手术器械在人体内的细微动作,从而完成外科手术。

与人的手臂一样,达芬奇机械臂也有肩、肘、腕三个关节。然而人手活动角度有限,达芬奇的手腕可以自由旋转,在狭窄的人体胸腔、盆腔中实施抓持、移动、切割、止血、缝合、打结等动作。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臂还能够完全滤除医生的手部颤动,大大提升了手术精度和手术质量。

出于医疗安全保障的考虑,操作机器人进行手术的医生必须进行专门的系统化培训,取得相关资质后才可上岗操作。

随着层出不穷的前沿技术向医学影像、医疗机器人、医用物流等医疗细分领域加速渗透,医疗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未来医院的前景令人期待。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正式启用

进入倒计时

点赞

点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