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先生与中国大学
北京时间2024年8月5日
著名华裔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李政道先生去世,享年97岁
李政道先生在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
严谨治学,在物理学领域
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数十年来,李政道先生始终
心系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
自1972年起
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
改革开放后更不遗余力地
推动高能物理前沿探索
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李政道先生
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深厚的人文关怀
及强烈的爱国热忱和赤子之心
关注并支持中国科教事业
与中国多所顶尖高校密切合作
为中国科教事业的战略布局
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今特整理辑录先生与国内几所
顶尖高校之二三事
以寄托缅怀追思之情
并对先生献上崇高之敬意
发轫之端:先生与浙大,于求索之中培风图南
1943年秋
年仅17岁的李政道
考取时在贵州遵义、湄潭办学的浙江大学
那时
李政道便常去双修寺
旁听教授们的谈话与科研讨论
逐渐了解了物理学科的意义和重要
并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渐渐地,他也经常与老师们交谈至夜深
很多时候就睡在双修寺
头上枕着一本《物理评论》的合订本
李政道虽仅在浙大求学一年
但对于母校的感情十分深厚
自1972年起
李政道多次回浙大讲学
调研招生、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
思考新中国的人才培养
李政道为浙江大学师生作“物理学前景”的学术报告
1991年
在李政道和原浙大校长路甬祥提议下
浙江大学成立了理论物理研究所
——浙江近代物理中心
开启了浙大理论物理学科建设的新时期
该中心由李政道校友担任主任至今
一直人才辈出
始终保持着名家领衔,学科奋进的历史传统
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之一
并且已培育了聚变理论
模拟中心和天文研究所两个研究机构
还在继续培育核科学与技术方向
2021年
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成立三十周年之际
李政道亲笔写下
“格物致理 求是创新”的希冀
在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
李政道向母校发来一封手写祝福
他动情表示
“母校对我的培育之恩,
特别是束星北和王淦昌老师对我谆谆教诲,
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敬祝母校百尺竿头更上一步,
争取早日建成全世界的领先学府。”
关怀之路:先生与中科大,无心插柳少年班
1974年5月,先生回国期间
有感于当时国内的情形
撰写了一份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书
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创办的重要理论依据
他在《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
一文中提出:
“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艺体育那样从小培养。
可参照招收和培训芭蕾舞演员的办法
从全国选拔很少数,
约十三四岁左右的
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到大学去培训。”
1977年
在李政道先生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
中国科大决定参照理科中学的模式
开设预科班
1978年3月8日
预科班被正式改名为“少年班”
早期少年班(《少年班三十年》)
当李政道1979年4月来到科大少年班时
见到了首批被正规化招考的少年班同学
在与少年班同学的交流中
他着重指出物理学的观念问题很重要
一定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工具
李政道对这些少年们的成长十分关心
为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并与夫人秦惠䇹共同为少年班题词
“青出于蓝、后继有人 ”
1979年,李政道与夫人秦惠莙为少年班题词
自此之后
少年班成为李政道心中的牵挂
1984年5月2-3日
李政道第二次来到中科大
与少年班同学亲切交流
这次交流中的“画地图”案例
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
40多年来
先生持续关怀少年班的建设和发展
倡议建设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
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中国科技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扩大中国科技界的世界影响
加快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4年,李政道与中科大少年班师生合影
举贤之路:先生与复旦,“䇹政精神”育桃李
1972年
李政道先生携夫人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
抵达的第一站就是家乡上海
并造访复旦大学
一年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
他将长子李中清送到复旦大学学习
1974年
李政道先生再次调研复旦大学
并深深为祖国基础科研的不足而忧虑
于是向党中央递交了
《参观上海复旦大学后的一些感想》
呼吁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李政道致中国科学院严济慈副院长的信手抄件
1982年3月
李政道先生被复旦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在致辞时李政道先生说:
“复旦,从今以后为我母校。”
从这一年开始
他几乎每次到复旦都会作学术报告
苏步青校长(右)为李政道(左)佩戴复旦校徽
1985年,为激励复旦物理学子
他倡议设立“李政道物理奖学金”
次年
复旦举办首届李政道物理奖学金授奖仪式
李先生亲自为8名获奖学生颁奖
并题写“复兴文化,旦旦生光”八字
1991年
复旦大学出版《李政道物理奖学金纪念册》
李政道在纪念册中写到:
“我今天用十二分的热情
向前五届的获奖者表示祝贺
我更希望他们要
‘复我青年志,旦扬正义气’
不能忘记,青年要有志气,要发扬正义之气
复旦的同学们
全中国的同学们,你们要为中国人争气。”
为拓宽复旦物理研究面并与国际接轨
杨福家校长向李政道先生提议
以他的名字冠名成立一个实验室
1993年,李政道先生携夫人亲临上海
为“复旦大学李政道物理学综合实验室”揭牌
实验室以追求一流的研究成果
培养卓越的青年学者为宗旨
产出了一批一流研究成果
培养了大量一流科研人才
李政道在新落成的校训墙前作学术报告
1998年
李政道先生为纪念已故夫人秦惠䇹女士
出资设立了
以他与夫人秦惠䇹的名字
命名的“䇹政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
“䇹政基金”现支持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与国立清华大学(台湾)
六所高校的优秀本科学生
进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帮助他们了解并获得
科研领域工作的训练和经验
入选者则被命名为“䇹政学者”
自此
复旦开始本科生学术研究计划项目
这是国内第一个在本科生中
以“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为模式的
科研计划项目
在䇹政项目支持下
不少优秀本科生在学术前沿领域崭露头角
䇹政项目,是第一个鼓励本科生
尽早进入实验室的项目
在这里,本科生可以与大师同行
与大师学做人、做学问
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思维
李先生帮助青年学子
不遗余力、亲力亲为
为很多复旦同学亲手写推荐信
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开拓眼界
为中国科技青年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
此后
复旦大学立足“䇹政”精神
结合本校情况,逐步建立起
完备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FDUROP,包含“望道”“曦源”等项目)
将“䇹政”的精神与理念覆盖所有学科
让更多学生在严谨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受益
李政道与来访哥伦比亚大学的复旦师生合影
破冰之路:先生与国科大,CUSPEA的诞生
国科大的前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成立于1978年
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的
第一所研究生院
成立之初
研究生院便邀请李政道来院讲学
从此与他结下了长达40多年的深厚情谊
1979年4月2日至5月18日,
李政道应邀来到北京
为研究生院讲授
“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两门课程
他系统讲授了两个学科的
主要内容和最新成果,
介绍领域发展动向,
用七周的时间完成了
在美国三年的教学工作量
李政道在研究生院授课
这次讲学
已经超越一般校园讲学的范围
成为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讲学活动
赵忠尧、朱洪元、胡宁等老科学家
也参加了听讲
今天,国内几乎所有活跃在
理论物理研究领域的中青年科学家
都从中受益匪浅,记忆犹新
邓小平、邓颖超、方毅等领导
对李政道的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
1979年,李政道(右一)在北京友谊宾馆的科学会堂与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交谈
要怎样才能加速中国人才培养
李政道萌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项目想法
——从中国选拔派遣学生到美国
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
即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CUSPEA)
1979年4至5月讲学期间
李政道与时任研究生院院长严济慈商议
派遣优秀研究生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学位
开始了CUSPEA的筹划和运作
并于当年分两次选派了18名研究生赴美
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其中研究生院的学生就有13名
李政道等人克服重重困难付诸实践
经过十年践履笃行
参与CUSPEA的美国高校有76所
加拿大高校有21所
中国大学、研究机构共95所
6000余名学生参加考试
最终派出915名学生
1979年,李政道应邀来研究生院授课,并亲自招考4名研究生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4名研究生1980年1月被哥伦比亚大学成功录取
该项目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英才
也打破了中国与西方科技界及教育界
长期以来的隔离状态
可以说是中国人才培养和教育交流领域
改革开放的开端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送出的CUSPEA学者中
如今已有10多位科学家成为院士
300多人在国际科学技术组织中任职
100余人次获得各类国际科技大奖
400多位成为高科技发明家和企业家
1978年12月27日,中国首批赴美的52名留学人员抵达华盛顿,部分学者到乔治敦城大学学习
1985年,李政道(左三)专程到洛杉矶参加CUSPEA代表团总结活动
在李政道爱国情怀的感召下
CUSPEA学者心系祖国
积极以各种方式回报祖国
2004年
在李政道首肯和有关领导批准下
研究生院设立了以CUSPEA学者讲学
为主体的“李政道讲座”
该系列讲座目前已编为
国科大夏季学期的学分课程
2004年至2023年期间
每期在四周时间内开展8场讲座
2024年增至10场讲座
李政道为国科大“李政道讲座”题字
迄今为止
国科大已经举办了十七期讲座
汇集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解思深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原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顾行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欧阳钟灿等
100多位国内外学者
他们秉承着李政道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
耕耘在各自科学领域
也致力于薪火相传
引领国科大学子领略、触摸
当代科学前沿成果
不断开阔国科大学子视野
国科大“李政道讲座”海报(部分)
育新之路:先生与北大,物理大树已成林
改革开放后
李政道坚定下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信念
倡导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
推动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在当时留学还很困难的中国
李政道先生独创出
“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
从零开始制定CUSPEA的制度程序
在国内,由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沈克琦教授
时任北大物理系主任的赵凯华教授
带领组织物理科目阅卷工作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当时
所有的申请书
都由李政道先生亲笔写成、寄送
每年都有几百封之多
1979至1988十年间
CUSPEA共推荐学生915人赴美深造
其中202人来自北京大学
他们大多数选择回国
成为各领域的学术领军人才
李政道先生与陈佳洱畅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
1992年5月27日,李政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立10周年纪念会上做科学报告
肇始于西南联大的情分
化为李政道先生长期以来
对北大前沿科学研究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身体力行、不遗余力的关心与支持
他先后发起建立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
创设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
并推动建立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
(今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
李政道先生在北京大学高能物理中心成立仪式上的合影
迈入21世纪
李政道仍然保持着
对北大物理学发展的热情
促进高能物理、核物理
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等领域
前沿的国际合作研究
助力北大不断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
事无大小、亲力亲为
2022年起,北大开始实施
“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李政道亲笔题写下
“创新成就卓越,人才成就未来”
殷殷期望,寄于其间
2003年
在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科
建立90周年庆典活动上
李政道应邀在物理大楼演讲
全场座无虚席
同学们争相提问
先生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
“北大的学风好
物理学院学生的问题提得好。”
他还欣然作画“物理大树已成林”
寓意为北大物理过去的九十年
就是伴随着近代物理学在中国大地
生根发芽、成长成才的九十年
李政道先生、黄昆先生、朱光亚先生、马大猷先生、彭桓武先生等在北大物理学科90周年庆典上
2003年9月15日,李政道先生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师生合影
二十年后
北大物理学科迎来建立110周年的光辉时刻
李政道先生题词
“北大物理 百年成林 十年新绿”
2023年9月,李政道先生为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建立110周年题词
创新之路:先生与清华,打造融合学术品牌
1984年5月,李政道回国访问
5月17日
清华大学在主楼接待厅举行仪式
授予李政道名誉教授聘书
李政道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的倡导者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
派遣出国的留学博士陆续学成回国
国内从1981年正式实施学位制度后
也开始有博士毕业生
如何为他们创造比较好的环境和条件
吸引更多的留学博士回国工作
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国家急需的高级人才
引起了李政道先生的关注
他多次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有关人士写信
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博士后制度的经验
在中国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实行博士后制度
1984年5月16日,李政道给时任清华校长高景德的信和他亲笔撰写的《关于如何安排“博士后”的科技青年的一些建议》
正是在李政道的积极倡导和建议下
经邓小平亲自批准
1985年7月
国务院批复了
国家科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
《关于试办博士后流动站的报告》
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
清华大学建校91周年前夕,李政道在得知清华博士后将集体返校举行庆祝母校91周年华诞活动之后,应邀为清华博士后题词
1992年6月5日,李政道在清华大学作学术报告,李政道阐述了基础科学与现代物理的前景,强调没有今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报告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1999年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之初
迁入理科楼新址时
李政道先生曾亲临致贺
李政道先生在自己的科学研究生涯中
深切感到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迎接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
他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共同发起
举办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李政道与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为“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揭牌
李政道亲笔绘制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展览方案建议图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分别于2001年、2006年、2012年
2016年、2019年和2024年持续举办了6届
成为清华大学重要的学术品牌
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也极大地推动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跨学科、跨文化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
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政道专门为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题字“艺科日新,与时偕行”
传承之路:先生与上交大,薪火赓续精神永存
李政道先生最为看重
也是他长时间亲自力推的一件事
就是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
1979年
邓小平第一次访美期间
经由李政道多方推动
中美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
高能物理合作机制
后来上升为中美科技合作机制
跨度长达数十年
2003年-2006年
张杰在担任中方代表团团长期间
在李政道的多方指导下
创造性地解决了中美科技合作中诸多难题
因此张杰深得李先生信任
被李先生称为“忘年至交”
2005年,李政道(二排左六)与张杰(前排右一)参加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召开的第26次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2011年
专程来上海交通大学访问的李政道
与时任上海交大校长的张杰
经过数次“秉烛深谈”后表示
要将诺贝尔奖章原件及毕生所藏
手稿、信件、书籍和艺术作品等档案资料
和位于上海宛平路的旧居
无偿赠予有“多年友好交往”的上海交通大学
之后
李政道图书馆(2014年)
和李政道研究所(2016年)
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成
前者作为李政道相关资料
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存中心
李政道先生科学成就、治学贡献
高尚道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
在推动中国当代科教史研究
宣传科学家精神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
后者则聚焦最基本的科学问题
汇聚最顶尖的国内外科学家
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
努力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
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
李政道先生曾说
“全中国人事实上是一个人
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人
精神相连,就跟一棵大树一样
……
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人
是全世界最大的人
是历史上最大的人
也是将来最大的一个人”
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
他载入史册的物理学成就
他几十载如一日
呕心沥血帮助中国科学
从残破中恢复,步入正常轨道
进而逐步昌盛的举动
为无数炎黄子孙所感念
正如前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在
复旦师生自发组织编纂的画册
《李政道与复旦》序言中所讲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有一些故事和精神,
总会穿越如梭岁月,长久地保存。”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的治学之道、无私品格与赤子之心
后辈当铭记于心
并以先生为楷模
奋楫笃行,矢志报国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黄卓、刘思彤遥)
素材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官微,澎湃新闻等媒体公开报道。
热点视频推荐
中国教育在线
百家号
中国教育在线
学习强国
中国教育在线
央视频号
中国教育在线
企鹅号
中国教育在线
微博
中国教育在线
微信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
头条号
中国教育在线
抖音
中国教育在线
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