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批准!教育厅厅长,任985党委书记

日前,中央批准:朱孔军同志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陈春声同志不再担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职务。9月29日,中山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彭金辉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何光彩同志,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忠华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同志主持会议。


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广东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山大学领导班子成员,部分退出领导班子的老同志,教授代表,部门和院系主要负责同志,教职工代表等参加会议。


图源:中山大学官网



朱孔军



朱孔军,男,汉族,1967年8月生,山东临沂人,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6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员。


1985.09—1989.06 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学习


1989.06—1991.10 中山大学团委干部


1991.10—1993.12 中山大学党委办公室秘书(副科级)


1993.12—1999.05 中山大学团委副书记(其间:1994.02正科级,1994.05副处级;1994.09—1997.07中山大学思想理论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1999.05—2001.04 中山大学团委书记


2001.04—2001.10 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办公室代主任


2001.10—2004.04 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其间:2002.10—2003.01 在国家行政学院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4.04—2006.01 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附属第五医院党委书记(1998.09—2005.06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


2006.01—2006.05 中山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兼附属第五医院党委书记


2006.05—2006.08 中山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


2006.08—2013.07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其间:2006.12副研究员;2013.01研究员)


2013.07—2016.01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其间:2013.10—2014.10兼任中山大学后勤集团董事长;2014.01—2015.12挂任广西百色市委常委、副市长)


2016.01—2019.07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2019.07—2021.08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广东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


2021.08—2023.03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广东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


2023.03—2024.09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广东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


2024.09至今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广东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


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委员、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鲜亮红色基因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何思敬、赵元任、周谷城、梁伯强、蒲蛰龙、王亚南、刘节、岑仲勉、王起、柯麟、陈寅恪、姜立夫、杨荣国、梁方仲、容庚、高兆兰、谢志光、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董每戡、戴镏龄、高由禧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来,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9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0年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备忘录;同年12月,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深圳校区。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在广州、珠海、深圳扎根办学,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三校区五校园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加强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补齐工科短板,填补了农学、艺术学空白,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广州校区重点提升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深圳校区重点建设新医科、新工科,学校综合性办学优势和特色愈发凸显,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中国教育在线综合自:微言教育、中山大学



热点视频推荐




中国教育在线

百家号

中国教育在线

学习强国

中国教育在线

央视频号


中国教育在线

企鹅号

中国教育在线

微博

中国教育在线

微信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

头条号

中国教育在线

抖音

中国教育在线

快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教育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