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周期理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5日总第2106期
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经济周期理论构成了挑战。近年来,以金融摩擦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具有众多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特点,这决定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的独特性。因此,解释和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不能套用国外的理论方法,亟须发展适合中国的经济周期理论。
近日读到《金融摩擦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金融经济周期视角的研究》(高然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7月版)一书,我认为其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周期理论将起到推动作用。该书立足中国经济现实与制度特征,探讨了不同经济部门在金融摩擦下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充分表明,金融摩擦在中国经济波动的传导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为理解和分析现实的中国经济波动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政府平抑宏观经济波动、增强宏观调控效果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该书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经济周期理论的佳作,可以对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度成为经济周期领域的主流。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遵循新古典传统,认为实体经济的冲击可以解释绝大部分的经济波动。然而,该理论在解释现实经济波动上存在的缺陷不断显露。一方面,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让人们认识到,金融因素正成为影响实体经济周期波动、引发各国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金融因素的忽视已与现实严重不符。另一方面,为了模拟现实经济的短期剧烈波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要求模型中的生产率冲击等实际冲击必须足够大,而这种大冲击缺乏足够的微观证据支持。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很好地弥补了上述不足。首先,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摒弃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系统完备性的理想假设,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摩擦等因素,使理论模型更加符合现实。其次,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揭示了金融摩擦对冲击的传导和放大作用,这意味着小冲击也能产生大波动,从而有效解决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难以解释的大冲击问题。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对金融因素的关注,符合我们对现实经济的观察,为理解和分析现实经济波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深,基于金融经济周期视角研究中国经济波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的金融市场具有众多特点,为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这也要求理论模型针对中国实际进行扩展与重构。从总体上看,该领域存在直接套用国外理论方法的现象,对中国制度特色的关注相对较少。该书选取的角度则尝试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即通过刻画一系列符合中国经济制度特征的金融摩擦类型,探讨不同经济部门在金融摩擦下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该书特色之一是对金融中介部门和房地产部门的关注。例如,书中通过显性地引入金融中介,主要从两个方面扩展了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内容。一方面,此前的研究关注借款方参与金融市场时因金融摩擦而产生对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而金融中介的引入则为刻画和分析来自贷款方的金融摩擦及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金融中介的引入有助于对来自金融部门的冲击的研究,使金融冲击成为解释经济波动的可能因素。
另一个特色是刻画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摩擦类型。例如,书中通过刻画商业银行受到的存贷比指标约束,解释中国影子银行的动态特征。与西方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表现出独特的逆周期性,而通过引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机制,可以有效解释影子银行的逆周期特征。再如,书中通过刻画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的信贷约束,揭示了其对经济波动的放大机制。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抵押发行地方债,形成独特的信贷约束,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共同搭建了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金融加速器机制。
该书对中国特色的关注,不仅在于揭示中国制度特征与传导机制方面的独特性,更在于强调其对于理解中国经济波动至关重要。一方面,忽视这些金融摩擦将难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典型事实,例如国际上标准的金融加速器模型难以拟合中国宏观数据。另一方面,这些金融摩擦将影响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例如影子银行的逆周期效应造成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被部分替代,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解释和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亟须发展适合中国的经济周期理论,该书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该书在统一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下展开理论分析,这使其对相关经济问题的探讨区别于大多数已有研究。例如,影子银行、土地财政、地方债等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定性描述或实证分析为主,较为缺少一般均衡框架下的考察。该书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研究,既有助于解释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也有助于评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事实上,该书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这为今后更深入研究中国的经济波动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工具。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他强调,要“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周期理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喜的是,《金融摩擦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金融经济周期视角的研究》正是一部将前沿理论与中国特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优秀学术著作。该书将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周期理论产生积极影响,对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往期链接